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ourieryboo (小凡·每天灌水多一些...), 信区: DC
标 题: 新技术革命对中国轿车工业的影响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May 24 16:55:30 2000)
摘 要:以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经济及汽车工业、家庭轿车发展历史、现状为参照,结合
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探讨了新技术革命对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中国没有
条件也没有必要追求发达国家那样的轿车普及水平,轿车工业只可获得适度发展。
关键词:新技术革命;汽车工业;轿车普及
中图分类号:F416.471 文献标识码:A
An Influence of the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 on
Chinese Passenger Car Industry
CAO Sheng-bin
(Department of Humane Science and Sociology, Xi′an Highway University, Xi′
an 710064, China)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s of the contemporary new technology revo
lu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 on Chinese passenger
car industry is approached by referencing to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
on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and automobile industr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re are no conditions and necessity to seek for sprea
ding rate of passenger car lik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China and that passen
ger car industry of China must be developed moderately.
Key words: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automobile industry; spreading of passe
nger car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表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是沿着物质、能量、信息这3个
环节不断深化的。当代科学技术主要是对物质结构信息和能量转化过程信息的获取、加
工和利用,揭开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序幕。中国技术经济学界普遍认为
,新技术革命对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作为传统工业高度发展
的象征,必将受到新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国内对这种影响的专门研究还较为少见。
笔者以发达国家工业经济及汽车工业、家庭轿车发展历史、现状为参照,结合当代
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探讨了新技术革命对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影响。
1 新技术革命与汽车工业的发展
1940年全世界汽车总产量在500万辆以下,1950年达到1000万辆,到1974年快速发展
到4000万辆。但1974年~1990年一直徘徊在4000万~5000万辆之间,进入90年代以来,
就世界范围而言,汽车工业还在缓慢增长,主要是靠发展中国家汽车需求增长的拉动,
就发达国家而言,汽车保有量和千人汽车拥有量己处于停滞阶段。因此,从一定意义上
讲,发达工业化国家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的停滞将影响其经济增长,这正是引发新技术
革命的1个重要因素。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应当使自己的工业走美国50~80年代以汽车
工业为龙头的发展道路,是否有条件走这样道路?也许汽车工业发展条件的变化会给我们
以启迪。
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够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龙头产业,与轿车的普及密
切相关,轿车普及是资本主义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象征。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轿车工业
把发达国家带进了汽车化工业时代。1938年美国人均GNP达到1000美元,到1950年人均G
NP达2000美元,这期间基本完成了轿车的普及。中国将在2000年人均GNP达到1000美元,
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2020年人均产值将达到2000~2500美元,再到2040年产值将达
到人均4000美元。如果我们走和美国一样的工业化道路,今后20年内中国正是轿车普及
时代,中国是否能顺利进入轿车时代,是1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2 中国的轿车普及问题
如果不是新技术革命导致世界经济转型,那么我们就必须走一条汽车工业为龙头的
工业化道路,在今后20年内使中国逐步进入家庭轿车时代。笔者认为,在新技术革命的
条件下中国必须跨越家庭轿车时代,这至少有3个方面的理由。
2.1 中国没有条件晋及家庭轿车
(1)从美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人均GNP从1000美元增长到2000美元,轿车开始进入
家庭时,其相应的公路路网密度为5240 km/104km2(1938年);而中国到2000年人均GNP达
到1000美元时,路网密度只有1250 km/104km2,不到美国人均GNP 1000美元时的1/4,
我们的起点实在太低。按照中国经济发展规划,即使我们保持目前这样高投入的措施来
发展公路交通,到2020年也仅可达3600 km/104km2左右,只有美国人均GNP 2000美元时
(1950年)的1/2多一点。如果再考虑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道路紧张状况决不是近几十
年能够解决的,有限的交通运输能力、城市道路通行能力,首先应当满足生产性交通运
输的需要,这使得家庭轿车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成为普及家庭轿车的1个不可逾越的
障碍。
(2)中国乃至世界能源状况己不能支撑家庭轿车的普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工业
经济和轿车普及是建立在全世界廉价能源供应(掠夺)之上的。1960年以前,欧、美、日
对中东石油的大规模廉价开采,使石油像水一样便宜地流入欧、美等国(每桶原油价格不
足2美元),支撑了高消耗的工业发展和汽车消费。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
之后,产油国夺回了石油开采权和石油定价权,原油价格从2美元/桶被推高到1981年的
34美元/桶,虽然以后有所回落,但石油价格仍在15美元/桶左右徘徊。目前,世界能
源结构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汽车内燃机仍以消耗石油燃料为主,且世界和中国石油
储量已经发生危机,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设法跨越家庭轿车时代,而致力于节能高效的公
共运输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它就无法保证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能源供应,也将无法承受起
价格已经很高的石油消耗,而其它可替代性的能源也决不可能像60代以前的石油价格那
么低廉。
(3)中国不具备普及家庭轿车的资金条件。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资源密
集的产业,汽车消费是高消费、高消耗、高配套的消费,发达国家的经济能够支撑起这
种高投资、高消费,同时有力量建设起新型经济的基础——通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
网络等。中国作为1个中低等收入的国家,我们有能力这样做吗?没有!
