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_expres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mile (青春是骑单车的日子), 信区: civil_express
标 题: 我的暑假实习日记 完整版 (21)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Nov 15 05:04:21 2003),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ing&cul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e (天天天蓝), 信区: reading&culture
标 题: 8月2日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un Aug 3 21:31:52 2003), 转信
今天,先是陪HT去了趟巴黎圣母院。从saint-michel notre dame下车的时候,看到地铁的
墙上挂了一块金色的小匾,墙上挂的、下面堆满了已经枯萎的鲜花。很好奇的看,牌匾上
面写,1995年7月25日,在这里有枪击的流血暴力事件,7个人殉难。他们是......最年轻
的不过16岁,花季少年。我的心头一紧。本来阳光灿烂而温暖、晴空万里、因周末而轻松
快乐的心情,因为这阴暗的地铁里,已经枯萎的鲜花,因为暴力而逝去的年轻的生命而蓦
然有些沉重。我无语,静静的站在那里,那昏暗的地铁的光线,是在祭奠已逝去的亡灵么
?鲜花,带着法国国旗飘带的鲜花,是善良的人们上周五放在这里来纪念这些8年前无辜而
被残忍的剥夺了生命的亡魂。生命是美丽的,像院子里种的盛开的鲜花;生命是脆弱的,
像这里安安静静的躺着的枯萎的鲜花。可能一分钟前还在欢笑的孩子,转眼就倒在了血泊
中,被如此残忍而硬生生的剥夺了生存的权利。国家不会忘记,所有有正义而善良的人们
,不分国籍,都不会忘记。明年的7月25日,我一定会来这里,我对自己说。
后来我们找到了著名的索邦大学,本来想进去瞻仰一下,但是不巧正在放假,进不去。
从外表上看,很普通,灰色的欧式风格的带花纹的高高的墙,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以至
于近在眼前我都不敢相信这就是著名的索邦大学,似乎只有那颇具特色的黑色有S字镂空的
窗在昭示着这里的不同。人文类大学,总是没有工科大学和企业联系那么紧密,著名,但
是穷困。校舍和旁边的中学别无二样,进去,我想,也只不过是教室,在工科校舍能够找
到的特别的,先进的设备仪器,在这里都没有了用武之地。这种感觉,到是和中国文人自
古以来骨子里的气质颇有几分相像:哪怕穷困潦倒却仍然清高。
之后我们去了先贤祠。离索邦只有几百米的路,离巴黎圣母院也不到一公里。在"法兰西
文明的摇篮"的拉丁区,寻着历史的足迹,倒真是有了些文化的感受。这一片更像是北京的
北海、故宫、什刹海,而香舍丽舍大街,则是西单王府井百货大楼。见到先贤祠的第一眼
,让我恍若回到了罗马。后来看了建造先贤祠的建筑师Soufflot的经历恍然大悟:他在罗
马学习过2、3年的时间,先贤祠的灵感来源于罗马的万神殿,建筑风格完全相似,连名字
都一样:Panthéon。在法语的中文翻译里,Panthéon有两个意思:万神殿和先贤祠。其
实这本来是个希腊词,意为"所有的神",古罗马最初建造万神殿是用来供奉神灵,只是到
意大利统一之后,才陆续埋葬了历代的国王王室和拉斐尔等著名的意大利艺术家。而先贤
祠不过是从1764年才开始建造,已经全然没有了供奉神灵的历史痕迹,埋葬的有左拉、大
仲马、雨果、卢梭、伏尔泰这些大文豪,更有居里夫妇和一些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但更多的是18世纪有地位有权势的贵族公爵,一提comte(伯爵)我有一种本能的反抗,总
是想起曾经纸醉金迷的巴黎夜生活后面的达官贵人,总觉得他们不配埋葬在这里,但是结
束了今天的先贤祠之行之后,我对先贤祠的印象从最初的一个简单的名字和点点好奇变成
了庄重和尊敬。我想法语里的先贤祠的名字来源是因为建筑风格和罗马万神殿的雷同而来
,只不过是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后人加入了自己的尊敬,先贤祠,名字本身,已经平添
了我对它的几分敬重。
先贤祠的外观,大圆顶,高大粗壮的圆形柱子,开阔的长廊,这样的巍然挺立、古罗马
的恢宏大气的建筑在小资情调遍布的巴黎并不多见。但是,开阔的广场,与之风格相适应
的旁边的区政府的办公楼,并没有让她显得与巴黎的风格格格不入;相反,相得益彰。是
小资里的硬朗。
走近,入口的上方,烫金大字的牌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Aux grandes hommes, la pa
trie reconnaissante"(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你们)。就在那一刻,磅礴而大气挺拔的建
