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olite (Only 6 lists), 信区: oversea
标 题: 美国教授看中国留学生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Oct 31 18:17:33 2000), 转信
来美将近三十年,当了几年的留学生,又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带过不
少美国及各国的研究生,最近几年又兼行政工作。在这多年之中,有些所
见所闻,想藉本文传达给年轻的留学生们。
笔者以系主任的身份,除了了解系务之外,每天都需要接触全系的教
授及研究生,所以有机会知道一些琐事,本文提出下列几点以供参考:
一、英文写作及会话的能力是念研究所的最基本条件,发音不正确或
习惯用语应用不妥当,常常会引人会错意或无法了解。
虽然GRE及TOEFL分数均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但是亚洲学生的英文程
度仍然是教授常感困扰的一件事。例如发言或写报告,往往词不达意或答
非所问,很容易在口试中被"当"掉。
此外,很多教授得花很长的时间修改论文,甚至需要比别人修改更多
次,以致有些教授不很愿意收亚洲来的学生;但是亚洲学生比本国学生认
真勤快,数学程度高,所以他们仍然愿意给研究奖学金,到最后写研究总
报告时,往往出现"你做我写"的现象。
由于语言能力的关系,很多系或学校,原则上尽量不采用外国学生当
助教,因此拿助教奖学金的机会就越来越小。尤其最近几年,美国就业市
场不景气,美国学生毕业后又回来念研究所的很多,这些学生常被优先考
虑给任何种类的奖学金。
综合上述的原因或现象,外国留学生往往抱怨美国一些教授歧视留学
生。这种事各持其是,学生得不到奖学金,但教授也有他们的苦衷。
二、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常常认为礼多人不怪,所以一到美国来,
常常送教授或指导教授见面礼。其实其他外国留学生很少这样做。
有些学生在博士资格考试或论文答辩等场合,准备咖啡冷饮及饼干供
委员会委员使用,虽然出于诚意而绝无贿赂之心,但容易置教授于不安之
地,其实事后开个简单的庆功会反而比较恰当些。
三、系里或自己的研究小组有时举办交际性的野餐或自备餐等,研究
生往往是在被邀之列,可是中国留学生并不踊跃参加。
这是一个认识其他研究生及教授的好机会,在这种场合,可以学习不
少美国的规矩、习惯,同时也显示你个人具有亲和性、合群性及参与性,
间接地也可以锻练自己的社交能力。此外,凡是接到邀请,不管是否参加,
礼貌上应该答复,让主人容易准备,也让人家知道你心领诚意。
与研究小组的其他研究生深交,毕业后,师兄师弟的关系将得到不少
方便。美国教授有时批评亚洲学生常常只跟亚洲学生聚在一起,他们认为
这是语言不进步的一个原因。尤其有外国人在场的公共场合,切忌以国语
交谈,这是很不礼貌的事。
四、美国的大学,过去一直都不断地在扩充,往往认为越大越好。最
近几年来,因各地经济不景气,大部份的州立大学都在进行裁减,包括减
少经费、教授及学生,因此慢慢地开始重质不重量(尤其是研究所博士班),
这种趋势将或多或少影响到外国研究生,入学标准会日渐提高。
此外,教授一退休,往往不准备补这些空缺,教授总数将减,工作量
增高,所以念完博士后想找教书工作的机会今后会渐少。目前一个教授空
缺,往往几百人应聘。同学们准备选这条路的,应慎选学校、指导教授,
而博士论文题目将更显重要。
而且,美国大学渐渐地重视教授们的教学能力及表现,不再像以往一
味地只重视研究金获取多少或文章发表多少。想从事教书工作的同学们,
需要多多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平常可趁教授出差时多争取代课的机会。
在系里需专题报告时,可以自己照镜子先练习几次,并可藉录音以求改进
发音或减少语病。
最后还有两件事需提醒一下:
第一,同学本身及眷属一定要有健康保险,否则会给自己及别人惹不
少麻烦。
第二,研究院的规章一定要熟悉,一些表格需按时报备,有些指导教
授若没时时替你留神,自己则需多加追询(followup),以免到头来,某
些表格未按时处置而影响你的学位,到头来还是你的责任。
作者:宾州州立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系教授及系主任
--
就让我们,拥抱彼此的天真。
两个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温,
相约在那,下着冬雪的早晨。
两个人的微温,靠在一起不怕寒冷。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