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13 版 (精华区)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在5305的窗口眺望远处楼顶闪动的灯火:暗红的墨绿的霓虹
灯,在秋日的夜空中闪闪发亮,那光芒在夜风中拖了长长的尾巴,被风扯得弯了,远
远看来,有一种陌生的温暖。
看到它们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居然是:原来外面就是北京啊。
有点奇怪:我已经在这里一年又五个月了,为什么还是对这座城市没有一点感情。
这一年多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在学校里面度过的。除非有迫不得已的情况,我
是不愿意出学校的。园里和园外有着太多的区别。我在学校里骑自行车是从来不看旁
边有没有汽车的,出了门还要时刻提防自己会不会撞了人家的车、会不会被人家的车
撞;每次到南门外的时候,我都要考虑一下在北京开个防毒面具专卖店会不会赚一笔
小钱。据说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多少级,也不知道是不是气象台的叔叔阿姨们
跑到西山去测的,反正在大街上是绝对做不出来那种结果的:一个大连的网友告诉我,
她到王府井去了两次,每次都以晕倒在那里结束,我都不好意思告诉她其实从中央电
视台的天气预报上看,北京的空气比你们大连好多了;另外,也不太习惯北京话,北
京人好像都挺有政治天赋的,人家对政治分析的那个透呀,让人总觉得他是自己的上
级。北京人谈吐之间挺有礼貌的,一开口就是“您”怎么怎么着,让人听了心里觉得
发虚,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我们那里这样的词是不能随便用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资
格被这个词称呼,尤其是这样的话从女生口里出来,更让人感觉怪怪的,所以自己就
不太喜欢这里京味十足的mm了,准确地说,是有点怕。
不只是对这座城市没有好感,认真想想,我从来都没有认真喜欢过一座城市。这
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我不属于任何一座城市,对,我是一个农民。记得童年自己
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扯一领芦席,挟一本厚厚的小说,躺到桃树下面,舒舒服服地过一
个下午,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熟了,傍晚时醒来,睡眼惺松中,分不出东西南北来
。和城市开始亲密接触是在上了高中之后,因为那所全县最好的高中当然就是在县城
里了。我最初到县城去怀着一种对城市的模糊的敬仰,但它很快就灰飞烟灭了。那里
的护城河里流着一种叫做水的五彩的混合物;那里的建筑有高楼,但没有想像中的挺
拔;
那里当然也有很多有钱人,但不是富翁,只能叫做暴发户,当然,也有很多表面
上很和善,但心里面高人一等的小市民……我曾经不止一次走在大街上,想在陌生的
人群中找到一张熟悉的脸庞,找到一声亲切的呼唤,但是,后来终于明白了这一切不
过是一种徒劳。这里是城市,城市,城市,不是我的村庄。
待得到了北京,这种感觉有增无减。我还是喜欢田野里那种散发着泥土味道的小
路,喜欢田野里一望无际的绿色,喜欢夜色中邻家的犬吠,虽然我已经习惯了城市的
水泥路面,习惯了高楼大厦的突兀,习惯了汽车流水般的速度感。
前几天去了西柏坡,到了那里,我才真正理解了“老区”的内涵。给了留下深刻
印象的除了领袖们的风采,还有“酸枣了,一块五两袋”的哟喝,解放都多少年了,
他们还在用这种方式去实现“小康”的目标。我们最初给农民们的许诺是什么?是在
今天把这个词无形中变成一个贬义词吗?
回来的时候,天色已晚,汽车行驶在京石高速公路上:河北境内,路边是北风中
广阔的田野,被无边的夜色笼罩,只是偶尔稀稀松松的闪过一点点寂寞的灯火;但是
一到北京境内,马上就是另一番景象,路边魔术般地出现了一座座工厂,灯火通明。
这就是城市和乡村的距离。
城市是一个大漩涡,人和财,都拼命地向里涌。在今天的社会,脱离了城市,乡
村是不可能出现奇迹的。城市已经远远走在了乡村的前面.
乡村能融合到城市中吗?在城市的霓虹灯下,我们真的能得到快乐吗?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