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ourieryboo (小凡·每天灌水多一些...), 信区: DC
标 题: 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May 24 16:39:39 2000)
摘 要:通过对搜集到的影响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气温、降雨量等主要气候
资料的统计分析,根据湿热系数对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温度、湿度气候影响进行了分区
。
关键词:温度;湿度;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12(2000)01-0016-04
Regionalizing for Asphalt Pave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Influence
SUN Chang-xin
(College of Highway Engineering, Xi′an Highway University, Xi′an 710064,
China)
ZHAO Yi-qiang YE Yan-hu CHE Zhuo-jun
(Institute of Traffic Science Research of Guangdong Provine, Guangzhou 51042
0,China)
Abstract:The collected meteoric data,such as air temperature,rainfall volum
e,which ar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factors to cause asphalt pavement failure
in Guangdong province,are analyzed,and the characteristic climate region fo
r asphalt pave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moistur
e-temperature coefficient.
Key words:temperature;moisture;asphalt pavement;climate regionalizing▲
路况调查资料表明,广东现有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破损的29%的面积归因
于水稳定性不足,33%的面积归因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够。从广东省正在建设的和
拟建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文件来看,虽然在沥青的选材、混合料的类型选择及结
构组合上不同程度地考虑本省的气候特点,但仍嫌顾此失彼,因此很有必要对广东省公
路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进行研究,以供设计、管理部门参考。
1 广东省气候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1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广东气候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这和广东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广东位于祖国最南方。本省最北部(乐昌县北境)在北纬25°31′,大陆的最南端(雷
州半岛南端)为北纬20°10′。北回归线横贯广州和清远之间,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
南。这种低纬位置,使太阳高度角较大,因此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也特别丰富。
广东最东为饶平县的东澎岛,位于东经117°18′;最西为雷州市西境,位于东经1
09°45′。东西之间经度相差虽有8°左右,但由于海岸深入广东省的西部,海岸线近于
东西走向。因此广东气候上的经度差异不如华东各省显著,而纬度地带性却特别明显。
南北之间的气候,特别是热量的分布,有着很大差别。气候学家把广东陆地的中、北部
划分亚热带,南部划分为热带。
海陆位置对于广东的气候影响也是巨大的。一般在北回归线控制的地区,由于行星
风系的大气环流关系,每形成沙漠式的干热气候,而广东因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且
面向着浩阔的太平洋和南海,故形成特殊的季风气候,使广东成为祖国最湿润的地区之
一。广东海岸绵长,粤北距海最远处也不到400 km,使海洋影响几乎遍及全省。因此,
夏季的极端最高温度反低于长江中游盆地。但这种影响仅限于夏季,而冬季受海洋的影
响就不显著了。
1.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广东虽无高山大岭,但地形却相当复杂,山脉纵横交错,中等山地和丘陵广布。此
外还有不少台地,平原不多,仅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二处较大。
广东的地势大体上北高南低,粤北一带多为高山竣岭,如大庾岭、瑶山、九连山等
,有不少超过1000 m以上的高峰,其中最高峰为石坑崆,海拔1902 m。南岭山脉横亘于
珠江和长江二流域之间,对广东省气候仍有很大屏蔽作用,然而南岭山脉中颇多低矮山
口,如海关、折岭隘以及其它山口,它们的高度大都不超过海拔300~400 m,仍难阻挡
强劲的北风,所以强大的西伯利亚寒流每可乘隙南下,使岭南突然降温和发生霜冻。由
于地理环境复杂,故在气候上各地有着明显的差异。
陆上的水体分布的情况和河流的水文特征对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广东河流众多、
水网稠密,特别是珠江三角洲,河渠湖沼占相当大的比例。大量水面的蒸发,增加了空
气的湿度又消耗了一定的热量,调节了当地气温。而北江流域西部的石灰岩地区和雷州
半岛,地面水流较少,土地高亢地或岩石裸露则加强了当地气候的干热性。
2 气温、降雨量气候要素的分析
作者从广东省气象中心搜集到了全省94市县区1913年~1958年、1987~1996年2个时
