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23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ty02 (gty02), 信区: CE23
标  题: zz from zixia civil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ue May  2 23:43:06 2006)

发信人: kouros (kouros), 信区: Civil 
标  题: 写给土木系的师弟师妹——出国简述 
发信站: BBS 大话西游站 (Wed Apr 19 10:16:43 2006), 站内 
 
        应四字班师弟的邀请写了这个东西,也贴在这里吧。里面有一些专门关于我们专
业的评述,不见的准确,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只希望能给大家点帮助而已。 
 
        应邀写这个东西,我并没有想好该从哪里下手。出国是一个繁琐、艰苦的过程,
决不是几百数千个字所能说得清楚的。出国环节的任何一个部分,Toefl、GRE、选校、PS
、推荐信、陶瓷……都可以展开来写很长很长的东西。当然,我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
个必要。在水木的一些相关板块,"飞越重洋"版,"GRE"版,"英语考试"版(Toefl问题)
可以找到许多需要的资料。所以,这些共性的问题,就不再重复了。这里我只想针对咱们
系的情况讲一讲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想说的是,我希望每一个打算走上出国这条路的人,都一定抽个时间,放下
手中的红宝书,远离喧嚣,静静的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走上这条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
想出一个确切的、崇高的理由,甚至很多人在出国之前都还不清楚自己出去的目的。但是
,在夜阑人静的时候,仔细的想一想这个关键的问题,我相信,这个思考过程本身,也一
定会让你获益良深。出国的过程是艰苦的,如果你没有思想上的准备,很可能倒在GT的途
中;即使拿到了offer,也很可能在那里自由的喧嚣中迷失自我。回想一下大家初到清华的
激动,空虚、郁闷,不都是在你缺乏准备的情况下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所产生的
吗? 
        下面讲讲出国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总的来说,咱们系这两年形势很好。今年有两个MIT,两个Berkeley,在历年中属
于形势最好的之一。从本科生来说,决定出国的不到20人,其中前10名中有5个(还有一个
11名),最终的结果是1个MIT,1个Northwestern,2个UIUC,另外两个去了新加坡或者香
港(因为没有考GRE),其他的人,也大多拿到了比较满意的offer,总体形势一片大好。
具体从专业来讲,交通方向是最好申请的,前面提到的四个dream offer都是交通方向。岩
土次之,管理再次之,结构最难,几乎没有什么offer。所以,如果你打算学结构,就请审
慎的考虑这条路,很可能会接受转学其他方向的结果。 
        如果准备出国,在大三就要开始准备Toefl和GRE了。如果你自认为英语不是很强
,最好一个学期一个,不要放在一起。管班在大三会很轻松,适合准备英语。结班大三是
最累的,特别是下学期,还正好赶上最麻烦的GRE。如果运气不好,GRE考试会正好在期末
考试周(我们那个学期考GRE的两天之内考了三门试),那段时间会有想自杀的感觉。不过
,我要提醒各位两点。第一,如果你真的决定了要出国,那么无论多么繁忙,都不要放弃
GRE考试,因为没有这个成绩,申请美国的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不可能的。第二,千万不要因
为GT而影响了成绩,不要听信新东方Toefl650+5.0,GRE600+800+4.5的理论,对于清华的
学生,尤其是如果你的其他方面有足够的竞争力,GT根本就是无足重轻的。相比而言,GP
A(&rank)、paper(&研究经历)要重要的多。因为GT而拉下了成绩,绝对舍本逐末。就
我自己而言,GRE只有410+800+3.5,Toefl只有587+5.0,T甚至不够Berkeley交通方向Ph.
D的最低要求(600),但他们还是给了我fellowship。当然,如果可能,还是尽量拿一个
体面的分数比较好,尤其是你自认为其他方面没有很大的优势时,就尽量不要让这个方面
有太大的劣势。 
        到了大四上,就要准备材料了。在此之前,大家最好先到水木"飞越重洋"版,找
几篇总论类的文章读一下。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标准之类的东西,9.11之后有了不小的变
化,所以最好读近几年的文章。我自己也写过一个长长的总结(ID kouros),但我的总结
不适合于刚刚接触申请的人,因为我主要在谈一些特殊的点,而不是一个详细的过程。如
果你已经对申请过程有了不少了解,还想看些不同的东西,再看我的文章也是可以的。 

