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12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ushidaxiong (多么纯真的年代), 信区: MSE12
标 题: [合集] 留给2004--周华健的歌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Aug 13 23:12:35 2005), 站内
☆─────────────────────────────────────☆
scarsty (小蝶) 于 (Fri Dec 31 23:24:57 2004) 提到: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如今,把它留给即将逝去的记忆。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我们必须时时小心着水流的缓急,以避免被吞没。
这条河的水流并不是那么平稳,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随时都会有雨雪落在它的上
面。
有时,浪花的巨大会让人难以相信,它的一端一度指向月亮。
有时,又会有绚丽多彩的云雾升起,甚至可以在另一面看见彩虹。
所以,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它里面流淌着的,是数千年的感慨与辛酸。
漫步在这条河的堤岸上,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岸上多年被冲刷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
,我们可能依稀分辨出当年这条河的伟大与绚丽。只是,一切都远去了,它们不再属
于我们。
河仍旧在流淌着,现在它是如此的平稳。行舟其上,不免让人拾起堤边的一二小石,
来凭吊我们的先人。
这条河决不会一直这样平稳下去,新一轮的风浪等着在我们手中掀起。
从来没有一次机会,使我们会与古人贴得这样的近。
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也不会知道,我们的先人们究竟有多伟大。他们创下了我们无法
相信的文明,只给我们留下了感叹的机会。
事情是从一根平常的骨笛开始的。
那是七千年前,从河的一端传来的悠悠笛声。笛声的悠扬不免让人驻足,侧耳倾听。
细细辨去,笛子上有七孔,当可吹奏七个音阶。仅仅七音,已经足以使笛声具有摄人
心神的魅力了。
可是再细心倾听下去,这七个音阶,竟是极为精确,误差甚至在当今经过严格校正的
乐器之下!
但我们的里程明明写着:这是七千年前。
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是否还在呀呀学语?他们能否发出像我们那样复杂的声音?
无论怎样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嗓音了。然而这时,笛声又在我们耳边响起。
笛声飘飘,不免使人心静下来。
如此的音乐,也曾飘扬在七千年前。而那时地球上的多数地方,还是蛮荒之地。
此时,我们对先人的崇敬之情不仅升腾起来。
那究竟是灿烂到何种程度的文明?为何它竟如同早晨的雾气一样,消散的几乎无影无
踪?
如果不是这笛子,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这个神奇的文明曾经存在过?像这样烟消
云散的文明究竟还有多少,我们能否指望它们曾经留下一点点蛛丝马迹?
怀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告别了七千年前。
究竟中国文化包括些什么?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地报出一长串:诸如唐诗宋
词、元曲小说等。这些艺术门类的先驱们为我们留下了受用不尽的宝藏,也是我们骄
傲的资本。
但中国文化并非仅仅如此,不止是艺术,我们的农业,音乐,天文都是在世界之先的
。
我们从各地留下的文物来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不仅仅有过极为灿烂的文明,而
且,那些远古文明曾经达到的高度,是我们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我们找到的东西,有些究竟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已经无法解释。因为这些加工技巧,
当代的技术仍然感觉头疼,而我们的先人竟然做出来了,而且做的如此漂亮!
必须承认,有些技术已经失传了,所以无法解释。
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发现证实了,失传的技术并不仅仅是一种两种,而是大量而且成批
的!
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先人?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发明了不可思议的东西,我们
却根本猜不到他们的想法,根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只是继承了他们在数千年前就有的技术,却缺少足够的创新。
有时,我们居然会认为有的技术是从外面传进来的。也许事实就是这样,先人的技术
失传了。
难道我们不是愧对我们的祖先吗?
其时我们有时也会想象我们祖先的生活,甚至不时憧憬那种生活。
大唐长安,曾经是一群诗人聚集的地方。
诗人陈子昂曾经打碎胡琴以求成名机会,他终于达到了目的。
这也是中国文化,是那种文人的文化。文人们掌握着社会并推动着社会进步,同时创
造出他们的独特的文化。他们也许会惺惺相惜,也许会互相不服气。
可是陈子昂后来独自吟咏着高古的诗风,无人相和。后世人对他的评价是:上承阮籍
、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如果他能等到李白一面,或许中国文化的历史将会被改写。
这是文人的文化,这种文化也失传了吗?
当今世上,还会诞生像李杜那样伟大的诗人吗?
至少,还没有能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以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相比的诗句传世。
是缺少诞生他们的环境吗?
如果可能,我们愿不愿意在那时的长安留下诗名呢?
或者干脆说,在那时那地就能够写出足以传世的诗句呢?
前些天看了一部很老的电视剧《封神榜》。
姜子牙进宝剑给纣王,二人竟是在大殿上平起平坐,只叙普通礼节。
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在考古上均没什么实用价值。
但是我们能够从找到的东西知道:周代的礼仪已经相当复杂,编钟和诗经的传世就是
证据。
当姜子牙迈步走上纣王的大殿时,会不会有庄严的乐曲响起呢?
几百年之后,礼乐的发展达到顶峰,即使一个小国,也拥有极为精致的乐器。
那时有人走上大殿时,是不是仅仅音乐的力量就会使他肃然起敬,情不自禁地下跪呢
?
到底那时音乐的发展已到了何种地步?
钟子期一句"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道出了音乐的至高境界。
无论伯牙的演奏,还是子期的知音,均无人承继,留下的只有一曲《高山流水》。
可是如果我们不知道曲子的名字,又有几个人能理解呢?
会没有吗?
我们小时候,似乎听过一个故事。
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在小时候,曾经仅用了几分钟就算出了一到一百的连加。
其实中国古代有一本书,叫做《张邱建算经》,在世界上首次完美解决了等差级数求
和的问题。
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究竟曾经发达到了何等地步?
《九章算术》一度站到了世界数学的顶峰,书中完整给出了方程的概念,并给出了线
性变换消元的完整解法。
祖冲之的"密率",其数字选取之巧妙,一度成为谜团。后人发现,谜底原来是隐藏在
连分数之下,令人咋舌。
刘徽的"割圆术"和祖暅的"祖暅原理"是否是世上最早的微分思想,叫人无从评说。
不止是数学。我们的天文学、物理学启蒙之早,令世人嫉妒。
那时,我们的祖先站在了世界之巅,他们不需要站在巨人的肩上,他们自己就是巨人
。
我们所要做的,恐怕不仅仅只是乘凉吧。
我们的文化史,不能只写了一半就停下吧。
已经几千年了?
中国文化自称有上下五千年的连续的历史。
五千年很长吗?
五千年不能使星空变换。至少北极星一直挂在那里,从未动过。至少北斗星还在守护
着北极星,不知疲惫地旋转着。
我们的一年还是三百六十五天,古老的历法沿用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沿用下去。
五千年很短吗?
在我们的土地上,曾经发生了无数次战争,多少人的鲜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多少次的改朝换代。商六百,周八百,汉四百。
我们倏然发现,这些朝代,瓜分了五千年的历史。
然而文化的历史却一直延续着。
我们的先人们也一直在文化的土地上耕耘着。
曾有很多次外来文化的侵袭,它们来势汹汹,一时似乎难以抵挡。
然而它们却无一例外地被熔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被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
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强大力量。
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各种文化的撞击从未如今天般激烈过。
让我们的文化史延续下去,并像从前一样漂亮的延续。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有感
2003年夏 清华园
☆─────────────────────────────────────☆
oushidaxiong (大雄) 于 (Fri Dec 31 23:25:48 2004) 提到:
人生辛酸如初见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 如今,把它留给即将逝去的记忆。
: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我们必须时时小心着水流的缓急,以避免被吞没。
: 这条河的水流并不是那么平稳,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随时都会有雨雪落在它的上
: 面。
: 有时,浪花的巨大会让人难以相信,它的一端一度指向月亮。
: 有时,又会有绚丽多彩的云雾升起,甚至可以在另一面看见彩虹。
: 所以,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 它里面流淌着的,是数千年的感慨与辛酸。
: 漫步在这条河的堤岸上,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岸上多年被冲刷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
: ,我们可能依稀分辨出当年这条河的伟大与绚丽。只是,一切都远去了,它们不再属
: ...................