期对公路沥青路面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雨量气象资料,下面对二者进行分析。
2.1 气温
广东省由于地处低纬,太阳入射角度较大,辐射强,故年平均气温较之全国其他各
地为高。省内平均气温西北部最低在19℃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区在21℃~22℃,阳江、
茂名地区为22℃~23℃。
限于篇幅,现仅就在广东最具代表性的韶关、广州、汕头、阳江4个地区的温度资料
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到如下结论:
(1)在1913年~1958年,韶关、广州、汕头、阳江4个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别为20.2℃
、21.9℃、21.4℃、22.3℃,在1987年~1996年这4个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别为20.3℃、2
2.3℃、21.7℃、22.6℃,2个时期相比,气温略有升高。
(2)各个地区每年月平均气温服从正态分布。全省各地温度最低的月份在1月份,温
度最高月份在7月份。每年7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数值上服从极值Ⅰ型分布。图1与图2
给出了这4个地区在1987年~1996年10年内平均月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气温统计图,可反映
这一规律。
图1 1987年~1996年韶关、广州、汕头、阳江4个地区平均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图2 1987年~1996年韶关、广州、汕头、阳江4个地区平均月气温统计图
(3)图3、图4分别示出了韶关、广州、汕头、阳江4个地区在1987年~1996年10年内
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及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分布。这2个图说明,除韶关地区外,其余3个
地区常年气温均为正温,韶关则有较大概率出现负温(>-2℃),说明韶关及附近地区在公
路沥青混合料材料选择时应酌情考虑低温的影响,而对其它地区则不予考虑低温的作用
。在过去的10年里,在这4个地区中,韶关极端最高气温位居首位,广州次之,其它2个
地区互有高低。而根据文献记载,韶关极端最高气温曾出现过40.3℃,说明沥青混合料
的高温稳定问题在此地区也特别突出。但总的来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问题都是全
省各地区重点考虑问题之一。
图3 1987年~1997年10年内韶关、广州、汕头、阳江4个地区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图
图4 1987年~1997年10年内韶关、广州、汕头、阳江4个地区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图
2.2 降雨量
广东省降雨量在全国来说是多雨地区之一。通过对搜集到的历年全省各地降雨量资
料统计分析表明,省内由于受大地形影响所致,仍出现3个突出的多雨中心,即以汕尾为
中心的粤东多雨地区,这些地区年累计降雨量都在2000 mm以上。除此以外,本省其它各
地降雨量都在2000 mm以下,但都在1000 mm以上,故全省统属中雨区范围(图5)。
图5 全省各地区平均累计降雨量分布图
降雨日数分布基本上和降雨量分布相配,多雨区其降雨日数较多,如粤中地区均在
150 d以上。
全省大部分雨量集中在夏季,如广州、汕头等地均占年总量45%以上。个别地区有所
不同,如北部的韶关在春季由于锋面活动频繁,所以雨量突出。冬季全省各地降水量极
少,绝大部分在10%以下,也是全年最干燥的季节。春秋季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量10%~30
%,且春季大于秋季(图6)。
图6 韶关、广州、油头、阳江4个地区每年各月累计降雨量统计分布图
本地区暴雨中心和多雨区相符合,因此也说明这些地区降雨形式多数是暴雨性的。
对历年的平均月降雨量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年各月累计降雨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图6)。
以上分析清楚表明,广东省为典型的潮湿多雨地区,在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及材料选
择时必须充分考虑水的负面影响。
3 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的研究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影响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气候因素有气温和降雨量,气
温又有高温与低温之别,而受高温影响的地区几乎遍及全省,低温影响则主要在粤北山
区。不同地区年累计降雨量的差别也较大。在降雨量与气温二者之间,虽然都要求予以
同时考虑,但那一方面作为最终控制因素则依地区而有所不同。按影响沥青路面的气候
要素数据分布特征,将广东省政区进行气候影响分区对指导沥青路面材料选择及结构设
计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气候影响分区的主要依据为:
(1)气候影响相似性。不同地区只要分区指标相近,则在确定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类型
及路面厚度时技术方案应相近。
(2)我们定义年累计降雨量Q与7月平均气温Tj之比值Φ=Q/Tj为湿热系数。我们之所
以取7月平均气温而不取7月平均最高气温是因为二者变化趋势一致,且不同年份前者数
据较后者稳定。湿热系数是气候影响分区的主要划分依据。Φ值越大,则说明混合料设
计应主要考虑水稳定性,反之则应主要考虑高温稳定性。通过广东省94市县区Φ值的统
计计算,Φ值变化范围为49~95,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如图7。
图7 湿热系数Φ数值概率分布图
根据湿热系数Φ,将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湿度、温度影响分为2个大区,即
Ⅰ区:Φ≥65,以水稳定性为主,兼顾高温稳定性
