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alyujun (枪枪), 信区: oversea
标 题: 初到MIT (转载)1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Oct 27 18:20:45 2000), 转信
初到MIT
注:今年7月底,我离开了生活7年的清华园,来到了每一个理工科学生都不会陌生的有着
种
种神奇传说的MIT。短短的二十天让我颇有感触,故胡乱写一点东西给大家。文笔很差,
请见
谅。顺便给即将到USA的同学们一些我的见闻,或许有用,特别是即将来BOSTON的大部队
。从
“飞跃重洋”版得到许多有用的东西,这也算我的一点小小的回馈。
一、旅程
7月2X日
4:00AM
我按时醒了。窗外还比较黑,屋里的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安静地躺在床上,睁大了我的眼
睛
,回味着这些年里的诸事诸人。心中一片怅然,此去如何?未来如同这夜色,虽会越来越
明晰
,可现在仍就是无尽的黑色。WHO KNOWS?
4:30AM
我起床收拾东西,做最后的准备。来新东方上课的几个上海学生和我的同窗7年的同学一
起来
帮我搬箱子,到14#楼外等候的出租车上。我的这位7年同窗应该已经与他相恋7年的女友(
也是
我7年的同学)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即将双双飞到加州。作为好友,没能参加他们的婚礼
,甚
为遗憾。在此遥祝一下!
5:00AM
我和同学一起乘出租车直奔首都国际机场,一起的就是那沉沉的三个箱子。一路飞驰。两
边
熟悉的景物在不断地后退,不断地消失。我在车上一阵一阵地发愣,一切好象是如此的不
真实
,真的要走了?!仿佛昨天我还在考试!耗掉了我多少青春!!!也许那一堆全奖(16)
可以给我一些安慰吧。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值得吗?不知道。我只知道不达目标不
罢休
。
6:00AM
开始办手续了。同学帮了我不少忙。可我忘了给司机回程的钱,真对不起我的这位同窗。
有
机会一定好好谢谢他,不,他俩口子。我的行李超重了。$130的罚金让我不寒而立,只好
打开
箱子,往外扔东西!弄了好几次,才好!简直累死我了。箱子还是有一点超,不过终于放
行了
。结果三个箱子都给托运了。我把扔出来的东西用书包随身带走了。等我搞定都快7点半
了。
接着就是进侯机大厅。可以歇一歇了。
9:00AM(BEIJING)
登机时的纷扰过去了。大家都坐在位子上等着起飞。好多出国留学的人啊!而且当时还不
是
高峰。现在出国变得很平常了。系里人人都有数目不等的全奖。走了,都走了!飞机上比
较冷
,短袖不行。我只好把薄毯子给盖上,可夜里还是很冷。由于时差的关系(正好12小时),
27号
很长,足足36小时,而且还经历了两个日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靠近北极圈的地方。感
觉有
点怪。
飞机上食物不好吃。以后天天就吃这个?TERRIBLE!!!
渐渐的,北美大陆清晰起来了!从书上看去了很多它的事情,现在就在那儿!
11:00AM(DETROIT)
飞机着陆了。心中终于开始有了那么一点点激动。我原以为会很激动的。比较失望。
出关的手续一步一步地办着。移民官员只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次来美国吗?”,“你
去
MIT?”。我两个YES就打发了他。在国际机场把行李再次托运后,就转到了国内机场部分
。过
了几次安检后到了去BOSTON航班所在的侯机大厅。我想了一下,发现在某个安检环节有漏
洞。
事后还和前几天来的与我同一个组 的南大新生讨论过这个问题。
在侯机时,遇到了另一个去MIT的清华物理系的哥们。我的有清华标志的书包成为了我的
招牌
。这几年去直接从清华到MIT人很多。去年,去核工的就有十个清华学生。今年MIT虽说有
意少
招了些,不过也是一堆。我们系以前只有两个研究生去MIT的。可今年系里从大陆至少就
给了
6个全奖,有四个是清华的。我的一个去CALTECH的同学本来也可以来MIT的,只是奖来的
晚了
一些。师兄们说这下中国人可以互相抄作业了,都快成CHINATOWN了!清华校友简直是一
堆一
堆的。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很小!