☆─────────────────────────────────────☆
quanl (盛装谋杀) 于 (Fri Dec 31 23:26:28 2004) 提到:
不如苍之涛那篇啊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 如今,把它留给即将逝去的记忆。
: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我们必须时时小心着水流的缓急,以避免被吞没。
: 这条河的水流并不是那么平稳,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随时都会有雨雪落在它的上
: 面。
: 有时,浪花的巨大会让人难以相信,它的一端一度指向月亮。
: 有时,又会有绚丽多彩的云雾升起,甚至可以在另一面看见彩虹。
: 所以,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 它里面流淌着的,是数千年的感慨与辛酸。
: 漫步在这条河的堤岸上,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岸上多年被冲刷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
: ,我们可能依稀分辨出当年这条河的伟大与绚丽。只是,一切都远去了,它们不再属
: ...................
☆─────────────────────────────────────☆
scarsty (小蝶) 于 (Fri Dec 31 23:26:35 2004) 提到:
这是我在男生节之后计划写的。
初衷是因为受到了女生们的感动。
周华健的歌
写在前面
许多时候我看到我从前写的一篇文章《当》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再去读一遍。可能
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写出那样的文字来。
那时我还修改了我以前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身如破絮随风摆,心化诗文归故园"成
了我写过的最好的句子之一。
可能是太久没被感动了吧。
一、《刀剑如梦》
曲名:刀剑如梦
专辑:风雨无阻
这可能是我听的第一首周华健的歌。
听到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这首歌就是《倚天屠龙记》的主题曲。
正如原著中描写的那样,一刀一剑的故事与主人公的情感纠缠在一起,分也分不开。
其实,这首歌的粤语版《刀剑若梦》的词似乎更加适合张无忌的所遇所感。
"只要情浓,不要武功,手中有剑,眼前有你,偏偏都一一扑空"。
《倚天屠龙记》中的感情故事,并不美好。正如原著中一章的标题一样,作者最喜爱
的女子却与张无忌天各一方,像参商二宿一样。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或多或少也做过大侠的梦,也可能幻想有一个红颜知己。
后来金庸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梦。
参考曲目:
曲名:刀剑若梦
专辑:有弦相聚
二、《让我欢喜让我忧》
曲名:让我欢喜让我忧
专辑:让我欢喜让我忧
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也很早,应该说,这首歌让我喜欢上了这个歌手。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一句:
"给我关怀为我解忧,为我平添许多愁,在深夜无尽等候,独自泪流独自忍受"。
那时我正读初中,大概是一次考试不大好,一个女生安慰了我几句。其实我倒并不在
乎考试的事,但以后的日子中,她的确增添了我很多烦恼。
有一天我对她说她的头发扎起来可能会更好看,第二天她真的换了一个发型。
最平凡的感动莫过于此。
三、《明天我要嫁给你》
曲名:明天我要嫁给你
专辑:花心
周华健用女性视角演绎的一首经典。其实女性视角的歌周华健还有一首更为震撼的,
就是《寡妇村传奇》,原名叫《妾》。
对于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我们可能是期待或者是害怕的。没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明天的事,就留给明天。
在感到空洞和惶恐时,我们对外面的事会有些什么反应,我们也难以预料。
也许我们会说:随它去吧。
这首歌的粤语版《昨晚你已嫁给谁》却是一首伤情的歌。
参考曲目:
曲名:寡妇村传奇
专辑:我愿意去等
曲名:昨晚你已嫁给谁
专辑:有弦相聚
四、《风雨无阻》
曲名:风雨无阻
专辑:风雨无阻
那是我朋友的一张许多歌手的合辑,听过之后只记得其中的一首歌。
那时还不认得周华健,于是就问这是谁的歌,然而对其他的歌却没什么反应。
也许正是这首歌中独有的哀伤才引起我的注意。
歌曲最前的部分有三个滑板,如果是磁带的话听得很清楚,《刀剑如梦》的前边也有
很长的一段长笛,这两首歌独特的乐器使用让我印象很深。
这首歌的旋律没有高潮,如同普通人的生活一样,平平淡淡。
"红尘千山万里路,我可以缝缝补补"。
五、《怕黑》
曲名:怕黑
专辑:让我欢喜让我忧、有弦相聚
新疆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之前没有节目放,经常插一些MTV,《怕黑》(国)是其中的
一个。
怕也许是一种恐惧,在静谧的黑暗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事,许多时候无法改
变的事,我们只有接受。
这首歌的国语和粤语版在旋律上略有不同,作词都是一样的漂亮。
我们心中的无助被描绘的一清二楚。
《我愿意去等》这个专辑中,周华健写出了这首歌的创作初衷,让人不禁莞尔。
"因为我心中疲惫,因为我厌倦雨打风吹","我怕要再去独对,漆黑里一堆冰冷空虚
"。
当我们疲惫的时候,也要想想我们有没有资格疲惫。
六、《风笑痴》
曲名:风笑痴
专辑:弦途有你
周华健在这首歌里表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一位歌手能够在风格上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着实令人钦佩。
这首歌中表现了现代人心中的惶恐不安。
"风,没法为彼此停留;笑,你我看不通透;痴,易发但偏不可收"。
这一句,真是写尽了人间的痴相。
这首歌是周华健快歌中著名的一首。他的很多快歌成就相当高,甚至超过了一些以快
闻名的歌手。《新天长地久》、《难念的经》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快歌中成就
最高的当数《弦弦全全》中的《安心》。
参考曲目:
曲名:安心
专辑:弦弦全全
曲名:新天长地久之男大当恋女大当爱
专辑:弦途有你
曲名:难念的经
专辑:生,生活
七、《终于》
曲名:终于
专辑:朋友
有很多描写离别的歌,这些歌大多略为伤感,憧憬未来。
《终于》也是一首描写离别的歌,但这次的离别,却是死别。
但是或许还是有一些可以欣慰的,就是这次的死别,是两个人一起,走在了黄泉的路
上。
当男主角死在浴缸中,女主角也倒在了路上。也许从相识那天起,他们的命运就永远
地连在了一起,再也分不开。
一只青鸟从女主角的手中飞起,它承担了许多美好祝愿,可是剩下的时间,已经不足
够让它飞到男主角的身旁了。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钟,只剩下些许片断的回忆。马上
,这片片的回忆也会消失了。
《终于》是周华健作品中最为忧伤的一首歌。因为无论怎样的哀伤、忧愁,都比不上
生命的宝贵。
当"只剩爱与不爱,你却迟迟说不出"的声音在我们耳畔响起,眼中却只剩下一只杳无
依靠的青鸟。
所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生命中留下这样的遗憾。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 如今,把它留给即将逝去的记忆。
: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我们必须时时小心着水流的缓急,以避免被吞没。
: 这条河的水流并不是那么平稳,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随时都会有雨雪落在它的上
: 面。
: 有时,浪花的巨大会让人难以相信,它的一端一度指向月亮。
: 有时,又会有绚丽多彩的云雾升起,甚至可以在另一面看见彩虹。
: 所以,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 它里面流淌着的,是数千年的感慨与辛酸。
: 漫步在这条河的堤岸上,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岸上多年被冲刷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
: ,我们可能依稀分辨出当年这条河的伟大与绚丽。只是,一切都远去了,它们不再属
: ...................
☆─────────────────────────────────────☆
scarsty (小蝶) 于 (Fri Dec 31 23:27:08 2004) 提到:
不能光看词句,还有内涵
【 在 quanl (盛装谋杀)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如苍之涛那篇啊
☆─────────────────────────────────────☆
mildhana (红郁金香) 于 (Fri Dec 31 23:27:28 2004) 提到:
写得真好
那个骨笛...我写的时候也提到了
^_^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 如今,把它留给即将逝去的记忆。
: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我们必须时时小心着水流的缓急,以避免被吞没。
: 这条河的水流并不是那么平稳,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随时都会有雨雪落在它的上
: 面。
: 有时,浪花的巨大会让人难以相信,它的一端一度指向月亮。
: 有时,又会有绚丽多彩的云雾升起,甚至可以在另一面看见彩虹。
: 所以,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 它里面流淌着的,是数千年的感慨与辛酸。
: 漫步在这条河的堤岸上,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岸上多年被冲刷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
: ,我们可能依稀分辨出当年这条河的伟大与绚丽。只是,一切都远去了,它们不再属
: ...................
