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_expres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xzq (不息自强☆穿梭来看你), 信区: civil_express
标 题: 我坐在这里(一)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Sep 11 01:36:43 2004), 转信
我坐在这里(一)
--Liberty with Responsibility, Unity in Diversity.
Hall是我们从火车站出来进的第一个建筑物,就是我们的宿舍,Hall也是认识港
大,了解他们学生生活的第一扇门。从清华同行的只有我一个住在R.C.Lee Hall,有
一个也是大陆来的师姐把我送进Hall的office,办了入住手续,留下电话,答应第二
天带我去学校就走了。我们坐电梯的时候,一个不认识的女生也跟我们讲话聊天,后
来的几天我才知道这种乐于交际social的态度是一种传统,是Hall的特色。
我回到屋里,收拾停当,因为带了笔记本,出门我就锁了,一下反应过来钥匙也
锁里了,我的室友还没来,所以只好到楼下的receptionist那里去借钥匙。勉强用普
通话使她明白了我的意思,她略一迟疑还是很客气地说,这次可以帮你开,
但是以后要交8块钱。我当时没太听清她说的话,以为如果以后丢
了钥匙要交钱,满口感谢地拿了钥匙去开门。后来问人才知道原来是借管理处的钥匙
开一下就要8块钱,如果丢了要150块,当然在后来还听说另一个Hall丢了要交750块
,sigh。我知道是因为刚刚到,再加上是外地人,receptionist才好心提醒我,
没按规矩收我的钱,此后我每次锁门就都记得拿钥匙了。
晚上我去洗澡,楼层里的冲凉间是推拉门,里面有两个喷头,各自有个小门可以
关上,但是中间的换衣服的地方是两个人共用的,我进去的时候喷头已经有人在用。
我就问里面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她听出我是从大陆来的了,就用普通话说可以进去
。一边洗我们就聊了两句,她说我的中文名字太难念,肯定记不住的,以后还是告诉
别人英文名字吧。她洗完拉开自己的小门之前先喊了一声我出来了,然后解释说在这
里如果两个人一起洗,绝对不能肉搏相见,从外面进更衣的小间或者从自己的小间出
来到更衣的小间,都要先问一下有没有人在换衣服。她走之前还说要刮一下地上的水
,免得别人滑倒。同理,洗完衣服流在池边、地上的水也要擦干净。其实都是正常的
规矩,只不过在清华我们把楼道、厕所当成公用的设施,这里当成自己的地方。
其实Hall里最有特色的是O camp,就是Orientation Camp,意思就是训练新人。
在他们,像军训一样是Year One必须参加的,不过我们是交流生,所以不用参加。但
是只要你住在Hall、走在校园里、在餐厅吃饭,就不可能不注意到正在O camp的人,
他们穿一样的体恤,一边喊cheer一边做动作。一些高年级的同学组成O camp的learder
team,带着新生玩游戏、喊cheer、组织活动让大家互相认识、合作。其实很多活动
看起来很简单并不是很有意思,就是培养新人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的能力,比如让新
生组成的team以有限的开支一天之内到香港的几个地方,制作team的标志和宣传材料
,和临近的Hall比赛喊cheer。其实这个为期10天的O Camp是非常harsh的,他们的时
间表从早上7点排到夜里4点,只有一两个小时可以睡,不停的游戏、cheer训练、Hall
传统教授、冲楼(用胶带把各宿舍门封上,O camp的人就在楼道里做游戏、用西瓜洗头
等种种混乱的狂欢,最后再把楼道收拾好,把门打开)。前几个晚上他们在楼下喊cheer
唱Hall歌,我们都没法睡觉。不过经过了O Camp,组里的人甚至整个O camp的人就都
很熟了,交际的圈大了很多。昨天夜里2点楼下就聚了一楼的人,给一个Year One同学
唱歌过生日。这种social就是Hall的特色,也是我感觉到的香港人的个性。当然,
这也不是绝对好的,我在校园里遇到的一个同学就跟我说,她的家住的很远,
但是她也不想申请住在Hall里,因为实在活动太多(经常要夜里出去吃夜宵),不够时间
休息和学习,要求太多(比如平时不能关自己的屋门,要表现的外向),没有私人空间。
除了Hall里的Orientation活动,楼层里也有,比如我们13楼,前几天30多人就
一起开了楼会,决定下个礼拜开始floor orientation,大家做游戏,出去吃东西,
轮流做楼汤给大家喝等等。昨天我还碰巧参加了5楼的floor orientation,对了,港
大的绝大部分宿舍是男女生都有的,分楼层住,但是不限制活动,5楼就是男生楼。
一个男生来敲我们的门,想叫一个freshman帮他完成一个活动,实在找不到,我这个exchange
就跟他去了5楼。原来他是Year One,也就是Orientation活动里挨整的人。每个新人
要在当晚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尽量多的task,每个task题目都有高年级同学出。这个题
目就是找一个Hall里的女生跟他演一个1分钟的drama。我们凑合演了一个嫦娥奔月,
我凑合说了两句广东话台词,高年级同学勉强让他通过了。后来我还遇上一个复旦来
的交换生,他也缺partner,我就帮他完成了一个task。据说完成少的人要扛着熨斗
板到楼下边跑边喊。
Hall里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每层的pantry,意思是厨房,其实用途很多,可以看电
视,看报纸,熨衣服,做饭,开party,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楼友在这里增进交流。一
开始我只是进去看电视,碰上进来的同学就聊几句,问问周围情况。其实用pantry也
是很多规矩的,买了东西放在冰箱里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房号,一来避免弄错二来增
加大家熟悉你名字的机会。用过的厨具自己洗干净放回去,餐台收拾干净,总之没有
清洁人员来处理,全靠各位楼友。离开的时候关掉所有电器。如果你想用pantry开party
请自己的朋友来,要事先贴出通知告知楼友,因为pantry本来是供本楼使用的。最高
兴是有一次我进去打水,碰上几个大陆的同学在里面煮绿豆粥,一介绍才知道原来好
几个是清华3字班的,还有我一个中学的师弟,他们是来港大读三年的。师弟师妹请
我喝一碗绿豆粥,虽然有点没煮熟:)真亲切啊。最沮丧是今晚我学人家的样子煮方
便面的时候放一点菜,以为会好吃一点,结果煮的时间长了还没放调料,又没味道又
软,实在无法下咽,一个复旦来的同学炒了点洋白菜分了我一半,我才勉强吃完了饭
,sigh,以后再也不不自量力了。
Liberty with Responsibility, Unity in Diversity.是R.C.Lee Hall的Hall训
。每一个楼友都秉承了这个传统,虽然大家的专业、背景都不同,每个楼友都很有公
德心,一切照规矩办,又很social,不认识也会介绍自己主动跟你讲话,你有问题问
他们都会帮忙。虽然我对香港同学的还局限于表面,Hall里还有很多文学、体育的活动,
我也不太清楚,总之这里不是简单的住处,大家很重视跟人交往。
--
我坐在这里看着时间溜过
我的心会不会在这里停泊
站在这里会不会立地成佛
躺在这里会否夜长梦多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02.205.10.1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