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11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udn (儒侠), 信区: MSE11
标 题: 不知道是不是危言耸听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Wed Mar 2 20:55:43 2005), 转信
但愿不是真的。呵呵
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作者:左大培
第一节 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
国家的经济安全要求尽量减少国家面临的整体经济风险,使国家在发生严重的经
济冲击时所受的损失尽可能小。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为:
(一)对外贸易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对外贸易格局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
1. 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过高,大大高于美国。国际上的任何政治、经济和军事危
机都会使中国遭受比别国更严重的经济打击;
2. 贸易结构扭曲了产业结构,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关键的机器设备
、零部件等等依赖外国。这使中国无法承受外国的任何经济封锁;
3. 加工贸易造成了进口用汇刚性,使政府失去通过控制进口来平衡经济的能力。
(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引起的问题
让跨国公司控制中国经济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
1. 跨国公司抢走中国的投资机会,使中国人的长远收入减少,造成中国的银行
、证券行业的金融风险;
2. 中国已经连续许多年资金净流出,主要原因是投资机会不足。目前中国的主
要问题是对本国资金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过少。跨国公司资金进入的同时逼迫中国本
土资金外流,加大了资金的不必要的双向流动,一方面是国内有4千亿美元左右的外
国投资,另一方面中国也有大约同样数量的资金流入国外。大量中国资金存于海外,
易受外国政府控制;
3. 跨国公司使中国高度依赖国际分工,加大了对外的依存度;
4. 跨国公司使中国的经济活动完全受外国总部指挥,一旦这种指挥被切断,中
国的经济活动将限于混乱和瘫痪;
5. 跨国公司势力强大之后会形成国中之国,整个国家的经济以致政治都只能听
命于外国公司。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把这种现象暴露得特别明显;
6. 国际上的通行看法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就是避免向其投资国转
让技术。因此想靠跨国公司的投资来获得技术、加快技术进步,在原则上就是错误的
。相反,片面依靠跨国公司转让技术,将造成本国技术开发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在技
术上的严重依赖。
(三)指导思想的危机
目前最大的危机是中国的思想指导者们丧失了对自己民族的信心,盲目听外国人
的话,特别是盲目听美国统治阶层的话。俄罗斯的教训表明,这样盲目听美国人的话
将会把我们的国家引向灾难。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杨斌写了多本专著来
说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阴谋。我们应当组织专门力量研究苏联解体前后西方人对苏联
的政策、媒体宣传、"咨询"和政策建议,以便从中看到他们如何搞垮了俄罗斯。
(四)今后中国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
1. 如果我国真正严格遵守加入WTO的协议,中国的银行业有可能在长远的未来被
冲垮,股市、保险业也很危险。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将很大。对此第二节将作详细论述
。
2. 按照目前我们对加入WTO的承诺,今后可能出现两大直接危险:A. 进口扩大
,以致超过出口;B. 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无力,中国产业升级的道路被堵死。按
照出口导向型的道路发展经济,会使中国的经济活动集中于少数的出口部门和出口加
工阶段,这将导致中国企业利润下降,并在世界经济波动面前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
我们必须全力防止发生这样的情况。为此必须改变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转
向以保护国内市场、提升本国产业技术能力为主。应当为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恢复名
誉。
3. 中国确实面临严重的隐性债务危机。银行不良资产、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是两
