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yyt (钝剑◎十年清华), 信区: DC
标 题: 磁浮,一笔上百亿的学费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an 5 20:39:36 2003),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chUrban 讨论区 】
发信人: baichou (朝顏、碗公花、牽牛、喇叭花、白丑), 信区: ArchUrban
标 题: 磁浮,一笔上百亿的学费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an 5 19:57:24 2003), 站内
发信人: desertnorth (南海太守),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磁浮,一笔上百亿的学费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an 5 19:20:14 2003), 转信
磁浮,一笔上百亿的学费
联合早报
-------------------------------------------------------------------------
-------
● 徐弘炯(荷兰)
在2002年最后的一天,上海浦东的磁浮工程在中国总理朱镕基和德国总理施罗德的
参与下完成了首航。不过,这并不表示磁浮线路可以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只是单向通车
,仅能用于线路测试。双线计划到今年9月开通,年底全线完成考核验收才能正式展开商
业运营。
这条磁浮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线路,运行的距离30公里,设计速度每小时505公里
,运行时速为430公里。工程计划投资89亿(人民币,下同),但这其中没有包括沿线拆
迁和车站建设费用,不然,总投资可能达到120亿。
要达到设计的运力,还得从德国进口更多昂贵的磁浮车辆,届时总成本将高达170亿
。
造价昂贵无疑是磁浮列车的一大缺点,但是支持者认为,磁浮列车速度快,方便快
捷。
上海的这条线路成本是惊人的,到目前为止投资每公里达4亿元,从实考虑,可也未
必方便快捷。浦东机场距离上海市中心约50公里,而磁浮线路只有30公里,占总路程的
五分之三。也就是说从机场乘磁浮并不能直接到达市区,必须得转乘其他车辆。
目前,公共汽车是从浦东机场通往市中心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单程行驶一个多小
时,其中大部分时间消耗在市区拥挤的交通上。
只节省十多分钟郊外车程
在浦东郊外几十公里高速公路段,磁浮开8分钟,只抵销公共汽车20多分钟。郊区部
分只占机场到市区所花需时间的一小部分,磁浮列车并不进入市区,所以后面消耗大量
时间的拥挤路段磁浮列车毫无优势可言。
百亿元的投资,最终的好处是理论上快了十几分钟,而实际上则未必节省任何时间
。因为乘公共汽车可以直接到达市中心,但是乘磁浮列车中途必须转车。长途旅行的民
航乘客带的行李普遍较多,提着大包小包,转车怕是比多等十几分钟更难接受,而且转
车从一个车站到另一个车站也需要时间,还要再次等车,结果未必能节省任何时间。
尽管很不实用,磁浮列车还将消耗更多的金钱。媒体报道的89亿工程费用实际上只
是最初的投资,从德国引进磁浮列车三列,每列三个车厢,这样每列车的运量只有200人
。
按计划每列车的运力是959人,应备九节车厢;每小时可发车12列,则至少要六列车
。要达到这个设计的水平,需要增添45节车厢。
由于磁浮车厢零部件精密度极高,中国没有能力制造,全都得从德国进口,其价格
非常昂贵,每节车厢要1亿多元,45节车厢就需追加投资约50亿,几乎是个无底洞。
技术牢牢握在德国手里
有的媒体说引进磁浮列车能带来新的技术,为日后建造北京到上海的长途高速铁路
作技术积累。
磁浮列车的强烈支持者,中科院院士严陆光说:“上海这30余公里磁浮试验线并不
仅是一条单纯的商业线,它很可能是未来中国磁浮产业的雏形。因为,随着上海磁浮示
范线建成,机车、信号、控制系统等设备逐渐国产化,建设费用将大大降低,为将来在
中国国内一些黄金线路上采用磁浮技术积累经验和创造条件。”
实际上,这项磁浮工程所有车辆和重要的机电、信号、控制设备都是从德国原装进
口,所有的技术都牢牢地握在德国人手里。德国生产商已明确表示,在这个合作项目中
不会把有关机电、信号、控制设备的生产技术转移给中方,就是以后有更大的合作项目
,也不会把关键的技术转让给中国。
德方的态度并不为奇,世界上高技术产品都得靠自己的力量来开发,没有人会把好
不容易开发出来的高技术轻易转让于人。100多亿的投资,并没有形成未来中国磁浮产业
的雏形;这巨额的投资并不足以实现商业运行,要使得投下的资金能有所作为,还需投
入更多的资金,倒形成了资金黑洞的雏形。
据报道,中国还有两条距离更长的磁浮线路在计划之中,一条是上海到杭州200公里
的沪杭线,另一条是计划已久,从上海到北京长达1300公里的高速铁路。
试点未能提供参考价值
上海的这段磁浮列车工程要为后面的项目起到示范作用。以每公里4亿元的成本计算
,从上海到北京的线路将耗费资金5000亿,是预算的5倍。这不是相对还很贫穷的中国所
能负担的。
从技术上讲,哪怕上海的30公里线路试验成功,也并不意味着长途线路也一定会成
功。浦东机场的这条线路,磁浮列车的运行时间为八分钟,整个过程基本上就是启动加
速和减速停车两个阶段,列车根本达不到每小时505公里的设计时速。
就是430公里的时速,也只能保持一瞬间而已。整段运行只有20多秒时速到达430公
里,占整个运行时间的4%。
这样的极值根本不能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参考。德国的磁悬车制造工厂的测试轨道
也有31.5公里,比浦东的这条线还要略长一些,技术上讲,新建的磁浮线路价值还不如
德国的测试轨道。
磁浮列车据说非常的安全,这也是磁浮列车的一大优点。但是对于这点,支持者无
疑也须细想。
安全问题值得细想
德国生产的是常导型磁浮列车,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列车悬
起,这类磁浮列车运行中与轨道的间隙很小,只有1厘米的空间(日本的超导型磁浮列车
在运行中浮起的气隙较大,达到10厘米左右)。
每小时三四百公里的行驶速度,每秒约100米,出现1厘米的误差就可造成车毁人亡
。
上海到北京的1300多公里路途上,地质结构相当复杂。京沪线跨越中国的三个主要
地震带——京津唐地震带、郯卢地震带和黄海地震带,许多城市地区还有大量开采地下
水导致地基沉降的问题。这些情况对浮起高度只有1厘米的常导型磁浮列车是很冒险的。
事实上,研究发展磁浮列车,日本并不是不知道常导型磁浮列车的成本要比超导型
低,技术上也更简单容易,其原因是日本位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带,建造常导型磁浮系
统实在是太危险了!
欧洲没有台风,没有地震,如果不顾客观现实强行套用欧洲的基建工程系统,其后
果是不堪想像的。
磁浮列车的速度是其它地面车辆无法比拟的,但是其高成本和低实用性阻碍了它成
为现代交通的可能。
浦东磁浮列车在试运营期间的票价普通舱高达150元,一等舱更高达300元,以每公
里计算,价格是飞机的10倍以上!这样离谱的工程在商业竞争中必将败下阵来。
实际上今天除了浦东这条必定失败的工程外,世界上并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建造磁
浮交通系统。
上海的这条磁浮线路也就算是交了一笔学费吧。一百个亿虽然是很高的代价,但是
如能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盲目地再上代价更高的第二条、第三条线路,也还算有点意义
。
--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了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
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
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的法律;有300%的利润,它
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
纷争。 -- T. J. Dunning
--
--
昆仑山口--唐古拉山--温泉--唐古拉山口
---安多--那曲--当雄--拉萨
my qq 30234447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edu.cn·[FROM: 159.226.61.2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