CECM_graduati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iangke (keke), 信区: CECM_graduation       
标  题: 我的推研总结(小柯版)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Oct  1 22:30:12 2005), 转信

申明:由于本人信息来源可靠度无法保证百分之百,其中如有不太贴确的地方,希望
批评指正;涉及真名的地方,如当事人觉得不妥,可以向我指出,然后我修改。

一直想写点东西,作为推研这个人生比较重要的过程的一个总结也好,作为以后师弟
师妹们推研的参考资料也好,总之,有一种写的欲望和冲动。

当然整个推研过程中我似乎受到了耶稣或者是真主的眷顾,是比较幸运的,这个幸运
基本体现在:在推研的两周内,我的名次飙升了十来名,从而让我有了更大的选择余
地,当然飙升的具体过程相信一部分同学比较了解,比如推研考试我考了第二名,说
起这个第二名,我觉得太幸运,因为我根本没有怎么好好复习,当时准备交叉到航院
,因为推研考试成绩不算,所以甚至差点不准备推研考了,但是我一直想读结构工程
,如果留在系内名次怕是不行,故后来也抱着试试的心态参加了推研考,但是准备得
却是很不充分,例如混凝土2完全没看(幸亏没考),施工完全没看(看不看都一样)
,专业英语在临考前一天晚上背了一遍听涛上张爽(应该是张爽吧?)贴的专业词汇
(基本没用),考完的感觉是会做的很快就做完了,不会的完全不会,基本瞎写,当
时的感觉是估计不及格了,但结果却让我很是意外。我只想对以后推研的师弟师妹们
说,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弃,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奇迹的。

有一部分同学都说我当初和李俊峰老师说的好好的,为什么后来没去。这里我要稍微
解释一下,第一,是兴趣问题,我真的想呆在系里读结构工程;第二,是前途问题。
9月6号我去找李老师聊,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的心理去联系一下,谁知当时谈的很好,
李老师很畅快的说要我,还给我选了一门力学课,并让我到系内打听看毕设能不能到
航院做,很让我感到意外,在那种情形下我当然说很愿意跟他读研。回来后,在一个
星期内,我一直在思考我到航院到底好不好,适不适合我,和我一向的预期是否一致,
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以后的工作问题,基本上土木比起航院来说要宽
泛许多,机会自然就大多了,我反复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性格、家庭、个人的处事风格,
发现自己还是留在系内好。不过我一直还在犹豫,毕竟李老师也是牛人。直到后来联
系了去年去力学系跟任革学老师读研的朱大鹏(名字拼写估计有误,见量)师兄,他
当时告诉我说李老师的学生暴多,光去年就招了6、7个,如今实验室都满了,新来的
都到5楼了,我一听就觉得这不大行了,最终放弃了去航院的想法。

说到系内,成绩刚一出来,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刚下,我当时就想去联系刘华北老师,
当时熊熊也准备联系,我和熊熊聊时,熊熊说他很喜欢搞岩土,目前刘华北最合适了,
他同时介绍我说防灾这边新来一个韩林海老师,结构出身,且学术不错,做人低调,
我当时就和李威去找韩老师聊,聊下来我和李威都觉得韩老师不错,有些想报他,不
过韩老师自始至终都没有敲定要我或是李威,只是欢迎我们报他,还说了一些鼓励我
们的话,不过当时他说他能招一个硕,可能还可以招一个博,我又想读他的硕,且我
比李威稍稍占了一些先机,这个李威知道,李威下午和韩老师说他想读博,韩老师这
时了解到具体政策,说他没有博的名额,李威也就作罢了,于是他就去找董聪老师,
当时实际上董聪老师就敲定了李威(李威直到后来才知道)。而我这边,后来江莹也
报了韩老师,再最后立一也有报韩老师的意向,我名次又比他们俩靠后,更为重要的
是,防灾一共六个老师而只有五个名额,到最后就是老师的名额之争,且基本就是董
聪和韩林海之争,当时从我的观察来看,董聪是个干脆果断的人,而韩林海是个稍微
优柔寡断的人(个人看法,不当之处多多包涵),且韩林海刚来清华,说话很难有分
量,经过综合分析,我觉得董聪获胜的概率要大些,这就意味着我如果和江莹还有立
一争韩林海,很有可能都是一场空,于是我赶紧抽身报了赵作周老师。事后发生的一
些事情,如江莹联系辛克贵老师保底,就应验了我这种猜测的可能性,这个江莹最清
楚。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名次决定论,江莹获得了胜利,即使最最后,李威也得到了
很好的结果,这个是应该普天同庆的。

