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lifax (抗震王子), 信区: DC
标  题: 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倒塌机制综述(转自同济桥梁系版)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Sep 16 10:40:36 2001)


                  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倒塌机制综述

   自从世贸大楼倒塌事件以来,偶每天都到同济桥梁系版看大家对此次事故的点评。今
天偶也来说点,顺便给大家做个综述:)
   首先我想说“二次爆炸”理论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而且不能对二次爆炸的规模做出估
计,所以我在分析中姑且认为不存在这次爆炸。
   下面我来做一个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倒塌的全过程分析,请大侠们点评:
   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8时45分,一架波音767飞机(载燃油30吨)撞上了世贸中
心南楼的上部(偶估计在上部1/8处),18分钟后,又有一架波音757飞机(载燃油45吨
)撞上了世贸中心北楼(有天线塔的那栋)的边角处。两架飞机均钻入了大楼内部并爆
炸起火。可以想象,既然飞机穿过了密柱深梁的外框架,也肯定就能滑过从外框筒到内
框筒这短短的10余米的距离,最后一头撞在内筒壁上爆炸起火,内筒壁也被撞出一个大
口子,几十吨的航空汽油撒满了整个楼层。大楼核心部分温度很快就达到了1000度以上
的高温,整个楼层烈焰腾腾,外框筒的箱形柱也在强烈的热辐射下超过了250度(蓝脆区
段),外柱也变得很脆。由于外冷内热,外柱开始向外部弯曲。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燃烧
后,与受撞楼层相邻的几个楼层(特别是内框筒)都达到了很高的温度。量变积攒成了
质变,10点左右,南楼首先开始倒塌。倒塌是从被撞击的楼层开始的,由于内框筒被撞
了一个大洞,所以该层内框筒好象是个开口的薄壁杆件,抗扭能力显著下降,加上大火
的影响,内框筒开始失稳,大楼结构的竖向受力体系开始坍塌,上部1/4结构带着速度不
大,但质量很大的动量冲向下部结构。担负竖向受力体系的内框筒由于大火的影响产生
失稳破坏,而大楼的楼面结构是支托在内外筒壁之间的钢珩架上的,于是担负水平受力
体系的外框筒在钢珩架的拉拽下也向内坍塌,从外表上看就象是定向爆破的效果一样。
在经过几层因高温而薄弱的内框筒失稳破坏而加速之后,原来完好的内框筒也不可能抵
抗如此强大的冲量,整个大楼的倒塌已经不可避免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始发挥作用。
以下的破坏应该是强度破坏。10点29分,北楼开始倒塌。就这样,曾经世界第一的摩天
楼倒下了,粉碎的混凝土楼面造成的烟尘形成了一朵蘑菇云。
   下面我再对几位大侠的说法提出些想法。
    blackkey认为,大楼自上而下的逐层倒塌正说明结构没有发生整体失稳。
*我以为,大楼没有也不可能发生整体性的失稳,因为整体性失稳是由于整个压弯结构刚
度很小或压力很大以及受压偏心距很大造成的 。但这里一架100多吨的飞机还不足以改
变这几点。所以结构不是发生了整体失稳,而是内框筒的局部失稳加上多米诺骨牌效应
造成了这一切。
    GunAndRose认为,第二架飞机撞在了北楼的边角处,由于框筒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
,角部承载的应力相对来说较大,所以相对第一次撞击来说,第二次撞击造成的破坏更
大而导致了北楼反而先倒塌。
*我以为,飞机撞击的位置是在大楼的中上部,而剪力滞后效应引起的柱轴力分布不均匀
是随着框筒高度的增大而趋平缓的。在撞击的这个高度上分布已趋一致了。而且世贸中
心的密柱深梁体系、方型平面也是减少剪力滞后的一种有效措施。所以,世贸中心两楼
的倒塌顺序应该不是由于这个原因。具体的原因或许按照Waller转载的帖子上说的:后
倒塌的大楼,撞击位置较低,受力结构的层压力大,因而首先进入破坏状态。但倒塌的
先后顺序应该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相差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也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
深究。
   另外我想说的是,恐怖分子选择这个高度撞击是不是还有其它的道理。比如说,在第
78层,也就是大概距地面7/10处有大楼的电梯转乘大厅。前面我转载的文章里已经介绍
过了:“世贸中心在高程上划分为三个区段,将第44层和第78层辟为电梯转乘之处,称
为空中大厅。大楼中有一些电梯从底层分别直达第110层、第78层和第44层。其余的电梯
分别行驶于三个区段之内。…… ”,大部分电梯都是局部区段的电梯,它们的滑轮组就
设置在第78层这个部位。所以如果撞击比较准确,可以造成撞击点上部的人下不来,下
面直到44层的人也下不去了。人员伤亡会更大。另外,撞击大楼下部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因为世贸大楼毗邻海湾,从西部冲击还是又可能的。恐怖分子可能是考虑到角度太刁
钻,而且下部柱子截面整整比上部大一倍,可能难以钻入楼内爆炸而取消了这个方案的

   这次倒楼的启示:
GunAndRose提出了“连续倒塌极限状态”的概念,我觉得很对,但他想把这个概念和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并列就不太对了。因为现在《规范》中的这两种极
限状态是对单个基本构件来说的,而不是针对结构。在《规范》中不可能针对某一个特
定的结构来定出“连续倒塌极限状态”的功能函数和极限状态方程,以及做可靠度分析
。这种“连续倒塌极限状态”只能在一些重要的结构中来独立分析考虑。
不光是撞机这样的偶然事件可能造成“多米诺骨牌”式的整体毁坏,我觉得很多情况下
都可能发生。比如说地震。大家都见过这样的图片,就是地震后底部框支的剪力墙结构
整体坐在了毁坏的下部框架上。但是如果某座高层在地震中结构上部有某个比较柔弱的
层先发生破坏,就很可能会导致与这次“偶然”事件相同的多米诺骨牌式倒塌。所以研
究这种倒塌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感谢GunAndRose、fuan、blackkey、foot、waller、tjmm。本文引用了很多你们的观
点。
--
    wake from your sleep,
    the drying of your tears ,
    today,we escape
    we escape...


※ 修改:·halifax 於 Sep 16 10:41:28 修改本文·[FROM: 202.113.189.220]
※ 修改:·halifax 於 Sep 16 14:02:18 修改本文·[FROM: 202.113.189.220]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02.113.189.2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