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u (雨落忘川~~告别昨日的太阳),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清华的馅饼[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4月21日20:54:3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清华的馅饼
98年本科毕业,又顺利地被保研,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憨憨的书呆子,纯洁的如同高中生
,在清华这种和尚庙一般的理工学校里呆了四年,女孩似乎是山下的老虎,神秘得让
我一见就脸红心跳。未来是什么对于我就是“读完研再说”,反正成绩还行,
不读白不读。
天上掉了馅饼,用我的兄弟的话来说。香港正好回归一周年,教育部要选派一批
本科毕业生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以加强两地的教育和科研交流。清华当然要占不少名
额,系里的几个牛人去了美国,所以这个饼就掉到了我头上,确实是个不错的饼,不用

G考托,全额奖学金,连什么手续都是学校和教育部包办了,我分文不花,后来香港科
大的联络人抱怨中国的办事效率和程序烦琐,至于怎样的麻烦过程,我至今都一无
所知。

                                       香港科大
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来到了香港。依山伴海的科技大学美得如同世外桃源,现代感的建筑
更让我们爽眼。当时的一个哥们说:“妈的,就是用银子在荒山野领堆出来的,
这样的物质条件算是让我满足了。”后来得知就是亚洲最美丽校园,倒也丝毫不怀疑。
据说是香港政府感到了贸易和服务的优势正受中国沿海城市的挑战,而科技就是竞争力

就下了狠心投钱建了这学校,请来了学者。耗资400亿港币,相当于微软
公司一年的纯利。
组织的参观,教授的讲话,英语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当时的新奇兴奋也褪得干净,每
天面对这青山海景,最后也麻木得没有感觉了。由此可以推测娶一个漂亮老婆
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不是为了炫耀。
教授大多是华人,台湾和大陆出身的不少,反倒香港人是少数派,很多都是在北美的名
校里拿了PhD,奔这里的高薪来了,他们的PhD头衔总要和名字相片挂一起, 挂一辈子,
Harvard和Standford之类的当然就香了。正教授可以一年拿到一百多万港币,也就是
一个月可以买辆小汽车,比一般的美国大学高。知识真的值钱了,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

向往。有回和教授们吃饭,谈及大陆大学教授的待遇,他们就感慨:“知识分子真被
廉价到了可耻的地步。”我们也无话可说,反正不是我的错。
然而钱不是好拿的,很多教师正是三十出头,教授职称还未到手,和学校只是几年合同
,其他的学者也不断在申请进来,所以压力颇大,辛勤程度比公司打工仔有过之而
无不及。即然自己做学问要紧,培养学生的事就要往后排了。刚近来时很多教师和我们
亲切讲话,之后就不见了,好久不见就不认得。研究生当然有导师的,只要自己不去找
他,他是肯定不会找我的。上课之后就是绝对的自由,当时自由得很是惬意。
至于上课,老师当然要用英语,因为下面坐的有香港人,大陆人,印度人还有欧洲人,
不过多半是华人老师的英语,讲的很慢,让我们觉得自己听力巨好。下课后要问问
题,就嫌用英语的不爽,干脆用普通话。当时以为到香港要提高英语的,结果总体感觉
据说是香港政府感到了贸易和服务的优势正受中国沿海城市的挑战,而科技就是竞争力

就下了狠心投钱建了这学校,请来了学者。耗资400亿港币,相当于微软
据说是香港政府感到了贸易和服务的优势正受中国沿海城市的挑战,而科技就是竞争力

就下了狠心投钱建了这学校,请来了学者。耗资400亿港币,相当于微软
公司一年的纯利。
组织的参观,教授的讲话,英语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当时的新奇兴奋也褪得干净,每
天面对这青山海景,最后也麻木得没有感觉了。由此可以推测娶一个漂亮老婆
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不是为了炫耀。
教授大多是华人,台湾和大陆出身的不少,反倒香港人是少数派,很多都是在北美的名
校里拿了PhD,奔这里的高薪来了,他们的PhD头衔总要和名字相片挂一起, 挂一辈子,
Harvard和Standford之类的当然就香了。正教授可以一年拿到一百多万港币,也就是
一个月可以买辆小汽车,比一般的美国大学高。知识真的值钱了,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

