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_expres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hj (jj), 信区: civil_express
标 题: 我论文的致谢部分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Jun 13 23:38:32 2000), 转信
致 谢
五年的时间很快,依然仿佛是一夜之间,我,就已经从一个带着新鲜、好奇和几分傲
气的小孩,变成了一个坐在窗前电脑旁敲打回忆录的人,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清华本科生
而言,已是"垂暮之年"的概念了。
在这篇类似回忆的文字的最前,我想留下的第一句话是:"这五年,在清华,我得到
和失去的,都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还很清楚的记得,军训时,全屋人一起用板凳调教罗勇的大棉被,一个晚上的时间和
六身臭汗,换来的依然是一个肉包子也似的"豆腐块";还很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喝醉,是
和班上的女生一杯对一杯的被一瓶啤酒灌倒在水房的地上,现在的我已经能喝两斤白酒
,而当年的女孩却要孤身飞向太平洋的另一方;更清楚的记得在戏剧节的掌声、欢笑、
泪水与痛苦过后,一个人躺在舞台的中央,面对空空荡荡的观众席和天幕,无声而无泪
的啜泣,无谓悲伤、是为感动,为这幕布落下前台上的每一个演戏的人、也为我身边的
每一个出精彩的戏。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啊?
曾经很害怕,害怕到非常的热情,渴望在与更多人的交往中来寻找对自己的肯定;曾
经很迷惘,迷惘到整天的去跑八千米,想在如雨的汗水中获得那份充实的感觉;曾经很幸
福,幸福到8月14号在酷热的西区电话屋的小间里打上50分钟的电话而浑然不觉,出来时
连地面也幸福的湿掉。
我应该不喜欢这个地方,往日我最最珍视的朴质、那份执着、那种年少轻狂的热情和
冲动以及那颗易被感动的青涩的心,都在这平淡、而又脚步匆匆的岁月中被慢慢冲刷、褪
去,当河流快要走到尽头,我才突然发现,自己,是一条内陆河,注定在慢慢的流淌中
消失殆尽,而大海,始终只能存在于梦中了。
我应该感谢这个地方,她毕竟容纳了我五年的欢喜、五年的悲伤,在我即将离开她的
时候,还送给我一份高薪而体面的工作;我应该感谢这个地方,是她略带残酷的训练教会
了我如何逻辑地去思考、如何理性地去控制,在我离开她的时候,她给了我一种面对事
物的自信、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种处理事物的能力、一种收集和学习信息及知识的
习惯、以及一群事业和生活上的伙伴及朋友。而这些,对于一个二十出头、刚走出校园
的毛头青年来说,已经意味了很多很多。要感谢上天的是,我,还知道,自己,想要什
么。
五年,一个人可以变化很多很多。现在的我常常设想,五年后,如果我能回来,彼时
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彼时校园中的人们,又在忙碌些什么?还会为自己的理想和现实而
痛苦吗?抑或他们的理想根本已经是现实?
无论怎样,我要感谢,感谢所有的人,所有曾和我一块哭、一块笑、一块生活的人。
感谢我的班级,感谢姚燕、感谢李静、感谢赵南、感谢葛春燕、感谢王吉吉、感谢万军、
感谢刘海滨、感谢刘小龙、感谢王晓睿、感谢邓铁新、感谢田春雨、感谢方(名)、感
谢梁欣、感谢侯凌中、感谢赵耿伟、感谢徐自国、感谢武延民、感谢朱小雨、感谢闫锋
、感谢张宏官、感谢曹铭、感谢张汝俊、感谢罗勇、感谢黄俊峰、感谢牛力、感谢李春
海、感谢吴凯生、感谢张欢、感谢范建军、感谢孟世强、感谢郭峰。无论是漠然、是投
缘,我们都互相构成了彼此的生活,一段欢乐、痛苦而又悲壮的生活。
这个部分,本来应该是对一年的毕业设计进行总结呈词,但面对离别的感触,让我
写下了上面的文字。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王志浩老师以及教研组其他老师们对我
的悉心教导,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诲人不倦、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给我们无论从业务还是做人上都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和方向。
在最后,再次向各位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陈进 2000.6.13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145100!!!
※ 修改:.chj 于 Jun 14 08:00:00 修改本文.[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