☆─────────────────────────────────────☆
mildhana (红郁金香) 于 (Fri Dec 31 23:28:31 2004) 提到:
哇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我在男生节之后计划写的。
: 初衷是因为受到了女生们的感动。
才说出来啊...winnie说:我恨你~
: 周华健的歌
: 写在前面
: 许多时候我看到我从前写的一篇文章《当》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再去读一遍。可能
: 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写出那样的文字来。
: 那时我还修改了我以前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身如破絮随风摆,心化诗文归故园"成
: 了我写过的最好的句子之一。
: 可能是太久没被感动了吧。
: 一、《刀剑如梦》
: 曲名:刀剑如梦
: ...................
☆─────────────────────────────────────☆
scarsty (小蝶) 于 (Fri Dec 31 23:28:52 2004) 提到:
本文为班刊所写。
在我看来,《苍之涛》可能是中文RPG的一座高峰。
第一篇 七曜使者
七曜使者聚在一起只有两次,第二次时已经是兵戎相见。
这张图片实际上出自主角的回忆,这也成为七人最为完整的一张"合影"。
从左至右依次为:日曜使者项楚、月曜使者檀越之、火曜使者栾提炽、土曜使者墨衡
、金曜使者拓跋渊、水曜使者慕舆柔、木曜使者苻殷。
七人中的每一人,都具有极为强大的力量,也具有极为悲惨的命运。
1.项楚
对于这次的任务,项楚是最清楚的。或许他已经明确告诉大家:我们的任务是死亡任
务,一旦成功,我们就会消失,如果失败,我们也会消失。
为天下苍生的幸福而奋斗,最后自己消失在历史的波涛中,不为人知。
那个时代的英雄项楚,为自己选择了这样的命运。如果在他的历史中,他将成为伟大
的英雄,最后战死沙场,何等风光。
2.檀越之
盛世也是他的理想。
也许我们应该相信,如果最后胜利的是他,他一定会出手医治项楚,甚至愿意接受项
楚的惩罚。当栾提炽、慕舆柔战死时,他的悲痛,不会输给任何人。
当我们看到檀越之清瘦的面容,想起他深埋在心底的那份仇恨,我们只有为之叹息。
3.栾提炽
他心中也有仇恨,但是没有檀越之那么深。
他是一个真的好汉,敢作敢为,甚至不计较后果。
正因为这样他才可爱,他的阵亡才会让我们动容。
4.墨衡
当他在大秦时,他有身份,有地位。国君也对他非常的礼遇。
那时他的双手沾满了胡人的鲜血。他的杀孽比谁都重。
后来他离开了大秦,成为了土曜使者,对付那些曾经是自己设计制造的巨型机关。
再后来他跟随项楚来到了四百年前,将自己的天才作品亲手葬送。
这个英武的老人背后,有太多我们不了解的东西。
5.拓跋渊
虽然他是哑巴,但他什么秘密也藏不住。他的眼神异常澄澈,俊俏的脸上透出丝丝柔
情。
6.苻殷
她的渊哥哥什么也瞒不住她,她的眼神同样澄澈,透出的却是丝丝哀伤。
一个渊哥哥,一个阿殷。二人之间如水的柔情成为那场惨烈战争中的最美。
7.慕舆柔
为了越之,什么事情她都可以做,可是她就是狠不下心来。
越之的梦想是英雄,阿柔的故事,是一个英雄身后的悲剧。
七个人为了一个渺茫的盛世,来到崤山之战的时代。七个人的最终宿命,只有消失在
历史的波涛之中。后世的人们不会知道他们,不会知道曾经有七个人不顾一切的奋斗
,只是为了后世苍生的幸福。
七个人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可是总会有人记得他们,和他们一串串难记的名字。
日曜使者项楚、月曜使者檀越之、火曜使者栾提炽、土曜使者墨衡、金曜使者拓跋渊
、水曜使者慕舆柔和木曜使者苻殷。
第二篇 华夷之防
上天要庇佑谁,不是"上天"自己决定的。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
但是所谓民心,其实是一种很虚的东西。在战场上,靠的是力量。
那时是历史上五胡乱华时期,最终苻坚的秦国统一了北方。秦国与晋国于淝水列阵,
争夺天下。
在历史上,晋国取胜。因此大败,北方再次陷入了动乱。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至今魏晋风骨仍为我们津津乐道。
倘若那一战是秦国取胜,历史又会如何?
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是不会拒绝北方的胡人的。北方的胡人也不会拒绝博大的中华文
化。
所谓的华夷之防,是根本不会存在的。
但是,这不是简单的民族融合,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战争的失败者,注定要带着耻
辱终老一生。
这时,"华夷之防"变成了国仇家恨的借口,变得无比沉重。
第三篇 颠覆历史
这一次《苍之涛》告诉我们,历史是拿来颠覆的。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与我们熟知的完全不同的历史。
这些历史,终究是神话。
但是这也促使我们思考,真实的历史,究竟是不是史书上记载的那样?
历史的巨涛从未停止过前进,汹涌的波涛曾经吞没了多少英雄豪杰、风华儿女。
幸好上天让我们知道了许多英雄的事迹,他们的故事在人民的口中流传不息。
但是更多的英雄是我们不知道的,这些英雄的事迹,甚至比我们熟知的那些更加伟大
。
他们都永远消失在历史巨涛之中,永远不会为后世的人知道。
这就是英雄的悲剧吗?
这是无情的历史巨涛--苍之涛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我在男生节之后计划写的。
: 初衷是因为受到了女生们的感动。
: 周华健的歌
: 写在前面
: 许多时候我看到我从前写的一篇文章《当》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再去读一遍。可能
: 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写出那样的文字来。
: 那时我还修改了我以前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身如破絮随风摆,心化诗文归故园"成
: 了我写过的最好的句子之一。
: 可能是太久没被感动了吧。
: 一、《刀剑如梦》
: 曲名:刀剑如梦
: ...................
☆─────────────────────────────────────☆
scarsty (小蝶) 于 (Fri Dec 31 23:30:47 2004) 提到:
纪念我喜欢的轩辕剑系列游戏。
本文是第一次公开。
枫之舞--不一样的乱世
乱世之中,也有儿女情长。主宰这个乱世的,是无数的枭雄。
《枫之舞》成功地在战国时代架设了一段传奇。
云和山的彼端--文明的冲击
《云和山的彼端》至少做了以下几件事是前无古人的:
横跨亚欧大陆。整个故事是从欧洲水城威尼斯开始,经过阿拉伯,到达中国。这样宏
伟的剧情在中文RPG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以一个欧洲人作为主角。尽管他有中国血统,但是没有中国国籍,充其量来说只能算
是一个留学生。四个主角分别是西方的魔女,阿拉伯的精灵,中国的名将,再加上一
个留学生,这样的组合实在颇为奇特。
引入西方神话。撒旦,蚩尤同时出现在一个故事中(轩辕剑肆中甚至让他们站在了一
起)。
战斗系统采用横向。《仙剑奇侠传》定下的45度视角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成了标准
,而《云和山的彼端》率先打破了这个现象。
那个时代是中国最为鼎盛的时代,而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大唐的繁华是
无数欧洲人憧憬的对象。主角从欧洲来到大唐,目睹了这片繁华之后,历史的巧合却
使他参与到安史之乱之中。这个唐代最为黑暗的时期,使得当时的中国元气大伤。
这对于寻求王道的主角,的确是最好的一课,胜过任何言传。
所谓的战争不败之法,就是根本就不要战争。
《云和山的彼端》的剧本是中文RPG历史上最为宏伟和波澜壮阔的剧本,这是中文RPG
的骄傲。
天之痕--大义和友情
《天之痕》这次将重点放在了刻划人物的感情上,这是《仙剑奇侠传》的老路,很多
游戏都是这样做的,但《天之痕》做的最好。尽管它的剧本或许不及《云和山的彼端
》那样宏伟,但更多的人喜欢它却是不争的事实。
《天之痕》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对次要人物的着力刻划,陈辅和宇文拓的名字想必大家
还记得。
从《天之痕》开始,《轩辕剑》的主题开始变得沉重,尤其表现在宇文拓身上。这一
点在其后的作品中愈发明显。
黑龙舞兮云飞扬--力量和梦想的思考
《黑龙舞兮云飞扬》开创了中文RPG的3D时代,尽管在它之前还有《笑傲江湖》,但
《黑龙舞兮》的影响力无疑更大。
这次的背景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乱世,秦始皇无疑是这个乱世的最大赢家。平定乱世,
黎民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而在平定乱世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不断的征伐和杀戮。
英雄们都会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最终的结果也许是好的,但是实现梦想的过程中
,可能需要千万人的血流成河。
这样的梦想,该不该为之奋斗?