        在你对申请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一些具体的问题可以写信去问问美国的师兄师
姐。ZixiaBBS(bbs.zixia.net)专门有每个学校(或地区)的板块,出国的朋友很多都是
在那里互相认识,然后一起飞跃的,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师兄师姐的联系方式。需要说明
的是,师兄师姐们都非常忙,他们一般会很友好的回答你的问题,但你也一定要注意礼貌
。比如,经常的把一个问题群发给十多个人,就是非常不礼貌的。并且,在提问题时,一
定要具体化,不要提诸如"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学校吧""我的情况是这样的……您看能申什么
学校?"之类的问题,对方会感到无从回答。从师兄师姐那里了解一些导师、资金之类的小
道消息,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 
        接下来准备材料,就不细谈了。需要提醒几点:第一,推荐信一定要赶早,特别
是美国的推荐信,一般还附有推荐表格,比较麻烦。第二,申请材料最重要的是展现你自
己,文字如何是次要的。但是,也不要句式混乱,语法错误满天飞,那样很不礼貌。可以
找一些英语比较好的人帮忙改一改。 
        再接下来就是寄出材料,等消息了。这中间,可以套套辞之类(其实申请之前就
可以了),效果如何,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当然,在我看来,本科生陶瓷没有太大的作
用,起作用的都只是个例。必须提醒一点,陶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气,不要和某个教授
说得很死了,最后来了更好的offer又不去了。那样虽然对你影响不大,但对你的师弟师妹
们会有很大影响,也会损害中国人的形象。毕竟,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而害了更多的人,是
得不偿失的。 
        最后想说的是,出国,只是一种选择,请不要赋予它更多的涵义;走出国门,仅
仅是一个起点,不要把它作为你最终的目的;所谓的学校,也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它绝不
是你成功的决定因素。真正的强者,应该能够在以后漫长的求学之路中始终高昂着头勇往
直前,应该能够在那个陌生的环境中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包容一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中古老的教训,愿与诸君共勉。 
------------------------------------------------------------------------------
--
发信人: kouros (kouros), 信区: Civil 
标  题: Kouros的申请总结(1)——总论 
发信站: BBS 大话西游站 (Wed Apr 19 10:05:05 2006), 站内 
 
"所谓申请,就是1%的运气加上99%的实力,然而,那1%往往更加重要。" 
--改自爱迪生名言 
         
        几天前寄出了MIT的Reply Form,我的申请也终于尘埃落定。回首前尘,无限唏嘘
。也许,我经历了最痛苦的GT阶段,但是,却又获得了最幸福的申请过程。这其间感触最
深的,就是上面的那句改自爱迪生的话。 
        也许没有人比我的GT更惨,应该说,我认认真真的准备了。为了英语,我的GPA从
大一、大二的第1下降到了大三的第11,幸好最终还是保住了三年总成绩的第一名,否则,
大概要后悔不迭了。GRE从上G班开始,整整5个月,平均每天准备时间不下6小时。其间,
我放弃了很多,连参加了三年多的西麓学社的经典阅读活动也放弃了,更何况,他们那学
期读的正是我最喜欢的篇目之一--"大学"。Toefl就更不用说了,我一共考了两次,第一次
准备了四个月,第二次准备了两个月。相比于一些根本没有准备,或是准备几周就上战场
的大牛,我的成绩实在是拿不出手。或许,没有参加过高考、并且英语水平很差的我,根
本没有准备这些考试的天赋吧。正因为这样,我也不打算对GT准备这方面做任何阐述了,
以免误导大家。 
        相比于英语,我的申请过程就实在是顺利的出乎我的意料。大年初四收到了Berk
eley的全奖(当时我还不确定这是正式的offer,一连问了四个米国的师兄才敢上来报off
er),过了一个极爽的春节。3月2日收到了Berkeley的Package与MIT的offer,当天withd
raw了其他的学校,于是以后的事情,就是在这两所大学之间摇摆。应该说,在我们这个方
向,我碰到的这个学校之间的选择问题是非常典型的,各有所长,难以抉择,问得人越多
,消息就越混乱。其实,直到最后Decline了Berkeley的时候,我心里仍然没有一个完全确
定的答案。针对选校问题,我会单独谈到。 
        以上这个简单的经历,就是我申请过程的全部。我的特点是:申请条件,优势和
劣势同样明显;申请过程,非常与众不同,我理解最深的问题,往往不是大多数人所关心
的问题,诸如如何陶瓷(我套过的教授,80%都没有回我,其余10%回了一次就断了,只有
一个保持过联系,还是清华我们系出去的师兄,所以,陶瓷问题就别问我了:),等等。下
面是我的具体情况。如果你觉得与你还有些类似,还有看下去的必要,就请继续(2)(3
)吧。 
个人情况: 
GPA: 
All:90.6,Rank 1/91; 
Major:92.9,Rank 1/91; 
Math:97.9,Rank 1/91。 
 
