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uller (胖胖熊~~TryToRemember), 信区: graduate
标 题: 那时花开(13)——朋友(A)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Jun 28 23:22:25 2000), 转信
姑且用很久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作为这个Series的开篇吧。
谨以此,纪念那段两年多的友谊。
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和人交往。所幸的是我有那么多朋友,很好的
朋友。
她,就是其中的一位。
认识她,是很偶然的。那是在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到北大出版社书库,在挑选书
的时候,无意中听到她和一位顾客的谈话——是关于我的家乡的,于是我就上去问她是
不是**市的人——她说是,就这么简单。
一边看书,一边和她聊天,我慢慢的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她比我高一级,在北大
上学。她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就半工半读,学习之余在北大出版社书库工作。书
库人手比较少,工作挺忙的,搬书、上架、批发、零售……都是这几个人来做,很辛苦
。她身上,没有北大女生常有的那种浅薄,很朴实,很大方。我很钦佩她的自立——每
天在书库、教室、宿舍间奔波——因为工作有的课听不成,就想办法到其他学校听……
我很喜欢北大出的书。我感觉,清华出的书好象口香糖,看起来很华丽,细细咀嚼
下来,便索然无味。而北大出的书象陈年的酒,包装很朴实,喝下去,却总是值得回味。
而北大的出版社书库,也同样布置的颇有书卷气,仿佛更象是历史博物馆。捧着一本书,
坐在宽大的红木椅上,细细的品味——那种感觉是很棒的。在她工作的间隙,她总是让
我帮她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聊一聊清华和北大的新闻,顺便和她到库中把一堆书翻的底
朝天——找我需要的书的第一次印刷的本子——往往都是一些令人惊喜的价格。每次结
帐,她都给我一个她能够给予的最大的折扣。我知道,她的收入就来自那些书的销售收
入,于是感觉很不安,而她总是说作为老乡,这是她应该做的。
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去那里翻一翻。和她在一起,总是有一种很振奋的感
觉,总是为师姐那种不怕困难的信心所感动。她对她的顾客,总是很温暖,一进门,一
声“您好!”让人如沐春风。我是个地道的bookworm,在她的帮助下,搞到了很多很不
错又很便宜(//blush,银子不多)的书,还旁听了几次在那里举行的编审会,有幸见到
了铅字后面的黄幸、尹学义等老师,受益匪浅。
大四暑假,从家里回来,我又去了那里。她不在。我想可能是去搬书了,于是就拿
了一本《中国文学史》,在一边看。不知不觉快要到下班时间了,她还没有来。于是我
就问其他人。他们说她已经不在那里工作了,可能到北大书店了吧。于是我就来到北大
书店,没有找到她。
我突然有一种很失落的感觉。说实话,和她交往的并不多,每次去书库,也只是随
便说几句话而已。真是很怪,有的人,经常可以见到他(她)的时候,也许觉得他(她)
很平常,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有一天他(她)突然离开你的时候,才会突然明
白过来,其实已经和他(她)走过了一段多么美好的日子,才会感到,那样的友情,是
多么的珍贵。
她曾经给过我她的呼机号,我从来没有用过,现在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她说她很想
来清华看看,因为平时学习、工作那么忙,快四年了,居然连清华也没来过。我说要是
你来,我来做导游。现在看来是难以如愿了。
走在出版社旁边的路上,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的很长。我心里在默默的念着:无
论何时,无论何地,我都祝愿你,快乐,到永远。
--
送你的时候,正是深秋
我的心象那秋树,把无奈挂满枝头
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
多少次,想挽留你,终不能够
※ 修改:.Muller 于 Jun 28 23:27:29 修改本文.[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