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son (有线电视专业频道),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标题:北大的问题与出路[转载] [ 巅峰原创 ]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Nov  3 10:57:50 2000), 转信

声音大陆
发贴数量:26
来自:
注册日期:
2000-09-18 14:55:23.0
LUAN SHI SONG
北大正在努力争建一流,根据这个标准,北大不仅没有任何轻松的余地,相反,存在着
许多急需解决的结构性的问题。
    早在1980年代就有人深刻地指出,北大由于“老”和“大”,改革往往步履维艰,
越发没有为新和敢为天下先的气慨了。正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北大似乎患上了“疲
软症”,各方面的工作好象都不太理想,致使今天在国内高校中的“排头兵”地位大打
折扣。
    本人不是高等教育专家,对北大的认识当然也并不全面,但因为有在北大求学的经
历,再加上几年工作的实践,感到北大的问题至少是严重的。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以下几
个方面:
    一、离政治太近。这既是北大历史的荣耀,也是北大发展的包袱。
一个高校如果和政治联系太密切,就往往成为被人利用的机关,或者被捧上祭坛,或者
被长期压制(如被北洋军阀的宰割和六?四后长期缓不过劲来),学校本身也容易会丧失
学术的独立性和尊严。从根本上讲,这与学校的特性是相异的。所以,北大在肯定自己
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和思想史的重大作用的同时,也应从制度反思北大从中扮演的负面
形象和所遭受的非难,真正将北大定位在学术重镇和思想集散地。老校长胡适对此曾有
过深刻的论述,愿掌事者认真研究和思考一下。
    二、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老北大虽然起身于中国近代先贤的改革变法,
曾经有过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风气,但经过中国历次政治运动的洗礼,应有的氛围
恐怕已存不多了。在“通识教育”、“教授治校”方面,北大的现状也着实堪忧。学校
办成了官僚体制的附属品,学校成了某些人升官发财的场所,学校的主体?教授和学生没
有了主人的身份,这使得北大难以确立起研究高深学问的主旨。这一点,光是数数北大
有多少校长、党委书记和学院院长就可以知道了,可悲啊!从一些具体的制度而言,北
大在聘任教授、后勤管理、学术研究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均未能实行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
展的管理,这不但抑制了很多人的积极性,而且使不少混子可以在北大堂而皇之地混下
去。这也就使得一些北大人认为北大是“毁人不倦”。
    三、没有有效的管理。北大的管理者应首先是教育家和思想家,既要精通现代高等
教育,又要有卓而不群的思想和人格,这样才能起凝聚人心,推动北大发展的作用。但
事实上,十几年来,北大的领导层或者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或者是维维诺诺的软体动物
,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没有建立应有的地位,他们非但未能为北大指明前进的方向,在社
会上树立起智慧与良心的旗帜,就是维持北大的正常运作,恐怕都难当重任。
    四、北大的学科建设不全面。近些年,一些著名理工科大学纷纷发展人文和理科,
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比如清华和华工;一些综合性大学也早已在着意发展新型工科
和医科,如南大和复旦;在建立学院,实行学校、学院和系三级管理方面,北大也起步
较晚,如直到去年才建立法学院,竟然落到了初建法律学科的清华的后面。一些新兴和
交叉学科,北大也没有通过设立新的院系反应出来。这些被视为学校生命线的工作,北
大均落在了别人的后面,而且觉悟得还非常之晚,这不能不让感到叹惜,也使人常常对
北大的前途产生疑虑。毫不客气地讲,北大近些年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示范
和促进作用实在太少了。与清华比较起来,北大在建国初期,特别是院校大调整后,应
该受惠良多,但由于学科设置与国家的经济建设有些脱离,致使北大人在社会上往往被
看作是空谈的高手和行动的矮子,其直接恶果便是北大人往往成为历史的看客。近些年
来,北大在大力发展应用学科,但感到方向不明确,定位不准确,力度还不够大。如广
告学专业设艺术学系,而不是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城市与环境学系各种专业庞杂,没
有成立建筑与规划学院和环境工程系。化学学院有材料化学专业,而未能设立材料学系
。力学系有自动控制专业,而未能设立自动控制系。此外,北大有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而没有公共管理学院,无法有效整合学校的力量,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诸如此
类,表明北大在学科建设上不但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且在许多方面落在了其他高
校的后面。
    由于上面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存在,北大近年来在社会上的地位确实下降了。对此,
绝对不能怨天忧人,更不能相互推卸责任,而只能从自身找原因,并下大力气予以整改

    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可能只是冰山之一角,并且是一个普通北大人用一双普通的
眼睛看出来的。不知北大有那么的专家教授,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我
认为,北大的问题是严重的,也是结构性的,如果不下猛药,恐怕难以治愈。愿所有真
正热爱北大的人都行动起来,或怒吼一声,或者给其一计重拳,尽早促使北大警醒起来
。否则,北大有可能沉沦下去而无法自救了。
    此外还要说一句,从北大新青年的校长信箱到北大三角地,我看到许多的北大人越
来越关注一些身边的小事和琐事,将很多精力用于争论一些无聊的问题,既没有关注国
家与社会的理想主义,也没有对人对事的起码修养和尊严,实在令人失望。我不禁要问
,这还是我永爱的北大,这还是我心目中的北大人吗?

--
 
                         事可利人即德行
 
                                  言能益世皆文章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