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yt (钝剑~~幸福的所在),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社会工作:我确信这是我生命中很难得的一种状态(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4月01日23:25:49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em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amos 所发表 】
社会工作
/she hui gong zuo/ 名词,动词
据说,到系里面工作是从更高的一个层次为同学服务。大二开始,我进入系团委工作。
我对工作十分投入,对自己的党员身份逐渐淡忘,以至于放松了对自己思想的要求,逐
渐失去了对身边的人和对班集体的热爱。大二开始的素质测评,我理所当然的占据了班
级第一位。在大三、大四的素质测评中,我都是在班级头两名,但是我知道那都是同学
对我的回忆,不是我的客观实在。请允许我在这里对同学给我的宽容以无限的感激。
大一快结束的时候,辅导员推荐我到系团委工作。我自认不是能够钻到理论里面去的人
,于是选择了实践组。这样就开始了我的社会工作生涯。
实际上大二上学期都没有做什么事情。学期中的时候迷上了上网,玩了两个礼拜BBS后洗
心革面,但是接下来并没有恢复状态,结果期末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在实践组里面也没
有做什么事情,当时的组长有时候来找我,布置一些任务,我都不能按期完成。印象比
较清晰的活动是团委给几个新组员过的集体生日。蒙在鼓里的我们几个一推开门发现里
面一屋子人说"生日快乐",其他人的感受我不知道,反正我是有些感动的。
接下来的寒假留下来参与组织了第一届结构设计邀请赛。整个活动如流水般过去了,记
得的东西如此琐碎,有病倒的香港人,有师兄吴凯生,有申跃在送别会上的一曲《月亮
代表我的心》,还有一起参加命题搭积木的张芮祺。
大二下学期开始的某一天,马赢在楼道里找到我,说系团委把实践组改组成实践中心,
原来的组长挂名当中心的主任,我做副主任,实际掌管全系学生实践工作。后来实践中
心这一行头不了了之,实际上,就这样,我当了实践组组长。这么快就接受我认为如此
重要的职务,有点让我措手不及。
刚做组长的时候特别紧张,头几次团委例会连说话都打颤。过了几周,工作逐渐进入状
态,冒出来很多想法,会从比事务性工作更深的思想层次、从很多角度去思考社会实践
的实质和发展的方向。
从社会实践的组织机构--各级团组织的角度来说,社会实践来源于对青年思想状况和传
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的反思。鼓励青年到社会当中去亲身感受社会的现状和发展,激发青
年以此为素材对社会问题和自身的成才方向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为青年提供一个
导向和氛围,把青年引导到健康向上、成才报国的方向。
这本身也是青年的需要,只不过这个需要不一定有团组织所期望的层次这么高。从自身
利益出发,了解社会,了解专业,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往往是青年参加社会实践
的第一动机;或者只是觉得好玩,想参加一次群体活动,趁机旅游一把。这些都无可厚
非。作为团组织的工作人员,就是在提供青年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平台的同时,尽量引导
青年思考更高的层次上的青年,给青年灌输多一些东西。
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的社会实践的形式(例如时间主要集中在暑期、组团行动、大规
模总结)只是暂时性的,它可能持续十年或二十年,但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存在更长的
时间。这是因为,正是很多青年平时对社会不主动了解,不自觉进行思考,才需要团组
织牵头组队,带(甚至有"赶"或者"求"的意味)青年出去实践。如果青年能自觉的考察
和思考社会,就根本上不需要有这样的形式。不能期望通过几天的实践活动就能让青年
对社会有一个多深入的了解。社会实践工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把这种形式发扬光大,努
力让青年在这几天内看到更多东西,而是归根到底要创造抛弃这种形式的条件,让青年
意识到实践是他们成才的内在需要,在广大青年中营造爱实践的氛围,加强青年投入社
会和了解社会的意识,提高青年的实践能力。
在我的理想中,社会实践是一种随时了解社会的态度,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存在于我们
成长的每个过程中。所以,我担任组长期间,实践组同时鼓励团队和个人形式的实践,
