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_expres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yan (藏爱时光), 信区: civil_express       
标  题: [合集] 西藏实践纪实(二)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Apr 30 04:22:51 2005), 站内

☆─────────────────────────────────────☆
   Lyonbs (mao) 于  (Fri Apr 22 23:09:59 2005)  提到:


7月30
早上没敢睡懒觉,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前往西藏大学。10:00左右,我们抵达了西藏大学
,受到了简单而热情的招待。因为接待我们的只有孙林化秘书一个人。
西藏大学先安排我们住在了藏大学生宿舍。条件自然比紫荆差远了,但我们感觉还不错。

拉萨不大,西藏大学也不大。西藏大学本校区有5000人左右,是全国唯一一个仍然包分配
的大学。也因为如此,西藏大学在部分地区的招生仍是空白。藏大的专业大多是为了培养
地方干部,所以藏大的学生都是要下乡的。对西藏这个地方来说,下乡是真实了解并体会
西藏实际状况的必要途径。同时,下乡也不是每个学生所能接受和承担的。
因为刚刚到拉萨,藏大的领导建议我们先休息调整两天,然后再开始我们的援藏大学生访
谈。那我们只好先休息了。结果,只是在宿舍睡了个午觉,曾经号称“铁人”的刘天予竟
然40度高烧。在藏大卫生所的建议下,我们去了武警总医院。
这一段,我可是真正体会到了西藏人们工作不紧不慢的态度。刚搭上出租车去武警医院,
车刚过一个路口就停了下来。司机冲路边的人喊了两句什么,等了两分钟,出来一个人和
司机换了位置。我才明白是司机在换班,竟然全然不顾车上的是病人。到了医院,才是着
急也没用,没有大夫,也就不给挂号了。好容易找到医生,却得到不耐烦的一句:“我们
在吃饭,你等一会行吗?”终于等到了医生,看病过程倒不长,一声却写了好久的病历和
药单。紧接着,有经理了停电不能取药,打针没有护士,待到挂上吊瓶已是19:00,整整
看了一个小时。还好,边陪着他吊瓶,边看亚洲杯,等到打完已经快22:00了,重要的是
退烧了。这让我着实松了一口气。可怜的是,在我们在医院的时候,女生却和祈泉泉在吃
重庆火锅。而我和王轶军的晚餐却让我们哭笑不得——牛肉面和鸡蛋面的区别就是,免得
最上面放的是一个煎蛋还是牛肉。回到寝室,女生和祈泉泉,还有他的叔叔都在等我们,
并且送来了果汁。送走了祈泉泉和他叔叔,我和王轶军怜悯地将送来的果汁倒给了病号刘
天予,剩下的就只有我们这些健康的胃来承受了。

7月31日
修整第二天,如此松散的安排让我觉得异常的失败,可是又没有办法。
因为李菁8月5日要到乌鲁木齐报到,准备开始她的一年挂职生活。再加上其他人也想最后
坐飞机离藏,我就陪着女生去了民航售票处。李菁的票倒是毫不犹豫地买了,而其他人自
然考虑省钱。我们就又去了军区第二招待所看军航飞机票,结果只有飞成都的,放弃。
已是中午了,我们找到了“土地图”上的阿罗仓餐厅。餐厅规模不大,但在“川军”普遍
在西藏扎根的情况下,找一家比较好的藏餐厅还是有困难的。在这里,我们吃到了西藏的
糌粑、酸奶、甜茶(酥油茶实在是没有多喝的能力),还吃到了烤羊排,自然是不亦乐乎
。叫来了王轶军和刘天予,我们就去了跟前的大昭寺。
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卫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是西藏样式,主殿二
、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出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寺内有
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但后者现被盖起来保护了
。据说,《大昭寺修建图》记载了大昭寺修建的整个过程,表现了当时农民、奴隶修建大
昭寺时被压迫甚至惨死的情形。这里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
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品。
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不远万里带来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
佛像有直接关系。寺庙最初称为“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今
天的“拉萨”。而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
进入大昭寺几乎是可以不花钱的。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我们买了70元/人的票进去,竟发
现没有人检票?!
在大昭寺周围的八廓街上,都是卖藏族的特色饰品和用品的。而且不时地可以看到外国游
者给穿着漂亮、极具西藏风格的西藏姑娘拍照,还不断的用英文解释着:“One for you,
one for me.”
在一个街角岔口处,我们看到了价格别具特色的Restaurant,便是传说中的“玛吉阿米”
。这里便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与他的情人玛吉阿米约会的地方。
相传玛吉阿米世仓央嘉措最喜欢的一个情人。他们曾经在这幢黄房子里幽会,他为她写下
了那首著名的《在那东方山顶》的情诗。如今这首情诗就印在了酒吧的菜单上。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
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美丽而醉人的容颜,
时时荡漾在我的心房。”
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照在翻开的菜单上。又想起了那句话:“西藏的阳光像什么?”“
爱情。”
离开了玛吉阿米后,我们又溜达在大昭寺前的广场上。大家不停地买东西,不停地侃价。
在我们饥饿难耐的时候,下雨了。我们有翻开土地图,找到冈拉梅朵餐厅(藏语“冈拉梅
朵”的意思是雪莲),用美餐一顿结束了我们今天的旅程。