GRE: 
410+800+3.5 
Toefl: 
587+5.0(第二次583+4.0) 
 
Paper:无 
 
研究经历:申请前的暑假找过老师,接了一个题目,但还没怎么开始做,唯一的作用是研
究经历看起来不是一片空白那么难堪9 
 
申请情况: 
From: CE, Tsinghua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To: Transportation, CEE, MIT, MS 
 
Offer: 
MIT:MS,全奖 RA。 
Berkeley:MS/Ph.D,全奖 Fellowship。 
 
Admission(Then decline):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Rejection: 
Duke University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terview(Then withdraw):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ithdraw: 
Stanford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University of Toronto 
------------------------------------------------------------------------------
--
发信人: kouros (kouros), 信区: Civil 
标  题: Kouros的申请总结(2)——为什么要出国 
发信站: BBS 大话西游站 (Wed Apr 19 10:05:56 2006), 站内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直善。" 
--大学 
        也许,作为一个刚刚收到offer的大四的学生,我根本没有资格来谈论这些,我还
没有在那个即将前往的地方生活过,我甚至没有对自己人生的清晰的规划。但是,我仍然
要写下这些话,因为我认真地思考过这些问题,也经历过这条路上很多的困苦、疑惑。我
真诚的希望,每个打算走上这条路的人,都能够静下心来,放下手中的Toefl磁带、红宝书
,走出教学楼,走出无尽的郁闷与烦恼,看看无尽的星空,然后静静的想一想,你为什么
要走上这条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想出一个确切的、崇高的理由,甚至很多人在出国之
前都还不清楚自己出去的目的。但是,在夜阑人静的时候,仔细的想一想这个关键的问题
,我相信,这个思考过程本身,也一定会让你获益良深。 
        首先,如果你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很可能倒在GT的途中。看看版上
那么多报offer的所谓"牛人",你可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甚至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拿
到offer的人,你又哪里知道他们的辛酸?桃李春风一杯酒,何其美好,可是在此之前,也
一定是那江湖夜雨的十年苦灯,是那寂寞、无聊的数百个日日夜夜。更何况,沉舟侧畔,
未必便能千帆并过,你又怎么能肯定,自己不是这沉舟之一呢?曾经看到过,当年何其意
气风发的GT同学,最终坚持下来的不到一半;曾经听说过,在痛苦的准备之后却经历了没
有offer的打击,从此消沉。诸君应当听过,9.11之后,仅仅是签证官,就毁灭了多少Har
vard,Princeton之梦。殷鉴不远,我们又怎能不严肃地面对这个问题呢? 
        退一步讲,就算你拿到了offer,顺利的开赴美利坚,就真的可以万事大吉吗?诚
然,美国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富裕的物质生活,最自由的生活环境,最复杂的社会形
态。但是,如果在你的内心世界没有一个稳定的自我,这一切琳琅满目的外在的东西,在
使你应接不暇的兴奋了一阵之后,只会让你的感到更加的空虚与寂寞。你一定记得当年拿
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时的激动,但现在想起来,还有几个人仍然会激动不已?我相信,有
很多人,在来到清华的短短的一个月之内,这种兴奋就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抱怨
,是失望。那么,你又怎么知道,你去了MIT、Stanford,不会有相同的问题?来到了清华
,你抱怨,但中国已经没有更好的学府,于是,你选择了出国。当你真地来到了世界最好
的学府,那就真的只有认命了吧。 
        有一个稳定的自我,并不是要你在出国之前就想清楚一切问题,并不是要你坚守
一个不变的信仰,也不是要你一定要在决定之前树立起一个所谓的伟大的目标。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清华,无论你忘记了什么,首先应该记住
的,就是这两句含义隽永的校训。这两句话,真可以作为我们出国留学者的座右铭。仍然
拿我们熟悉的清华作为例子,如果你在清华园不是苛求于她的点点滴滴的不足,而是全身