大危机点。国家能抵偿这些债务的只有税收、社会保障收费、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盈
利3项。为防止危机爆发,A. 必须制止一切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银行债权转为股权
的部分应当可以出售以收回债款;B. 必须尽一切力量增加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盈利
,并以国有银行盈利冲减银行不良资产,以高盈利的国有企业盈利转用于冲销国有企
业造成的不良资产;C. 明确每一笔国有资产的经营责任机构,并以法律规定这些机
构每年按自己经营净国有资产的一定比例上缴社会保障费用;D. 停止以政府资金修
建豪华建筑以节约资金。
为协助落实这些措施,必须停止向外国企业开放高盈利机会的不负责任行为,把
高盈利的机会留给中国企业。
4. 必须注意中国的就业危机。现在外国跨国公司挤垮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种
种压力下减员、重组以提高效率,政府机构又在精简人员,这都在加剧就业问题。
5. 必须限制外商投资,其理由:
A. 目前全世界都资金过剩,最缺乏的是投资机会。中国也同样如此。中国的总
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投资需求不足,而投资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投资机
会。在这种时期引进外资不仅不能增加总需求,反而会减少总需求,因为外资抢走了
中国资金的投资机会,加剧了本国投资不足;
B. 目前外商投资收益按统计数字一年在200亿美元左右,但是外资有转移利润行
为,这个数字是偏小的。外商投资利润集中汇出可能造成问题,这样的危险确实存在
,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估算;
C. 外商投资本身可以增加中国的就业,但在目前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它却挤
掉了中国企业可能的投资,又挤掉了中国企业中的就业。两相权衡,正因为外资企业
更有"效率",它的投资其实减少了中国的就业;
D. 外商投资可能增加中国的生产(GDP),但是它增加的外资利润可能减少中国
人民的收入(GNP)。结果是外商投资可能使中国人民"增产减收";
E. 在目前投资机会少、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外商投资挤掉了中国企业的投资
,挤掉了国家可能得到的净收益(中国资本的收益),还挤掉了中国的就业;
F. 目前有人策划让外资作中国的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这是让外国控制中国的
经济命脉;
G. 让跨国公司控制中国企业的生产,把中国变成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这一方
面是把高工资、高利润的工作都让给外国,另一方面是让外国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最后可能出现"没了外国大脑中国的4肢就不能动"的局面。
H. 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取消对外资企业的一切税收优惠,包括在征税操作上的
特殊照顾(如计算所得税应税利润上对扣除工资成本起征点的照顾),对外资企业转
而实行高征税,而其中主要是征增值税等周转税。
6. 有人在谈到入世后中国将重点转向开放服务业时,编造没有根据的乐观论调
,说:WTO现有的142个成员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却没有一个因为开放服务
业或其它市场而受其损,相反是受其惠。
其实这种说法隐瞒了制造业贸易与服务业贸易的差别。在制造业贸易中,各国都
经常以关税来阻挡外国产品的进口,而在服务业贸易中几乎看不到用关税阻挡外国服
务进口的作法。对这样的根本差别闭口不谈,实际上是在对全国人民撒谎。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服务贸易的协定生效还远不到10年,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的
时间都还很短。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开放服务贸易的主要后果还不可能显示出来。可
是尽管如此,印度和巴西的民族电信企业已经受到了外国企业的极大冲击。连日本和
某些欧洲国家自1998年开放电信服务之后本国的电信企业也在经营上遇到了很大的困
难。所有这些都说明,说没有国家因为开放服务业而受损,只是受惠,完全是谎言。
这里所说的"受惠",是美国垄断企业受惠。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风险
国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与个人或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不完全一样。个人或企业
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是其拥有的金融资产价格暴跌,造成巨额的资本损失,或陷
入没有支付能力的境地。国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则是国家的整个金融系统发生危机
的可能性,这种危机表现为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暴跌,大量的法律主体在财务上资产
