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eacherZhang (tz★热烈庆祝清华九十寿辰),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水木清华九十年_from 凤凰卫视网站11-20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May  2 08:59:17 2001), 转信

发信人: linghuboy (令狐公子),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水木清华九十年_from 凤凰卫视网站11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1 02:47:47 2001)

在这座古老的大楼里,20世纪撼动中国物理学界的许多大人物,留下了足迹。1926年,
物理学一代宗师叶企荪,创办"清华物理系",成为这座大楼的第一位主人。在这里,叶
企荪一网打尽天下名师,培养出难以想见的一大批英杰。文看外文,理看物理,在清华
漫长的岁月中,外文系和物理系曾是清华园最显赫的两个大系。90年代,国家表彰核工
业元勋,其中绝大多数是清华物理系出炉。

〖朵朵菊花。 20年代每一个初秋,清华园西院的主人都要向花房订上十几盆菊花,放在
石阶两旁。院子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熊庆来,而菊花为的是取悦太太,因为太太
的名字是"菊缘",他们出生在同一年的同一个月份。

1927年,熊庆来创办"清华数学系",引进欧洲最先进的数学教育体系,在很短的时间内
,把清华数学系变成了中国第一流的数学教研基地。熊庆来是大数学家华罗庚的恩师。
当年,熊庆来看到一篇署名"华罗庚"的高质量数学论文,便千方百计,在南方一家杂货
铺里,找到这位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店员。熊庆来冲破一切阻力,破格聘华罗庚为教授,
为其数10年后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数学家营造了前提。


熊庆来曾说过,考究的美式体育馆不是大学的必须。

【主持人陈晓楠:一切都准备好,但清华仍是"清华学校",而不是"清华大学"。有人把
这比喻成太阳下的一棵树,在它还没有生长成为大树之前,就已在广袤的土地上投下余
荫。而正当北京的民国政府外交部不支持清华升格的时候,南京的国民政府却摧毁北京
政权,统一了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选中他在北大时期的大弟子罗家伦,要
他迅速北上,加速推行清华改制,建立"国立清华大学"。 >>>>>

--


发信人: linghuboy (令狐公子),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水木清华九十年_from 凤凰卫视网站12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1 02:49:04 2001)

 1928年夏天,北京充满了火药的味道。此时,北伐军金戈铁马,逼近北京,瓦解了张
作霖的军政府。张作霖回沈阳途中被炸死。于是,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踌躇满志,进入
北京,宣布两项决定:第一,定都南京,北京改为"北平";第二,清华学校由他的政治
秘书罗家伦接管。 凭借着自信的天性和如沐春风的政治背景,罗家伦只带一名秘书,便
从代理校长梅贻琦那里接过大印,走进陌生的清华园。罗家伦正赶上暑假招生,他便在
招生启事上大笔一挥,写上了"男女兼收"。于是,清华辟出古月堂为女生宿舍,迎来了
清华史上第一批女学生。

就像蔡元培执掌北大时一样,罗家伦同样希望改造一所学校以改变全国学风,方法是开
设《党义》和《军训》,这使北大的革命思想和清华的建设思想发生了强烈碰撞。凭借
强悍的政治背景,罗家伦一改清华17年来从属外交部的畸形传统,转而为教育部控制。

1928年秋天,罗家伦宣布,清华学校从此升格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山西省长阎锡山不再买蒋介石的帐。他控制着北京,也想控制
清华。罗家伦知道,南京鞭长莫及,决计辞呈。为了表示决无眷恋之意,罗家伦未及批
准,便离开了清华。

【主持人陈晓楠:从1931年春天开始,清华校长走马灯一样换了一届又一届,大家不得
不推选理学院院长叶企孙代理校务。直到梅贻崎教授从美国回来,驱赶校长风波才告一
段落。1931年冬天,罗家伦留下的图书馆扩建工程宣告结束,清华之树的浇灌却完全转
入梅贻崎校长的掌控之下。从此,清华完善而强大。


