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reatWind (Sid),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Re: 昨天晚上的关于钢混的讨论已经收入精华区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3月31日00:16:5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非常感谢你如此认真的总结了各种方面造成矛盾的原因。
我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课本上的教的东西不够深入,当然也完全没有必要深入
现实世界太复杂,想用几个公式就完美的表现一种自然现象未免过于天真
那几个公式所反映的情况和现实的情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近似的,在工程
上这就足够了。
我的理解就是这些。
【 在 windoe (亲亲我的宝贝)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来好好说说我的观点:
: 首先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是单轴压缩的情况下回归出来的,与混凝土受弯梁顶部的
: 受力状态完全不同,因此计算中采用这样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模型本身就不是很合理
: 另外,计算中还有一个假设:平截面假定,当接近混凝土梁受弯极限状态时,这个假定
: 在梁顶局部可能开始有些误差了
: 混凝土受弯极限状态只是一个在假定条件下对一个最终状态的定义,是一个从试验中抽象
: 出来的东西,是理论上的最终点——即混凝土受压区边缘的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
: 通常情况在试验中可能这点过后,梁还有一定的承载力,也可能还没有到这点就坏了
: 但是在研究中,一个理想的梁,在达到这点时刚好坏掉。这个理想的梁,它的应力应
: 变曲线可能很难说清楚是什么形状的,用不同的曲线就有不同的结果
: .................(以下省略)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