筑和这句衷心而滚烫的话,忽然间,就让我轻飘的心平添了一份淡淡的凝重,我觉出了自
己的渺小,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走进大门的一瞬间,我像是感觉自己走进了历史。
一层的大厅,在整个建筑的十字架型的结构中间,是高高的圆顶。看过了罗马万神殿直
径和高度一样都是43米的建筑奇迹之后,再看先贤祠,少了惊讶和赞叹,更多的是,用欣
赏的目光看穹窿得相接,试着想象那几根主要的承载力柱传递的受力。这里,不同于万神
殿的封闭和黑暗,因为那毕竟只在天顶开了个小小的洞口,先贤祠却是在整个穹顶都开了
漂亮的彩色磨砂玻璃。阳光透着照进来,很明亮,却不刺眼,经过过滤的阳光,柔和而清
新,褪去了浮躁的明媚,照在这宁谧的大厅,使我的呼吸都变得有点紧张,生怕打破了这
里庄重的宁谧。正中央,是一个200多年前测地球自转的单摆,200多年前,聪明的科学家
就是在这里给国王和贵族演示解释其中的奥秘。而四周,是一些不知名的雕塑和油画,画
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战争,雕刻的是《社会契约论》的发表。一个很破的清晰印记着历
史的沧桑的雕塑,是为了纪念所有为祖国牺牲的无名战士,一面面的墙上,刻着一排排的
名字,都是对法国的历史有过贡献的先辈,无名战士、哲学家、军人、建筑师、律师、作
家、总统......这里是一本法国的历史书,是法国文明的另一种浓缩。我只是个外国人,
但是看到这样的纪念文字,看到国家对历史先贤的至高的尊重和深深地感谢,我也禁不住
动容,我浮躁的心在这样的凝重前禁不住的沉静;我不会为了法国的历史而骄傲,不会有
那样的感激,但是对于先贤的敬仰,无论国度,是相通的。这样的感觉,还是5年前的高二
,在李大钊烈士陵园,面对朱自清先生毫不起眼的陵墓的时候有过;漫步在魏公村小区,
无意间发现齐白石夫妇的陵墓的时候有过。
下到先贤祠的crypte(地下室墓穴),一阵阵的阴冷传来。一间间的墓室里面安睡着有
突出贡献的伟人。每间墓室有3、4个墓穴。墓室门口,有他们的生平和照片。静得一点声
音都没有,我可以清晰的听到自己的呼吸;慢慢的走,连我的脚步都变得轻,生怕打扰了
这里的安静――我的来访没有打扰他们的休息吧?伏尔泰的特制的漂亮典雅的木制棺材在
昭示着法国人对伏尔泰特别的感情。别的人的墓前冷冷清清,但在jean-moulin将士的墓前
,堆放了很多的鲜花,系着有法国国旗的飘带。看照片,jean-moulin是一个戴着黑色的4
、5十年代的帽子,穿着黑色的风衣、风度翩翩、颇有周总理的儒雅的美男子风度的人,在
二战的时候,法德战争中,他不幸被捕,受尽严刑拷打却始终没有出卖自己的祖国,法国
的江姐。各国的历史不尽相同,但是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和感激是不分国界的。最有特色而
最令我心动的是左拉、大仲马、雨果的墓室,那里用了一种奇幻的灯光,不是简简单单的
照明,是一种冷色调的彩色的灯光,冷紫、冷粉,互相交叉交融。我静静的站在墓室门口
,看着墓穴上刻的"emile zola" "Alexandre Dumas""Victor Hugo",忽然觉得,我离这些
大文豪的距离如此之近,1米之隔,那曾经写过《巴黎圣母院》《娜娜》《基督山伯爵》的
大师们真的安静的躺在那里安息么?我有点不真实的感觉。站在那奇幻的灯光前,我觉得
小小的墓室的门仿佛变成了穿越时空隧道的时光之门,那彩色的灯光深处仿佛一直在延伸
延伸,那小小的墓室仿佛在空间的尽头延展,有一种魔力,把我带进200年前的纸醉金迷的
巴黎生活,眼前出现的,竟是那些看过的电影片段的镜头,我的身体,我的心仿佛也一直
在前探前探,与时空的对话,与大师的对话......
从地下墓室出来,我们拾级而上,206级的台阶,为了安全,导游全程陪同,上到了先贤
祠的顶楼。登上拿破仑曾经站过的地方,环绕一周,巴黎全市尽收眼底。时光易转,物是
人非;映入眼帘的,依然是远处昂首矗立的埃菲尔铁塔和荣军院,是montparnasse的摩天
大楼,是小山丘上碧蓝的天空下白色而圣洁的圣心堂,是不到一公里之外的古老的巴黎圣
母院,还有,纵横交错看不到头看不倒尾的小路,高高低低毫不规律的坐落的房屋。第一
次俯瞰,才发觉,巴黎好小。
中午在麦当劳吃饭,HT去洗手间的空当,我正对一个讨饭的女孩子,坐在地上,满不在
乎的拿了块牌子:"我饿了,请帮助我,谢谢。"我几乎有种吃不下去的感觉,看到几米远
外的这块牌子、这个女孩。我不了解她的生活,但是至少她是健康而年轻的,可以并且有
能力工作的,却这样无所谓的坐在大街上、毫不羞涩的乞讨。看到那句"j'ai faim(我饿
了)",我真的有点吃不下去了。
去逛街,擦肩而过的一瞬间,一个店员对我说:"你好",我惊讶的回头,看到他的笑脸
,我也笑了。来自陌路人的温暖,淡淡的,萦绕。
--
青青的草
蓝蓝的天
※ 修改:·smile 于 Nov 15 05:07:19 修改本文·[FROM: 202.205.10.10]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02.205.10.1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