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yt (钝剑Θ壁立千仞),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分寝室引发友情危机 安徽某高校学生背负人情债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8月03日09:12:3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2002年8月3日05:21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黄勇 实习生周景岚
暑假,对于大学生来说,本是身心放松的好时节,但安徽某高校一些大三、大四的
学生,却被沉重的“人情债”纠缠着。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们一吐心声---
6月底,本应该是学生们刻苦攻读,准备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可安徽某高校的学生
却因为下学期的寝室分配而吵吵闹闹,无心考试。前不久老师说了一句:“下个学期重
新安排寝室,寝室现在分ABC三等,价格依次递减,大家自主选择,自愿结合。”故事随
后发生。
事例一:某寝室原来8人,有两个家境较好的早已决定搬往A等寝室住,剩下的6人便
决定同住一个B等寝室。就在这个时候,其中的一个同学因为家庭和朋友的缘故突然改变
主意,要求搬往A等寝室,那5人得知后,十分不高兴,挽留不住,便大骂那个同学是“
叛徒”,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同时还说这3个搬出去的同学是“背信弃义的家伙
”,最后两方大吵起来,闹得不可开交,不欢而散。
事例二:某寝室原本有4人决定住A等寝室,正好可以分配到一个房间,不需要插进
外人,可到最后交申请书时,又有一个人决定也搬往A等寝室,这下子就变成了5个人。
大家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让她一个人落单,只好决定将5人分成两人和3人的两个小组,
分配在两个房间,但最终还是插了“外人”进来,结果弄得大家都不开心。
事例三:某寝室原本4人,都决定搬往A等寝室,可是其中有一个同学的生活习惯和
性格与另3人不和,3人不愿意和她再住在一起,但大家都不好意思向她说明,私下里另
找了一位同学合住,交申请书的时候,在自愿结合名单里也没有注上她的名字,可在她
的自愿结合名单里却注明要与原寝室同学一起住。老师看了这两份申请,觉得又好奇又
为难,就将5个人都叫来,询问事情的原因,真相大白。那女生最终被分了出去,可从此
与另3人反目。
高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足,除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外,还纷纷改善校园服
务质量,进行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造,因此就有了学生自主重新选择和分配寝室的“好事
”。但没想到,这一桩看起来平常的好事,却意外地触及到年轻的大学生们尚未定型的
友情世界,荡起阵阵涟漪。是选择与原来的室友分开,还是继续住在一起?是选择自己
的意愿,还是选择友情?这显然成了学生们眼前的头疼问题。有一个学生无可奈何地说
:“真的希望不要分什么寝室了,大家没有选择,就这么住,多好,什么事都没有了…
…”
一位社会学系的教师就此现象指出,问题出在大学生们对于“友情”的态度。对朋
友好,对友情看重,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应该提倡的。但是,怎样对待朋友,怎样看
待友情,怎样取舍,现在的学生却有一些误区。比如,“朋友就应该在一起,不应该分
开”,这就不正确。问起学生们,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对,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却犯
着这样的错误。有的学生形容说:“现在的友谊,像一个还不完的人情债,我们被友情
‘禁锢’住了,被它累得无法喘气,有的时候甚至失去了一些自由……”但是,造成这
种“人情债”的祸首,恰恰是学生们自己。
一位心理咨询专家分析,对友情认识的幼稚或变异,根子在于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
独生子女,由于代沟的天然存在,他们与父母的交流少,家中又没有兄弟姐妹,朋友在
生们都坦言,现在遇到一些事,只有对朋友倾诉。可是,独生子女的一些弊病,同时也
带到了朋友的相处中来。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希望朋友们也能以自己的想法行事,如
果朋友没有做到,就立刻去否定朋友,所以大家都在战战兢兢中小心地交着朋友,在朋
友和自我中不断地做着取舍,在取舍中不断地喊着累。
这群年轻大学生的困惑也是众多同龄人共同的困惑:朋友的相处,难道真的应该是
这样的吗?
--
╠╦╣ ◣
---s y y t--- ╠╬╣ 2001年10月8日 雨天
╠╬╣
166.111.162.10 ╠╬╣ 窗外的雨点飞逸,带来点点思绪
〖江枫渔火〗 ╠╬╣ 我知道我遇到了一直等待的人
╠╩╣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