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ylast (飘~~),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qhtm1-清华大学结构设计邀请赛简介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Mar 22 09:21:04 2000), 转信

            清华大学结构设计邀请赛简介      
   上学期期末,大多数同学结束期末考试回家后,土木系团委大张旗鼓,举办
了第一届清华大学结构设计邀请赛,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三校的土木系
同学共聚一堂,各施展聪明才智,共筑智慧之桥。扩大了我系同学与外界的交流,
也与港、澳同仁结下深厚的友谊。
 本次大赛以"创新、协作、交流"为宗旨,从1月18日到1月22日,历时5天在清华大
学举行。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与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同场竞技
,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度过了这段美好时光。其中香港大学参赛选手共5组
15人,澳门大学参赛共3组12人,清华大学共5组16人。参加比赛的各队都给自己的
队伍精心起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名字,像清华大学的"爱心与希望"、香港大学的"三
个臭桥匠"澳门大学的"毅力组"等等。这样为大赛增添了不少生机。
 本次比赛的主体内容仍是桥梁的设计,清华大学的结构设计大赛已经举行了六届
,同学们对于做桥自是轻车熟路,为公平竞争,本次大赛的题目有了很大变化,题
目由两部分四道题组成,简列于下:
一、 长期题
1世纪之桥
2千米高楼
二、 现场题
1定向爆破
2东拆西补
这些题目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例如:世纪之桥),又要求有一定的想象创造
力(例如:千米高楼),现场题在趣味娱乐中又蕴涵着平衡、结构设计的知识。从
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次比赛充实、紧张,很有意义。因此,吸引了不少的同学。
下一个千年的千米高楼会是什么样子的?如何用最少的桐木和乳胶承受30斤重的小
车?这两道长期题目是一个月以来,澳门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的土木系选手
们最为关心的问题。1月21日晚7:00,清华大学理科楼报告厅内,由三校的精英对
这些问题给出了精彩的解答。
     比赛的现场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第一部分是选手用积木搭建80厘米高的楼房模型,通过扯动引线使其倒塌,如果积
木落在指定区域之外,则需要扣分。这方面,香港大学同学表现出较高的设计水平
及临场心理素质,屡屡取得高分,而清华和澳门同学则经常被扣至零分。最后,香
港大学包揽了这一单项比赛的前四名,澳门大学获得了第五名,清华大学获得第六
名。
第二部分的比赛内容是选手构思一座将建在公元3000年的超过1000米高度的建筑。
选手们各显其能,提出了大量有创造性的构想。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分获前四名。

第三部分的比赛内容是东拆西补:选手对链环进行加固,然后将所有的作品串接起
来,在最两端用力,最后拉断的获胜。这是对选手力学基本知识的考察,清华的同
学一鼓作气拿到了前三名,香港大学获得了第四名。
最激动人心的比赛是桥梁模型的制作。这可是我们的拿手好戏,虽说题目有了变动
,要求设计两个桥墩,我们的选手还是大获全胜。同样是通过30斤重的小车,有的
选手制作的桥梁达到了180多克,而最轻的桥梁模型仅有70克,相差一倍还多。三
校选手的桥梁模型各有特色:澳门大学的同学桥梁坚固结实,但质量较大;香港大
学的同学桥梁轻巧,但可惜设计考虑不足,纷纷折戟沉沙;清华大学同学凭借丰富
的理论功底和制作经验,既轻巧又坚固。当小车顺利通过清华大学的最轻的桥梁模
型时,全场掌声雷动,对作者的精彩设计和制作表示热烈祝贺。最后,这个单项比
赛的前三名均为清华大学获得,澳门大学获得了第四名。
结构设计比赛体现了一个学校同学的综合素质能力。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制作,
也需要选手们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协作能力、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动手能力…
…它是课堂内教学的重要补充,使自己的能力更全面地发展。
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比赛,最终由清华大学"爱心与希望"组梁立彬、唐忠华、杨超
、姚燕等同学获得了总冠军。香港大学的"三个臭桥匠"组林剑飞、莫剑英、梁卓琳
同学获得了亚军。
比赛结束,清华大学教务长吴敏生指出:清华大学的同学能够得到冠军,主要是依
靠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但在动手能力上明显低于香港、澳门的同学。通过
这次比赛交流,同学们和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学习和教学上的优势和不足,这才是本
次邀请赛的重要意义所在。                          (本报记者:杜义欣)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