苍之涛--无情的历史巨涛
《苍之涛》实在是太沉重了,甚至让人窒息。
历史无论怎样发展,注定是要埋没英雄的。在无情的历史面前,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
小了。
也许有无数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我们从未听过,但他们的功绩,我们至今还在享用。
《苍之涛》颠覆了很多中文RPG的常理,给了我们一个虽不庞大但如史诗一般的故事
。
它或许想要告诉我们,历史是拿来颠覆的。
风萧萧兮崤山冷,天茫茫兮淝水寒。
《苍之涛》获得了更高的赞誉,甚至被认为是轩辕剑系列的另外一个高峰。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 如今,把它留给即将逝去的记忆。
: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我们必须时时小心着水流的缓急,以避免被吞没。
: 这条河的水流并不是那么平稳,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随时都会有雨雪落在它的上
: 面。
: 有时,浪花的巨大会让人难以相信,它的一端一度指向月亮。
: 有时,又会有绚丽多彩的云雾升起,甚至可以在另一面看见彩虹。
: 所以,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 它里面流淌着的,是数千年的感慨与辛酸。
: 漫步在这条河的堤岸上,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岸上多年被冲刷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
: ,我们可能依稀分辨出当年这条河的伟大与绚丽。只是,一切都远去了,它们不再属
: ...................
☆─────────────────────────────────────☆
chumsdock (微笑服务) 于 (Fri Dec 31 23:32:31 2004) 提到:
【 在 mildhana (红郁金香)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得真好
: 那个骨笛...我写的时候也提到了
Goodee
: ^_^
☆─────────────────────────────────────☆
scarsty (小蝶) 于 (Fri Dec 31 23:33:17 2004) 提到:
本文中我试图将原理尽量解释得浅显,但是是否达到了效果就不知道了。
X光各章重要结论
1. 倒空间结论:
吴氏网、极网的使用:
绕一轴旋转使轴与吴氏网N-S极重合,绕一点旋转使此点与极点重合。将二者并用可
以获得任意位置的极射投影。
2. X光谱结论:
最短波长: ,式中波长之单位为埃,电压单位为千伏。
最大波长为最短波长的1.5倍。
线性吸收系数的Victoreen经验公式: ,式中C、D与物质有关。
3. X光的衍射公式的由来:晶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最终的衍射
线,即:自身的散射因子(与布拉格角有关)、同种类的原子在晶格中的距离(实际
为位相差)、自身的位置(确切说为相对位置)。
原子散射因子的计算:假设只有两个几何意义上的点进行衍射,衍射线是增强还是削
弱由二者的相对距离、波长和衍射角决定。在计算原子的衍射因子时,将电子云微分
为许多质点,散射的强度与质点的电荷相关,质点的位置决定相位差。所谓原子散射
因子就是整个原子的散射线的振幅与处于原子中心的一个电子散射的振幅之比。
晶体的衍射的一般表达式拥有几个项相乘的形式,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个式子并没有
明确的物理意义。这个式子等价于晶体中所有原子的原子散射因子和相位差乘积的和
。
当晶体中包含足够多的原子时(其实不需要很多),就只有相位差是 整数倍的原子
种类才有衍射峰了。
点阵消光条件是对于14种布拉维点阵来说的,仅计算点阵中的结点,至于一个结点上
有几个原子,属于结构消光条件的事。
对消光条件的一个简单的图解: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相位差为 ,衍射线加强,
那么这样就一定是减弱了。
晶面是不会反射的,事实上光线射到原子上反射的方向是随机的,我们只不过是找了
一个刚刚好的晶面,这个晶面的法线与出射线和入射线夹角的平分线重合。
如果出射线和入射线使我们找不到刚好的晶面,那也不用担心,我们已经说过只有相
位差是 整数倍的原子种类才有衍射峰,这样的方向是不会有衍射线的(其实还是有
一定强度的,即背底强度)。
一般我们认为只有平行于试样表面的晶面才会发生衍射,这是因为X光穿透能力有限
,不平行于试样表面的晶面没有足够多的原子被照射到。但对于多晶和粉末由于什么
晶面都有可能平行于晶体表面,所以可以不加考虑(其实只有在作存在织构的反极图
时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4. 衍射线的理论强度:考虑实际小晶体的积分强度、实验方法、吸收影响、对称性
、温度以及上面讨论的消光,得到下式:
式中各个参数的意义后面三个比较难记,依次为:被照射体积、吸收因子、温度因子
。
5. 线性分析:比较好的方法是Rachinger法和傅立叶卷积法。请认真研究教材中Rachinger
法的那个列表。
6. 物相分析:定性的只需学会查手册,定量的话请记住 这个可以表征相对含量的式
子。其中K可以用PDF上的那个或是自己算一个。
7. 测定点阵参数:一般情况下选用高角度线,请注意下面的误差的表达式:
上式右面各项由左至右分别来自:布拉格角本身误差、离轴误差、透明度误差(理想
的试样应该不透明)、平面误差(理想的试样应该不是平面,是球面),最后的那项
是哪来的我也不知道。
一般通过外推函数将布拉格角推至直角,即可求得 。衍射仪法中一般选择布拉格角
余弦的平方(不绝对,看上面误差的那个式子)。如果要求不高,使用晶面指数直接
计算时应该采用高角度线。
请注意柯亨最小二乘法,这个方法非常精彩。
8. 宏观应力的测定:选择同样的晶面,这样就决定了布拉格角是一个常数(事实是
在一个常数周围进行微小的变化)。此时重要参数 是晶面法线与晶体表面法线的夹
角。
我们只需记住以下的结论:
式中布拉格角的单位是角度。
9. 微晶尺寸的测定:我们前面说过,如果晶体中的原子足够多,只有使相位差是 整
数倍的原子才有衍射峰,其它的部分都被消光消掉了(其实是与那些衍射峰相差太远
);但是有时原子不够多,消光就不够彻底,导致了衍射线宽化。
Scherrer的推导极为漂亮,微晶的存在导致衍射线宽化,我们不管别的地方,只想如
果衍射线的强度恰好是主峰的一半时,布拉格角偏离了多少。用数值解得出结论为:
式中的 正是衍射线强度为最高峰的一半时四倍的布拉格角变化。
10. 微观应力:微观应力的作用域仅存在于极微小的范围之内,这与宏观应力存在于
一个很大的领域十分不同。因此我们在测试微观应力的时候,绝对不会用到像宏观应
力中的变化率的公式,仅讨论一点时变化率是没意义的。
所以我们只需直接利用虎克定律 即可。
晶格常数的变化也会导致衍射线的宽化(还是消光不彻底),如果认为平均应变与半
高宽对应,那么就有下式:
(此式由布拉格公式可以得出)
将与9中意义相同的 代入即得:
11. 织构的测定:首先我们看一下正极图是怎么来的:正极图就是试样中任一特定晶
面族法线在该坐标中的分布。这时那个圆代表的是空间位置,每个点代表的都是空间
中的一个方向,注意是空间中的方向,与极射投影中某一个晶体学的方向无关。如果
我们考查的是一个理想的多晶,每个晶面的取向是完全平均分布的,那么得到的任意
一个面族的正极图应该是点填充满整个圆。由于织构的存在才使得这些投影变得分散
。丝织构的晶面取向受到一个限制,所以由面变成了线;板织构又多了一个限制,所
以变成了点。
下面我们对<100>理想丝织构的正极图作一个解释:由于所有的[100]方向都沿一个方
向排布,那么{110}晶面族必然也会重新排布,由于它们与[100]夹角有45°和90°两
种,而[100]现在只与丝轴方向平行, 那么没办法,{110}晶面族只好与丝轴方向只
夹45°或90°。
在照相法获得正极图时,正是由于织构的存在使得衍射环不连续,如果是理想多晶,
最终获得的正极图必然会充满整个圆。
至于照相获得正极图的方法,为什么要取(200),其实我们考查的是(100),而在德拜
照片上不仅有(100)、(200),(300)、(400)也有,这些都要考查,所有的加在一起才
是正极图。现在由于织构的存在,(100)本该有的线没有了(晶面只有与X光入射方向
夹角刚好是该晶面的布拉格角时才会出现衍射线!),(300)、(400)的也没了。其实
问题是被照片简化了。
反极图的解释要简单得多:反极图就是一个分布图,反极图的强度直接表示某种晶体
学方向有多大的几率平行于所采用的试样外形方向。至于获得的方法是作分布图样。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 如今,把它留给即将逝去的记忆。
: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我们必须时时小心着水流的缓急,以避免被吞没。
: 这条河的水流并不是那么平稳,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随时都会有雨雪落在它的上
: 面。
: 有时,浪花的巨大会让人难以相信,它的一端一度指向月亮。
: 有时,又会有绚丽多彩的云雾升起,甚至可以在另一面看见彩虹。
: 所以,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 它里面流淌着的,是数千年的感慨与辛酸。
: 漫步在这条河的堤岸上,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岸上多年被冲刷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
: ,我们可能依稀分辨出当年这条河的伟大与绚丽。只是,一切都远去了,它们不再属
: ...................