在民族危亡之中

1926年,日本军舰侵入中国内河,遭冯玉祥袭击,促发"天津大沽口事件"。英美日向中
国发出最后通牒,引发北京学生强烈抗议。3月18号,总理卫队向手无寸铁的示威学生开
枪,仅清华就有近30名学生负伤,物理系学生韦杰三当场死亡。这就是"三一八惨案",
鲁迅称之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

--



发信人: linghuboy (令狐公子),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水木清华九十年_from 凤凰卫视网站13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1 02:51:58 2001)

这一天,清华反对外族武装威胁的斗争,由此发端。

【主持人陈晓楠:1931年9月18日深夜,清华理学院院长吴有训得到了一个儿子。吴太太
满怀喜悦,但第2天见到丈夫,却是满脸忧郁。吴院长悲愤地说:就在儿子出生的时候,
日本人占了东四省;孩子在这个时候出生,就叫他"惕生";如果不警惕,不反抗,我们
就会有亡国的危险。

1932年初,蒋介石下令死守锦州,张学良力不从心。不久,上海战役失利,蒋介石痛切
地意识到,必须卧薪尝胆,才能最后击溃日军。接下来的"长城战役"中,刘汝明将军痛
击日军,叶企荪教授乘坐私人汽车,一直慰问到喜峰口外的前线工事。但蒋介石却狠下
一条心,为避免提前激怒日军而镇压了抗日示威。

这一年夏天,清华政治学教授张奚若发表毕业致词,强调"奋斗","续学","耐劳"。与
此同时,清华法律系组建完毕,宗旨是"造就社会上应变人材,挽救历来机械的训练之流
弊"。这年秋天,清华第一次膨胀招生。

那个时候,北京战云密布,但30年代仍是激愤与情趣并存的年代。清华篮球场上盛行着
"斗牛风",运动员不按规则,随心所欲,乱压乱抢,荣高棠便是著名的篮球斗牛士。在
那种特殊的奔放中,埋藏着深深的国恨。

〖细腻音乐。 那个年代,爱情依然缠绵。清华图书馆这张桌子旁边,一幢爱情正在演义
,缠绵中还生产出中国戏剧史上一部伟大作品。爱情的男主人公是研究生曹禺,那部伟
大作品便是旷世杰作《雷雨》,它使曹禺一下子超越了欧阳予倩、田汉、丁西林、洪深
、李健吾以及这之前一切套用和翻版西方话剧的老一代剧作家。1933年初夏,曹禺毕业
在即。但北京形势险恶,清华免除应届毕业生期末考试,以全年平均分评定毕业成绩。
曹禺没有马上离开清华,而是泡在图书馆里。

曹禺经常跑出图书馆,奔向清华体育馆草地上的喷泉。当他喝足玉泉山引来的泉水时才
忽然发现,自己已经一天没有喝水。1933年夏天,京郊硝烟渐退,气氛日趋缓和,第一
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剧本《雷雨》在清华园诞生。1935年,《雷雨》在天津日本租界
首演,一直演到今天。 >>>>>

--



发信人: linghuboy (令狐公子),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水木清华九十年_from 凤凰卫视网站14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1 02:54:17 2001)

〖藤影荷声馆。 30年代初,清华外文系主任吴宓与学生谈心,忽发感慨说,当今文史
方面的杰出人才,老一辈首推陈寅恪,年轻一辈首推钱钟书,他们是"人中之龙"。

1932年,杨绛放弃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奖学金,考取清华外文系研究生。这一舍一去
,注定了一个姻缘。在外文系,杨绛结识了3年级本科生钱钟书。这位一辈子恃才凌傲的
大才子竟与杨绛一见如故,隔三差五约她写诗,还把相思情比作蛇入深草,蜿蜓动荡却
捉摸不定。钱钟书毕业时,清华有意留他读硕士,却被他谢绝。当时,学潮屡屡,清华
几乎秩序不能。实际上,钱钟书不属于以身纾难的斗士,但无数家破人亡的故事不能不
郁结在他惆怅的心里。在钱杨婚礼上,人们见到因为阻止学生抗日示威而被鲁迅痛骂的
杨荫榆校长。她是杨绛的三姑,鲁迅直指她是汉奸,具有荼毒心肠。后来,杨荫榆看到
日本兵调戏女学生,怒不可遏地上前呵斥,被日军推入河中,结束了凄婉的一生。

