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11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ti (bati), 信区: CE11
标 题: 大一学习,大家补充补充,年代久远,有些记不清了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un 25 22:16:11 2005), 转信
成功地经过高考的独木桥,我们走进了竞争激烈的清华园,在这里,学习的重要性勿
庸置疑。可以说,刚进入象牙塔的我们,都憋着一股劲,大家互相学习,不甘落后。
记得开学不久的一次班会,在新水,当时请了9字班翟伟师兄、8字班张瑞琪师姐等人
来座谈。陆宁就问了张师姐上海的新生由于高中教材与其他地区不同会不会对清华的
学习有不良影响的问题。
清华的要求确实很严格,刚开学就有很多考试。英语分级考试,应该是在三教一
段的阶梯教室,糊里糊涂地答完了,出来脑子里一片空白,记得来我们宿舍公布分级
结果的时候,大家神情挺紧张的;数学考试,在二教401大教室,还考了什么求导等
微积分的内容,有人出来还说高中学过,听了巨郁闷,还好最后没有结果;还有自愿
报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在主楼机房,好像咱们班没有人直接去上C语言的。这
些考试大家都挺重视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是学校给新生下
马威,造势而已,好让我们重视学习。也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开学氛围中,习
惯了高中学习的我们不假思索,也不太可能思考学习目的,因为我们的阅历实在是太
浅了,我们开始了大学的学习。
早起,占座,上课,吃饭,占座,上课,吃饭,自习,睡觉,这就是我们当时一
天的生活,典型的以学习为重点的三点一线。第一学年可不是很多,都是基础课,土
木工程概论、工程制图、微积分、线性代数、大学化学、化学实验、英语、体育、计
算机文化基础、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制图、大学物理、C语言。
清华里的很多老师不仅业务水平高,而且很有个人魅力,线性代数的任课老师俞
正光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至今很多女生仍然念念不忘!应该是在一教一层阶梯教室上
的,大班上课,印象效果不好,后排老是听不清楚。可怕的是这门课很讲究数学抽象
思维,自习不容易理解,所以大家都拼命往前坐。这个课之前是在二教上课的微积分
课,上完赶紧冲过来,那个时候兄弟们占座异常团结,热情极其高涨,讲战术和技巧
,一致对外(水利系)。俞先生上课很有特色,作为教材的编者之一,他对教材内容
了如指掌,上课信手拈来,基本上不翻书,一般结合幻灯胶片和板书来上课。开始上
课的时候,有点像评书,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引出本课的
内容,可能是因为线代太抽象的原因,所以他每节课总是引人入胜。俞先生很注重启
发式教学,喜欢采用三段论的教学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论。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他先是抛砖引玉,给予提示,然后鼓励大家思考,跟上他的思路,很
多时候答案都是在这种教和学互动的过程中得出来的。讲结论的时候,他不仅讲本问
题的结论,还时常拓展开,注意概念的扩充和外延。日后想起来,俞先生的教学方法
很先进,注重实践,能与时俱进,能把这种三节课连上的基础课教学演绎得如此惟妙
惟肖,让学生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确实是非凡境界。俞先生很有学者风度,带
着眼镜,喜欢穿夹克,左手喜欢弯曲放在胸前,右手举到离腮帮十公分的位置,POSE
很有型,上课喜欢说"显然"、"光(第三声)是说"。课间有时候会抽烟,典型的老男
人姿势,颇像《卡撒布兰卡》里的RICK,难怪这么多女生至今还记得俞先生,还八卦
其夫人是不是许甫华(好像不是,上次在照澜院看见在光哥的旁边不是她)。
微积分老师是陆小援,上课就是板书,很实在,就像高中上课。手把手地教,直
