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uyw (面带微笑),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清华的馅饼(续)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9月23日18:39:3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方程搞不定的问题
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这话的确是部分
 的真理。当我住在这绝世美丽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商店买东西不用担心付不起帐
,可以任意的支配自己时间时,最初的半年里,却发现情绪每况愈下。 西方化的建筑设
计将个人的所谓 privacy保护发挥到极致,进了宿舍就基本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同单
元的人也有独立的卧室,大家都是进了房,将门一关,隔离了,谁也不好意思去敲门。
刚来时认识的一伙人,后来发现根本遇不着,如同消失了一般。同住一起 的是三十好几
的叔叔级人物,偶尔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却永无可能说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
间里做研究,忙碌的无瑕顾及他人。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如果他有确定的目标和兴趣,对生活人生都不再有
不切实际的幻想,准备投身科学研究中,那么这里真是一个好环境。但是我种茫茫睁着
无知的眼睛的毛头小子,却是完全另外的感觉。 那种茫然的苦闷感觉真是难以描述,找
不到人玩,只是将窗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停的喝水,仍然感觉不舒服。怀念在清
华的破楼里相互串门打闹的日子,怀念抱着篮球在走廊里叫一声就应者云集的日子,可
是怀念解决不了问题。以孩子的心理去进入成熟严谨的环境,不可不说是一次考验。 多
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养,我一路顺当地走过来,发现完全的上当。我在成功的通过了
一次次考试后,最终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距人生的考试,这个所谓的优秀学
生只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去符合那个"优秀" 的外在标准来麻痹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那
个真正的自己却一直没有存在过,没有发育过。我学的任何课程都无法帮我解决当时的
苦恼,那么每天学那些微分方程又是为了什么?还去为了父母的微笑,人们的赞许吗?
 年年得奖学金的清华毕业生是了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什
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
 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硕士博士的路就在眼前,可是不知道还应不应该这样走下去,
这状态难道就是我的追求? 一个智商还不错的人努力多年就变成这样? 这是一个问题
,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太晚地暴露出来,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依然将被很多师弟师妹们面
临,我相信在清华依旧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学生。当看到他们天真的讨论:G 2***, 
托 6**,GPA 3.*, 学校名次Top **, 仿佛几年的辛劳就只为那么点数字,人生的终极目
标就是go abroad.我无法不为他们忧虑。这也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没有对做研究的真正兴趣,但是用尽了精力去获得一个去国外做科学研究的机会
,就洋溢在掩饰不住的喜悦里,甚至对人生毫无真正规划,对自己的兴趣一无所知,为
出国而出国,那将在告别父老乡亲后去迎接苦闷的开端。 香港的学生很实际,决大多数
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之间为结婚买房奋斗,如果告诉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
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可能是根本不会赚钱。而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
真的很喜欢作研究的人,扎实地做事,他们的认真让我们一批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的大
陆学生汗颜。 我不得不用半年多的时间去适应,去反思,去解决自己的方程,所以在这
段时间里,学术毫无长进,情绪前所未有的底。我要在这里告诉所有留学路上的学子,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出国目标可以在一年内实现,不算什么,但你的人生却要比这一
目标长远得 多,为什么不更多的想想呢。(完)
--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