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oods (天气凉了),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关于大家的分析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0月22日19:51:4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在预赛的时候,我和一些选手聊天,
谈起计算的时候采用了什么荷载情况和支座条件,认为在计算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支座是什么样的?在实际受力下又是什么样的?
我认为以昨天看到的模型的实际受力情况,做不到斜拉,
甚至连两跨连续梁的假设都做不到。
实际上结构在荷载和变形的综合作用下实际上是“分跨简支”的,
几乎不存在超静定约束。(大家看到两个边支座几乎总有一个是翘起的吧?)
因此中间支座设计成刚性的桥梁是否有点问题?

一些同学是没有算过影响线的,以至于结构外形选取略有不对,
主要是在近支座处的界面高度太小,
这是否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支座处破坏?
    一些桥(例如那个上承的两个三角形的结构)就是在支座处截面高度太低
    导致压应力区应力水平太高,在强度和稳定性共同作用下发生破坏。
    (我慎言剪切破坏,因为没有看到具体的破坏后情况)
我聊到的同学计算过支座抗剪的也不多。
就说下次吧,大家还是可以算得再多一点,
虽然以研究生的学识,要完全算清楚一个桥的受力也是很困难的。

即使5字班重生,也未必能在车子大偏心的情况下成功,
大家不要“用昨天要求今天”了。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