☆─────────────────────────────────────☆
imsorry (没有我你怎么办) 于 (Fri Dec 31 23:33:36 2004) 提到:
。。。。。。。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文中我试图将原理尽量解释得浅显,但是是否达到了效果就不知道了。
: X光各章重要结论
: 1. 倒空间结论:
: 吴氏网、极网的使用:
: 绕一轴旋转使轴与吴氏网N-S极重合,绕一点旋转使此点与极点重合。将二者并用可
: 以获得任意位置的极射投影。
: 2. X光谱结论:
: 最短波长: ,式中波长之单位为埃,电压单位为千伏。
: 最大波长为最短波长的1.5倍。
: 线性吸收系数的Victoreen经验公式: ,式中C、D与物质有关。
: 3. X光的衍射公式的由来:晶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最终的衍射
: ...................
☆─────────────────────────────────────☆
quanl (盛装谋杀) 于 (Fri Dec 31 23:33:47 2004) 提到:
贴电镜的吧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文中我试图将原理尽量解释得浅显,但是是否达到了效果就不知道了。
: X光各章重要结论
: 1. 倒空间结论:
: 吴氏网、极网的使用:
: 绕一轴旋转使轴与吴氏网N-S极重合,绕一点旋转使此点与极点重合。将二者并用可
: 以获得任意位置的极射投影。
: 2. X光谱结论:
: 最短波长: ,式中波长之单位为埃,电压单位为千伏。
: 最大波长为最短波长的1.5倍。
: 线性吸收系数的Victoreen经验公式: ,式中C、D与物质有关。
: 3. X光的衍射公式的由来:晶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最终的衍射
: ...................
☆─────────────────────────────────────☆
Messiah (成长让人觉得累) 于 (Fri Dec 31 23:33:50 2004) 提到:
…………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文中我试图将原理尽量解释得浅显,但是是否达到了效果就不知道了。
: X光各章重要结论
: 1. 倒空间结论:
: 吴氏网、极网的使用:
: 绕一轴旋转使轴与吴氏网N-S极重合,绕一点旋转使此点与极点重合。将二者并用可
: 以获得任意位置的极射投影。
: 2. X光谱结论:
: 最短波长: ,式中波长之单位为埃,电压单位为千伏。
: 最大波长为最短波长的1.5倍。
: 线性吸收系数的Victoreen经验公式: ,式中C、D与物质有关。
: 3. X光的衍射公式的由来:晶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最终的衍射
: ...................
☆─────────────────────────────────────☆
scarsty (小蝶) 于 (Fri Dec 31 23:36:25 2004) 提到:
本文的一部分作为张扬的期末论文。
这篇文章的风格与前面的区别很大。
明清的神怪小说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孙铁昱 2001012296)
第一次看《西游记》的时候觉得有点文不对题,明明写的是一个法力高强的猴子拿着
棒子打人的故事,却为什么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在电视剧中,那些相貌各异的妖怪和
光怪陆离的法术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后来知道了这部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段时间内始终想不通,一部描写神怪
故事,近于童话的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这个观点是在很久以后才转变的,那时眼界变得宽广了,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方才知道,《西游记》实在是一本奇书,在它面前,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
孤独》是那么的平淡,缺少光彩。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却并非出自《西游记》本身。有一本书叫做《后西游记》,
作者是谁已经不知道了。其中的第三回"力降龙虎,道伏鬼神"中有一段情节,是小圣
到地府去的。
在《西游记》中曾经提到崔判官将李世民的阳寿添了二十年,由此造成唐王朝的登记
有些混乱,这件事地府的几位长官原先并不知道,叫小圣一查,登时查了出来,这几
位长官没了主意,小圣却说:现在那个宪宗就让他少活二十年吧。众人说那宪宗正是
精力旺盛,可如何是好。
小圣就又说:"这有何难,近日皇帝多好神仙,爱行房术。崔判官既私延太宗之寿,
何不即将他罚作方士献丹药,以明促宪宗之寿。承行作弊,本该正法典刑,姑念尽忠
故主,合令杖杀,以了此一段公案。"于是众人赞道:"昔年老大圣判断公事,只凭铁
棒,威则有余,理实不足;令上仙针芥对喝,过于用棒,可称跨灶。"
这一段描写的着实精彩。私以为,仅仅凭这一段,《后西游记》后面那些还算好看的
神怪故事也没有必要了,这本书完全可以扔进垃圾堆不必再看了。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神话中描写了很多的神仙,他们的地位有高有低。玉皇大帝最大
,剩下的众神各有各的位置,省得大家打架。但《西游记》中却是凭空多了这么一个
孙悟空,发现没有自己的位置,于是就打架,从地下打到了天上,玉帝也被打到桌子
底下,这是一次对中国古代传统观念的颠覆,让人拍手称快。后来来了一个如来佛祖
,也是用了一些骗术才打败了孙悟空。如来的法力确实比孙悟空强,但是这等手段着
实让人不齿。
在全书结尾处如来忽然要"人事"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殊不知这真经到了东土,善男
信女们多了起来,唐僧再振臂一呼,加上中土富庶,"人事"岂不滚滚而来。
《西游记》中这样的讽刺很多,相比之下《后西游记》就只剩了一个空壳,根本没有
称为续作的资格了。
明代的神怪小说比较有名的还有一部《封神演义》。如果说《西游记》讲的是佛教,
《封神演义》主要讲的就是道教。主要的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佛教,却已经有了老子这
个神仙(据说《封神演义》是一位道士写的,可能有些道理)。《封神演义》也具有
极为神奇的想象,几乎不输给《西游记》。
我觉得看《封神演义》时看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数"。天数、定数是不能违抗的。比
方姜子牙正辛苦的时候,来了几位道友,见面呵呵一笑,便提到"周家也不过八百年
天下",既然什么都定了,姜子牙还要在这里七八十了还在拼命,也有点"事在人为"
的意思。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十绝阵"那一段。赵公明找来很多道友摆了十个阵,姜
子牙那边也来了很多帮手,都是姜子牙的师兄,法力很高的。可临到破阵时却必须遵
照如下程序:
一、某个辈分比较低的修道之人或是全然不懂法术之人去破阵,之后阵亡。
二、某个高手来破阵,之前必定先作一诗。
三、破阵成功。
于是就这样破了十个阵死了十个人,未免有点草菅人命的嫌疑。再说每个高手还要作
一首诗才行,看来修道之时还要注重文学素养。
总之这里的描写让人莫名其妙。这里面有个说法就是给封神榜凑数,但是在万仙阵的
时候阵亡了不止千人,数字总归是够的。另外就是这几个人封神榜上有名字,反正总
是要死的,早死晚死都一样。
在这里"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既然"数"让他们死,那没办法,送死去吧。
另外还有一段描写我觉得还算是比较积极的。
还是赵公明,不知哪里捡了一个"定海珠",威力强大,姜子牙那边的人都招架不住。
后来碰到了两个散人,其中一人很随意地破了"定海珠",原来他手中有一个"落宝金
钱",但很快他就被"金蛟剪"杀了。但"金蛟剪"不过是很平常的东西,比"定海珠"差
了不少。
这里面就充分表现出了"一物降一物"的道理,耐人深思。就因为这个道理,毛主席也
认为《封神演义》是值得一看的。
明代的神怪小说比较出名的就是这两部长篇了。到了清代,神怪小说的重要作品都是
短篇,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聊斋志异》了。
《聊斋志异》其实也是借狐鬼说人事,讲了很多因果报应的故事。《聊斋志异》的文
笔非常细腻,细节的描写比较多。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忿,纪晓岚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完全是另一种风格,文笔简洁明快,每个故事都相当的短。
这在后来也成了清代神怪小说的两个流派。并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
这其中我读过宣鼎的《夜雨秋灯录》,这是属于《聊斋志异》那一派的。其中有一篇
写道某人在树下避雨,结果在树洞中发现了一个小人国的故事,想象非常的精致。
《夜雨秋灯录》中比较有名的还有一篇"麻风女邱丽玉",基本上都会被研究宣鼎的人
提到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小说,曾经看过《中国文学史》(忘了是哪里的教材了)的小说部分
好几遍。但是自己的观点还是比较肤浅的,写在这里的是读了一些小说的感想。
参考资料:
