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uller (胖胖熊~~拥抱AIX), 信区: graduate
标 题: 那时花开(43)——选择(M)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Oct 1 10:19:44 2000), 转信
再回过头来,说说法学院。
xiaoliu写的文章我都看了,写的非常好,非常真实。
这么多天,我也是和他一起经历下来的。
Ok, 作为城中人,我自己讲点感受。
我对法学院是有感情的。我觉得,法学院里面,从老
师到学生,都有一种精神,一种参与的精神,一种合作起
来把事情做好的理念。
我们是法学院第一批本科生(呵呵,法3那时候叫法律
系),一起经历了法学院的成长。可以说,法学院从零开
始,到发展壮大直至今天的影响,老师和同学的付出是太
多太多了。当年法学院建资料室,缺少书籍,王振民副院
长和崔建远副院长(崔老师是合同法的起草人,原来吉林
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导)就到旧书市场和书市上淘,资料
室有3万册书就是这么淘出来的。暑假同时做几个合作项
目,一天下来,所有的老师同学都累的不行,晚上我们一
起出去打乒乓球,一起喝啤酒吃烤肉,哪位老师论文发表
或是要出书,就由他来付帐。施天涛老师还落了个“啤
协”主席的称号。冬天我们向老师挑战排球,老师们输了
以后特不服气,于是就派崔建远老师向我们挑乒乓球,结
果我们0:5大败,说好了输的要请客,可是我们请老师们
吃饭的时候,他们却一个也不参加……我跟台湾的朋友讲
这些,他们都觉得很惊讶,觉得老师和学生有这样的交流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法学院老师的任务是最重的,一般老
师不光要上课、做课题,还要兼任行政职务——法学院的
专职行政人员是最少的。周光权老师说过,大家都是积极
的去建设而不是破坏,都在为年轻的法学院添砖加瓦。
可是所有东西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特别是一个正在建
设的地方,更是如此。上学期法学院的两次BBS事件,就
说明了这一点。别的不说,离大家似乎太远,就拿推研这
件事情,说实话,院里做的确实不够理想。最后的结果有
些地方是出乎意料的,比如外系同学只取了一位,就很不
公平,有的人录的有些意外。法学院毕竟也是这个大环境
里的一分子,各种缺陷都是免不掉的。在这上面评论某一
两个人也没太大意义,我相信法学院会逐渐成长起来的。
我衷心的祝愿每一个热爱法学的同学都能在法学院找
到自己的位置——其实,我觉得一个人学什么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他是不是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以及自己
将要做些什么。
本来只是顺带,没想到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权当是
做了次广告吧。
--
你的眼中盈满的是谁淡淡的水,波澜的七月
我的岸边停伫的是谁凝滞的步,白色的七月
你的兰舟载着的是谁沉淀的情,凝注的七月
我的目光铺成的是谁离去的路,收获的七月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