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_bullet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ylast (飘~~), 信区: CE_bulletin
标  题: qhtm1-凡人冯鹏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Mar 22 09:30:33 2000), 转信

冯鹏,结51班学生,结构工程专业直博生,四次参加结构设计大赛的"元老级"人物
,同时也是一位来自陕西的"黄河大侠"。
于冯鹏的了解,始于第四届结构设计大赛上的"未末"二桥,虽于冠军失之交臂而分
摘"榜眼""探花";但将我系"土木"二字镶嵌于"未末"二字中的桥名的确给人留下了
太多的印象,而后的第五届结构设计大赛,"忙里偷闲"的搞了座桥又得了第六名,
后来又无意中查到一些关于结构大赛桥梁设计分析的一些文章,包括材料分析,结
点,设计,制作工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署名:冯鹏是也。我对这位师兄的这些大
功无私的无条件技术公开转让很是意外,于是把采访镜头瞄准了――冯鹏。
冯师兄首先申明95级的"牛人"多如牛毛,而他自己实为"凡人",喜欢上BBS聊天,
喜欢说"郁闷",如此如此。Ok,     姑且定义其属性为"凡人",下面是凡人的自述:
"读土木系,缘于对建筑的喜好,当初也并非十分了解土木这个行当,可说是误打
误撞进来的,进校的第一个年头,学习气氛很浓,压力挺大,还没有来得及问为什
么大学生活和自己梦想中的概念相去甚远,就已经尾随着星期六6:30起床的室友
直奔三教自习了。
教理力材力的老师很好,自己上课时思维"短路"而萌发的一个念头居然得到了先生
的认可,在老师的鼓励下,进一步进行公式推导而凑成的一篇论文,居然发表了,
成为当时年级上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人,一点点成就感,一些些别人的认
可便成为了促进学习的催化剂,大学的学习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机遇需要自己去争
取,后来参加 SRT计划,在教研室做一些辅助设计,这样一步步走到现在,推了博
,又和清华大学签了5年的契约。"
问及出国的问题,冯师兄笑言道:大概自己的英文不好,就没考虑到考"托"、考
"GRE",其实结构工业发展的空间的确在国内,如果出去很有可能要放弃土木这个
专业"于我,还是不出去为好,对那些出去的同学,我只想说,出去别忘了回来,
土木的发展空间在中国!"冯鹏说得很仔细。
谈到成就感,冯师兄又再次申明自己的"凡人"身份,似乎自己担不得大任,只作过
班内宣委,体委,协会的副主席,副会长之类的官儿,参加校内的社会活动的确可
以丰富人的阅历和锻炼一个人,不过,校园的生活很简单,所有的问题都好象是一
种模拟战役,就如同是在温室中养花,真正的风云变幻得到社会上去体味。参加了
几次假期社会实践,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比如大二的暑假,留在北京作房地产
业的调查――谈到这个话题,冯鹏的兴致很高,如数家珍的讲起那时的故事:
那时正是七月流火的天气,一早起来,满世界跑,人家房地产商一听,是来搞房地
产调查的大学生便嗤之以鼻,敷衍了事是好的,也有下逐客令的。于是学会了说谎
,打个电话给售楼小姐,问清地段,就说:"好的,我开车一会儿就到。"俨然一个
急需购房的"大款"姿态,当然还是要骑着自行车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拼命的。这样
辛苦了一些日子,也真的得到了不少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感受到了有别于学校的
书卷气以外的复杂空气。后来又去上海、三峡……一个个庞大的建筑给我的心灵以
极大的震撼。回校后,学习的热情也更大了。
谈到结构大赛和那些资料性的稿件,冯鹏摆手笑道:"稿件是有稿费的,算不得无
偿供稿,至于"技术保密",也没有那么"玄",遗憾的是,在做桥之后总结精华而写
成的文章,读的人并多,一些低班的师弟、师妹如果留意一下那些文字,可能会在
做桥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关于日后的打算,冯鹏表示要在一些课题上多下功夫,有一点自己的专长;然后可
能会在社会上闯一闯,而目前最最要紧的是赶紧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与冯鹏一席谈,觉得他的大学生活是很充实的,譬如说:清华是一座孕育着知识宝
藏的宝山,他应该是一位不错的满载而归的寻宝者。那么就让我们共勉做一个这样
的"凡人"吧!
                                    ( 唯 )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