8月1日
昨晚收到孙秘书的最新通知——由于曾出现队员高烧,要求再休息一天。这本来的援藏大
学生访谈就有变成了放假,导致我们的实践进度缓慢,安排松散,后期安排遭遇困难。
无奈,今天只好又放假了。为了让李菁不要留下遗憾,我们决定在她走之前去布达拉宫。
结果,没想到的是,上布达拉宫要提前一天买票。而且一个身份证只能买两张票,钱又是
第二天上山的时候才交。进去的票价也是让人望而生畏,100块一个人,心痛呀!最终我们
还是换班吃饭,终于在下午两点多把票买到了。买到票,我们也只好改变计划去了小昭寺

小昭寺与大昭寺同时修建,据说是文成公主入蕃时从内地招来建筑师修建的,所以小昭寺
的早期建筑系仿汉唐风格。后几经火焚,现存的小昭寺为晚期作品,是黄教格鲁派上密院
的修法之地。
小昭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为佛陀12岁时的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由长安携带进藏的。在
小昭寺门口,我们恰巧碰到几个僧人在清洗油灯,旁边放着两瓶百事可乐。这倒可以成为
百事的绝佳广告。
小昭寺没有大昭寺那么热闹,但门口的一条街却完全是朴素的藏族风格。我们侥幸在这里
吃到5毛一个的酸奶冰棍,确是让我们回味无穷。
随后,我们按照土地图,来到了木如寺。这里,没有门票,没有专设的护栏,一切都是原
有的自然的面貌。木如寺是一个译经院,仍然在使用,这里的人正做着木工为其添置东西
。殿堂周围都是僧人住的房子,三层。我们也爬上去感受了一下。
紧接着,我们来到一家名叫“边塞远景”的咖啡店,据说这里是拉萨唯一有室外长廊的店
。店里面有一柜子的《National Geography》,墙上贴着著名的藏漂摄影师HASS的作品,
的确值得称赞。不过,同样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这里的以为中年女服务员。她听不懂汉语
,却能说两句:“要什么?”和“听不懂。”好容易比较着要了两壶茶,谁知道不久后她
又拿来一个热水瓶,让我们没后悔死,早知道要一壶就行了。
李菁和丁姐坐不住,又出去转了,回来的时候倒是带了解藏族点心,好吃。
这高原适应期终于是要结束了,我们的访谈也终于要开始了,想干活也这么困难……