小于债务,金融机构普遍陷入支付困境,大批金融机构停业或倒闭。
1. 中国目前面临的金融风险首先集中在银行业。中国的银行业目前已经处于高
度的风险之中。银行业风险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的银行的不良资产:目前中国的银行业
的绝大部分资产集中在4大国有银行手中,而这4大银行的不良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例
为26%。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往往只在2%;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如果银行的不
良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例达到了10%,这个银行就应当视为已经破产。这也就是说,
中国的银行业时刻面临着破产的可能性。
在中国的银行业的目前状况下,金融危机时刻有可能发生。大量的不良资产使银
行贷出的资金不能按时收回,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这些银行的存款停止增加,银行
就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客户要求提取的存款,从而陷入支付困境。这种支付困境
很可能动摇储户对银行的信心,使大批储户挤提存款,从而进一步加剧银行的支付困
难。这种恶性循环发展下去,就会变成银行停业和倒闭的金融危机。2001年12月阿根
廷的银行就陷入了这样的危机。
中国的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如此之高,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生银行业危机,其
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银行的存款总是以很快的速度增加,这些存款增量形成了流入
银行的大量资金,保证银行不至于陷入支付困境;其次是中央银行对各大银行履行着
"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只要中央银行能这样弥补商业银行的资金缺口,商业银行就不
会由于陷入支付困境而倒闭。
但是这些显然都不是长久之计。在长期中,我们应当将中国的银行的不良资产比
率降低到一个适当的水平。作到这一点的可能途径有三个:一是国家向银行业注入资
金,冲销银行坏账;二是靠银行业每年的经营利润来冲销不良资产;三是靠银行资金
的逐渐增加来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如果不良资产的金额不再增加而银行的资金增加两
倍,我国的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就可以降到10%以下。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的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A. 银行不良资产是最根本的风险。这种不良资产的来源,过去是由于银行经营
不善,特别是银行员工利用职权牟取私利造成的;而目前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利用"改
制"和"破产重组"逃废银行债务。
B. 银行利润越少,风险越大。而银行利润的来源有二:存贷款的利差和服务性
收费业务(如为客户进行结算等)。
加入WTO之后,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急剧增大,主要原因就是外国银行从此
可以经营使用人民币的各种业务。这样造成的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加入WTO之后允许外国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外国银行势必与中
国的银行争夺人民币存款,人民币存款不可能再全部流入中国的银行,特别是可能不
再主要流入不良资产比率特别高的4大商业银行。这会造成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不良资产比率高的各大银行人民币存款增加的速度会放慢。这一方面不利
于靠增加资金和优良资产来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银行吸入的资金流
量,增大了不良资产多的银行陷入支付困境的可能性;
第二,银行业的危机主要是银行发生支付困难,而这一般发生于大批储户到银行
提取存款时。现在外资银行可以吸收人民币存款,现有本国银行的储户可以将自己在
中国的银行的存款转存入外国银行,这就急剧增大了中国的银行人民币存款流失的可
能性。光是这种人民币存款的急剧、大规模转存就可能使中国的银行陷入支付困境,
引发银行业危机。
第三,我国的中央银行可以在任何银行发生支付困难时大量贷给其人民币资金,
以挽救这些银行,制止金融危机。但是如果外国银行可以在国内大量吸收人民币存款
,就可能使中央银行挽救任何中国的银行的行动变得极其困难,因为中央银行给发生
挤提存款的银行的资金可能马上被这些银行的储户提出再存入外国银行,从而使中央
银行可能花费多得多的资金也挽救不了该挽救的银行。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外国银行吸收人民币存款的能力越强,我国银行业的金融风
险就越大。
