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unbreme (如果没有响应,可能正处于回忆中), 信区: DC
标  题: 在清华(三)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Jun  3 15:42:16 2002)


来之前无数次地听说清华学生都是如何的万里挑一,因此心中一直惴惴。心情经历过
无数小小的波动。有一条消息说年级上有两个省状元。这使新生们在骄傲和自卑之
间循环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传说中的挫折失落感以及偶尔出现的自杀现象,好象并
非遥远。但我随后又稍稍放心,依据是经过一番曲折,我间接地得知我的高考分数
其实高过清华任何专业在任何省份的收分。“我应当不是太差吧,”我想。入学考
试印证了这个情况。基于考试的结果,我得了新生奖学金,虽然成绩并非班里最高
的。但是出乎意料,并让我郁闷了两年的,是我一度引以为傲的英语仅仅上了二级。


我认为大学第一年的基础课学习和高中时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学习方法仍旧有效,
课余生活依旧单调,时间依旧大量地用于学习。一个不同是,在高中,学习内容已
经被高考大纲确定,你需要做到的只是无限地熟悉它们。而在大学里,你需要自己
确定要把一个SUBJECT学到什么深度。因为无论你想学到什么程度,你都能找到相应
的科研前沿。在学习一本书时常常发现需要再学另几本书才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这才是学无止境!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上课的笔记是确定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这在后几年的专业课
学习中尤为明显。如果授课内容很新的话,这其实并非坏事。当授课内容接近专业
科研前沿后,书本上的内容往往已经OUT-OF-DATE了。我到BERKELEY之后才深刻理解
到这一点。系里大部份研究生课一半以上的内容直接来自十年以内的专业论文。在
BERKELEY我还上过一门DEPT OF IEOR的非线性优化课(NONLINEAR PROGRAMMING),教
授是一个长着一脸苦相衣着随便的犹太老头。我一度把他和清洁工混淆起来。第一
节课他就跟我们说这门课没有教科书,他教的东西就是教材。开始是平常的THEORY
OF ALGORITHM, CONSTRAINED AND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等等。后来几节
课他讲到著名的内点法,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提出内点法的
“超级大腕”之一。

清华和高中还有一个不同的就是永远需要占座。不仅上晚自习需要,上课也需要。
有一段时间,课间的飞奔成为清华日常的景象。我们寝室还选出跑不死的DFWQ为代
表,带着六本小书走先搞定座位问题;我们这些跑不快的随后把书包拿过去。有些
跑不动或跑不快的,或跑得快却想保持君子之风的同学还轰轰烈烈地建立了所谓的
“反占座联盟”。我们班作为第三种情况的代表也集体加入了进去。可惜后来的
“反占座联盟”在一学期之内虎头蛇尾地迅速消亡,永远地成为了清华的历史。其
消亡之迅速令人扼腕。到很多年以后,我在国外微观经济课上学习到了卡特尔组织
的自然不稳定性,才明白了其失败的必然。

--
I'll never break your heart;
I'll never make you cry.
I'd rather die...

I don't know where to start ... but to show you -
                        THE SHAPE OF MY HEART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edu.cn·[FROM: 136.152.197.19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