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11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uxia (剑胆琴心), 信区: MSE11
标 题: 山西吕梁实践随想——前元庄实验学校简介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Jul 22 22:17:32 2004)
二零零四年七月,我们一行十二人赴山西省吕梁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其间去了柳林县庄
上乡前元庄。这是一个有名气的村子,但是与华西、南街不同的是,这并不是因为它有多
富,而是因为这里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前元庄实验学校。
前元庄实验学校简介
前元庄是巍巍吕梁山深处的一个偏僻山村,截至2003年,全村有195户,789口人,耕地面
积2399亩。据资料介绍,历史上的前元庄很穷,以至于有“丰年吃糠,灾年逃荒”的说法
,那时的前元庄村学校设在一个小庙里,也是破败不堪。1987年,前元庄实验学校成立。
这里要提两个人:时任前元庄村支书的康梦雄同志和时任吕梁地区教育局局长的刘辉汉同
志。后者鉴于吕梁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太低,并且觉得教育制度本身存在
着一定缺陷,想搞一个农村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康梦雄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立志要改变
家乡的落后面貌,并且十分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在刘辉汉寻找办学试点的时候,他们
党支部积极争取,实验学校落户前元庄。其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改变过去教育脱
离社会和农村实际的状况,农村教育要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农村经济和社
会发展服务。依靠发展教育,带动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当时刘辉汉同志对实验学
校提出了三点要求:1.基础教育的质量要有显著提高;2.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要见成效;
3.对村里两个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这样这个学校不仅担负着基础教育的职能,还要完成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且,学校还要为村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甚至直接的作用
。怎么样做到这一点呢?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在这里被贯彻执行着。
学校设有学前部、小学部、初中部、成人部四个教学单元,在课程内容、讲授方式上都有
自己鲜明的特点。对学前部的幼儿,学校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土地、热爱农
村农业的思想。对小学生提倡“任一任、做一做、试一试”,并组织去村里的五保户、孤
寡老人家里进行活动,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爱农意识和实践能力。初中部加设了职业技术
课程,主要讲授种植、养殖、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
能力,有关课程尽量做到实物展示、实地动手,为此村里设有实践基地。成人部分层次开
展教学,中级班学员以具有初中以上程度农民为主,主要学习农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实
用技术,初级班主要学一些当地需要的农业技术;普及班以从事家务的妇女为主,学习计
划生育、妇幼卫生、家政等方面知识。成人教育以课堂教学、有线电视广播、短期培训等
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如此,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也向村民开放,建立教师联系
农户制度,学校老师直接上门帮助村民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前元庄为自己的教育改革作了理论上的总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村校结合的办学体制
主要体现在村干部和校领导交叉任职,如村党支部兼任村教委主任,校长兼任党支部副书
记。村里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运行。聘任学校教师组成村委“智囊团”。
村校人才资源共享,教师为农户进行技术上的服务,而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也被请进学校给
学生讲授相关技术。
2、 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三教统筹”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职前教育与成人职后教育相互衔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相互沟通是其特点。这里基础教育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实验学校成立以来,前元庄的中考
升学在庄上乡是名列前茅的。其教学目标兼顾升学与就业,力求升学有基础、回乡有技能
。初中毕业凡不能升学的,转入本校成人教育部继续学习,还不断派教师与农民技术骨干
,到外地高级学校深造。
3、 科、教、劳兼顾
教学活动、科技活动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实施中
,基础教育以教学为主,适当开展科技活动和生产劳动;成人教育以生产劳动为主,适当
开展科技活动和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
※ 来源:·BBS 听涛站 http://tingtao.net·[FROM: 219.224.174.2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