向往。有回和教授们吃饭,谈及大陆大学教授的待遇,他们就感慨:“知识分子真被
廉价到了可耻的地步。”我们也无话可说,反正不是我的错。
然而钱不是好拿的,很多教师正是三十出头,教授职称还未到手,和学校只是几年合同
,其他的学者也不断在申请进来,所以压力颇大,辛勤程度比公司打工仔有过之而
无不及。即然自己做学问要紧,培养学生的事就要往后排了。刚近来时很多教师和我们
亲切讲话,之后就不见了,好久不见就不认得。研究生当然有导师的,只要自己不去找
他,他是肯定不会找我的。上课之后就是绝对的自由,当时自由得很是惬意。
至于上课,老师当然要用英语,因为下面坐的有香港人,大陆人,印度人还有欧洲人,
不过多半是华人老师的英语,讲的很慢,让我们觉得自己听力巨好。下课后要问问
题,就嫌用英语的不爽,干脆用普通话。当时以为到香港要提高英语的,结果总体感觉
退化。

                                        方程搞不定的问题
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这话的确是部分
的真理。当我住在这绝世美丽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商店买东西不用担心付不起
帐,可以任意的支配自己时间时,最初的半年里,却发现情绪每况愈下。
西方化的建筑设计将个人的所谓 privacy保护发挥到极致,进了宿舍就基本感觉不到他
人的存在,同单元的人也有独立的卧室,大家都是进了房,将门一关,隔离了,谁也不
好意思去敲门。刚来时认识的一伙人,后来发现根本遇不着,如同消失了一般。同住一

的是三十好几的叔叔级人物,偶尔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却永无可能
说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间里做研究,忙碌的无瑕顾及他人。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如果他有确定的目标和兴趣,对生活人生都不再有
不切实际的幻想,准备投身科学研究中,那么这里真是一个好环境。但是我种茫茫睁着
无知的眼睛的毛头小子,却是完全另外的感觉。
那种茫然的苦闷感觉真是难以描述,找不到人玩,只是将窗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
停的喝水,仍然感觉不舒服。怀念在清华的破楼里相互串门打闹的日子,怀念抱着篮球
在走廊里叫一声就应者云集的日子,可是怀念解决不了问题。以孩子的心理去进入成熟
严谨的环境,不可不说是一次考验。
多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养,我一路顺当地走过来,发现完全的上当。我在成功的通过
了一次次考试后,最终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距人生的考试,这个所谓的优秀
学生只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去符合那个“优秀”
的外在标准来麻痹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却一直没有存在过,没有发
育过。我学的任何课程都无法帮我解决当时的苦恼,那么每天学那些微分方程又是为了
什么?还去为了父母的微笑,人们的赞许吗?
年年得奖学金的清华毕业生是了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什
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

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硕士博士的路就在眼前,可是不知道还应不应该
这样走下去,这状态难道就是我的追求?
一个智商还不错的人努力多年就变成这样?
这是一个问题,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太晚地暴露出来,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依然将被很多
师弟师妹们面临,我相信在清华依旧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学生。当看到他们天真的
讨论:G 2***, 托 6**,GPA 3.*, 学校名次Top **, 仿佛几年的辛劳就只为那么点数
字,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  go abroad.我无法不为他们忧虑。这也是促使我写这篇
文章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没有对做研究的真正兴趣,但是用尽了精力去获得一个去国外做科学研究的机会
,就洋溢在掩饰不住的喜悦里,甚至对人生毫无真正规划,对自己的兴趣一无所知,
为出国而出国,那将在告别父老乡亲后去迎接苦闷的开端。
香港的学生很实际,决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之间为结婚买房奋斗,如果告诉
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可能是根本不会赚钱。而
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真的很喜欢作研究的人,扎实地做事,他们的认真让我

一批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的大陆学生汗颜。
我不得不用半年多的时间去适应,去反思,去解决自己的方程,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学
术毫无长进,情绪前所未有的底。我要在这里告诉所有留学路上的学子,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出国目标可以在一年内实现,不算什么,但你的人生却要比这一目标长远得
多,为什么不更多的想想呢。
--

:      ╒═══════════════════════════╕
:      │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
:   ◥ ╘═══════════════════════════╛

--


--
   
    豪猪的爱情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