Ⅱ区:Φ<65,以高温稳定性为主,兼顾水稳定性
从图7可以看出,将Φ分界值取为65,近似满足等概分区原则。
从年极端最低气温的统计资料来看,韶关、连州、梅州、河源等地历年均出现过气
温在-4℃~0℃天气,而且结冰日数年累计在4 d以上,因此,对这些地区,也应酌情考
虑低温条件下对路面材料及结构的影响。据此,又可将以上2个大区各自进一步细分为2
个小区Ⅰ1、Ⅰ2、Ⅱ1、Ⅱ2,其中Ⅰ1、Ⅱ1可不考虑低温的影响,Ⅰ2、Ⅱ2尚应考虑低
温的影响。每个大区中2个小区划分依据为出现小于0℃温度地区结冰日数每年超过4 d者
为Ⅰ2、Ⅱ2区,反之则为Ⅰ1、Ⅱ1区。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湿度、温度影响分区见图8。
图8 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温度、湿度分区图
从影响分区图可以看出,Ⅰ、Ⅱ区分界线近似与年平均降雨量1800 mm分界线重合,
说明湿热系数Φ分布规律与年平均降雨量分布规律一致,同时Φ值中又包含有气温的合
理信息。因此说明采用湿热系数Φ对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温度、湿度进行影响分区是合
理的。
4 影响分区沥青标号选择及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
从前面分析知,气温与降雨量是影响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两大主要因素
。这就决定了在沥青路面材料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面结构组合时应充分考虑这
些气候因素对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确保路面结构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上面具有足够
的抗滑性能、尽可能小的渗透性、较强的抗车辙能力。为此,在沥青路面修建时,必须
重视沥青标号的选择及明确沥青混合料应满足的技术指标。
根据广东省路用材料供应情况及总结以往高等级公路修建的经验,本文建议广东省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选用沥青标号见表1。
表1 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建议选用的沥青标号
影响分区 层位
上面层 中面层和下面层
Ⅰ区 Ⅰ1 AH-50,AH-70 AH-70
Ⅰ2 AH-50,AH-70 AH-70,AH-90
Ⅱ区 Ⅱ1 AH-50 AH-70
Ⅱ2 AH-50 AH-70
并建议沥青软化点(环球法)对AH-50不少于55℃,对AH-70不少于50℃,对AH-90不少
于45℃,其它质量指标达到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对上面层建议采用优质的改
性沥青。
沥青面层厚度对高速公路和交通量较大的一级公路采用15 cm,由两层或三层组成;
对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采用12 cm,由两层组成。推荐的沥青层结构组合,如图9。
图9 不同等级公路推荐的沥青层结构组合图
对密实型抗滑层混合料限定空隙率2%~4%,对AK-16混合料限定空隙率4%~7%,其它
技术指标按现行规范提出的标准执行。
5 结 语
广东除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气候以外,大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是
全国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影响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
使用性能主要不利气候因素为温度和降雨量。
温度对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影响为高温情况下沥青路面(含桥面铺装)出现推
移、变形、泛油;低温情况下沥青路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降雨量过大使得沥青混合料
出现剥落、松散,路面出现透水,常常导致坑洞、唧浆出现,严重影响路面使用寿命和
交通安全,也带来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目前广东省的科研、设计、管理部门对此问
题非常重视,愿本文的研究对此问题的妥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孙守增■
作者简介:孙长新(1965-),男,湖北襄樊人,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工程师,西安公路
交通大学博士生
作者单位:孙长新(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公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赵毅强(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420)
叶燕呼(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420)
车卓君(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420)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气候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
[3]ARMAGHANI,LARSEN.Temperature Response of Concrete Pavements[M]. Frans
p.Res.Record,1121,1987.
收稿日期:1998-12-03
--
梧桐身旁的浮云里 飘出一弯朦胧的月亮 * *
清清淡淡的月光 静静地飘落在我身旁 ●
ahuang
在寂寞的晚上 我就是一只音乐虫子 ^^ *
飞呀飞呀找不到爱发源的地方...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5.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