(4)就中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和多数大、中城市的建设规化、布局,普及家庭轿车带来
的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停车困难、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将远远超过发达工业化国家,
这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2.2 新技术革命的经济特征决定了轿车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不那么重要
(1)新技术革命将使新型经济成为一种轻型经济。而是知识、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
,知识、信息的生产从依附于物质生产发展到支配和决定物质生产,国民生产中知识型
软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产品创新设计、制造过程被软化,商品品牌、技术含量逐步成
为商品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增大,而使等值商品的重量大
大减少,人们将这种以技术、知识投入带来产品价值优化的经济称为轻型(软型)经济。
在当今科学技术发达的美国,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以重量来衡量,几乎与100年前差不
多,其实际价值却增长了20倍,现在美国出口同样价值的产品,其平均重量仅为1970年
的一半。这样,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将被全面知识化、轻型化。这一方面谈化
了我们与发达国家在传统工业和交通运输能力上的差距,同时也预示着汽车在未来经济
中的作用不再象它在传统工业经济中那样重要。
(2)新型经济是一种信息网络化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
部门,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产品成为未来贸易的主角,信息和知识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
,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信息与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能力上的差异,
经济过程依托信息网络进行。1995年被称为“Internet年”,Internet用户达4000万户
,主机入网达500万台,美国60%的大中型企业已接通Internet,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
实现交易;互联网储备信息资源巨大,环球网上有3500万份文件,并以每天6000份的速
度增加;预计到2000年将有5×108人进入Internet网络,靠获取、加工、利用、发布、
出售知识信息进行各种交易、消费、交往、营销、学习等活动。这种信息网络化的经济
无疑将改变社会关系模式和家庭消费模式,使网上工作、网上购物、网上营销、网上咨
询成为主流工作、生活模式,从而减少了商务、购物、交际出行对轿车的依赖,建立在
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快捷高效的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将能很好地为必要的商务、消闲出行
和旅游提供服务。
(3)传统工业经济是资本化、资源化、标准化、机械化经济,汽车和汽车工业是连接
生产与消费的纽带,轿车是家庭和个人参与社会生产(工作)和消费的基本工具,没有汽
车,工业经济无法组织运行;没有汽车,个人将无法工作、消费和生活。新型经济是一
种向下兼容的经济,高新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传统工业的面貌,降低传统制造业的比重,
改造传统产业部门,将传统的两大产业部门的发展建立在新的技术基础之上,实现传统
工业的知识化信息化,以技术、信息资源部分地替代人类历史上长期作为基本生产要素
的土地、石油等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和人类劳动积累的资本,使多数人参与到知识、信
息的生产、分配、消费之中,组成知识产业门类,承担新的经济职能。这样,物质资源
、人力资源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将由知识、技术信息的流动所代替,必要的物质资源和
人员流动可由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的公交系统(企业)和配送服务公司完成。在未来
经济中,企业和个人必须拥有多媒体电脑及基本教育水平(人才)而不是轿车,才可能参
与经济活动。这种转变对发达工业化国家意味着汽车工业的衰退和家庭轿车饱和、减少
。在一定意义上讲传统的产业结构和汽车消费会成为其经济的包袱,而对发展中国家而
言是一次历史机遇。
2.3 中国工薪家庭不会把购买轿车作为家庭现代化的目标
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看,人均GNP从1000美元~3000美元时,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增长是有限的,同时拥有网络多媒体电脑和家庭轿车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两者的日常费
用支出也将使多数家庭难于应付。如果两者之中只能有其一的话,多数工薪家庭将会选
择新型经济必备工具——网络多媒体电脑,而对轿车敬而远之。近5年来,中国电脑信息
产业的发展证明了中国家庭的这种明智的选择。中国还不是1个有魅力的、巨大的家庭轿
车市场,已经是1个巨大的电脑、电讯、网络、信息产业市场了,私人轿车在中国的增长
还不足5%,且大多数私人购车是作为私营业主的商用车;而个人电脑、网络用户、电话
及通信服务业的年增长却在以30%以上,这就是现代中国家庭消费追求的目标。
虽然受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中国家庭轿车的普及速度和程度不可能达到发达工业化
国家40~70年代的水平,多数工薪家庭在未来20年也不会把家庭轿车视为必须品。但是
,中国汽车、轿车工业和汽车、轿车市场仍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中
国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工业化水平还很低,道路密度和汽车工业水平也
远未达到与新技术革命相适应的水平,传统工业经济规律仍旧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作
用。按《中国汽车工业规划纲要》的规划,到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达250万~300万辆,
其中轿车占一半;到2010年将形成600万辆的能力,其中轿车为400万辆,按12×108人口
计算,保有量按当年产量的10倍计算,中国1000人轿车拥有量将不足40辆,仍未进入普
及阶段,且多数轿车实际上是私营业主的商业用车,家庭仍与轿车无缘。
3 结 语
传统工业化作为新技术革命发展的基础,家庭轿车作为高度工业化的象征,应当得
到适度发展。但是,中国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条件、资金条件去实现欧、美那种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才建立起来的高度发达(在某些方面过度的、掠夺式的发达)的轿车普
及时代。中国不应追求过高的轿车普及率,而应当将有限的资源、资金用于发展新技术
产业,避免出现工业化国家50~60年代传统工业的消耗性发展及80年代结构性经济危机
。
作者简介:曹胜斌(1963-),男,河南项城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讲师,硕士文章编号:
1007-4112(1999)04-0087-03
作者单位: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人文社科系,陕西 西安 710064
参考文献:
[1] 俞国栋,等.国际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2] 赵 弘,郭继丰.知识经济呼唤中国[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3]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世界汽车工业统计资料[R].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
中心,1996.
[4]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世界汽车工业统计资料[R].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
中心,1997.
[责任编辑 郭庆健]
收稿日期:1999-01-13
--
梧桐身旁的浮云里 飘出一弯朦胧的月亮 * *
清清淡淡的月光 静静地飘落在我身旁 ●
ahuang
在寂寞的晚上 我就是一只音乐虫子 ^^ *
飞呀飞呀找不到爱发源的地方...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5.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