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yt (钝剑Θ壁立千仞),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许智宏院士:北大应该有自己的风格 zz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5月08日23:02:12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一流大学是什么样的很难定义,自然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耶鲁、斯坦福在
此这列。其时,北大迈入世界第一流大学的规划是 录 洱校长时做出的,当时讲大体用
17年左右的时间,分两个阶段。自然这一过程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需要国家的支持,
更需要自己的努力,我多次跟媒体讲,切忌急功近利,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有
一个很长的过程呢。
我总是呼吁国家和社会给予北大稳定的支持,总不能说给十八个亿就建成一流,不成一
流就不给钱,那这个校长还不如不当。现在苦恼的就是明年给多少钱不知道,“巧妇还
难为无米之炊”。我希望国家每年能给6个亿。其实北大、清华在“211工程”和“九八
·五”项目中获得的投入在中国高校中是最多的,这使兄弟院校甚为眼红,教育部长也
很为难。剑桥大学校长来访,闵维方校长问他最苦恼的是什么,对方回答说还是“Mone
y”。
外界有很多对北大清华的批评,说国家投入那么多钱,没作出多少贡献,培养的很多学
生都出国了。我们要明白,重要的是北大究竟给国家做出什么贡献,有贡献才会有支持
。就算是20%的人出国,那还有80%的人在国内。再说北大也吸引了大量的优秀海外学子
。没有一个大学像北大那样吸引那么多的海外学子。
当然问题还是有的,关于教育质量问题,北大这么大一个学校很难做到每一个教师都非
常称职,我们很多老教授还是很敬业的。不可否认,某些年轻教师可能做得不够好。98
5计划我去检查,我们有些老师科研做得非常好,但教学方面有些有欠缺,我想这有很多
原因,有些可能不太敬业。但这是不是与体制和政策有关呢?某些老师只关注于发论文
,升到副教授、教授。国家一些部门也只关注于SCI的获奖数量。文科方面,特别是社科
类的一些老师,精力外流,这很影响学校的教学。我们会研究相关政策来加予限制,在
教学上投入更多精力。当然科研也是很重要的,我认为作为北大的教授必须两栖的。北
大的大部分老师都能做到教研相结合,在过去困难时期依然能做到,这是解放后北大在
全国高校中有很好势头的原因。北大的老师不能只拘泥于教科书,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
考。
急功近利确实影响着学风,影响着同学,这些问题不解决,不能创一流。现在的北大研
究工作,经过这三年确实成绩可喜,但真正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成果很少。北大历史上虽
然有过大师级的人,但也是常年累月积累的结果。就是现在,能拿到国家自然科学二等
奖的也是十几年,几十年努力的结果。现在也有小部分人刚发表论文,就想报上申请国
家的钱。这些方面应该注意。理科要注意,文科也要注意。现在有的老师一年出6、7本
书,出这么多书,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思想?陈至立部长曾说去年加入WTO,一阵风就出了
三千多本介绍的书。我想还不是抄来抄去。北大应该是出思想。我们的老师,包括我们
的同学,要多思考,多出思想,真正有创新。
剑桥大学校长谈到他们的下午茶时,表示讨论主要的还是科研问题。这方面我们要借鉴
,我们还做得不够。上周新华社记者采记问中国什么时候出 当 尔奖,我说诺贝尔奖很
难估计,会在哪一个大学,哪一个时间,哪一个研究所出,关键是土壤。如果造就一个
肥沃的土壤、氛围,我想总有一天会有诺贝尔奖出现。但我们现在这个土壤还不够。这
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还要敢于坚持真理。我们北大有这个传统,我们的老校长马寅初先生就始终有一种
坚持真理的精神。我们并不求真理每时每刻都被领导人认可,但总有一天会被大家认识
到,就像我们马校长的人口论,当然付出了很大代价,我希望中国未来的发展不再如此
。北大的社会科学领域也是很能出成果的,虽然经过一段是境后才能被人承认,如厉以
宁的股份制理论,晏智杰的劳动价值理论都是经过长期时间思考后提出的创新观点, 讨
杰的书当时在社会上的?版社都不敢出,后来北大出版社自己出了,因为这里有创新的
内容。
要思考科学上的问题和有关国家发展的问题。“北大是常为新的”,就是能不断的创新
,一流的大学就应该不断创新。一流大学也应该有一流学生,一流学生的关键是看对社
会的贡献。北大历史确实有些多校友作出了些多贡献。比如说,两弹一星的元勋们,里
面就有很多北大的校友;北大校友于敏,人称氢弹之父,就是在很差的条件,默默无闻
的作出贡献,而现在的条件不知优越了多少。文革时,科学院的研究生下放到地方去劳
动,不许带任何专业书籍,大家考虑到英语是一定不能丢掉的,就想办法,带了英文版
的毛选等理论著作,以这种方法来保持英文学习,这些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书总
不能被禁止携带吧!(大家笑)
现在我们的学校有那么好的图书馆等等便利条件,应该珍惜在北大的时光。也许有时讲
课的老师讲的不好,但北大每个老师都是你的老师,当然每个老师也有责任认真解答同
学的问题。应该把北大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向周围的每一个人学习,才对自己自己真正
有益。
现在有人讲我们是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设备,三流的老师,也讲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
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对这些说法我不敢恭维,打击面太大了。现在学生能考进北大
的确很难,有大家的努力,但大家也应该明白也许一分之差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外
面一般大学的学生素质不一定就差。我来北大之前也带过研究生,一些人可能出身条件
不太好的学校,可他们科研做的很好,水平可称一流。大家来到北大,在这么一个环境
下,好好努力,都能变成一流的。所以本科学生不要骄傲,研究生也不必灰心。(掌声
)我们都能在北大这个大熔炉中把自己磨炼的更为丰满,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
媒体现在对北大是非常关注,但北大这么大,每天都会发生一些事情。我在第一年做校
长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出什么事,但现在对老师同学是非常放心了,我还是相信我们的
老师,相信我们的同学。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北大应该怎么做!我
们用不着外界对北大来指指点点,说你北大应该这么做,那么做!不能听别人说“北大
应该怎样”,北大应该有自己的风格!每个大学应该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特点,中
国往往这样,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把你磨得都一样,这是非常可悲的。包括我们的
同学,我们的同学要塑造一个更加完美的形象,我唯一考虑的是更加完美,我们的老师
和学生个性都很强。我有一点希望,因为今天的社会需要大家一起来共同努力,我们必
须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相处。能够营造一种团队精神,能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作用
。这样的话,北大才更完美,更受社会的青睐!
(这是许智宏在“院士寄语青年”报告会上的发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
╠╦╣ ◣
---s y y t--- ╠╬╣ 2001年10月8日 雨天
╠╬╣
166.111.162.10 ╠╬╣ 窗外的雨点飞逸,带来点点思绪
〖江枫渔火〗 ╠╬╣ 我知道我遇到了一直等待的人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