外国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增大金融风险的第二方面是,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
可以经营人民币贷款,中国的银行有利可图的贷款机会必定减少,来于存贷款利差的
利润会减少。
外国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增大金融风险的第三方面,是进一步减少了中国的银行
从服务性收费业务中获得的利润。由于现在股票市场发达,银行在融通资金上的作用
日益减少,由存贷款利差所得利润势必日益减少。银行未来的利润可能主要来源于结
算、清算等服务性收费业务。但是经营结算一类业务的优势取决于银行经营业务范围
和网点的广泛性,在进出口比例高时更取决于银行经营业务范围和网点在国际上的分
布。而WTO规定的开放银行业实际上是中国对外国银行单方面开放,西方国家借口中
国的银行不良资产高而不准中国的银行在西方国家开展业务、开设网点。在这种情况
下西方大银行进入中国只会导致中国的银行结算业务进一步流失,从而导致中国的银
行利润下降,风险增大。
在目前情况下,要降低整个国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我们必须针对以上所说的金
融风险的各个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当然要加强银行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要杜
绝银行员工利用职权牟取私利造成损失的各种不良经营行为,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制止
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但是同时必须给中国的银行降低风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
据前面的分析,为此至少必须作到:
A. 制止一切将营业亏损转移给银行的行为,特别是禁止企业利用"改制"和"破产
重组"逃废银行债务。为此应有紧急立法,赋予银行对债务比例高的企业有实际的股
权,即对任何改制、破产重组方案有法律上的否决权。同时,应鼓励银行对前几年地
方政府的各种改制和破产重组行为进行清查,对利用改制和破产重组逃废银行债务的
行为进行追究,将利用逃废银行债务而发财的个人和企业的财产没收以抵销银行的不
良资产。
B. 尽可能限制外国银行吸收人民币存款的能力,最好使它们根本就不能吸收人
民币存款,以免由于外国银行与中国的银行争夺人民币存款而造成银行业危机。
C. 限制外资银行在国内的贷款业务,将最有利的贷款项目留给中国的银行,以
增加中国的银行的盈利。
D. 今后应特别强调增加中国的银行在结算等服务性收费业务中的份额和收益。
由于西方国家实际上不允许中国的银行在其国内经营这一类业务,我国政府应以一切
借口不批准外国银行在我国内开展业务、开设分行,让外国政府明白,我们只能在数
量上对等的前提下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开设分行,即外国准许中国的银行
开展何种业务、开多少分行,中国准许外国开展何种业务、开设多少分行。
综合以上各项考虑,根据目前中国面临巨大金融风险的严峻形势,目前我们的最
好作法是利用我国政府的审慎审批权,实际上不准外国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开设分
行。
2. 外国直接投资也包含金融风险,这主要是对国家外汇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冲
击:
A. 外资企业的投资收益一年在帐面上约200亿美元,已经占每年平均引进的外资
数量的一半。如果再大量引进外资,外资企业利润势必大幅升高。在不远的将来就可
能外资企业利润超过外资企业在华投资。那时如果外商不在中国投资,它就会要求利
润净汇出,从而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造成压力。如果为了缓解这种压力而
以片面的优惠吸引外商增加投资,则虽然当时可以制止金融危机,但是那只会造成外
商投资增加与外商利润增加交互作用的恶性循环,这是典型的增大金融风险;
B. 加入WTO之后,取消了对外资企业的外汇方面的控制(如外汇自求平衡、国产
化率的要求等),外资企业进口用汇可能失控,带来对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风险
。
如外资企业可能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再以人民币收入购买等额的资产零部件,同
时宣布在中国的营业亏损,以便一箭三雕:抢占中国市场、假造亏损转移利润以逃税
、套取中国外汇。
基于此,恰恰在加入WTO之后才应当严格限制外国投资。特别是要严查外资企业
在中国市场上的倾销行为并给予最严厉的惩处。
3. 保险业可能由于保费收入少或突发事件需要赔付而陷入危机。加入WTO之后外
国保险公司与中国公司争夺业务,增大了保险业发生危机的风险。
4. 股票价格的急剧升降是巨大的金融风险。它不仅会大大损害股民利益,而且
会通过影响消费和投资而造成总需求的波动,还会通过各种渠道而影响基金和银行,
造成金融风险。
加入WTO后,外资包括外国银行的贷款可能流入股市,加大股市风险。股市上的
外汇资金及其清算等还可能加大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上的风险。
5. 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的风险:
