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11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obo (阳关雪), 信区: CE11
标 题: 新疆实践纪行--天山南北有我们的脚步(八)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Apr 30 11:04:07 2005), 转信
实践第四天--州建设局 七星集团公司 九洲集团公司两所敬老院(铁克其乡和
哈拉玉宫乡)
结束了两天边玩边看的实践,我们又开始了机关和企业以及民政部门的参观调
研,这一天是忙碌的一天。
上午我们来到了库尔勒市石油大道旁的州建设局,和建设局的官员进行了座谈
。石油大道是库尔勒市最好的一条城市道路,八车道给人感觉非常的舒适。
在和建设局的官员座谈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库尔勒市以及整个巴州的建设情况
,没有在水利局的报告内容翔实,但是明显感觉建设局的工作环境更好,人也更忙
碌。我在队长发言中,说我们是学土木的,感到来到这里,像自己家人一样。有共
同语言。其实,现在想想,我们当时的专业知识确实非常有限,问的问题也有点天
真,基本上是比较宏观的,像城市规划,重复建设等等,不过也学到了一点东西。
他们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道路年年挖"来形容城市的重复建设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的家乡内蒙通辽市的早些年也很普遍,其实,除了城市规划
方面的相关人才缺乏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盲目上项目,也
造成了项目不能完整的完成和不必要的浪费。当时,有个小插曲,就是我说话的时
候老说我们是"大一毕业",后来他们纠正我,改称"大一结束"
在建设局没坐多久。我们去参观当地的两个建设公司,都是施工企业。一个是
七星集团公司,一个是九州集团公司。
七星集团是一家农民创业的企业,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三个农民兄弟的创业史,至今
已拥有2.3亿固定资产,没有用国家一分钱,现在已经成为新疆五大建筑集团公司之
一,是新疆最早的股份制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民用建筑,水利水电,道路桥梁的施
工。
我们看了一个记载他们创业20年的光辉历史的cd片,给我们了很多的感动和震
撼,3个农民兄弟从在农村盖砖瓦房到现在成了巴州家喻户晓的人物,的的确确,从
他们的脸上看到了骄傲,如今,三个人已经成为了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
书记,而且,非常团结。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他们这20年付出了多少辛苦,遇到了
多少困难,如今,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企业也同样遇到很多的困难,机
遇和挑战。不过,我们还是祝愿他们由一个民营企业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企业集团。
他们的老总没有多说话,只是玩笑了一句:"这些清华的学生要好好招待,以后没嘴
谁进了建设部还用得上",他们的党委书记向我们讲了许多公司的情况,虽然已经很
有成绩了,但是他们的语气依然很平和,身上还流露着农民的纯朴。
之后,我们在他们公司人员的陪同下,去参观了几个在建和已建工程。没有工
程经验的我们只是走走看看,差不多就像认识实习。不过,他们建设的那个,库尔
勒市急救中心还是非常不错的,里面环境很好,设施也很现代化,我们进去和各种
少数民族攀谈,在一个医护室,看见一个体重称,偷偷上去称了一下,我的天啊,
166,从小到大的峰值阿。这几天在新疆吃的:)
我们之后去了九州集团,一家管理更现代,人才也更多的建筑公司,但是,公
司的管理人员依然抱怨人才不够,还有就是这样的一个在当地比较有名的企业,依
然受到资金,人才等问题的困扰,还有就是像拖欠施工单位欠款的问题,非常严重
,一个和我们一起的建设局的官员向我们介绍,政府拖欠施工单位欠款的问题,让
我们感觉,在美丽的自然风光背后和欣欣向荣的城市化背后,社会问题依然严重。
也正是这一天和企业人员的座谈,让我们在晚上的讨论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
新疆的落后,资金和人才是瓶颈。那天,晚上的讨论还是很多人发言。Huzz说了挺
多的,xiaobai也撇了不少。 Debby我们开着会,自己就睡着了……
