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nsys (FEA),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我们是要办土木工程系还是土木科学系?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6月13日16:26:28 星期三), 站内信件

首先申明一下, 这个问题是程晓辉老师首次提出的.

我们在学术研究上, 往往会为了"顶天"还是"立地"这个问题而争吵
在我们系尤其明显, 很多老师在外面接工程, 引起了很多争议, 因
此, 我想在这里说一些我的看法.

土木学科, 从根本上说, 是一个以经验为主的工程学科, 我们绝大
部分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而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实践.
我个人感觉, 离开了实践, 离开了工程, 土木系将一无是处.

我想大家现在都有这种感觉, 就是清华的土木系似乎没有以前那么
牛了. 是的, 我们的土木在全国的相对水平就是在下降, 这是没有
任何疑问的. 为什么, 除了编制以及学校体制的问题以外, 我想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和实践脱节的太远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同济很牛, 为什么牛,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同济的老
师都有很深的工程背景. 华东那么多的高层, 那么多的桥梁, 处处
都有同济土木系的影子. 在同济, 完成工程也是评定职称的标准之
一. 这就鼓励大家不断的参与实际工程建设.

同样的, 浙大的空间结构, 东南的预应力, 天大的异型柱等专门学
科都很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研究--工程体
系. 各个系都下属有相应的公司, 比如很有名的东南预应力公司等.
研究成果有实用的机会, 工程中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反映, 这个良
性循环促使他们在这些学科上越研究越深, 最后终于自成一体.

在回想我们系, 我们系当年如何起家的? 大家都会想到人民大会堂,
对, 就是这个工程, 促进了我们整个专业的发展, 随后, 我们在人
防, 抗震方面的发展, 也是有很多工程作为后盾的. 总之, 离开工程
我们就不成为工程学科

前人们的功过我们不去评价, 但是, 我觉得, 毕竟我们生在中国, 为
什么说土木的前途在中国, 就是因为中国有工程呀!

我们的确要搞一些理论的东西,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工程实用的学
问. 如果大家都在实验室里面推公式, 那肯定不如美国的, 又空谈什
么追赶发达国家水平呢? 我们不能因为鬼子都在那里搞那些玄而有玄
的东西, 就觉得那是国际潮流, 就一定要那么去做. 恰恰相反, 他们
那种研究很多都是到了没有实际课题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意思了.

我有一次和一个力学出身的哥们讨论混凝土, 他把他的公式吹得天花
乱缀, 于是我带他去亲眼看了一下混凝土是如何打出来的, 他就不吭
声了. 土木工程有很多问题不是在实验室里拍脑袋可以想出来的.

土木学科是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我在这里不是要贬低理论研究
我只是想说, 第一, 两边都应该发展, 不要相互贬低. 第二. 我们的
土木是中国的土木, 要结合中国的国情, 不要认为鬼子研究的方向一
定是最好的方向. 科学和实践需要的, 才是最好的成果.


--
选择单元类型->设定几何参数->设定材料属性->
    建立几何模型->划分单元->施加荷载->求解->等待->
        调整参数->求解->等待->调整参数.........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