去BOSTON的飞机在机场上等了几个小时才起飞,搞得乘客都是累。我还在为接机的事发愁
呢
。可一出门,师兄已经在那儿了。一问,他们来之前已经先问过了情况。看来,这种事常
有!
接我的车是组里一个泰国女子的。其实和我一年进大学的。可人家都博三了。硕士读得好
亏!
本科出去很好,可以用一两年换个好专业好学校。可我们的余地就小多了。比我低一届的
一个
女生在西北待了一年后就转到MIT的EE了。专业换了,学校也换了!一个清华EE的硕士要
到MI
T读EE也是很困难的。其实美国转专业是比较容易的。很多人都是在美国待个一两年转个
EE和
CS什么的。国内申请这些专业难,这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美国在专业上是比较宽松的。
MIT
本科新生是没有什么专业的,可以自选。所以有大部分选CS什么的,但也有选其他的,不
会没
有人去读的。所以各个系都会在新生入学时大摆宴席请他们吃饭,力邀加盟!我个人认为
这一
点比中国的大学好多了!!!
接下来的事就是CHECK IN之类的。如果有人帮忙引导是最好不过的了,不然会比较难受的
。
所以有个熟人会比较好。可大家都很忙,见面也就是问候一下而已罢了,也不可能有太多
的时
间。
二、逸事
FOUR MASTER DEGREE
我专业一女生在国内获一硕士学位,然后在一美国二流学校获第二个硕士学位,然后转到
老
公所在的卡梅读博士,未果,又获一硕士学位。接着,转学CS,终或得第四个硕士学位。
可找
工作时,老美大骇,一定要求解释为何那了四个硕士!!!
其实没准,偶也拿3个硕士学位玩一玩。
NORTHEAST UNIV的CS硕士
一日,遇到一师兄及其女友,一阵寒暄之后才之其在东北大学读CS的硕士。我遂言,在那
儿
读这个的很多。她大骇,问我才来何以如此明白。后于师兄私下聊才知,许多学中文的,
外语
的,艺术的,医学的到这儿都在那儿读这个。一是极易申请,二是学费便宜,才2万多,
化一
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可,无需论文。而毕业后也可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MIT的CS硕士也比
他们
多掙不了几个钱,可学费就是个天文数字了,当然以后的发展有点区别了。(MIT的CS博士
极难
拿,7,8年是常事。读10年以上的都有。)因此从投入和产出来讲,去东北读CS硕士成为
极普
遍的选择。要知道TOP10以后的MBA用处在美国不大,而CS硕士个学校出来的都差别不大!
我又
问,那能读下来吗?师兄曰,“你做作业”!我顿悟!
有一MIT的物理博士替老婆做了所有的作业,让老婆拿倒CS的硕士。可找工作时,老婆能
找到
的工作,此君就是找不到!!!
还有一些有时间在写吧。
三、衣食住行
先说行李的问题吧。
我的意见是多带,尽可能的带!一方面是钱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合不合用的问题,还有就
是
才开始你也不知道在何处买东西合适。那如何带东西多呢?今年从上海出发的话,西北很
松,
但如果从北京出发,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托运行李不可超32KG,最多33~34KG,不然会给
自己
找麻烦的,最好自己先称称!随身的行李箱的重量不是大问题,但一般也会要求你托运。
这样
你就托运了三件行李。这样你就还有机会带个背包或提包什么的,或者都带。没人理会的
。注
意,所有证件随身带,不要留在小行李箱里,因为它也被托运了。这样,你就可以尽可能
的多
带了。;-) 但我不保证此法的有效性,但实际操作效果不错。
BOSTON的气候较凉快,所以多带写合适的衣物,和加州的带法可是差别很大的。
一般中国学生都自己做饭。建议在国内向老妈老爸多学学!不要象我,WUWU~~~~~~炒得好
难
吃啊!!!工具尽可能全,一到这儿就可以展开!ASHDOWN里的中国学生做饭的时候好热
闹的
说!!!大家过来体会一下吧。
住在BOSTON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极难找,而且贵!!!没有住房的同学早做打算。不过
,
什么忙都可以帮,可住房的问题不是很铁的朋友是绝对不会帮的,因为责任很大。能住
TANG
HALL的同学太幸福了,有时单间,又有好的设施。而我不但和人合住,而且做饭也得到公
用厨
房,连冰箱还得自己买。最气人的是房租和TANG HALL基本一样!!!MIT的住房大锅饭!