下午的时候,我们在民政部门的接待下,去了当地的两家敬老院。哈拉玉宫乡
敬老院和铁克其乡敬老院,铁克其乡敬老院是全国十佳敬老院
哈拉玉宫乡敬老院有五位老人,老人讲维语,我们通过翻译交谈。他们说养老
院建得很早,87年成立,在党的领导下,老人们的生活如今不成问题,衣食住行,
就医都有人管理,敬老院向社会开放,而且老人还有一定的文化活动:电视,文艺
演出免费参加(电影,民族歌舞)以及慰问,小学生,团员青年的各种演出等等。
敬老院的人还会对村子里不愿到来的孤寡老人做思想工作。老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房间,里面都有:收音机,火炉,床被,暖气等日常必备的设备。
其中一位老大娘房间里贴了很多贴纸和照片,贴纸的图案有耳环、戒指、动物、"小
燕子"、扑克牌,照片里的是女儿和外孙女。从贴纸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疆人的文化,
维族人很多都带有首饰,虽然工艺上明显不如东北发达地区的做工,有点粗大笨重
,但是也反映了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自我肯定和对富足生活的向往,这位大娘虽然没
有什么首饰,但是贴了很多有首饰的图案,也蛮有意思的。在首饰的选择上,我觉
得维族人更偏爱金质首饰,而我所熟悉的蒙古族人则更偏爱银质首饰,也许是生活
的环境不同造成的习惯的差异吧,新疆的维族生活在沙漠之中的绿洲里,生产生活
宜农宜牧,而且穆斯林更加热情奔放,人们穿着更加鲜艳华丽。而生长在草原的游
牧民族蒙古族,主要以畜牧为主,银质的马刀和器皿可以杀掉牲畜里的病菌,让蒙
古族人对银质的更加亲近。
我们通过翻译和老人简单的交谈,在送了一些我们带来的水果之后,又拿出了
200元钱,简单的表达了对老人的心意。
下午18:40,这里基本上都是孤寡老人,共8位,最小的65岁,由三名干部负责,也
是每个老人一个单间,各部门经常慰问,老人们虽无儿女,但有党和政府关心,老
人们每周有五元的生活费,过年过节多些,一年还给发两套新衣服。
这个养老院投资13万,81年建,过节时,政府领导还会给每个老人发二十元,
老人们有专车送到库尔勒市转一圈,参观参观。
当我们想听听老人们的感受时,突然一位老人向领导们"哭诉"起来:(通过翻译)
她有一女儿,女儿不管她了(女儿生活条件不好,而且稍有痴呆),自己耳朵又不
好,说话吃力。其他人都没有儿女,但她有,于是觉得不光彩
又有一位老人发言:我们几位老人被接到敬老院,能够吃上热饭,生活条件也
有所改善,自从2000年以后,吃饭,住宿都改善了,从原来的一顿到现在的三顿,
感谢党,感谢政府。
离开了两个养老院,坐在回去的中巴上,我在想:huzz 当初选择来参观养老院
真是一个不错的建议,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我们真是见到的世界太狭窄。民政部门和
社会保障工作那个时候在我的心里就存了一份基础。后来,我们党支部在北京也参
观过一个松堂关怀医院,都是一些绝症老人。还有听了一些公共管理方面的报告。
我感到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真是差距太大了,社会保障也
会影响到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居民储蓄,医疗保险,子女教育,中国人的传统观
念是"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随着计划生育制度执行的时间越
来越长,以后家庭养老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如何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的转变,也
会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还是当初出来时的话,社会实践不只是实践的
观点,而是思考的方法,几天的实践,我们开始思考……
最后,说一下这一天吃的怎么样了:)中午,我们在建设局的食堂吃的饭,虽
然吃的是食堂,但是,我却觉得是去新疆吃的很好的一次,一个原因是食堂的伙食
的确不错,还有一个就是因为吃的是"汉菜",在连续作战面对诱人的新疆菜的时候
,我们已经有点疲惫,反倒是,吃了点汉菜,让我们长了长精神。那天的豆角,和
黄花菜都很不错,很好吃。晚上民政局的同志请我们吃新疆菜,我也吃不太下了,
不过那天的韭菜合子挺好吃的,我和debby坐在一起,没少吃:)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59.66.169.15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