心地融入其中,去汲取她最丰富的营养,那么,这四年的时光,该可以获得多少让你终身
受益的东西啊!无数的大师在这里讲演,多少全国最优秀的同龄人生活在你的周围;你可
以背上书包,在可以控温的自习室里上课、学习;你可以在图书馆拿上一本书,找个僻静
的角落读上一天;你可以在初夏的清晨骑车到荷塘,伴着汩汩的蛙鸣大声的朗诵自己喜爱
的词句;你可以在深秋的傍晚漫步到工字厅,携着爱人的手一起看那檐角的斜阳……这一
切的一切,该是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四年啊!为什么在很多人那里,就成了空虚、无聊
,就成了游戏、睡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个国家,它本身就是由世界其他
国家所组成的一个小世界。所以,你在那里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也一定五花八门
。如果你没有对这些问题的曾经的思考,又怎么能应付得了这林林总总的光鲜世界?大概
最终,不是颓废堕落,意志消沉,便是随波逐流,迷失自我。看到过一些人,抱怨美国的
大学、导师,深悔自己走上了出国这条路;听到过一些人,刚到美国两年,就开始抨击中
国的政治、经济,甚至在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强烈的排斥我们祖先的经典。于是
,生在中国,对于他们就成了永恒的灾难。想一想,是不是有些可笑? 
        不管你是怀有怎样的目的出国,也不管你在出国之前是满心的"报效祖国",还是
纯粹的"East and West, Money is Best",认真的想一想这些问题,对你都是极有裨益的
。我们是会思考、会反省的动物,我们总有一天会对自己曾经的想法产生质疑,无论这些
想法是高尚的,还是龌龊的。毕竟,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不是么? 
------------------------------------------------------------------------------
--
发信人: kouros (kouros), 信区: Civil 
标  题: Kouros的申请总结(3)——什么最重要 
发信站: BBS 大话西游站 (Wed Apr 19 10:10:39 2006), 站内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申请刚刚开始的时候,版上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申请中什么最重要?","我的G
PA只有3.2,是不是低了点?","大家帮忙看看,我这样的情况能申请什么档次的学校?"
……我自己也因为英语成绩实在太差,在版上不止一次地问起过这样的问题。在申请之初
,对这个过程几乎一无所知的我们直接问这些与自身利益最直接相关的问题,这种心态是
容易理解的。当然,问问这些问题,听听大家的意见,也当然有好处。但是,请一定记住
,任何人的意见,都只不过是"意见"而已,他们永远也不能代表你。学校不同、专业不同
、年份不同、性别不同……这一切的一切,都会影响到申请。更何况,一千个人心中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申请都有自己的理解,孰对孰错,又哪里那么容易判别?其他的
人的意见,永远只是一个侧面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你自己,才可能到达自己的山巅
。简单的说,只有你才最了解你自己。所以,只有你的申请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选
择做出的,你才不会后悔。 
        当然,在做出自己的判断之前,还是要充分的了解信息。"精华区"有很好的总结
,建议大家都仔细地读一读,里面一定有适合于你的。必须说明的是,精华区的有些内容
,相对比较陈旧,9.11之后申请形势有了一系列的变化。所以,总论性质的文章,可以随
便看。至于申请形势,各种材料的重要性等等,最好还是看最近的总结。 
        下面就具体的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由于我是本科生,所以主要以本科生的经
验为主。 
        关于GPA,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我们系为例,这次申请最好的offer是我和一
个师姐,我们都拿到了MIT和Berkeley的全奖。她是0字班的第一名,我是2字班的第一名。
虽然GPA不代表offer,但是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在所有的申请指标中,这项指标与offe
r的相关指数肯定之最大的。所以,尽你的全力去争取最好的GPA吧,如果因为GT而影响了
你的rank,绝对得不偿失。 
        关于GT,我不敢说它们没有用处,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MIT、Stanford、Berke
ley这样的学校,GT的作用几乎为0。当然,如果对方据了你,可能以这个做借口,但是,
