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zp (在南京的福州人), 信区: DC
标 题: (二)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背景及研究动力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Oct 27 15:55:57 2000)
发信人: esc (书剑飘零), 信区: Transportation
标 题: (二)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背景及研究动力
发信站: 虎踞龙盘东南站 (Tue Jun 29 20:31:49 1999), 转信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导致
已有
的道路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状况日益恶化。
为了解决交通阻塞问题,必须修建足够的道路。但是由于道路建设资金的不足,以
及
道路用地的困难,道路里程的增长速度往往落后于汽车增长的速度。交通问题依然很突
出。人们不断尝试了许多新的方法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例如,改进道路信号控制、
采用道路可变信号、在交通高峰期通过改变车道的方向等措施和方法。事实证明,这在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拥挤状况。可是,由于这些方法实施的规则是针对预先建立的日常重
复的交通模式而制定的,并不能对交通阻塞作出实时的动态反应,也不能根据具体情况
迅速改变交通处理准则。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有了飞速
的
发展。人们意识到利用这些新技术把车辆、道路、使用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有效
地解决交通阻塞问题,而且对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等都有显
著的效果。于是,人们充分利用系统的观点,对运输系统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导致了智
能运输系统的诞生。
的道路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状况日益恶化。
为了解决交通阻塞问题,必须修建足够的道路。但是由于道路建设资金的不足,以
及
道路用地的困难,道路里程的增长速度往往落后于汽车增长的速度。交通问题依然很突
出。人们不断尝试了许多新的方法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例如,改进道路信号控制、
采用道路可变信号、在交通高峰期通过改变车道的方向等措施和方法。事实证明,这在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拥挤状况。可是,由于这些方法实施的规则是针对预先建立的日常重
复的交通模式而制定的,并不能对交通阻塞作出实时的动态反应,也不能根据具体情况
迅速改变交通处理准则。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有了飞速
的
发展。人们意识到利用这些新技术把车辆、道路、使用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有效
地解决交通阻塞问题,而且对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等都有显
著的效果。于是,人们充分利用系统的观点,对运输系统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导致了智
能运输系统的诞生。
--
人生何处不相逢,
相逢何必曾相识。
※ 来源:.虎踞龙盘东南站 sbbs.seu.edu.cn.[FROM: 202.119.28.191]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02.119.9.7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