可就
连ASHDOWN今年都很紧张。不过ASHDOWN离学校很近,而且活动很多(经常有免费PARTY,就
是没
有时间去),租带子和DVD都是免费的(NO VCD HERE)。关于住房问题有个说法。麻州20岁
以下
不许饮酒,包括BEER(任何人在街上拿着开盖的酒容器是犯法的)。一本科美国人在20岁生
日那
天因为高兴就喝了一杯酒,结果就死掉了。学校为加强管理,就要求本科生在学校宿舍住
,可
本科生喜欢在外租房住。而相应的,研究生的房子就不够了。结果,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起
游行
,搞得MIT好不热闹!
BOSTON的地铁比较发达。美国地铁的车箱都不多,想想北京的地铁,唉,中国人多!线路
比
较复杂,第一次坐车要注意。坐地铁的黑人明显偏多,可以说是个社会学问题。种族-经
济地
位-交通习惯。在这儿,行人优先,有时真有些不习惯,我总是去让车,可人间老远就把
车停
下让你先过。秩序带来的是效率!!!
四、MIT之初印象
我才到MIT,也没有做什么东西。老板没时间理我,我也落得个清闲,正好练习OOKING。
老板
还可以,多给了半个月的钱。月底就可以拿到两千多美刀了(一个半月的)。第一张支票!
在MIT读书是很紧张的,但绝不是想像中的“疯人院”。活动很多的。其实MIT基本上没有
人
自杀什么的。大家都在忙,但大家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有些看法是绝对错误的。
学校很漂亮,草坪很多,很好看。清华一些老建筑到有些象这儿(也包括其他学校,如
HARVA
RD)的一些老建筑。有些联系吧,不是偶然的。
学校的大楼(全部以数字命名)之间相互用走廊相连,成为一个网状结构,有趣的很。校园
里
有免费的BUS在街道里绕行,很方便的。
还有好多感想就不写了,GGDDJJMM们来了就知道了。
五、HARVARD之初印象
名校就是名校。国内的差距太大了。所谓美国二流学校都比中国顶尖的大学强的话不是没
有
道理的。我们差得很远很远。
那次去办SSN的时候,遇到个北大生物学院去HARVARD MEDICAL的,得知清华生物系有两个
去
了那儿(北大生物一个,化学一个)。不觉很高兴,清华的生物在很多方面不比北大的差(
特别
是SCI文章数),而我们学校生物系的规模小得多。其他理科系加油啊!我虽不是生物系的
,但
我也很高兴。
HARVARD的确有王者之气!很漂亮!小马哥,我要去HARVARD看你们夫妇喔。你在HARVARD
,我
在MIT,兄弟间常串门啦。MIT这儿的清华人很多的。
对了。HARVARD有围墙,这很特别!同样的是COLUMBIA。而MIT和大多数学校一样是没有围
墙
的。MIT和HARVARD之间是可以免费相互选课的。不象THU和PKU。
两个学校都在与BOSTON一河相隔的CAMBRIDGE小城里,很近的。美国的历史也是从MA这一
带兴
起的。的确是美国文化积淀最厚重的地方了。
六、BOSTON之初印象
BOSTON很漂亮,蓝天白云,河流,海湾,沙滩,红房子,教堂,博物馆等等。
这儿是个种族的大熔炉,来至世界的人们会聚在一起。你可以遇到很到中国人,这个地方
也
变得不那么陌生!
人们都很友好,当你拿着地图发愁时,有人会主动的帮你的。这儿也很有干净而有秩序,
法
律的意识很强。这个城市很安全,种族歧视在这儿几乎没有。ANYWAY,这个城市在美国也
有口
皆碑的。
我想,中国的有些问题是在于资源的稀缺。比如清华的大草坪如果象这儿一样开放的话,
肯
定完蛋。没有办法,国情所在。但有些问题就是制度和体制的问题了。偶以为美国人在创
造制
度和执行制度上是值得学习的。这一点不能不承认。美国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此的。
当然
,美国对全世界财富的利用和占有的确是很过分的。如果全世界都按美国的标准来消费资
源的
话,这个世界会如何呢?闲话而已,大家见笑了。
AUG 17,2000
--
我灌听涛头
君灌听涛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灌一版水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