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older (存在的另一面), 信区: Oversea
标  题: 从爱国与回国说开去 (3)(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Nov 16 16:44:02 1999), 转信

发信人: LaughStart (零分也好), 信区: Salon
标  题: 从爱国与回国说开去 (3)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8 22:03:15 1999), 站内信件

判断道德存在的意义

中国人的许多困惑来源于道德要求与内心愿望的对立. 前面已说道, 追求个人
利益是人之本性, 不应被忽视压抑. 然而常识告诉我们, 一定的道德存在对于
人类社会是必须的. 那么如何化解二者之冲突?

无论从道德起源还是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来看, 道德的价值恰恰在于维护个人
利益. 因而判断道德存废的依据应该是: 它是否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 这个
 "有利" 原则不仅仅限于短视的利益.

例如, 如何看待 "螺丝钉精神" 和抗日战争中的全民动员? 同样是号召人民为
国家牺牲个人, 却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对于前者, 人各有专长, 能力亦有大小.
相应的, 每个人都有其合适的位置. 要求一个 "钻石" 做一个螺丝钉, 不但阻碍
了这颗钻石实现个人利益, 被抢占了位置的那颗螺丝钉也失去了实现个人利益的
机会. 而在抗日战争中, 一个英勇作战的战士极有可能失去生命. 从这点来说,
其个人利益受损了. 然而在南京大屠杀中, 有许多放下武器的士兵遇害. 在那一
刻, 他们最后悔的事莫过于放下了武器. 也就是说, 这里号召大家为之牺牲的
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日本人是来压迫你的, 甚至是来消灭
你的.  "华北之大, 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抗日学生们是希望有平静
的书桌的. 可见, 不抵抗外敌入侵以保全自身利益, 是一种短视行为, 会导致
最终失去个人利益. 这里道德存在的合理性是: 约束这种短视行为.

    仍然以有关战争的道德为例. 因为战争往往是最能体现道德与内心冲突的事
件. 一个是英勇抵抗外敌入侵, 一个是对于被俘士兵的 "杀身成仁" 的要求. 这里
认为前者是合理的, 后者是不合理的. 士兵被俘后, 或者面临敌我悬殊的境地,
就失去了继续打击敌人的能力. 这时要求他献出生命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一点没有.
这种道德就是损害了这个士兵的利益, 却没有任何回馈. 据说美军士兵身上有
几种语言的投降书, 战俘回国受到人们的欢迎. 而中国在朝鲜战争中被俘人员回
国后几乎都有悲惨的遭遇. 想想实在令人心痛.



--
我要从南走到北  
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要所有的所有  
但不要恨和悔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bbs.founderne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