【主持人陈晓楠:一二九学潮前夕,钱钟书带着从清华肄业伴读的杨绛,告别动荡不安
的祖国,去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他们乘船离国的一段,化作《围城》开篇的一章。但同
样是出国留学,乔冠华却与钱钟书截然不同,而且充满着革命激情。

1935年,清华哲学系毕业生乔冠华,经金岳霖教授推荐,西去德国。1937年,乔冠华获
哲学博士学位,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金岳霖曾写信请他去西南联大教书,但乔冠华却
作别学者生涯,以笔为旗,鞭挞法西斯,与哲学系同学胡乔木并称"南北两乔"。

〖韦君宜1933年在日本度暑假之照片。

这是中学时代韦君宜在日本度暑假的照片,两年后,也汇入清华哲学系。在老同学催促
下,这位见了男生不敢说话的女孩子,竟稀里糊涂地加入"清华现代座谈会",与老气横
秋的中文系学生蒋南翔一起,编入哲学组。那时,韦君宜还不知道,蒋南翔是共产党。
他告诉女孩子们,红军已经过了黄河,如果打起仗来,苏联可以把拖拉机改装成坦克。
 >>>>>

--

发信人: linghuboy (令狐公子),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水木清华九十年_from 凤凰卫视网站15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1 03:04:36 2001)

1933年早春,日军攻打古北口,清华工学院院长顾毓秀紧急行动,先是为张学良赶制出
8000个防毒面具,随后又为傅作义赶制出1万个。1935年,清华航空工程教授王士倬设计
的实验风洞竣工,这是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个飞机风洞,也是蒋介石厉兵秣马的一个
组成部分。为赢得秘密建设时间,蒋介石决计委曲求全,放弃华北部分驻防。

【主持人陈晓楠:那个时候,清华是唯一对战事表现出远见卓识的学校。它果断地停建
了规模庞大的文学院大楼和法学院大楼,节省下来的40万元基建款转投长沙,秘密购买
岳麓山土地,筹建清华分校,作为华北战事爆发后的退路。可以这么说,没有清华这一
步,两年后的西南联大根本没有落脚之地。

1935年冬天,日本人策动汉奸,提出"华北自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召开谈
话会,命令教育界免开尊口。与会者惶惑不安,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挺身而出,措辞
激烈地反对自治。胡适还不知道,蒋介石已指令宋哲元、章士钊、曹汝霖满足日本人的
要求,成立自治机构。于是,一二九学潮爆发了。

〖西直门城楼。 12月16号,学生们举行规模更大的"一二一六游行"。宋哲元要大刀队阻
止学生,但士兵们哪里忍心用砍日本人的刀去伤害徒手的学生,他们只好用大刀背面推
搡学生,以减轻伤害。即便如此,胡适还是发表了《再论学生运动》,强调开明的政府
应该努力做到使青年人心悦诚服,不应该摧残任何监督政府的势力。他谴责第29军伤害
学生,是绝对不可饶恕的野蛮行为,是军队的耻辱。

12月24号早晨6点,清华大礼堂门前,梅贻琦校长和叶企荪教授目送着南下宣传救亡的学
生们远行。清华学生在南京散发反蒋传单时被捕,逐返北京。他们后来才知道,叶教授
派有体育老师沿途秘密打前站,他们被捕后又是叶教授托朋友斡旋,才使大家返回清华


【主持人陈晓楠:此时,清华看到了范长江的《成兰纪行》,得知红军已结束长征,完
成了从南方向北方的转移。但他们不知道,不久后,他们也将有一次长征,路线恰好和
红军相反。他们将穿越广大的国土,从北京绕道湖南,然后再次转移,在云南度过8年时
光。 >>>>>

