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_expres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eacherZhang (tz★十年练艺今期满), 信区: civil_express
标 题: 杨柳笑春风 18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6月10日02:16:03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第一次回家有点紧张,父母比较担心我的旅途安全,因
此我和材料系的老乡黄明军共同订的火车票。在小兴安岭最
冷的冬夜凌晨三点钟,我在家乡的小站下车了。鲜冷的空气
让我感到十分的快意,车站昏暗的灯光映照在白雪上,很快
我就看到爸爸和姥爷熟悉的身影迎面跑来。
可是从校园回归到家庭生活,若干天之后,我无法快意
了。
首先是日常起居的局促。以前我家四口人住两室一厅的
楼房,虽然不很宽敞,但还算让人满意。由于母亲没有工作,
而家庭又要支持我和弟弟读书,所以在我上大学的这年,不
得已调换到临街的平房,这样可以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这
间平房是五六十年代建的厢房,阴暗破旧,而且面积只有40
多平方米。后来又在房后接出一间偏厦,把厨房移出到那里,
这样可充分利用原来的房子住人。
前面临街的20平米左右的房间被家里出租了,每月可以
有一些租金收入。恰在这时,在乡下的姥爷姥姥由于舅舅们
的不争气,不得不投奔到这里。于是寒假时候,剩余的20多
平米的空间里生活着爸爸妈妈姥爷姥姥弟弟和我六口人。
住宿是这样解决的:晚上我和姥爷姥姥挤在一铺炕上,
由于炕比较短,每天临睡前需要用木板加长;弟弟和爸爸妈
妈在另一间的床上睡。这样的房间里,除了床和炕以外,也
没有什么家具,只剩下走道的空间了。
从门到窗只有三步,从窗到门也只有三步。这样的空间
里,仅能摆放一张圆桌,兼用于就餐和读书。由于经常和弟
弟、父亲使用时发生矛盾,后来我曾在父亲的帮助下做过一
张活动桌子。它连接在床头的位置,桌面大小只能放两本16
开的书。另外,只要有人经过,读书者就要站立,折叠书桌,
等人经过后才能恢复原位。
我不敢请同学到家里玩,因为不仅没有什么可玩的,甚
至连坐的地方都比较拮据。任何一个位置都不具有私密性,
谈话还会经常受到打扰,除非家里其余的人都出门。可是姥
姥又是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只能呆在家里,并且还要有人
照顾。如果同时来了三个同学,那就不如大家一起出去玩算
了,反正房间里也根本呆不下。
另外的问题就是无事可做。由于我高中时住校,同学居
住在四面八方,我们的小镇上并没有几个。而且寒假日短夜
长,寒气袭人,下午四点以后只能躲在家里。唯一的娱乐就
是看电视,不过十四英寸的电视只有几个台有节目。我不想
欣赏那些庸俗的电视剧,只好看点书消磨时光,父母不知,
夸我用功,我只能暗道无奈。
前两年看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我非常感
动,几乎要哭出来,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很难有那种共鸣。张
大民最小的弟弟考大学时发誓一定要离开家,我理解他,他
在那种狭小憋闷的家里住得长了,郁闷之气凝滞于胸,实在
是会抓狂的。看完这部片子,我还有一种冲动:就是我们土
木系的学生,应该有一种为中国广大老百姓“建设广厦千万
间”的责任感。
狭隘局促的空间里,百无聊赖的日子更显得漫长。后来
在大学的其它假期里,我回家的日子就越来越短,总是找各
种各样的借口早一点回学校,有时暑假干脆就不回家了。
其实,这样的环境中,我的居住只是暂时的,父母他们
则年复一年地生活着。他们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也许就没有
想过抱怨。房子虽小,但是可以带来收入,可以减缓家庭的
经济压力。许多在我们看来是苦难的,上一代人他们在默默
承受。道理我懂,但我仍承受不住这样的生活,想尽早回校
了。
开学了,我逃也似地回到学校。宿舍里宽敞明亮。我觉
得宿舍好象更亲切,仿佛这才是属于自己的家。
以己度人,有时我会想,对于那些在国外生活了相当长
时间的,适应了外面舒适的环境的留学生们,如果再回到国
内,是不是也会产生类似的感觉呢?
--
※ 修改:·TeacherZhang 於 06月10日02:17:41 修改本文·[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