鼓励同学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十一等空余时间进行实践。并提出了"随时实践"的概念。
努力把实践组建成一个实践中心节点,力求同时为团队和个人提供最方便、最直接的信
息和经费支持。具体的措施除了从经费和信息上提供支持外,在大三上学期时我开始着
手建立中心数据库,并致力于建立"自选式社会实践"制度(即常年提供多个实践基地,
供各班团组织和各团员随时选择前往活动)。
当然,我还是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暑期实践上。大二下学期前期主要是鼓动同学组建
实践支队,后期是给各支队提供信息支持和对其进行规范化。另一方面,我自己也组织
了一支赴广东的实践支队。班里面有15名同学报名,几乎占了全班的一半。暑假的时候
15位同学在广东度过了难忘的一周。大三上学期的前几个星期,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实践
的总结工作中,上课也没有什么心思去听,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原本我的想法是
实实在在的在系里搞好总结,把系里面的实践氛围鼓起来,门面的东西一点都不去做,
不想去和别人争什么奖。但是到了那种氛围,就不由得不去争;而且奖金是很实际的事
情,如果系团委在评比中没有得到奖金,那么系里面的实践经费就很难维持下去,难以
持续发展。所以一方面在保证系内总结的质量的同时,也做了一些门面上的功夫。有时
候累得不行了,就对自己说,人不是在每个阶段都能投入这么大的激情去做自己喜欢的
事情的,我确信这是我生命里面很难得,同时也是很难忘的的一种状态。
几个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礼拜下来,觉得无比的充实。努力过后,得不得奖也没有太多
的放在心上。大概到了十月底,所有的评奖结果出来,校团委向我们系团委透露了一点
消息,说我们拿了标兵分团委。因为没有证实,所以不敢高兴。然后就是正式宣布结果
的颁奖大会。各系团委书记都将亲自到场,检阅各自的实践成果,如果有大奖的话,是
书记上台领的。我们系当时名义上还是由沈悦当书记,实际上李菁主管全面工作,所以
是李菁到会,坐在前排。我们系得了许多大奖,包括标兵分团委,成果展一等奖,一个
标兵支部,和一个标兵支队,于是李菁上台领了一次又一次的奖。半年以来的努力工作
得到了肯定,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心里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会后把所有奖状和证书拿回团委中厅,摆了一桌子,才开始知道高兴,和程光煜拥抱着
跳了好一会,后来跑出去吃夜宵庆祝,那是我在大学阶段最为开心的一天。
实践总结结束以后,做了一些收尾工作。因为我没有把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处理好,
我的学习一直都没有缓过气来,期末成绩挺不理想。
大三下学期当系团委副书记,主管组织和理论。主要是做一些规范化的工作。制定了党
课小组章程,举办了第一届党课小组知识竞赛,制定了团支书上台制度。其实工作没有
做多少,但是学习一直调整不过来。这半年的状态非常不好,期末考试有两门六十多分
。
这就是我在系团委的工作经历。在系团委工作的时候,忙于事务性工作,觉得自己是在
一个更加高的层次为全系的同学服务,觉得分不出精力去顾及宿舍里、班级里的同学,
放松了对日常行为的自律,更不用谈如何更深入的思考如何做好一个共产党员。如果说
这段时间内我有什么思考或者行为是体现党员身份的话,除了参加党支部的活动以外,
就是通过实践组的工作,实践着对青年(包括我自身)的思想教育,来维护社会主义的
意识形态。
现在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党员对自身的要求应该是全方位的,实在不能以工
作忙为由,就忽视了自身的思想建设和行为自律;不能以服务的层次越高越好为由,就
忽视了身边的群众:对于一个党员来说,后者比前者都更加具有本质上的意义。因为,
党员身份的情感基础是对群众的爱,群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党员凭空在脑子
里勾画出的一个范围。如果单单把群众、人民这些词看作集合名词,党员的信仰和情感
根基就会被日益架空,继而迷失方向。
同时,由于不能有效的调配社会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也可能本身就失去了对专业学习的
兴趣,大三下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到了最低点。
--
诗一首
我是Amos 家住青年公寓20宿舍6单元201
如果要我help 电5595奉上真诚相助加微笑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