真正的原因却绝对与GT无关。这些学校对于GRE的V都没有规定,至于Q的700分左右的要求
,对于理工科学生等于没有。Toefl最高的要求是600,但是,如果你没有达到,也没有关
系。在我申的方向,Berkeley的Ph.D要求T600分以上,由于是我的Dream school,我硬着
头皮把自己587的成绩寄了过去,没想到这居然是我的第一个offer,T不够线的问题连提都
没有提过。当然,如果是其他学校,GT大概还是有点用处的,duke和Geotech早早的据了我
(3月2日我withdraw所有学校之前,具体日期记不清了,duke好像一月份就把我据了),
我相信跟英语成绩不会没有关系。需要说明,我的经历只是想对GT成绩跟我一样差的兄弟
姐妹打打气,如果你还没有考,那么拿一个体面的GT分数总没什么坏处。 
        关于paper,研究经历等等,对研究生应该很有用。不过对于本科生,绝大多数人
大概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在一个没人听过的国内期刊上发篇文章,大概对申请不
会有什么帮助)。所以,完全不必为自己的这点劣势而自卑: 
        接下来就是申请材料了。我想说的是,申请材料有很多现成的版本,但是,没有
一个版本是完全适合你的。仍是那句话,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认真地发掘一下自己
的优点,难道你会没有一点闪光的地方?你的申请材料,ps,resume(or CV),推荐信,就
是要突出自己的闪光。关于这些材料如何准备,"前人之述备矣",我只想谈几点自己的体
会。 
        第一,毋庸置疑,ps是你展现自己的最佳的舞台,也是整个申请材料中最重要的
材料。无论花多少时间来准备,都不为过。很多学校对ps有特殊的要求,比如,Stanford
有字数限制,Berkeley要求写两篇ps,等等,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写出一篇通用版本就一
切OK了。当然,写出第一个自己非常满意的版本很重要,加以修改就能成为不同的版本了
。 
        第二,ps没有一定的规则,无论长度,还是内容。比如,有人说,ps不能超过两
页,不要超过1000个单词,或是最好写在一页之内,等等。我的MIT的ps就写了两页半。再
比如,有人说,ps就要直入主题,从大学写起,最多稍微写写高中。我在Berkeley的一篇
ps中,就专用一段写了小学的事情,教授在发给我的offer letter中还引用了那篇ps中的
两句话,想来还看得饶有兴味^_^。当然,ps到了今天,在中国学生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约定
俗成的"规矩",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还是按着规矩来比较好。只是,如果你的确有充足
的理由来破除常规,一定要给自己以足够的信心。没有规矩,不一定便不成方圆。 
        第三,对于自己的优势,如果你自信有足够的说服力,千万不要吝惜笔墨;对于
自己的劣势,如果不是对方要求,完全没有必要在申请材料中提起。比如,没有人规定在
resume中一定要写上自己的GT成绩,如果你觉得拿不出手,不如不写。这不是欺骗,只是
不要刻意的暴露自己的伤口而已。由于我的数学GPA高达97.9,而几乎没有什么研究经历,
所以在我短短两页的resume中,列出了所有数学课的成绩,而研究经历只写了短短两三行
,paper和GT根本没写(其实也没有paper^_^)。从结果来看,效果不错。 
        第四,你的申请材料准备得如何,与你的英语能力关系并不大,只有新东方会把
ps选进范文。材料的好坏,在于你能否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展示自己,而不在于你是否文采
飞扬。当然,一篇句式重复、语法错误满天飞的ps是没有人愿意看的。所以,在你完成这
些材料之后,可以找一个英语能力稍强的人帮忙改改。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自动化系的一个
高中同学,他几乎帮我改了所有的申请材料,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下面就剩下陶瓷、面试了。很可惜,我对这两方面几乎毫无经验。我有过陶瓷
和面试的经历,可是肯定都属于最失败的范畴。我的两个offer都是在没有陶瓷、没有面试
的情况下直接给的(套过辞,但是都没回我)。只是,从这里我有点小的体会。面试的作
用,很多时候不如想象中的大。我觉得,很多教授在面试之前其实已经有了人选了。从我
的情况看,提出面试的学校都是次一级的,他们面试的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问最后一个问
题:如果给你offer,你会来吗?(对这个问题一定要认真准备,现在几乎是面试的必问问
题。)所以,我想对面试的兄弟姐妹们说,完全没有必要惧怕面试,面试起码说明,教授
对你很感兴趣呢。 
        啰里啰唆扯了这么多,这段文字也该结尾了。无论怎么说,申请都是一个繁忙、
复杂的过程。说实话,在我申请之初,还起过"找家代理算了"的想法,结果被同学鄙视一
通。实际上,无论申请多么复杂,也复杂不过理性微积分的证明题;无论多么繁忙,也繁
