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yanoly (30号就走了,祝听涛快乐),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美与物理学”——杨振宁教授讲稿之一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Apr 27 14:09:25 2001), 转信

                “美与物理学”——杨振宁教授讲稿之一

          出处:第八报道组记者于春     4/26/2001 10:01:05 PM

    物理学自(1)到(2)到(3)是自表面向深层的发展。 表面有表面的结构,有表
面的美。譬如虹和霓是极美的表面现象,人人都可以看到。 实验工作者作了测量以后发
现虹是42高漫楚A红在外,紫在内;霓是50高漫楚A红在内,紫在外。 这种准确规律增加
了实验工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美的认识。 这是第一步(1)。进一步的唯象理论研究(2)
使物理学家了解到这42侦P50升i以从阳光在水珠中的折射 与反射推算出来,此种了解显
示出了深一层的美。再进一步的研究更深入了解折射与反射现象本身可从一个包容万象
的麦克斯韦方程推算出来,这就显示出了极深层的理论架构(3)的美。

    牛顿的运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
、海森伯方程和其他五、六个方程是物理学理论架构的骨干。它们提炼了几个世纪的实
验工作(1)与唯象理论(2)的精髓,达到了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它们以极度浓缩的
数学语言写出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它们是造物者的诗篇。这些方程还有一方
面与诗有共同点:它们的内涵往往随□物理学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当初所完全没有想到
的意义。举两个例子:上面提到过的十九世纪中叶写下来的麦克斯韦方程是在本世纪初
通过爱因斯坦的工作才显示出高度的对称性,而这种对称性以后逐渐发展为二十世纪物
理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中心思想。另一个例子是狄拉克方程。它最初完全没有被?而今天狄
 拉 克 流 型 ( DiracManifold)已变成数学家热门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学物理的人了解了这些像诗一样的方程的意义以后,对它们的美的感受是既直接而
又十分复杂的。

    它们的极度浓缩性和它们的包罗万象的特点也许可以用布 雷 克(W. Blake , 175
7 - 182 7)的不朽名句来描述: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它们的巨大影响也许可以用蒲柏(A. Pope , 1688 - 1744)的名句来描述:

     Nature and nature's law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可是这些都不够,都不够全面地道出学物理的人面对这些方程的美的感受。缺少的
似乎是一种庄严感,一种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感。我想缺少的恐怕正是筹
建哥德式(Gothic)教堂的建筑师们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

    (http://student.tsinghua.edu.cn)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