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yt (钝剑~~幸福的所在),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清华五剑客开发新型操作系统纪实(3)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1月05日16:55:19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清华五剑客开发新型操作系统纪实(3)
科技日报 郑千里 2001-11-2 10:48:52
网上论剑
陈榕、刘艺平等人仔细讨论中国的软件市场和开发,就像“网上论剑”。
他们定下的目标是这样一个高度:开发基于e zCOM组件技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Zy?c
o,其技术水平与当今备受瞩目的J ava和微软.N et技术并驾齐驱;提供简化e zCOM组件
编程的开发平台,使得会C++语言的程序员很容易掌握组件化编程技术;开发跨操作系
统的e zCOM组件运行环境,使得用户开发的e zCOM组件不仅可以运行在Z yco上,同时可
以运行在W indows2000甚至L inux上;提供配套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调试工具,使Z
yco能够真正被用户掌握和使用。
在因特网时代,先进的软件模型是应用软件由许多独立而又能够相互作用的组件组
成,而中间件技术是关键。为了实现中间件模型,美国S UN公司推出了Java语言,微软
曾试图争夺J ava阵地,被S UN告到法庭而不得不迂回提出新的编程语言C#。可见围绕
中间件技术的实现,世界软件巨头之间都互不相让。陈榕等大胆构想的e zCOM,是利用
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中相当普及的C++语言写组件,用真实操作系统内核Z yco实现中间
件虚拟机功能,既可提高软件运行效率,又可降低组件编程技术门槛,可谓一箭双雕、
独具匠心。
“如果在硅谷招兵买马,能够很快攒起一支队伍,成本低,速度快。”“但是,操
作系统不是终端产品,必须要经过二次开发才能实现它的应用价值,为此需要大量的技
术支持。为了建立一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队伍,开发必须从一开始就在国内进行。”
e zCOM,顾名思义,就是比微软的C OM技术更加e asy(容易),但对于研究开发它的
人来说,要作出这样的决定。既然e zCOM要属于中国,他们命中注定必须立足在中国大
地。
网上论剑的结论意味着:他们必须再次离开家人和熟悉的环境,踏上充满未知的旅
途,回到中国“插队”。
啸聚山林
2000年2月底,马琦召集在北京的大学同学聚会,宣布:在美国的几位同学将要回国
做一个有国际水平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在场的杨维康心中激起了浪花。这位计算机博士凭着专业的敏感,深知这是一个有
极大战略意义的事业,值得放弃其它物质上的诱惑为之一搏。他回国后一直在求索真正
机会,便当机立断投入了创业。
远在福州当“老板”的吴季风得知消息后也为之振奋,专程来到北京深谈。他说:
在福州虽然事业有成,也算得上是“一方诸侯”,但想真正做出一些在中国I T业界能够
立得住脚、拿得出手的东西,在技术和公司规模上有局限性,自己能做的,别人也可以
做。如今有陈榕和刘艺平这两个在美国取得“真经”的同学回来领衔,我甘愿打下手。
5月,陈榕、刘艺平先后飞抵北京。科泰世纪公司成立,他们搬进了北四环路的奥体
中心。奥林匹克体育场里举行赛事或运动员的训练活动,他们推开窗户就能看见,刚好
在编写程序的枯燥和劳累时可以放松一下脑筋,激发自己的竞技状态。
他们在奥体中心的办公室成了“聚义厅”和联络站,许多远在海外的清华同学来京
都要来这里看看,有的还明确表示,他们手头的项目告一段落就要回国加盟;一些国内
资深的清华学长作为义务军师,主动参加了项目的论证和咨询;有志I T大业的青年纷纷
慕名而来,聚集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e zCOM旗帜下……
有人形容“清华五剑客”或离开妻子儿女或放弃高薪待遇义无反顾,就像是啸聚山
林的“绿林好汉”。刘艺平说“我们比‘绿林好汉’强多了,和当年‘插队’相比也不
可同日而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同甘苦、共患难,有朝一日,咱们论秤分金银!”
“清华五剑客”的浪漫,就在于他们虽然都已步入中年,但都有一颗年轻的心,都
有对事业不懈的追求,都有一个远大的梦。
(http://student.tsinghua.edu.cn)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