《中国小说史略》,周树人。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 如今,把它留给即将逝去的记忆。
: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我们必须时时小心着水流的缓急,以避免被吞没。
: 这条河的水流并不是那么平稳,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随时都会有雨雪落在它的上
: 面。
: 有时,浪花的巨大会让人难以相信,它的一端一度指向月亮。
: 有时,又会有绚丽多彩的云雾升起,甚至可以在另一面看见彩虹。
: 所以,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 它里面流淌着的,是数千年的感慨与辛酸。
: 漫步在这条河的堤岸上,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岸上多年被冲刷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
: ,我们可能依稀分辨出当年这条河的伟大与绚丽。只是,一切都远去了,它们不再属
: ...................
☆─────────────────────────────────────☆
chumsdock (微笑服务) 于 (Fri Dec 31 23:40:17 2004) 提到:
……你怎么光贴论文……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文的一部分作为张扬的期末论文。
: 这篇文章的风格与前面的区别很大。
: 明清的神怪小说
: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孙铁昱 2001012296)
: 第一次看《西游记》的时候觉得有点文不对题,明明写的是一个法力高强的猴子拿着
: 棒子打人的故事,却为什么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在电视剧中,那些相貌各异的妖怪和
: 光怪陆离的法术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 后来知道了这部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段时间内始终想不通,一部描写神怪
: 故事,近于童话的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 这个观点是在很久以后才转变的,那时眼界变得宽广了,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 方才知道,《西游记》实在是一本奇书,在它面前,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
: ...................
☆─────────────────────────────────────☆
scarsty (小蝶) 于 (Fri Dec 31 23:41:31 2004) 提到:
本文是一门选修课的论文。
这篇文章的风格与前一篇相似。
无题
有感于《袁崇焕评传》
假期时趁着有空,读了金庸先生的《碧血剑》。感觉这部小说并不及后来的《天龙八
部》《笑傲江湖》等作品,显得气魄不够宏大,很像是一个精简的《倚天屠龙记》。
但是后面的附录《袁崇焕评传》却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袁崇焕评传》描绘的是真实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堪称中华民
族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
小时候曾经有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就叫《袁崇焕》。那时还不大懂事,袁崇焕这个人
究竟是好是坏都不知道,只记得电视剧的结尾,两个刽子手将一个赤裸上身绑在柱子
上的人一刀一刀地割死了。当时有点害怕这样血腥的场面,所以后来提到袁崇焕时都
会记起这些。
小学时又看到一些史料,得知袁崇焕是保卫东北的英雄,对他起了些敬意。模模糊糊
只记得那张线条勾勒的脸,虽称不上文雅,可一见就看出不是武将。
假期时,是在夜里读《袁崇焕评传》,不禁感到了历史的厚重。那么多的英雄人物出
现在那个混乱的时代,给那个时代留下了属于他们的烙印,最后又永远消失在历史的
长河中,被无情的波涛彻底吞没。
在袁崇焕的故事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事情有两件。
第一件事是打死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满族历史上最大的英雄。从前家里有一本书叫做《努尔哈赤传奇》,虽然
并非全是史实,但也描绘出了他的英雄气概。这本书我只稀稀落落看了一点,只记得
努尔哈赤年轻的时候曾经独自杀了一只老虎,弄得浑身是血,这等人物能有几个。努
尔哈赤后来被称作"罕王",带领满族人打下了清代最初的江山。他死多半是因为他大
限已到,但对袁崇焕连战连败的影响毕竟是一个不小的理由。
直接导致努尔哈赤抑郁而终的原因是宁远之战。宁远现在叫兴城,与我的家乡距离不
远。明末至今的数百年间,辽东这片土地上曾经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奋战过,努尔哈赤
和袁崇焕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的名字听起来很霸道,现在想来恐怕是满
文的音译。皇太极也是满清历史上的英雄,他奠定了满清的政治基础,他的功绩虽然
没有他的父亲那样彪炳显赫,却也是当时的翘楚。
我曾经去过他在沈阳的陵寝--昭陵。他的陵墓没有明朝皇帝的豪华,可见满清创业之
初的艰难。昭陵的最后是一个很大的圆形坟墓,上面可站百人。传说昭陵中的一个建
筑上的某块瓦片可以控制墓门的开启,光阴荏苒,这个机关或许早已失效。
皇太极的墓前是很长的一条马路,上面随时穿行着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里曾经是
他一生戎马的地方,如今沧海桑田,满清也不复存在,英雄的一切都归于黄土。
第二件事就是后来的死守北京。
在那个乱世中,北京城内也出现了一个足以写进历史的皇帝--崇祯。
后世对崇祯的评价似乎比前朝的几位亡国之君要好得多。他在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
上吊自杀,留书说自己非亡国之君等等,为他身后增添了一点砝码。
崇祯并不是什么坏皇帝,明朝灭亡从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苗头;但他也不是什么好皇帝
,只从他乱换首辅一点就可以看出他心中实际是极度恐慌的。
崇祯上任后的第二年,皇太极从西路绕道攻打北京。袁崇焕得到消息后,带兵前来救
援。战斗就在北京郊外进行。昔年李贺以一句"黑云压城城欲催"成名,那时的场景与
李贺的这句诗也差不了多少。
袁崇焕是在这次北京大战中入狱的,后来就再也没有出来。入狱的原因竟然是崇祯皇
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谁都知道,想不到竟会在这一时刻重
演。
这场战斗就发生在北京郊外,历史上饱经战火洗礼的北京城再一次面临危机。如果北
京被攻破,崇祯可能就会提前上吊,改朝换代的事情轮不到李自成来,清兵入关也不
一定需要吴三桂了。
袁崇焕与皇太极在关外打了很多仗,这次来到北京来打。明朝末年两位英雄的碰撞横
跨了山海关,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均留下了痕迹。
如今的北京,已是一片太平。这场惨烈的北京保卫战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北京作为宋、元、明、清的都城,曾经经历过无数次的战火洗礼,袁崇焕与皇太极的
这次交锋,不过是其中的一次。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那是一个乱世,只有乱世才会有那么多的英雄。努尔哈赤、袁崇焕、皇太极,他们都
是英雄。
英雄们身处乱世,他们就要为改变历史而奋斗,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记住。
历史是无情的,无论怎样的壮烈、怎样的悲伤,最后都要泯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正如我们今天凭吊古人一样。
参考资料:
《袁崇焕评传》,查良镛。
《中国历史大百科全书》清太宗皇太极部分。(查找自Internet)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 如今,把它留给即将逝去的记忆。
: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我们必须时时小心着水流的缓急,以避免被吞没。
: 这条河的水流并不是那么平稳,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随时都会有雨雪落在它的上
: 面。
: 有时,浪花的巨大会让人难以相信,它的一端一度指向月亮。
: 有时,又会有绚丽多彩的云雾升起,甚至可以在另一面看见彩虹。
: 所以,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
: 它里面流淌着的,是数千年的感慨与辛酸。
: 漫步在这条河的堤岸上,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岸上多年被冲刷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
: ,我们可能依稀分辨出当年这条河的伟大与绚丽。只是,一切都远去了,它们不再属
: ...................
