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12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carsty (小蝶), 信区: MSE12
标 题: 留给2004--明清的神魔小说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Fri Dec 31 23:36:25 2004), 转信
本文的一部分作为张扬的期末论文。
这篇文章的风格与前面的区别很大。
明清的神怪小说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孙铁昱 2001012296)
第一次看《西游记》的时候觉得有点文不对题,明明写的是一个法力高强的猴子拿着
棒子打人的故事,却为什么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在电视剧中,那些相貌各异的妖怪和
光怪陆离的法术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后来知道了这部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段时间内始终想不通,一部描写神怪
故事,近于童话的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这个观点是在很久以后才转变的,那时眼界变得宽广了,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方才知道,《西游记》实在是一本奇书,在它面前,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
孤独》是那么的平淡,缺少光彩。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却并非出自《西游记》本身。有一本书叫做《后西游记》,
作者是谁已经不知道了。其中的第三回"力降龙虎,道伏鬼神"中有一段情节,是小圣
到地府去的。
在《西游记》中曾经提到崔判官将李世民的阳寿添了二十年,由此造成唐王朝的登记
有些混乱,这件事地府的几位长官原先并不知道,叫小圣一查,登时查了出来,这几
位长官没了主意,小圣却说:现在那个宪宗就让他少活二十年吧。众人说那宪宗正是
精力旺盛,可如何是好。
小圣就又说:"这有何难,近日皇帝多好神仙,爱行房术。崔判官既私延太宗之寿,
何不即将他罚作方士献丹药,以明促宪宗之寿。承行作弊,本该正法典刑,姑念尽忠
故主,合令杖杀,以了此一段公案。"于是众人赞道:"昔年老大圣判断公事,只凭铁
棒,威则有余,理实不足;令上仙针芥对喝,过于用棒,可称跨灶。"
这一段描写的着实精彩。私以为,仅仅凭这一段,《后西游记》后面那些还算好看的
神怪故事也没有必要了,这本书完全可以扔进垃圾堆不必再看了。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神话中描写了很多的神仙,他们的地位有高有低。玉皇大帝最大
,剩下的众神各有各的位置,省得大家打架。但《西游记》中却是凭空多了这么一个
孙悟空,发现没有自己的位置,于是就打架,从地下打到了天上,玉帝也被打到桌子
底下,这是一次对中国古代传统观念的颠覆,让人拍手称快。后来来了一个如来佛祖
,也是用了一些骗术才打败了孙悟空。如来的法力确实比孙悟空强,但是这等手段着
实让人不齿。
在全书结尾处如来忽然要"人事"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殊不知这真经到了东土,善男
信女们多了起来,唐僧再振臂一呼,加上中土富庶,"人事"岂不滚滚而来。
《西游记》中这样的讽刺很多,相比之下《后西游记》就只剩了一个空壳,根本没有
称为续作的资格了。
明代的神怪小说比较有名的还有一部《封神演义》。如果说《西游记》讲的是佛教,
《封神演义》主要讲的就是道教。主要的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佛教,却已经有了老子这
个神仙(据说《封神演义》是一位道士写的,可能有些道理)。《封神演义》也具有
极为神奇的想象,几乎不输给《西游记》。
我觉得看《封神演义》时看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数"。天数、定数是不能违抗的。比
方姜子牙正辛苦的时候,来了几位道友,见面呵呵一笑,便提到"周家也不过八百年
天下",既然什么都定了,姜子牙还要在这里七八十了还在拼命,也有点"事在人为"
的意思。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十绝阵"那一段。赵公明找来很多道友摆了十个阵,姜
子牙那边也来了很多帮手,都是姜子牙的师兄,法力很高的。可临到破阵时却必须遵
照如下程序:
一、某个辈分比较低的修道之人或是全然不懂法术之人去破阵,之后阵亡。
二、某个高手来破阵,之前必定先作一诗。
三、破阵成功。
于是就这样破了十个阵死了十个人,未免有点草菅人命的嫌疑。再说每个高手还要作
一首诗才行,看来修道之时还要注重文学素养。
总之这里的描写让人莫名其妙。这里面有个说法就是给封神榜凑数,但是在万仙阵的
时候阵亡了不止千人,数字总归是够的。另外就是这几个人封神榜上有名字,反正总
是要死的,早死晚死都一样。
在这里"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既然"数"让他们死,那没办法,送死去吧。
另外还有一段描写我觉得还算是比较积极的。
还是赵公明,不知哪里捡了一个"定海珠",威力强大,姜子牙那边的人都招架不住。
后来碰到了两个散人,其中一人很随意地破了"定海珠",原来他手中有一个"落宝金
钱",但很快他就被"金蛟剪"杀了。但"金蛟剪"不过是很平常的东西,比"定海珠"差
了不少。
这里面就充分表现出了"一物降一物"的道理,耐人深思。就因为这个道理,毛主席也
认为《封神演义》是值得一看的。
明代的神怪小说比较出名的就是这两部长篇了。到了清代,神怪小说的重要作品都是
短篇,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聊斋志异》了。
《聊斋志异》其实也是借狐鬼说人事,讲了很多因果报应的故事。《聊斋志异》的文
笔非常细腻,细节的描写比较多。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忿,纪晓岚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完全是另一种风格,文笔简洁明快,每个故事都相当的短。
这在后来也成了清代神怪小说的两个流派。并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
这其中我读过宣鼎的《夜雨秋灯录》,这是属于《聊斋志异》那一派的。其中有一篇
写道某人在树下避雨,结果在树洞中发现了一个小人国的故事,想象非常的精致。
《夜雨秋灯录》中比较有名的还有一篇"麻风女邱丽玉",基本上都会被研究宣鼎的人
提到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小说,曾经看过《中国文学史》(忘了是哪里的教材了)的小说部分
好几遍。但是自己的观点还是比较肤浅的,写在这里的是读了一些小说的感想。
参考资料:
《中国小说史略》,周树人。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 如今,把它留给即将逝去的记忆。
: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我们必须时时小心着水流的缓急,以避免被吞没。
: 这条河的水流并不是那么平稳,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随时都会有雨雪落在它的上
: 面。
: 有时,浪花的巨大会让人难以相信,它的一端一度指向月亮。
: 有时,又会有绚丽多彩的云雾升起,甚至可以在另一面看见彩虹。
: 所以,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 它里面流淌着的,是数千年的感慨与辛酸。
: 漫步在这条河的堤岸上,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岸上多年被冲刷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
: ,我们可能依稀分辨出当年这条河的伟大与绚丽。只是,一切都远去了,它们不再属
: ...................
--
lalala……
狂风暴雪……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7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