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odak (真我的风采), 信区: oversea
标 题: 44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May 22 15:12:06 2000), 转信
10月19日GRE机考回顾兼一点体会
作者 WANGDALU on Wed, 20 Oct 1999, at 8:03 a.m.
地点:北京思尔文 分数:VERBAL:520 ANALOGY:800 MATH:790
7点50入场,用大约不到10分钟的时间填完个人信息,正式开始机考.
FIRST SECTION IS VERBAL,开始是几个填空,类比,反义词分别出现, 阅读是一大俩小,类
比题重考相当多,至少有两道是以前的真题照搬, 还有很多的选项都是真题里的,填空也
不难,结构都可以看懂,但我的 词汇量很差,所以选项里出现生词我就没办法了,直到考前
两天我的 逆序书还至少有1/3的单词没背过!所以520在我意料之中,总体感觉 这个SECT
ION的难度不超过任何一套国内真题.词汇量和类比反义的 敏感度是上650的根本,再高就
是阅读的事了,反正单背词是不能本质 提高阅读水平的.因为我做阅读时,没有感到生词
对我解题有什么影响, 虽然我的阅读水平一点也不高.
第二部分是数学,数学极简单,只有一道题除外:求10和20的倒数的平 均数的倒数,不难呀
?对,用汉语考是不难,但当时我打破脑袋也想不起 reciprocal是个什么东西,所以痛失逻
辑数学双百好局.概率只考了一 道题:1,2,3,4,5 五个数,任取俩个数(不重复)相加,得到
一个偶数,问 所有相加得偶数的组合中两个数都是奇数的概率.用指头都能掰出来, 1+3
,1+5,3+5,2+4 四种相加得偶数的组合,三个组合都是奇数,答案是3/4. 至于那些问半径
是4高是3的圆柱和半径是3高是4的圆柱谁体积大之类的 无聊重考题就更不用提了.
逻辑是一大异数,我到现在还在想,是不是电脑出问题了,给我一个满分. 原因一:有三四
道单题,我是在不完全理解句意的情况下,根据钱永强 那几个解题原则半蒙半做选的,我
不大有底. 二:我自从初中学英语以来,就没有分清过JUNE和JULY到底谁是6月谁是7月,
偏偏有两道分析题涉及它们的排列,我都记不请当时是怎么选的了,反 正把各种"可能"(
先假设JUNE是6月,再假设JUNE是7月)都考虑进去,什么 排除,取反各种方法好象也用了一
遍,惜哩糊渡就给选了,还浪费了一大堆 时间也不知对错. 三:最后一道题干6,7行,选项
加起来至少15行的单题只剩给我1分20秒的时间.
总体来说,整套题没有一道如跳舞题,种树题,音乐会退票,强制统一判决 那种超难题,大
部分都是中规中矩,完全排列,不完全排列,反对支持假设, 补充完整逻辑意义,典型题型
全包括,大而全,没难题. 我考了满分,按照通行的机考论,应该是越到最后题越难. 那我
们来看看最后那道用1分20秒解完的压轴题:
只有1分20秒,先看问题:假设题.再把题干扫了一遍,只知道有本书或者 剧本之类的,有上
下两部分,还有两个人,我没敢再细看,时间不够,根据老钱 的解假设题思路,找到有否定
词的选项,扫完5个选项,意思都没看,只有E带 否定词,还好,E只有一行,那时只有不到一
分钟了,就赌E了,其他项全看懂就 至少得一分钟,更别说再选了,机考可是一秒钟也不能
拖,再看看题干吧,还好, 不是特别难,说一直以来某作品的下半部被认为是作者的学生代
写的,但最 近研究发现,上下部分在风格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所以有些研究者认为下半 部
是作者而不是学生写的.选项呢?就一句:作者的学生没有写上半部分.取反, 作者学生写
了上半部分,而由于作品的上下部分风格一致,那么下半部分也是 学生写的罗?正好反对
题干内容:下半部分是作者写的. 多么标准的假设题!题干没有理解上的障碍.选项的区别
是如此明显,只有一个带 否定词,这就是800分的逻辑部分的压轴题.