☆─────────────────────────────────────☆
hfyhy (弘一) 于 (Fri Dec 31 23:44:09 2004) 提到:
你对纳兰性德还真敏感
【 在 class (食性累)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生若只如初见
☆─────────────────────────────────────☆
scarsty (小蝶) 于 (Fri Dec 31 23:45:01 2004) 提到:
本文是杨志刚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与我的理解是相同的。
我认为本文应当可以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
立方晶格晶面的计算机图像表征
摘要:利用计算机计算并绘图的方法解决了立方晶格中任何一个晶面中原子排布的问
题。利用本文所提供的算法可以绘出立方晶格的任何一个晶面。同时给出了一个简单
的演示程序。
前言:
立方晶系的结构非常简单也很容易理解。
倘若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从某一个方向观察立方晶系时,我们将得到怎样
的结果,我们此时眼中的原子排布是怎么样的。当然我们看到的是满眼的原子,但更
多时候,我们只是关心其中某一面的原子的排布。
本文试图解决简单立方及其衍生晶格中的某一晶面上原子的排布的描画问题。
以下的讨论未加说明均指立方晶格。
基本算法:
晶格中的晶面由3个数描述,简单的几何计算可知,对于任一晶面 ,描述它的方程为
:
而同时亦可以非常简单的找出3个几何点 ,它们必定在这个平面之上,并且我们可以
利用这三个点构造一个坐标系。
在这个晶面的某一指数为0时,可以利用已经存在的A点构造其余点的坐标,所以我们
有一个要求是其中晶面的第一个指数不能为0。这应当是可行的,(100)和(010)
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且(000)晶面是没有意义的。
格点的枚举:
简单立方格点的坐标枚举比较简单,可以指定一个范围,利用三重循环来枚举。至于
FCC和BCC可以将已经枚举出来的坐标加上(0.5,0.5,0)的三种排列(FCC)或(0.5
,0.5,0.5)(BCC)即可。
已经枚举出的晶格坐标只需代入平面的方程即可知道它是否在平面上。
尽管通常认为枚举坐标是比较浪费时间的做法,而且这里大部分的坐标是无用的,但
是这却是最为可靠的做法,况且从现代的计算机发展水平来看时间几乎不是问题。
格点的描画:
这里最为主要的问题是将一个通常角度下看来倾斜的平面投影到一个平面上,这是一
个最为头痛的问题,但是下面的做法将避开投影的计算。
前面讲过,我们首先以非常简单的做法找到了三个点,这三个点中的两个可以确定一
个极坐标系,而空间中的某一点到极点的距离和该点与极轴的夹角的余弦都可以通过
非常简单的方法计算出来。如果这一点在我们一开始确定的平面上,那么根本无需附
加的计算,直接就可以描述出这个点的位置。
当然余弦对应的夹角可能有两个(正或负),这里我们采取的做法是设法屏蔽掉其中
的一个,我们只绘制极轴一边的点阵即可。在实际的过程中,可以不去理会这个问题
。甚至我们连夹角也不用求,只知道夹角的正弦和余弦就足够了。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文是一门选修课的论文。
: 这篇文章的风格与前一篇相似。
: 无题
: 有感于《袁崇焕评传》
: 假期时趁着有空,读了金庸先生的《碧血剑》。感觉这部小说并不及后来的《天龙八
: 部》《笑傲江湖》等作品,显得气魄不够宏大,很像是一个精简的《倚天屠龙记》。
: 但是后面的附录《袁崇焕评传》却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
: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袁崇焕评传》描绘的是真实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堪称中华民
: 族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
: 小时候曾经有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就叫《袁崇焕》。那时还不大懂事,袁崇焕这个人
: 究竟是好是坏都不知道,只记得电视剧的结尾,两个刽子手将一个赤裸上身绑在柱子
: ...................
☆─────────────────────────────────────☆
HitakaKen (飞翔的鹰) 于 (Fri Dec 31 23:45:14 2004) 提到:
“金蛟剪”七大仙器第二位怎么能说不强呢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文的一部分作为张扬的期末论文。
: 这篇文章的风格与前面的区别很大。
: 明清的神怪小说
: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孙铁昱 2001012296)
: 第一次看《西游记》的时候觉得有点文不对题,明明写的是一个法力高强的猴子拿着
: 棒子打人的故事,却为什么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在电视剧中,那些相貌各异的妖怪和
: 光怪陆离的法术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 后来知道了这部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段时间内始终想不通,一部描写神怪
: 故事,近于童话的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 这个观点是在很久以后才转变的,那时眼界变得宽广了,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 方才知道,《西游记》实在是一本奇书,在它面前,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
: ...................
☆─────────────────────────────────────☆
oushidaxiong (大雄) 于 (Fri Dec 31 23:45:50 2004) 提到:
卧槽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文是杨志刚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与我的理解是相同的。
: 我认为本文应当可以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
: 立方晶格晶面的计算机图像表征
: 摘要:利用计算机计算并绘图的方法解决了立方晶格中任何一个晶面中原子排布的问
: 题。利用本文所提供的算法可以绘出立方晶格的任何一个晶面。同时给出了一个简单
: 的演示程序。
: 前言:
: 立方晶系的结构非常简单也很容易理解。
: 倘若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从某一个方向观察立方晶系时,我们将得到怎样
: 的结果,我们此时眼中的原子排布是怎么样的。当然我们看到的是满眼的原子,但更
: 多时候,我们只是关心其中某一面的原子的排布。
: ...................
☆─────────────────────────────────────☆
msccpcwm (98) 于 (Fri Dec 31 23:46:10 2004) 提到:
两大高手开始巅峰之战,期待....
