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uller (胖胖熊~~TryToRemember), 信区: graduate
标 题: 那时花开(24)——乱弹艺术(C)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Jul 14 21:29:08 2000), 转信
仿佛是惯例,学生节没高年级同学的事儿。可能是大家都不怎么关心吧。
1999年底恢复了学生节,顺便庆祝材料系建系11.5周年,于是就有了一个晚会
《新世纪的曙光》。
本来材5是想出一个集体节目的,我们在一起凑了半天,决定搞一个吉他合奏,
苏联民歌《三套车》,再加一个吉他弹唱《青春》。cl和radish手把手的指导,终于
大家不再是弹棉花一样的声音,总算可以凑合着听了。可是后来可能还是觉得这种形
式不太好吧,彩排的时候这个节目被枪毙了。
离演出只有几天时间了。一天晚上从图书馆自习回来,radish找来,说干脆咱们
自己出个节目吧,快离开材料系了,也许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我理解radish的心情,radish精通音律,弹的一手好钢琴,拉丁舞更是一绝。97
年学生节演出的合作就非常好。
决定排练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智斗》一幕。阿庆嫂的人选,我们不约而同的
想到了章莱。事实证明没错,章同学悟性极高,稍加揣摩就形神兼备,唱腔更是准专
业水平。
可惜我原来接受的是正统的声乐理论,虽然演的是土匪,可是无论怎么唱都是胸
腔共鸣。于是找来一堆录象反复练习——那是些当年标准的“钦定版”录象,而不是
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那种,在各色晚会上做调料的,一脸商品经济色彩的演员在电声
midi的伴奏下演绎的“爵士样板戏”。演出结束,幕布落下,台下响起如雷的掌声,
我才长舒了一口气,如郭建光所唱,不由的我“心潮起落似长江”。
京剧作为“国粹”,已经被大家“敬而远之”了。样板戏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
也离大家越来越远了——当年“钦定版”风行大江南北的时候,革命样板戏可是少数
几种革命艺术形式之一,以至于连铁梅裤子上那块补丁的尺寸和位置,都有严格的规
定。为了塑造至高无上的神,就必须树立恶迹昭彰的鬼,于是传统戏剧脸谱化的弱点,
在样板戏中间更是发扬光大,甚至不惜动用灯光、道具、语言、音乐等多种手段。君
不见,好人出场必大义凛然神圣不可侵犯,遇到困难耳边必响起《东方红》,坏人呢,
必是獐头鼠目,贼头贼脑,脸泛绿光,口出怪腔——戏剧表现力单薄至此也。
其实样板戏对于京剧艺术,不是一点发展也没有的,西洋乐器引进到京剧中就是
其一。试想,杨子荣打虎上山那一段,若没有木管乐器的高亢嘹亮,酣畅淋漓,恐怕
在表现力上是要打些折扣的——可惜有点刚强有余,柔和不足,不过好在用不着表现
爱情主题,问题也不大。
京剧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国粹流行200余年,我觉得是因为里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
蕴的。京剧独特的唱腔,中间蕴涵着中国人细腻的情感,是与西洋歌剧那种奔放热情
根本不同的。可是时代在变化,艺术形式若还在原地踏步,不免就回落伍——所以我
突然想,几十年以后到我退休的时候,周围还会有人喜欢京剧艺术么?还找得到志同
道合的票友,一起唱上两段么?
6月29号毕业生的散伙饭上,radish提议,我们三人再合作一次。可惜翻遍Kara-
oke目录,也没找到京剧,终成遗憾。Radish几天后毕业,投身IT产业,章同学留在材
料系读研,我则彻底归依了法学院。但愿以后还能有机会,在一起唱京剧吧。
--
你的眼中盈满的是谁淡淡的水,波澜的七月
我的岸边停伫的是谁凝滞的步,白色的七月
你的兰舟载着的是谁沉淀的情,凝注的七月
我的目光铺成的是谁离去的路,收获的七月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