忙不过五六门课的考试周。也只有我们自己付出了努力去了解,才能最大限度的做好自己
的申请。当我们历尽艰辛,到达了自己申请的高峰,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不是也很迷
人吗? 
------------------------------------------------------------------------------
--
发信人: kouros (kouros), 信区: Civil 
标  题: Kouros的申请总结(4)——从withdraw和decline说开去 
发信站: BBS 大话西游站 (Wed Apr 19 10:11:17 2006), 站内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飞跃版也是有季节的。这里的春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申请问题;夏季,到处都
有各式各样的合寄信息;秋季,每天都有报offer的帖子re上十大;冬季,则是一片关于w
ithdraw和decline的请求和争论。 
        应该说,无论是withdraw,还是decline,都是个人权力。别人没有义务及早的w
ithdraw申请或是decline必然不去的offer,有些人或许就是喜欢看着自己的申请list上的
学校一所所的化为offer,然后拿着十几个offer得意一番,毕竟,这也是从准备GT开始近
两年的收获吧。 
        可是,师弟师妹们,如果你们看到了这篇文章,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心态平和的
去面对虚荣,认真地为别人想一想。并不是你一个人在申请,也不是你一个人付出了艰辛
。在申请的途中,有的是比你辛苦的人,比你运气差的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将心比心
,又何必为了那么点虚荣,断绝了别人的申请之路? 
        其实,在申请的问题上,我们这些所谓的同龄人中高素质的代表,有些时候表现
出来的素质实在不敢恭维。一路走来,我知道很多人在名次上作假,很多人逃费,很多人
热情洋溢的套来了20个offer,最后又据掉了19个。我们的师兄师姐们犯下的问题,很大程
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申请--美国的学校不接受我们自己寄出的GT成绩,不相信我们的名次,
甚至有些教授从此不招大陆的学生。而我们今天,则仍然在重复着这样的错误,又变本加
厉的危害着我们的师弟师妹们。 
        利益面前,道德往往是无力的。我知道,如果很多人不在名次上作假,就可能眼
睁睁的看着作假的人一个个的骑到自己头上。处在这样尴尬的环境中,我们又能怎么样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环境,当然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如果我在这里振臂高呼,抵制作假,大概谁都
不会听我的,还会不屑的抛下一句:饱汉不知饿汉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不要再让它恶
化下去了。30名的人说自己是第7名,20名的人就称自己是第6名,如果这已是惯例,我们
无能为力,反正对方也早已适应了这种报名次的方法。可是,你又何必在只上过一个学期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情况下说自己精通C++、Fortran、Java?这些对你的申请又能有
多大用处?君子可欺以其方。请记住,我们能做到的是,让说谎在申请中只是一种迫不得
已的手段。如果在某些人那里,说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那我只能说,在申请过程中,你
真是得不偿失! 
        回到withdraw和decline问题,不是一样的吗?如果你拿了几个类似的offer,无
法决定,当然任谁都无法指摘。可是,如果是注定不去的学校,何不早点withdraw或是de
cline呢?利用这个机会练习一下去处自己爱慕虚荣的毛病,同时又能帮助别人,何乐而不
为? 
        最后,还有几句话想说。如果在版上,并不是一报offer就是一大堆羡慕与祝福的
声音,而是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与反省,谁还会以拿了一大堆offer为荣?谁助长了这样的风
气?最终又害了谁?恐怕都是我们自己吧。
------------------------------------------------------------------------------
--
发信人: kouros (kouros), 信区: Civil 
标  题: Kouros的申请总结(5)——最后的抉择 
发信站: BBS 大话西游站 (Wed Apr 19 10:12:40 2006), 站内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Hamlet 
        其实,我们都讨厌选择。正如弗洛姆所说,很多时候,我们在逃避自由。真正的