--


发信人: YuanG (缘际○逐梦),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水木清华九十年_from 凤凰卫视网站16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1 03:05:35 2001)

1936年初,动用20列火车,清华工学院院长顾毓秀未雨绸缪,向武汉转移学校财产
。与此同时,宋哲元却派500宪兵闯进清华,抓走蒋南翔和姚依林,却又被清华学
生抢回。

当晚,宋哲元指挥3000将士,把清华围得水泄不通,一部分士兵携机关枪跳墙而入
。但蒋南翔已躲进锅炉房,由工友掩护。姚依林藏在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家,韦君宜
躲在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家。此时此刻,幅员辽阔的华北,真的像蒋南翔说得那样,
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于是,更多的人投入救亡,以图强国济世。

1936年12月12号,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兵谏,扣留蒋介石,全国一片惊慌。大
批大批的群众走上街头,强烈要求处决张杨,还权于蒋。朱自清也愤怒以极,怒斥
张杨胡乱动作,帮了日本的大忙。此刻,清华学生和张杨一样,并不知道提早出击
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千秋耻,终当雪

1937年7月7号,清华数学教授杨武之被卢沟桥方向密集的枪声惊醒,感到甚是不安
。那时,杨太太怀着杨振复,大儿子杨振宁在外读书,而杨振平、杨振汉、杨振玉
最大的只有6岁。于是,杨武之决定尽快把一家老小送回合肥老家。路经天津火车
站,杨武之看到,站台上国民革命军荷枪实弹,战争近在咫尺。

此时,蒋介石不再认为日军只是想在满洲国南部建立非军事安全区,而是断定他们
真要吃掉华北。他忍无可忍,决定在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奋力一击。7月15号,
蒋介石召集庐山谈话会,邀请北大校长蒋梦麟、文学院院长胡适、清华校长梅贻琦
、工学院院长顾毓秀、南开校长张伯苓同去参加。大家誓师抗战,同仇敌忾,使局
面一发不可收拾。

【主持人陈晓楠:这一天,共产党人向国民党递交《合作宣言》,认同三民主义是
中国之必需,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同时,共产党人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
府的暴动政策和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方式没收地主土地,并取消红军番号,自觉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蒋介石立即发表谈话,凡是
中国公民,只要信奉三民主义而努力救国,国民政府将既往不咎。

--



发信人: linghuboy (令狐公子),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水木清华九十年_from 凤凰卫视网站18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1 03:07:41 2001)

【主持人陈晓楠:人世就是这么难以琢磨,越是战乱,却越是昂然好学。当长沙临时大
学文学院在南岳开学,学术空气更浓。教授们白天上课,晚上就铺开写作摊子。就是这
时,哲学教授金岳霖写出了《论道》。和所有教授一样,他满腔悲愤,并悲愤写进了书
里。有人问为什么起这样一个陈腐的书名,金岳霖回答说,要让它有中国味!在他看来
,哪怕是一点点中国味,都是对抗战有用的。

1937年11月1号,长沙临时大学开课。闻一多写给留在北京的儿女们一封信,记录下了长
沙临大的景象--我们现在住的房子,蒋委员长曾经住过,但这房子并不好,刮起风来,
两扇窗门劈劈啪啪打得很响,打一下,楼板就震动一下,天花板的泥土便掉下一块--这
封信发出不到两个月,日军攻克南京,进逼中南,长沙突然变成了前线。蒋介石急忙下
令,长沙临大再次转移。抵达云南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春天,西南联大在昆明火车西站附近的农业学校,选定第一个落脚点。很快,西
南联大组建完毕,梅贻琦是校务委员会主席,胡适是文学院院长,朱自清是中文系主任
兼清华图书馆馆长,吴有训是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杨武之担任数学系主任。

为了解决联大学习资料问题,朱自清从北京带来3万册图书,但7000册在重庆被日军炸毁
。这可心疼坏了杨武之的大儿子杨振宁。

1938年秋天,杨振宁没有继续读高三,而是以"同等学力",考入联大物理系。杨武之是
大数学家,他教给儿子的不是数学,而是数学精神。但此刻,杨武之并不赞成儿子去学
数学。要记住,这是1938年,数学显得太不实用。因此,杨振宁的志愿先是联大化学系
,入学前,又改成了物理系。