8月2日
由于上布达拉宫是分时间段的,我们的票是10:20的,我们就只好赶个大早跑去布达拉宫
等着进去。
搭车上了山,才发现布达拉宫独耸在拉萨城中。在此,可以鸟瞰一切。
走进布达拉宫,有看到“禁止拍照”的牌子,我们也只好恭敬地收起了相机。
李菁拿着一个讲解器,同时给我们作讲解,不过还是很难一时了解清楚这伟大而神秘的文
化和历史。在这神秘的宫殿里,有着众多佛像和塑像。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神态,不同的
表情,不同的功绩,和着不同价值的灵塔。
这里的伟大,不是黄金能够代表的,也不是宝石所能够说明的,一个伟大的神秘民族的灵
魂都蕴含在每一个条纹、每一句经文中。布达拉宫的历史,同样伴随着很浓的政治色彩,
也正是这些,展现了西藏的不断发展。
在布达拉宫顶层看布达拉广场,最醒目的也就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了。这53年来,西藏
的发展、变化,是外人对它的赞许所不能表达的。
拉萨,以其神秘的文化,屹立于世界屋脊上。同时,拉萨,以其发展,放光于世界屋脊之
上。在这古老神秘的文化,遭遇“现代文明”时,不知最终将会是什么样子。
从布达拉宫匆匆赶回西藏大学,准备下午2点的援藏大学生访谈。虽然有点累,但对援藏大
学生,我们又重新涌上一股兴奋的感觉。
此次访谈是由西藏大学安排的,共有四名援藏大学生参与访谈,均是今年刚进藏的。
李亚伟,男,甘肃天水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现工作于区农牧厅科教处。
李捷,男,湖北土家族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工作于西藏青年报社。
王艺红,女,福建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工作于西藏大学团委。
葵静,女,湖南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工作于区电教馆。
下午的访谈进行的很轻松,自然也就经常跑题。谈话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两个男生申
请援藏,父母都没有反对。更令人惊讶的是,王艺红竟然和父母谈了六年要到西藏工作,
而最终还是和父亲一起瞒着母亲来藏工作。
从他们的眼神中,你丝毫看不到家庭的压力或者其它的束缚,更多的是他们眼中年轻的闪
光和脸上快乐的笑容。
从金钱的角度来看,没有月薪,仅仅是那一点补助。再者,短短的1年或2年的时间,想有
一定的贡献也是有困难的。用他们的一句话讲,有想法是好的,不过要真正决定还是有困
难的。可以说,援藏以及支援西部其它地区的大学生,他们年轻的心正跳动在这体验与展
示的大舞台上。

8月3日
由于前两天意外被放假,再加上原本计划两天的访谈一天就结束了,我们今天又被放假了
。再确定了明天去公路局访谈后,我们今天只能自己行动,去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很气派,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座小的宫殿。终于在这里可以买学生票了。
我们先参观的是《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展览。一进到展厅,就能感受到那种极度
震撼的感觉。彩绘大观长618米,宽2.5米,用金、银、宝石、珊瑚等矿物质颜料和藏红花
、茜草等植物颜料绘制而成。它是由来自西藏、云南、甘肃、四川、青海等省区的300多人
藏、土、蒙等民族优秀艺人参画,历时近四年竣工。其总面积近1600平方米,重约1吨多,
画面最密处1平方米绘有300多人物图象,许多画面都是由毫笔绘制而成,在放大镜下才能
看得清晰。画卷形象生动的反应了藏族历史,宗教,文化,民俗以及葬去的自然景观,画
面绚丽多彩,内容浩瀚精深,令人叹为观止。
浏览着参观完彩绘大观,我们就受不了了,可想画者的艰辛。稍作休息,我们就去了博物
馆参观。西藏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包括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文化四
个部分,展示了藏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过,由于我们对藏民族的历史没什么
了解,也就是大致参观了一下。参观完已经下午2点左右了,我们正在休息处看记录片的时
候,竟然巧遇西藏大学的学生姜群。原来这里是西藏大学地教育实践基地,有藏大的学生
在这里作讲解员。姜群很是热情的要给我们再讲解一遍,我们也就重新开始了对西藏历史
文化的一次学习。
姜群不仅仅是有讲解员的基础,他本身对西藏历史文化就很感兴趣,给我们讲了许多他了
解的东西。而且西藏博物馆与内地博物馆最大的不同是,除了唐卡展厅不能拍照外,其他
展厅可以随意拍照。我们的李菁也就狂拍照片无数。结果,下午从西藏博物馆出来已是4点
多,一共待了5个多小时。连午饭都没有吃的我们匆匆吃了点东西,便去了“青川藏铁路零
公里处”拍了些照片,就回去准备第二天的访谈了。

