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eima (feima),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影响青年的口号(下)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5月04日22:48:57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北大学子喊出了时代最强音
“振兴中华”口号的最初提出,是在上一世纪的末叶,即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运动
期间(1894——1900年)。在这五六年间,几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
“振兴中华”的响亮呼喊。这表明,在当时,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已经成为时代的
要求,人心之所向,因此,这个口号的出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了。一切爱国的、要求
祖国独立和民族自由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到“振兴中华”的必要性和神圣性。事实上,
许多志士仁人,也正是在“振兴中华”的崇高信念的驱使下,纷纷投身到戊戌维新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稍后的辛亥革命运动中去的。“振兴中华”曾是那一个历史时期促使人
们从事革命的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中国现代史上许多杰出的政
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曾在这里学习过,工作过。北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
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前程,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他
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再次喊出了时代最强音——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五讲”、“四美”、“三热爱”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爱卫会、全国伦
理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等9个单位联合作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号召
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语言
美、心灵美、行为美”为主要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
背景:1980年6月,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无锡第三十四中学关于开展语言、仪表
、行为美的审美教育活动的经验,明确指出,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社会风气上要来一个
“五讲”。共青团中央对其做了综合、加工的工作。1981年2月15日,全国学联、全国伦
理学学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语言学学会、中华全
国美学学会 、中国语言学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中央爱卫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倡议
在全国人民、特 别是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大兴“五讲四美”之风。中宣部、
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公安部等发出通知支持开展这一活动。此后,这项活动又和
“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活动相结合。于是,从城市到农
村、从内地到边疆,迅速开展起来。1983年3月11日,中央成立了以万里为主任的“五讲
四美三热爱”委员会。之后,各省、市、自治区也都分别成立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委
员会。从此,这一活动更加深入广泛的科学开展起来
“做‘四有’新人”
——邓小平为全国青少年题词
198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
:“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
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人民日报》1982年5月4日发表的社论《当代
青年的历史使命》中把邓小平的题词延伸为“培养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有强健体魄的新一代。这不仅是学校和共青团的责任,而且要靠所有家庭和整
个社会的共同努力。”1985年,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
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从此,做“四有”新人的口号和以此为主题的活动(
如1985年“祖国在我们心中,做四有新人”、1991年“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在
全国各行各业展开。 (人民网资料)
“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
——志愿者行动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
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之
后,40余万名大中学生利用寒假在全国主要铁路沿线和车站开展志愿者新春热心行动,
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近八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领
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6月份,全国累计已有800
0多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为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团中央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
会,随后,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也逐步建立起来。到2000年,已初步形成了由全国性协
会、36个省级协会、和2/3以上的地(市)级协会及部分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
管理网络。
1998年8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负责规划、协调、指导全团
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承担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为使志愿服务落实到基
层,深入千家万户,从1995年开始进行了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在,全国
已建立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24000多个,“一助一”服务对子达到250万对,各地还建
立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服务广场。10多万支志愿者服务队组成的青年志愿服
务基层组织网络己见雏型。以1999年8月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国内第一部青年志愿服务条例
为标志,青年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取得了突破。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逐步发展起来的。1997年底,江泽民总书
记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亲笔题名。2000年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杰出青年志愿者的来
信上作出重要批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
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项事
业,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希望你们在新的世纪里
继续努力、发扬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不懈奋斗,不断创造,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人民网资料)
“岗位学雷锋”
——新时期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口号
如何把学雷锋活动扎实、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1990年初,福建省委在全社会掀起学习雷锋热潮的基础上,及时提出把学习雷锋精
神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后来,福建各行各业纷纷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把雷
锋精神贯穿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融化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避免了刮风、走过场、
摆花架子等各种形式主义。各行各业结合本单位本行业的特点,开展各种为民、便民服
务,并且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岗位学雷锋,即立足本职岗位学雷锋。福建省委创造的“岗位学雷锋”活动,是对
20多年来学习雷锋活动基本经验的继承和发展。立足本职岗位学雷锋,能准确地理解和
有效实践雷锋精神,把这一活动深入到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更多的人
跨进先进行列铺平道路;就能使学雷锋活动在最广泛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防止“三月来
,四月走”的现象和形式主义,使之走上群众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就能自觉地
把伟大理想和崇高的使命感融合进本职岗位,最大限度地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在
本职岗位上竭诚奉献。
立足本职岗位学雷锋,就是把各自的工作岗位作为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的“主阵地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中,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这
就要求象雷锋那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本职;有良好的岗位道德,热情服务,
自觉地在本职岗位上传播精神文明;有过硬的岗位本领,勤学苦练,熟练掌握本职工作
所需要的业务知识;有严格的岗位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有高度的岗位责任感,干一
行,爱一行,钻一行,勇创一流成绩。
--
生命就是个监狱
都怪祖先无眼,让我好学问,让我著书立说
谁知道呢,写游记,他们说我泄露国家机密,写历史,说我借古讽今,
好,那去注解兵法,又说我煽动谋反,唉!写神话好了,却又说我导人迷信,
最后改写名人传记,结果那人被捉了,说是乱党,最后随那人被定为终身监禁......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