或许联大外文系教授朱光潜并不这样认为,他根本不相信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会覆灭,于
是他就在炮声中写着《青春的岁月》。据说,朱先生讲诗歌欣赏,1小时只讲4行,听得
人心驰神往。>>>>>

--



发信人: linghuboy (令狐公子),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水木清华九十年_from 凤凰卫视网站17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1 03:08:44 2001)

  但7月28号,噩耗传来,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中将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中将,在南苑
保卫战中,壮烈阵亡。一时间,这支曾镇压过一二九学潮并在清华园实施大搜捕的军队
,成了民族之师。8月13号,蒋介石调集陆海空3军,围攻驻上海日军。然而,这纯粹是
个过早发动的战争。日军很快从防守转入进攻,革命军步履艰难,很快就面临南京弃守


在这场苦涩的较量中,两位清华校友被中国人深深记住。

孙立人,1915年考入清华,后赴美留学,在弗吉尼亚军校求学。八一三淞沪战役中,孙
立人负伤11处,埋下深深的仇恨。另一位是空军英雄沈崇诲,他因坐机故障无法返航,
便直冲日本旗舰,壮烈殉国。

沈崇诲1928年考入清华,读的是土木工程,与航空和军事无关。但在国破家亡的年代,
他无法成为建设者,只能划过长空,为保卫家园而牺牲。那一天,一起执行轰炸任务的
其他6位飞行员清晰地看到,日舰倾斜,舰尾沉入海水,随后是火药库爆炸的一声巨响,
一切化为灰烬。战友们欲哭无泪,只是轰鸣着,向白茫茫的海水致以最后的敬礼。
就这样鏖战着,北京、上海、山西大同相继陷落,首都南京也危在旦夕。

拿到一份老式电报,教育部代表杨振声乘上一辆汽车,带着梅贻琦和清华政治学教授张
奚若、外文教授叶公超奔向长沙。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
、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已共组"长沙临时大学"。

国破山河在。那位讲课时两眼微闭,一只手放在椅背上,另一只手放在膝头,不时发出
笑声的陈寅恪大师,此刻再也发不出笑声。陈寅恪的祖父是陈宝缄,父亲是陈三立,两
位都是戊戌变法中湖南新政的改革领袖。当北京被日军打下,病中的陈三立老人悲愤交
加,拒绝服药和吃饭,9月14号惨别人世。

陈寅恪用模糊的视力,最后看了一眼清华园,而后携妻带女,朝长沙奔去。此刻,他并
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到清华。陈寅恪从小求学无度,无书不观,通宵达旦。他把
细小的油灯藏在被褥之间,以免影响家人休息。父亲治丧,陈寅恪视力急剧下降,必须
及时入院手术。但陈寅恪就像绝食而死的父亲一样,不肯在沦陷区教书。 >>>>>

--



发信人: linghuboy (令狐公子),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水木清华九十年_from 凤凰卫视网站19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1 03:10:05 2001)

没结婚的,还有哲学教授金岳霖。每上第一堂逻辑课,金岳霖总是举例说:"今天天晴
,我上西山。"高年级学生也把这个秘密告诉新生,所以经常是教授刚说"今天天晴",学
生们就一齐喊:"我上西山!"那时,日本飞机常轰炸昆明,每逢警报响起,联大师生都
要向学校北边的坟地跑去,时称"跑警报"。金岳霖跑警报,把《知识论》手稿坐在屁股
下。警报解除,金岳霖抬屁股就走,遗失了全部书稿。但他不屈不挠,竟在艰苦环境下
,再次写出了《知识论》。

【主持人陈晓楠:1940年,日军隔金沙江而望,这使联大师生有了真正的动力,于是他
们在联大校歌中唱道:"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可以说1940年既是西南联
大,恐怕也是全中国最困难的一年。那时,昆明人跑了一大半,因此民生凋敝,百业俱
废,只是联大师生的热情不减,学风甚旺。