到大家都明白为止。微积分概念很多,大到导数、微分、积分,小到曲率、泰勒级数
、有势无势,总之就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现在能记起来已经很少了。正是这个繁
而杂的特点,所以这门课还是挺有难度的,而且是五个学分,毫无争议是重头戏,大
家都很重视,课上记笔记什么的,时常有人答疑或是课下进行讨论。隔周就上三节大
课,课上安排的作业很多,课业压力很重。一个学期安排几次讨论课,讨论课也有习
题,对考试还是挺有帮助的,另外,还有那本辅导书,题目很多,而且不少比课本上
的难。期中有考试,记得那时候出来结果的时候
余海洋、朱大、许超考得很高,独自在人丛中笑,大家都是人,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第二学期还是陆老师上,内容很抽象,什么势函数、有势无势、曲面积分、曲线积分
、高斯曲面等等,现在都没什么印象了。印象最深的还是四月的一天,上午的课,靠
窗的人开始骚动起来,窗外黄沙漫天,教室里能闻到呛人的灰尘的味道,原来来沙尘
了,第一次见,挺激动的,比看见雪还有感觉。回到宿舍,灯光都是黄的,外套上很
厚的一层灰。
大一让很多人最头疼的课估计就是工程制图了,当然对我也是。任课老师是陈嘉
惠,人很好,手把手地教,那时候我们宿舍昵称她是"东北老大妈",东北口音很重,
常说"差海了"。这门课是专业基础课,以后只要作设计都要画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是特点很鲜明的课,对于一些人,如江洋、许超、斌哥、老蒲、李凯、李哲、杨
帆、小柯等人,他们都觉得很容易,我们屋有很多制图男,问他们是不是有什么学习
方法,他们的回答居然是"很容易,不用学,看着画就可以了",听了巨郁闷。而对于
很多人,都觉得很难,这门课作业很多,每次在新水的辅导课,可苦了这些兄弟姐妹
,埋头苦干,下来还要花很多自习时间才能完成作业,这个我是深有体会,每次和江
洋去三教四楼大教室自习,他早早就画完了,开始看别的东东,而我总是在奋斗制图
,真是水深火热啊。期中考试的时候,个人的差别就出来了,不少人分数巨高,一些
人挂了,差别很大。还好期末考试比较简单,而且最后给的分数中期中考试成绩所占
比例比较灵活。有一次答疑,问老师不同人差别怎么这么大,她说这门课很讲究空间
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要长期培养的,不是光靠理性思考能想出来的,跟个人成长经历
有很大关系。那段时间正在讲实体相贯、切割的内容,她还教我用切苹果、捏橡皮泥
的办法来锻炼思维。记得刘西拉老师也曾经给我们讲述过他们当时学习制图的故事。
为什么别人作业分数那么高,自己不论怎么认真都是3.5?为什么别人画地那么快,
自己要花那么多时间?为什么别人课下都不怎么复习,考试还那么好?我想,这就是
制图让很多人很郁闷的原因。
大一的学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回忆,有过美好感动,也有痛苦郁闷,彷徨不安
。在那段岁月里,师长孜孜不倦的教诲,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匪浅;同学们团结互
助,共同成长。永远也忘不了俞正光先生三尺讲堂上游刃有余的演绎和风度翩翩的大
师风范;永远也忘不了刘西拉老师最后一课的言传身教,爱国和责任,教室外围满了
人;永远也忘不了袁志好老师的南京口音,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补课;永远也忘不了
性格豪爽的化学实验老师,"体委,换水",以及她的老拳;永远也忘不了刘钊老师课
上的真人试验;永远也忘不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又对我们关爱有加的张建平老师;
永远也忘不了上课很搞笑的许甫华老师;永远也忘不了考试周在凛冽寒风中和兄弟们
一起在三教排队占座;永远也忘不了课下和大家讨论学习的热烈场面;永远也忘不了
课间辗转于教室间的一路狂飚;永远也忘不了新水教室大家一起埋头画图的日子:永
远也忘不了第一次水平一考试结束时,大家都说没有感觉……
--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59.66.169.16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