选择往往是痛苦的。在申请中,虽然并不如哈姆雷特那样极端的寻生问死,但我们不是也
时常会问:"To go here or to go there, That is the question"吗? 
我的申请中,就遇到了这样的offer选择的问题,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这些体会,对
后来者多少有点帮助吧。当然,我指的offer选择,决不限于MIT和Berkeley这两所学校,
其中道理,对于很多学校应当都是适用的。 
        我想,在offer选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自己的目的。如果目标明确,比
如,读Ph.D,搞研究,当Professor,那么选择会容易很多。但是,即使是研究生,也有很
多人还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何况本科生呢?所以,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将来的定位,没有
关系,很多人,包括我都和你一样呢。 
        有一个方法可以一试,就是现今很流行的优势劣势分析。把你关注的项目列出来
,根据关注度给以一定的分值,然后每一项分别打分,最后相加取最高。这种看来比较理
性的方法,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或许会喜欢,如果你觉得适合你,不妨一试。对于我,却并
喜欢这种方法。我一向对于科学报有一种严谨的怀疑态度,尤其是我们的心理,又岂是简
单的数字所能够表达的?我宁可用一种更加简单,却也同样有效的方法。当你了解了足够
的信息(足够总是相对的,你自己满意就行了),就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把每个学校
的优势劣势统统在脑海中过一遍,然后凭着印象选择一个学校,OK,在很大程度上,这就
是你最想去的学校。不要担心遗漏了什么优势或者劣势,如果你真的遗漏了,那只能说明
你并不关心这些部分。决定了去哪里之后,就千方百计的说服自己去想她的优点,而那些
打算据掉的学校,去发掘她们的不足。这多少有点阿Q,不过,申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自
己满意,自己开心,阿Q又有什么不好呢? 
        当然,这样的方法对于理工科出身的学生,很多时候是不能满足的,所以我们常
常还要回过头来,去具体分析每所学校的优劣。不过没有关系,你会发现,有了你方才具
有倾向性的心理暗示,这时你所作的具体分析,八成与你纯感性的结论是相吻合的。别担
心,这在心理学上是常用方法^_^。 
        当然,offer的选择决不是一个可以规范化的过程,仍是那句话,只有你才最了解
你自己。上文中提到的方法,可以一试;我自己经历中的一些信息,也许也会为你带来些
启发。但是,最终的决定权,终归在你自己。只有你自己作出的审慎的抉择,才不会后悔
;而只要这个抉择经过了你审慎的思考,也不要后悔。人生得意须尽欢,何必跟自己过不
去呢?看开一些,快乐一些,像Friends中的Joey那样傻傻的、简单的快乐,不是也很好吗
? 
------------------------------------------------------------------------------
--
发信人: kouros (kouros), 信区: Civil 
标  题: Kouros的申请总结(6)——结语 
发信站: BBS 大话西游站 (Wed Apr 19 10:13:17 2006), 站内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 
        长长的申请总结,到这里应当告一段落了。再次声明,我的申请总结中,并没有
就常见的出国问题作系统的讨论,只是就我有感触的几个点作一些阐发。我只是希望,当
师弟师妹们看遍精华区的常规文章之后,还可以找到些特殊的东西。这些东西,也许只对
很少的一部分人有用,但是,只要对一个人起到了她独特的价值,就仍然是有价值的。 

        最后想说,走出国门,只是一个起点。所谓的学校,也绝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你不可能做一辈子的Ph.D,也不可能靠着一张Harvard的文凭吃一辈子。以后的路,终究要
靠自己的努力,凭的仍然是自己的本事。真正的强者,能够在漫长的求学之路中始终高昂
着头勇往直前,能够在那个陌生的环境中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包容一切。自强不息,厚德载
物,愿与诸君共勉。 
 
-- 
经年梦去已双十,慵懒才情寄小诗。 
敢望荆公堪解意,从来苏子已相知。 
浮云变换行方晚,润雨成霖归未迟。 
斩却白蛇非我意,扁舟载道自蝶痴。 
——自述 

--
轩辕夏禹、湛泸、赤霄、泰阿、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纯钧、承影

※ 来源:·BBS 听涛站 http://tingtao.net·[FROM: 222.39.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