最后是关于宋二祥老师,很多同学都说我拒了宋老师,这其中有许多误会,不是想象
的那么简单。首先,我没有那么吊,也没有吊的资本;其次,即使有那么吊,随随便
便的拒掉系主任,那以后还想不想在系内混?其实,整个过程是本不应该发生的,我
也一直没想过读博。当时我刚从韩老师那退出,报了赵老师,因为要报两个志愿,而
当时宋老师还没人报,在立一的鼓动下,我也报了宋老师,当时主要考虑到宋老师提
出的招生要求,相关课程、力学、数学和英语要好,当时立一帮我分析了一下,除了
英语比较烂外,其他的都考的不错,相关课程都是前几名,力学和数学基础比较好,
力学拿过一个奖,数学九十多的有一批,还有一门满分,物理也是满分,这些课程成
绩让我感觉很符合宋老师的要求,于是在一帮同学的鼓动下,我跟宋老师打了一个电
话,他叫我第二天去聊聊。电话一打完我就有些后悔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打算读博
,如果宋老师招硕我肯定会努力争取(竞争应该很激烈,估计轮不到我)。第二天在
办公室见他,因为立一当时和我说他只会和同学聊一下天,谈一下他的研究方向之类
的,他叫我只要洗耳恭听就行了,所以完全没有准备就去了。到了那里,宋老师一上
来就问了一个概念题,说分层总和法有哪些近似,我想了想说就是每层的弹性模量近
似和土体的不均匀性引起的计算近似啦,其他的我真的想不起来了。宋老师说这不是
主要的近似,他让我再想想主要的近似,我一时完全记不起来了,最后只有承认记不
清。之后又问了几个问题,答案都答对了,可是被宋老师批评为解释得不太清晰,结
论是:基本概念理解不深,不透澈,只注重解题技巧,不注意其基本原理。这样得评
价让我很不爽,有些概念只不过记不太清了,且去面试前又没看书,至少在上课时我
是好好理解了的,不然考试时那些问答题我也答不上来。之后宋老师问了我的兴趣和
五年能不能坚持下来的问题,我都没有明确的表态,于是宋老师叫我回去好好想想,
想好了就给他发个信。回来后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当初前提就错了:我根本就不
想读博,从来也没有想过读博。之后又听说宋老师有意向要我,我觉得很是意外,大
概是我和他交谈的时候足够坦白的缘故,比如他问我,你真的很喜欢岩土吗?我说,
搞岩土研究我没经历过,我也无法空洞的说喜欢或不喜欢,但我了解岩土的前景很是
不错。他又问我,五年博你能坚持下来吗?我说,我现在不能打保票,毕竟五年时间
不算短,之间谁都无法保证会不会出现什么事,但我有一个做人的原则,就是只要我
去做的,我就不会后悔。后来孙导找我,说我对宋老师的博考虑得怎么样了,我说我
不打算读博,孙导也没说什么,就叫我和宋老师说一声,于是我就和宋老师说了我考
虑的结果。所以自始至终都不存在我拒宋老师的问题,首先,当初我和宋老师谈,宋
老师叫我回来仔细想清楚,最后我从我自身出发给了宋老师一个我考虑的结果,这是
很自然和顺然的事情;其次,宋老师当初并没有说要我,最后也只是有考虑我的意向
,并没有和我说肯要我,他还要看我自己考虑的结果才会作决定,毕竟兴趣和五年能
不能坚持下来的问题我没有给他一个清晰的答复,而这点也是宋老师重点考虑的。结
论:我的所谓报宋老师的博完全是没有考虑清楚而采取的鲁莽行为,在此向宋老师道
歉,耽误了他的时间!(在信中我也说了考虑的结果并道了歉)其他的一些同学对这
件事的误解也希望能得到纠正。

最最后说道如今的结果,也就是赵老师,赵老师是我系内第一个联系的老师,主要是
基于我想读结构工程的考虑,谁知后来一共有八个人联系他,当时的情景还是比较混
乱的,之后随着陈曦报了叶老师而后转为钱老师,江莹当时基本跟定韩老师,我前面
就没有人跟我争了,随后赵老师甚至敲定了我(如果不敲定,有可能是陈曦或立一跟
赵老师,这点陈曦和立一应该了解)。当然在此过程中我挤了大P,我希望大P能够理解
,我也是没有合适的地方去了,以我的名次我也是身不由己,请多包涵。

总的过程就是这样了,当然对于总体来说,虽然期间有些同学危机重重,但最后也是
有惊无险,当然结果不可能令每个人都很满意,但总的来说,还没有出现特别失意的
同学。如今一些外推的同学还没有结束,在此祝你们好运!

另外,对师弟师妹们说一点推研的经验,基本上是名次决定论,所以名次很重要,现
在就要好好把握哦;面试据我所知,结构工程这边基本过过场,面试对结果基本没有
任何影响,所以进结构工程研究所只要名次够就行,面试不用担心。其他一些所的情
况由其他同学补充吧。

--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59.66.170.9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