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yt (钝剑~~幸福的所在),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杜庆华院士关于建设一流大学的几点意见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1月05日09:27:0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锻造世界一流学府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杜庆华近日约见本报记者,对清华大学的一流学
府建设提出中肯的几点意见

为了实现在2011年建成世界一流学府的目标,清华大学拟定了一个新的5年发展计划。在
看了这份计划的征求意见稿后,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在清华大学已担任了50年教授的
杜庆华感到“非常紧迫和焦虑”,他认为该计划“眼光还不够长远,不能彻底解决一些
根本性的问题”。

杜庆华说,这些问题不仅仅只在清华存在。他在以一名普通清华大学教师的身份致教育
部有关领导的信中写道:“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彻底解决,那么3年或5年后将会看出,离
世界一流大学仍旧路途遥远的将不止是清华一家。”

必须引入竞争机制

培养出国际著名的或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才,是世界一流学府的重要标志之一。杜庆华
说,我国很多高校都是自己把住了自己的关口,与社会缺乏流通,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发
展。清华也不例外,她把最优秀的人才都扣在本单位中,不能使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曾经有人把清华的这种“团结”形象地比喻为开“不漏气的发动机”。

杜庆华说,不妨反问一下:清华这50年来有没有把最好的学生输送给中国科学院?答案
是没有。不仅很少给中国科学院,也很少给经济、军事、国防等国家急需人才的部门。
由于清华能招收到全国最好的生源,这种“捂住人才”的传统的确能使自身得到一定发
展,但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对于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学府却无益。

杜庆华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在60年代曾经受有关部门的邀请参与了一个当时最新型
的歼击机的科研项目,当清华发现他有“做出去”的苗头时便“及时打招呼”。杜庆华
说,清华是拥有院士人数最多的高校,在1999年国家表彰的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
献的23名科学家中有14位曾在清华工作或学习过,但他们的成就为什么都是不在清华岗
位以后才做成的?杜庆华认为很值得反思。

作为博士生导师,杜庆华共带过35位博士。“先后跟过两位导师的学生的眼光要更开阔
些”,杜庆华说,“我们的奖学金体制应该鼓励本科生毕业后去别的学校继续深造,特
别优秀的再吸纳回来读博士,人才单位所有制必须打破。”现在,一些博士生导师因不
一定能招到合适的学生而直接在本校“挖人”的现象在很多高校都普遍存在,杜庆华认
为,这种“直博”的做法是不利于人才的遴选和涌现的。他说,只有建立激烈的竞争机
制,才能真正涌现世界一流的人才。

真正占据科技前沿

杜庆华说,一个好的大学应该是上千名骨干教授带着学生昼夜拼命工作,这样才可能建
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而关上门仅仅接几项科研任务的做法是建不成世界一
流学府的,“世界第一”不能用3个“世界第二”或5个“世界第三”来代替。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要站在科技的前沿,能取得世界一流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清华大
学党委书记贺美英日前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坦承,现在一些教师对一些层次
不高但来钱快、周期短的横向联合项目更感兴趣。因为前沿课题不仅时间长、个人经济
受益小,而且在这种大项目中做课题负责人的机会也相对要少,有时因要保密还不一定
能发表论文。贺美英说,如果大家都去接小项目,只图自己赚钱过好日子,谁来攀登科
学高峰呢?没有几座“高峰”又怎么能算世界一流大学呢?

杜庆华深知要达到世界前沿的艰辛。1979年,杜庆华一边带博士生,一边重新挑战他以
前熟悉的一个领域——计算力学,提出了边界元的基础理论与应用。6年后,清华的计算
力学专业水平被国际同行评价为达到世界前沿。杜庆华说,“我整整干了6年,真是很累
。世界前沿是长期苦干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杜庆华说,要特别重视和培养一批30~50岁年龄的教授,他们才是科研的中坚力量,也
是决定清华能否实现一流大学的关键。

提倡公平学术评议

杜庆华先后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攻读学位,在这些世界一流大学里的学术评
价氛围都非常深入、公平,他在哈佛大学就经常参加一些学术讨论班。他回忆说,当时
我还是研究生,钱学森有一段时间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过教授,当时林家翘也是麻省
理工学院应用数学系的教授。对钱学森和他的导师卡门提出的卡门——钱方法,林家翘
和杜庆华的导师房·密西斯虽然肯定其价值,但认为在应用数学上创新不大,在学术讨
论班上他们经常激烈地争辩和讨论。

虽然他们观点有所不同,但并不影响他们对对方的学术评价。杜庆华说,现在在我国的
科技界中就缺少这种认真的争论和评论,对一些新思想、新技术没有一个深入、公平的
评价,一旦有争论往往就上升到单位对立的高度。譬如说,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
但不很完善,就容易被人抓住“漏洞”或遭到彻底否定或成为别人的成果。

“要倡导深入的学术评价和评比,防止任何形式的炒作”,杜庆华说,“只有这样才可
能逐步形成世界一流的学术文化新局面。”

杜庆华最后强调,只有在大环境中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机制,废除人才单位所有制,全国
一盘棋,高校之间互相促进和推动,不仅是清华,会有一批高校共同实现进入世界一流
大学行列的目标。
  
--
                  ________                 |我叫syyt|
                 |请常联系|---_
                 |______/ ^  ^ \
                      \/| .  . |\
                       \( (oo) )
                       <\ |||| \>                      _(__||||__)_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