联大8年,是梅贻琦一生中最为艰难的一段岁月。他在1941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在风雨之
秋,清华好像一只船,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惑;但我们相信,不久就会天明风定;那时,
我们要把这条船好好开回清华园。

抗战时期,昆明物价涨了300多倍,闻一多教授不得不挂牌刻图章,补足8口之家。即便
如此,闻一多仍十分用功学问,除了上课,轻易不出门。每逢饭后,大家都要外出散步
,唯闻一多总是不去,因此大家总劝他"何妨一下楼"。渐渐地,闻一多多了一个雅号,
那便是"何妨一下楼主人"。

有一天,杨武之拉着杨振复去远处的大堤散步,3岁的杨振复忽然说:"将来我长大了,
爸爸长小了,我也拉着爸爸去大堤散步。"杨武之听罢,不禁潸然泪下。

〖音乐起,《西南联大校歌》:"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

【主持人陈晓楠:当民族危机感弥漫在联大四处,也弥漫在世界各地,正在欧洲留学的
清华学子纷纷回到中国。大物理学家王竹溪、大数学家华罗庚和陈省身、大文学家钱钟
书的到来,把最新的知识带回中国,使联大教学接近了国际前沿。就在这种浓厚的文化
氛围中,一代风华正茂的联大学生脱颖而出,其中成绩最为辉煌的是"联大物理系四杰"
--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朱光亚。 >>>>>

--



发信人: linghuboy (令狐公子),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水木清华九十年_from 凤凰卫视网站20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1 03:10:55 2001)

〖西南联大纪念碑。 这是西南联大纪念碑,文学院院长冯友兰题写碑文,中文系主任
闻一多创作篆文。1978年,联大毕业生杨振宁回到这里,一边唱校歌,一边打拍子,当
他发现老同学已无法完整唱出校歌时,大为惊讶。他告诉大家,回母校,唱校歌,是他
30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 理学院院长吴有训是杨振宁的电磁学老师,周培源教授教他力
学。后来,杨振宁考上王竹溪的研究生。他曾说,我在联大本科及后来读硕士所学到的
东西,比当时美国最好的大学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在王竹溪教授上课时作的笔记,现在
仍然有用。

1944年,李政道考入联大物理系,这是他的一张考试卷。这份试卷并不是因为考试者后
来成了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而被清华收藏,它仅仅是物理学一代宗师叶企荪私下留存的一
张普通试卷。试卷背后,有叶教授认真的评语。期待和担忧,尽在其中。

联大学生宿舍全部是借来的,由于人多房少,就连盐商仓库也用来当宿舍。

梅贻琦曾说,大学之"大"不有无高楼,而在于有无大师。西南联大恰恰没有"大楼",却
是清华90年中,人才出炉率最高的时期。在简陋的教室里,教授必须大声喊话,才能压
过风吹窗纸和雨打屋顶的声音。联大中文系学生汪曾祺回忆说,图书馆座位太少,看书
多半在茶馆,昆明街头大小茶馆,都像是为数众多的联大分馆。清华校训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联大校训是"刚毅坚卓",其一脉相承的品质因为国破家亡而发扬光大。

出乎后人想象,像钱钟书这样不想建功立业的学者,也选择了回国赴难。在西南联大,
钱先生清华时代"上课不听讲,考试总得第一"的故事,流传甚广,使许多人误以为天才
是可以不用功的。但谁又知道,这位目空一切的大才子,在英国牛津留学时曾为博览不
易看到的图书而日夜埋首图书馆,终因用脑过度,归国后长期患头晕症,每到晚间只能
闭目静坐,什么事都不能干。

1939年,钱钟书开讲《自由与纪律》。他说,人只有做好事的自由,如果做坏事,就会
受到制裁。无论他是不是意指日本,学生们一定会这样想,那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年代。
 >>>>>

--


--
※ 修改:.TeacherZhang 于 May  2 09:45:41 修改本文.[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