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zsean (杀G去·新年·好好生活), 信区: DC
标 题: 贴一下我的结构大赛总结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Feb 25 22:05:15 2004), 转信
结构大赛总结
澳门的这次比赛,我们拿了一个第二,分量最重的承载奖拿了一个第二、一个第三。这个成
绩与我们原先的期望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我认为有3个主要的因素导致我们这次比赛失利
。
1. 心态不平衡导致的急功近利
比赛前,我们一直认为我们肯定能拿前三,不是前三,至少可以拿第一。就连准备会上师兄
们也一致认为我们的实力没有问题。所以我们一直对自己过分自信也就是盲目自信。认为自
己做了这么多次的结构大赛,经验上肯定没有问题。可以在第一次试验三组桥都失败之后,
我们的心理有一种莫名的变化,对这个题产生了很大的担心。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从一开
始对3公斤活荷载的轻视到后来的大大加倍估计。并不是说这个担心是不对的,而是说我们
心态很不平衡。所以当后来提出了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案之后,大家都愿意选择这种方案作为
最后方案。尽管我已经做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是考虑重量太大,所以也选择了这个方案
。事实上,这个方案确实是优的,也正因为是优的,所以大家都急功近利的选择这个方案,
根本没有考虑别的方案。反过来想想,这么厚的纸既然可以往下凸,当然也可以往上凸把纸
兜住,现在想来很简单的一个推理,当时居然大家都没有想到。
2. 历年来结构大赛对我们的影响
结构大赛已经办了快10届,在我的印象中,我们一直都是在做桥。并不是说做桥不好,它本
身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培养能力和工程师感觉的方式。但是除了做桥,我们还可以有很多
其他的比赛方式。这次澳门比赛的题目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以前的比赛不一定能说
是固定了我们的思路,但是我们的思路确实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以至于这次空间结构,
我们仍然不得不用以前的那套思维来考虑问题,又是鱼腹梁桁架梁的,一旦发现了一个好的
方案,就认为只有这种方案是最优的。这些想法,我们不得不承认,是结构大赛的形式限制
了我们。
3. 对比赛本身过于看重,恰恰忽视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
这一点并不是针对我们这次比赛而言的。事实上,比赛结果是重要的,但是我们自身素质的
培养更为重要。这种素养是作为工程师的感觉和自己创造的能力。看看我们身边的学习情况
。一般同学都依赖于以往同学的作业,平时真正在学习知识(不一定是刻苦学习的那种),
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的学习只是的人少之又少。当然,这个不能仅仅归咎于谁,整个中国
的高等教育就是陷于这样的一种浮躁当中,包括社会也是这样的一种浮躁。这些从小的方面
体现,就是我们同学的基本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能力没有以前的同学好。比赛前,我们选
手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一定要拿第一,首先想到的是不拿第一就不能为学校挣面子。其实仔
细想想,人家新加坡的学生说了,他们来澳门就是来玩比赛的,当然不一定说他们的想法有
多好,但是人家学校的排名毕竟比我们高多了,他们都没有在乎这个名次,我们在乎名次又
有什么效果呢?诚然,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优秀的,但是缺少了对自身基本分析能力的培养。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这次出访在"外交"上也是不如人家的。新加坡和韩国的学生明显要比
我们容易接触很多,人的交往其实也是基本能力之一。
另外我想谈谈北京结构大赛:
大家熟知的结构大赛这次是北京市一起竞争的。我们的优势(以往结构大赛的经验)恰恰成
为我们的绊脚石。其实我们所有的做桥都是一个固定的套路,虽然这里面已经有了很多的经
验,但是大家都已经被局限了。看农大他们的桥,一个精巧的拱,做的实在太漂亮的,暂且
不评论他们过桥的时候不是很稳定,但是他们的这么结构思路还是相当清晰和明确的。在看
看第一的那桥,他们做了5做桥来实验,我仔细的询问了他做桥的过程和思路,他的桁架根
本就没有竖直的杆,所有的杆件都只受拉力,对于纯技术的方面我们可以再讨论,单是从他
们分析问题的方面我很受启发,往往受到约束的思路不可能有创新,也就可能会新的东西所
取代。当然我不是说我们的结构形式不合理,我的意思是大家应该拓宽自己的思路,包括今
年的澳门的比赛,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认真的思考和再思考。
北京结构大赛,我们关键败于重视不够,别的学校动员了老师的辅导,学生们花了整整3。
4个星期来考虑,相互组之间还互相讨论。他们做了很多的实验对比赛做的充分的准备,而
我们在这个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当然并不是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条件,只是希望我们选手
自己应该准备的更加充分一些,这对明年的比赛也是有利的。前三的桥,和我们桥的重量差
的不多,如果我们做一些试验进行优化,还是完全可以战胜他们的。当然北京结构大赛还有
一些原因:如大家平时事情比较多;比赛本身没有奖金等导致吸引度不够。
抛开成绩,我想客观的说一些我们这次的收获。应该说我们这次比赛还是充分的准备了的,
而且大家也能够认真的,高度责任感的去对待这次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我们3个组也是相互
帮助,相互理解的。在澳门,我们在石老师的帮助下,对比赛也作了充分的估计和精心准备
。在决赛的前一天晚上我们还作了好几个试验,大家广泛的讨论,确定最后的比赛策略。应
该说从比赛角度来说,我们这次是成功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
1. 我们的动手能力并不比别人差,马乐和肖明两个组的钉子比赛都成功了,我们组可
惜的是关键时候一个钉子没有放好。我们的英语水平也不差,从环境比赛的答题可以看出。
2. 我们平时的准备还是相对不够,后来知道同济从1号就开始做试验,一共做了11个
模型,怪不得他们当时这么有把握,不能说人家运气好,应该承认他们这个模型确实思路不
错。
3. 假如我们有十分充分的准备,我们也不一定想到一个更优的方案。因此从这个意义
来说,只要我们努力去准备了,那么这次比赛我们就成功了。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
能够投入的去比赛,能够认识到设计思路的改变,能够给我们的结构比赛添加更多的新的内
容,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我给这次我们参赛情况打90分;从准备工作来看,我打85;从我们的基础能力来
说,打75;从我们的设计思路来说,打65。
最后真诚的希望这次比赛(包括我的总结)对以后我们土木系的结构大赛发展,对基础教育
发展能有一点参考作用。谢谢!
--
难道我需要签名档么?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9.224.14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