第四部分是语文,难度跟第一部分基本类似,阅读也是一大两小,两小文章都 只有两道题
,第一部分的文章题数记不请了.反正长文的题数肯定不超过6个, 5个也有可能.
下面分别总结一下:
1.语文一定要把真题作熟,尤其是反义词和类比,要保证对真题出现过的词汇产生 下意识
的反应,因为重复出现的频率实在是太高,而且我做的两套语文,词汇题 中没有一个是超
出红宝书范围的,(我一看都熟,就是想不起意思).填空题做到 一定程度以后,还是词汇问
题,知道5个选项什么意思,就会,不知道,想一年也没 用.词汇是650的基础.至于阅读,我
感觉只背单词似乎不太管用,我阅读很差的, 所以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反正想拿语文高分
,阅读必须要较高水平,而阅读可不是 类比反义词,把真题作熟就能保证基本不失分.
2.数学不要被流言所吓到,也没有必要看GMAT数学题,以我为例,我复习时,除了 钱永强的
数学书里GRE部分的题作了一遍之外,就只做了最新的4套笔势真题,一 遍,然后把错的题
又看了一遍,实际上90%是粗心错.考前模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 体会考试时做错题的感
觉,模完再对照着错题回味一下,是怎么做错的?粗心还是 不懂?再就是把数学的重要词汇
记住,钱永强数学书后面的词汇表足矣. 其实数学和逻辑都一样,大部分的错是粗心导致
,考前通过模考调整心理状态, 到真考时最大程度的避免粗心情况的发生.
3.逻辑高分的关键,我认为在于思路的准确运用和心理状态的调整,逻辑题 我认为没有必
要把真题全做完,因为重复题太多,与其把40套真题全做一遍, 不如挑出10-15套(国内题
为主)题仔细做两三遍,再把做错的题标出,然后在 正式考试前一周到十天,连同那几道难
题:跳舞,种树,通过实验结构分析试剂 所含矿物,以及那几道超难单题:音乐会下雨退票
,判罪标准等题一起,慢慢的, 仔细的做一下,做的时候始终要想着解体套路:反对题反对
原因,支持题支持 结论或没有其他原因,假设题找带否定词的句子,取反看是否反对结论
,排列组合 题在草纸上怎样写最快,最方便你解题,这样使你的思路调整到在考试时一直
保持清晰,不要乱,通过考前几天的模考,调整心理状态,找出最适合你的思考 和接题的
频率,不一定非要量化,找到那种感觉就行.看我这次的考题,一点都不 难,是否能得满分
只在于你自己,能否在时间不够时保持冷静?做每一道是否按照 明确的解体思路进行,不
要太急,以避免粗心错;题看不太懂也不要急,根据能看懂 的部分,还是用套路思考,就是
猜也尽量缩小范围,我虽然有几道题的选择带有 猜的性质,但都是在正确解题原则的基础
上的猜题,事实证明正确率还是很高的.
我这次能考2110,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单词没背完,阅读文章只做过一遍, 而且80%的
文章是以模考速度做的,生词没查,句子没分析.类比反义题 我最多做了20套真题,离课上
老师要求的差好几倍.逻辑大约做了真题的1/3, (除了上课时零零碎碎的作业),数学我已
经说了,真题只做了4套,外加钱永强半 本书.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受各种关于机考的流言的
影响,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机考 比笔试难度上简单了不只一点,因为三个部分的难度都没
有提高,而时间还延长了那么多,大家一定要有信心,感觉自己能考2200的,该考虑2300份
能申请的学校 都有哪些,感觉不太好,上不了2000的,看看我吧.
今天考完GRE,心情颇有些愉快(虽然只有2100),于是在电脑前坐到凌晨写了这些东西,我
的水平十分有限,上面说的肯定有很多偏颇之处,只希望能把我自己的一点体会让大家分
享一下,如能对大家复习和考试起到那么一点点作用最好不过,如果写得太差, 做个被批
评的对象也可.希望大家都能够考到满意的分数,达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目标.
北京新东方学校.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路15号 ,邮编:100080
电话:62570273,62529511,62558849,传真:62613474
网址:www.neworiental.org www.neworiental.edu.cn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