8月4日
根据约定的时间,我们10:00到达公路管理局,开始我们今天的访谈。
公路局的领导对我们的活动很是重视,几乎所有在局里的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还有刚来
公路局工作的大学生都参加了我们的访谈,共10人。不是因为公路局人少,而是因为现在
是雨季,各线公路,尤其是川藏公路,滑坡、泥石流大量存在,导致公路交通不通畅。所
以每年这个时候,公路局全局上下,除文职专员等,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均奔赴第一线。“
第一线”,意味着什么——条件好的,还能住房子;条件不好的,只能住在帐篷里,甚至
一天24小时衣服都是湿透的。在西藏这个地方,即便是技术人员,也要到最前线、最苦的
地方去。在访谈中,公路局的领导多次提到缺少人才的问题,同样更多次地提到,西藏是
一个有着广大空间来展示个人才能的地方,希望我们大学生中有更多的人能够来这里工作

由于时间问题,我们不得不中止了我们的访谈。中午,我们和部分访谈人员一起吃了饭,
聊得很是开心。下午稍作休息,我们又去参观公路监测站,看到了最新的计算机视觉系统
和原有的压感系统。
参观结束也已经是6点多了,想必李菁也已经从成都转机飞往乌鲁木齐了。

8月5日
根据原定计划,今天下午去特殊教育学校参观。早上,我们就去解决机票等杂务了。
特校
天予生日

8月6日
一早起来,我们就出发去参观拉萨至贡嘎机场公路新改建工程——“两桥一洞工程”。拉
贡公路的建设,不仅仅是为拉萨和贡嘎级机场之间提供了快捷、直达、安全、经济、舒适
的交通条件,同时也极大的改善了拉萨至山南地区和日喀则得去南北交通不便,,更重要
的是适应了高速发展的旅游业,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均是保护能力。所以说,拉
贡公路是一条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重要通道。
拉贡公路之所以叫两桥一洞工程,是因为它跨越了拉萨河,穿过嘎拉山(协荣隧道),在
横跨于雅鲁藏布江之上,全长13.3069公里。我们参观了拉萨河大桥和协荣隧道的部分工程
,从实际上了解了专业知识的运用。
由于联系中的差错,我们明天去农村体会调查的安排要更改至9号才能进行。这样,我们的
实践就拖的过长了。所以,最终我们取消了此次活动。也就是说,参观完拉贡公路,我们
的实践已经接近尾声。
下午,大家去了八廓街采购纪念品,享受在拉萨最美的时刻。我则站在大昭寺前,看着虔
诚的信徒长叩在大昭寺门前,心中泛起一种无比的尊敬与向往。我多么想和他们一起,五
体投地的长叩这里,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这神圣纯净的土地。可是,我不忍心去打乱这
美丽的场面。
“你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叩倒在这里呢?”江莹一句话唤醒了我。我继续享受这西藏的纯
洁与美丽,轻轻的离开了……

8月7日
早晨,江莹离队,坐军航货机飞往成都。我留在寝室里整理资料,祈泉泉在家,其他人出
去做最终的收尾工作。不过,谁也没想到联系到回格尔木的车竟然是今晚的。走之前,我
们与孙秘书匆匆见了一面,将代表清华的礼品和书送给了西藏大学。不过,因为时间关系
,我们始终还是没能见到给我们安排一切的西藏大学的书记。匆匆作了告别,我们离开了

真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要离开这个美丽而神圣地地方。时间实在是紧张,我们来不及多思考
,来不及留恋这里,来不及将再见说出口,我们就在雨中离开了。
回想从青藏公路进藏,回想大家的高原反应,再回想在拉萨的快乐日子里。无论是和援藏
大学生的快乐交流,还是在公路局感受他们的工作激情,无论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感受孩子
们纯真的微笑,还是在公路局感受他们的工作激情;无论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感受孩子们纯
真的微笑,还是在拉贡公路现场体验工程师的伟大与艰辛;无论是感慨于布达拉宫宏伟的
我们,还是不断帮助我们的孙秘书、姜群等等,这一切都将是我们永远的回忆,永远不会
忘却……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