我国的银行可以将大于外汇贷款的外汇存款存往国外,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
也可以这样作。在这样的格局下,外汇存款可能从中国的银行急剧流出而流入外资银
行并流向国外,同时造成中国的银行外汇支付危机。即使政府出面挽救中国的银行,
也可能导致将整个国家都拖入外汇支付危机。阿根廷的金融危机就与这种情况有关。
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如果以外汇收支,都可能出现这种问题。即使它们都以人民
币经营业务,如果允许它们自由地用人民币兑换外汇,也可能发生这样的危机。
防范风险的办法:限制为金融目的以人民币兑换外汇;密切监控外汇存款在各类
银行间的流动,特别是严格限制外国大银行吸收外汇存款的业务。
6. 防范金融风险,最根本的是要增加国家可以动用的资金流量,并以这个流量
冲销银行的不良资产。国家可以动用的资金流量,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利润、国
家税收和社会保障事业收费这3项。今后国家在财政金融上的首要任务,是全力增加
这3项国家可以动用的资金流量,以保证履行国家的社会保障责任,化解银行的风险
。如果银行有很高的利润,就可以也必须以这些利润冲销银行的不良资产。如果国家
有很高的税收,或国有企业有很高的利润,也可以由政府动用这些资金来冲销各个银
行的不良资产。因此,国家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增加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利润、社会
保障基金收费和税收这3项之和,并尽快将富余资金用于冲销银行不良资产。
外国直接投资抢夺中国企业的投资机会,主要起了降低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
国有银行利润的作用。现在重要的是如何抑制外商投资的这种恶劣作用。在这种严峻
局面下,国内某些人公开攻击中国电信等企业争取盈利的行为,处处为外资企业争夺
盈利机会,是对国家整体利益极不负责的行为。中国电信等企业已经上市,如果它不
能保持高盈利,将导致其股票价格暴跌,这本身是极大的金融风险。
要解决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中国政府争利的问题,只有3个办法:A. 强制所有
外资企业加入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系统;B. 对外资企业征收高额税收,不仅是征收
高额所得税(利润税),特别是应当征收高额的增值税等周转税;C. 如果不能以上
述两项政策达到目的,就应当严格限制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将一切利润丰厚的投资
机会留给中国企业。
7. 不能允许外资作中国各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这种战略投资者并不能减少金
融风险,反而可能增大这种风险:
A. 银行的任何战略投资者关心的都是自己资本的收益。如果它不对银行负完全
责任,它很可能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全部资本(包括没投入银行的资本)增值而增大金
融风险的行为。历史上由于大股东的不负责任行为导致银行危机的例子多得很。而且
在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时,大股东最可能先设法抽逃自己的资金,从而使金融
危机更加严重。
B. 外资作战略投资者导致银行利润流入外国人之手,这对国家是最大的金融风
险。如其那样,不如将各银行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市,让中国的股民持有股票,分享利
润;
C. 银行资本金占总资产比例不超过8%,战略投资者的投资绝不可能超过这个比
例。而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都在20%以上,战略投资者绝不可能承担多少中国的银行
不良资产,也不会由此减少中国的金融风险;
D. 只要中央银行作好最后贷款人,就不会因为银行倒闭而导致金融危机。也只
有中央银行履行好这一职能,才不会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E. 如果中国的银行由外资持大股,银行业发生危机时政府也必须挽救国内的银
行,但是这样的挽救其实是资助了外国人。
搞这种"战略投资者"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改变银行的经营机制。其实现代银行的经
种战略投资者来提高经营效率。德日式的银行与企业相互持股,这些相互持股者才是
战略投资者。要搞这种战略投资者,我们只需让中国企业与银行相互持股就可以,根
本不必引进外国大股东。
总之,要防止金融危机,只能靠政府监管好银行。对于搞好中国的银行,政府责
无旁贷,不应当、也不可能将这个责任推给别人,特别是推给外国投资者。
--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 修改:·liudn 于 Mar 2 20:55:57 修改本文·[FROM: 166.111.38.66]
※ 修改:·liudn 于 Mar 2 20:56:30 修改本文·[FROM: 166.111.38.66]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166.111.38.6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