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ong (用心聆听),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校庆九十周年献词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Apr 27 23:10:28 2001), 转信

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共同奋斗
                                   --校庆九十周年献词
                                 清华大学校长、清华校友总会会长 王大中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会员主任 贺美英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清华大学迎来了九十周年校庆。在此,我们谨向祖国各地
和旅居海外的师长、校友们,向在校的师生员工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师生们,致以节
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清华建校九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治学、兴业、治国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
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华与辛亥革命同生,清华的历史是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中国人民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奋斗历程联系
在一起的。几代清华学子为之贡献出毕生的精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强国富
民,清华之志”,这是对清华学子的生动写照。
    江泽民主席1998年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一流大学。”国家决定重点支持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是国家和人民对清华的重托
和期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当前,清华大学正朝着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综合性的学科布局基本完成。目前,我校已拥有包括理、工、文、法、经济、管理
、艺术等学科门类的11个学院,44个系。经教育部批准,我校正在筹建医学院。这表明
,我校正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格局进入21世纪。
    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目前在校本科生规模12000余人,持续保持了
全国最优秀的生源;在校研究生总数超过9300人,研究生同本科生比例接近0.8:1。从1
999年起,研究生入学人数超过本科生入学人数。这表明在21世纪我校将向社会输送更多
以研究生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同时,我校的人才培养在与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紧密结合,以及在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中,呈现出更大的开放度和活力。建成计算机互
联网、卫星数字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系统,已在全国29个省、
市、自治区建立了100个教学站点;新建应用技术学院以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方式培养计算
机软件人才。在深圳筹建研究生分院。同时,我校与世界著名大学开展了广泛交流与合
作。
    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校在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总数、获国家发明专利
总数、以及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总数等方面居高校首位。科研经费连年持续增长,在
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
成果。研究基地建设不断加强,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
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5个。科研工作坚持“面向经济建设,攀登科技
高峰”。加强与企业地区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推进清华科
技园建设,一批高技术成果转入企业,产生显著效益。
    学校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百名人才引进计划”和“
高级访问学者制度”,提高骨干教师的待遇等。一批国内外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引进,
使我校在基础性学科和一些新建学科领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一批新的教学、科研大楼相继建成,充实与改善教育
与研究设施;数字化图书馆及校园信息化系统初步建成;实施绿色大学建设计划,校园
面貌日新月异;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物质基础。
    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弘扬
“两弹一星”精神,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倡“教书育人”,齐心协力,奋发图
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生中开展“我的事业在中国”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定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祖国奉献的事
业心。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进,各方面有较大进展,但是同世界一流大
学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

    在庆祝清华建校九十周年的时刻,回顾学校所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我们代表全校师
生员工特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我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及海内外广大校友
,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当今,人类已跨入21世纪,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都赋予学校以更大的责任和殷切的希望,也提供了学校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纵观世界
上许多著名大学的发展史,回顾学校九十年的历程,大都有某个时期的快速发展阶段。
这个局面的出现,需要国家和社会强有力的支持,需要悠久的文化传统的积淀,需要有
全校师生对共同理想与目标的追求,更需要不断超越自我的变革和创新精神。新的世纪
,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信息社会的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大发展的世纪。让我们满
怀希望和信心,随着新纪元开始的历史性机遇,努力开创我校教育和学术事业快速发展
和提高的新局面,为实现在2011年建校百周年时把清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总目标而共
同奋斗!

--
积善者昌 积恶者丧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6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