【 在 HitakaKen (飞翔的鹰)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蛟剪”七大仙器第二位怎么能说不强呢
☆─────────────────────────────────────☆
hfyhy (弘一) 于 (Fri Dec 31 23:46:18 2004) 提到:
求那幅棋盘
【 在 oushidaxiong (大雄) 的大作中提到: 】
: 卧槽
☆─────────────────────────────────────☆
imsorry (没有我你怎么办) 于 (Fri Dec 31 23:46:26 2004) 提到:
何以解忧,唯有卧槽
【 在 oushidaxiong (大雄) 的大作中提到: 】
: 卧槽
☆─────────────────────────────────────☆
quanl (盛装谋杀) 于 (Fri Dec 31 23:46:51 2004) 提到:
同求,似乎是在joke版出现过的
【 在 hfyhy (弘一) 的大作中提到: 】
: 求那幅棋盘
☆─────────────────────────────────────☆
oushidaxiong (大雄) 于 (Fri Dec 31 23:47:11 2004) 提到:
去sports版看了看,没了
【 在 hfyhy (弘一) 的大作中提到: 】
: 求那幅棋盘
☆─────────────────────────────────────☆
imsorry (没有我你怎么办) 于 (Fri Dec 31 23:48:21 2004) 提到:
┌─┬─┬─┬─将─┬─┬─┬─┐
│ │ │ │\│/│ │ │ │
├─┼─马─┼─┼─┼─┼─┼─┤
│ │ │ │/│\│ │ │ │
├─┼─┼─┼─┼─┼─┼─┼─┤
【 在 oushidaxiong (大雄) 的大作中提到: 】
: 去sports版看了看,没了
☆─────────────────────────────────────☆
oushidaxiong (大雄) 于 (Fri Dec 31 23:48:48 2004) 提到:
好
【 在 imsorry (没有我你怎么办) 的大作中提到: 】
: ┌─┬─┬─┬─将─┬─┬─┬─┐
: │ │ │ │\│/│ │ │ │
: ├─┼─马─┼─┼─┼─┼─┼─┤
: │ │ │ │/│\│ │ │ │
: ├─┼─┼─┼─┼─┼─┼─┼─┤
☆─────────────────────────────────────☆
hfyhy (弘一) 于 (Fri Dec 31 23:49:01 2004) 提到:
收藏之
【 在 imsorry (没有我你怎么办) 的大作中提到: 】
: ┌─┬─┬─┬─将─┬─┬─┬─┐
: │ │ │ │\│/│ │ │ │
: ├─┼─马─┼─┼─┼─┼─┼─┤
: │ │ │ │/│\│ │ │ │
: ├─┼─┼─┼─┼─┼─┼─┼─┤
☆─────────────────────────────────────☆
scarsty (小蝶) 于 (Fri Dec 31 23:49:46 2004) 提到:
第一次听说weyl是教授讲的,也许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
对前辈的崇敬是不需语言形容的。
外尔
张奠宙
(华东师范大学)
外尔,H(Weyl,Hermann)1885年11月9日生于德国的埃尔姆斯霍恩;1955年12月
8日卒于瑞士苏黎世.数学,数学物理.
外尔出生在邻近汉堡的一个小镇上.父亲路德维希(Ludwig)是银行家,母亲安娜
(Anna)在家里照料孩子.外尔在乡镇上度过了少年时代,并在阿尔托纳的一所文法中
学读书.虽说乡下的孩子往往比较闭塞,见识不广,但外尔在中学时已读过Ⅰ.康德
(Kant)的《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ve Reason,1781).他回忆说:“这书
立即打动了我的心.”
1904年,外尔从这所中学毕业.当时的校长是德国大数学家D.希尔伯特(Hilbert
)的表兄弟,遂将外尔介绍到希尔伯特所在的格丁根大学攻读数学.从此,外尔踏上
了数学之路,并成为日后希尔伯特的继承人.
在格丁根的第一年,外尔读了许多课程.其中包括希尔伯特的课“化圆为方与数
的理论”.新世界的门向他打开了.1905年夏天,外尔带着希尔伯特的辉煌作品“数
论报告”(Der Zahlbericht)回家去.他回忆说:“整个暑假我在没有初等数论和E.
伽罗瓦(Galois)理论这些准备知识的情况下,自己尽力搞懂它.这几个月是我一生中
最快乐的几个月,经历了我们共同分担的疑虑和失败的许多岁月之后,它的光辉仍抚
慰着我的心灵.”外尔曾这样描述希尔伯特对青年人的影响:“他所吹奏的甜蜜的芦
笛声,诱惑了许多老鼠追随他跳入数学的深河”.外尔自己就是这些“老鼠”中的一
个.
在格丁根读了一年书之后,外尔按惯例要到另一所大学求学一年.他到了慕尼黑
大学.1906年重返格丁根.1907年,外尔投入积分方程的研究.一年之后,以“奇异
积分方程”(Equtionsintégrales singwlières)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他在格丁根
一直呆到1913年.1910年起任无薪讲师(privatdozent),在讲授函数论等课程的同时
,他开拓了新领域“黎曼面”.
1913年,外尔和J.海伦(Joseph Helen)结婚.海伦是格丁根大学哲学系的著名
才女.他们有两个儿子.其中J.外尔也是数学家.父子曾合著《亚纯函数和解析曲
线》(Meromorphicfounctions and analytic curves,1943).
就在结婚的同一年,外尔受聘为位于苏黎世城的瑞士联邦工学院的教授.这时,
大物理学家A.爱因斯坦(Einstein)也在那里执教,他们经常交谈.爱因斯坦的物理
学新思想给外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外尔服了一年兵役.1916年重返苏黎世.此后的
十余年,是外尔数学创造的全盛时期.外尔在苏黎世的生活是幸福的;他曾说,那时
打扰他平静生活的最糟糕的事是外国大学请他去执教的一连串邀请.但是在内心深处
,外尔仍然向往格丁根大学,希望回到希尔伯特身边.因为他的“根”在那里,他要
到那里摄取营养,获得新的动力.1923年,格丁根大学邀他回去接替退休的F.克莱
因(klein).当时德国政治形势动荡,经济一团糟.外尔踌躇再三,拿着“接受邀请
”的电文到电报局,可到了拍发时,又改变了主意,辞谢了邀请.1930年夏天,格丁
根大学又邀他回去接替希尔伯特.尽管这时德国政治、经济形势仍然不好,但外尔终
于接受了邀请.他写信给老师:“应召作为你的继任,我内心的欣喜和自豪是无法用
言词来形容的”.
但是外尔在格丁根没有呆很长时间.30年代的德国,法西斯的浊流在到处蠢动,
排犹的风潮越演越烈.外尔本人虽不是犹太人,可是他的妻子海伦是半个犹太人.1933
年1月,希特勒上台,局势极度动荡,大批犹太科学家离开德国.作为格丁根大学数
学研究所的领导人,整个春天和夏天,外尔写信,去会见政府官员,但什么也改变不
了.夏日将尽,人亦如云散.外尔去瑞士度假,仍想回德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
保住格丁根的数学传统.可是美国的朋友极力劝他赶快离开德国:“再不走就太晚了
!”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为他提供了一个职位.早在那里的爱因斯坦说服了外尔
.从此,他和海伦在大西洋彼岸渡过了后半生.
到普林斯顿时,外尔已经48岁,数学家的创造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于是他从“首
席小提琴手”转到“指挥”的位置上.他象磁石一样吸引大批数学家来到普林斯顿,
用他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才智给年轻人指引前进的方向.普林斯顿取代格丁根成为世
界数学中心,外尔的作用显然是举足轻重的.无数的年轻人怀念外尔对他们的帮助,
用最美好的语言颂扬他的为人,其中有一个是中国学者陈省身.1985年,陈省身回忆
他和外尔的交往时写道:
“我1943年秋由昆明去美国普林斯顿,初次会到外尔.他当然知道我的名字和我
的一些工作.我对他是十分崇拜的.……外尔很看重我的工作,他看了我关于高斯(
Gauss)-博内(Bonnet)公式的初稿,曾向我道喜.我们有很多的来往,有多次的长谈
,开拓了我对数学的看法.历史上是否会再有象外尔这样广博精深的数学家,将是一
个有趣的问题.”
外尔在美国也继续做一些研究工作.他写的《典型群,其不变式及其表示》 (The
classical group,their invariants and repre-sentations,1939)以及《代数数
论》(Algebraic theory of numbers,1940)使希尔伯特的不变式理论和数论报告在
美国生根开花.他的“半个世纪的数学”(A half-century of mathematics,1951)
更成为20世纪上半叶数学的最好总结.他还在凸多面体的刚性和变形(1935)、n维旋
量黎曼矩阵、平均运动(1938—1939)、亚纯曲线(1938)、边界层问题(1942)等方面作
出贡献.
外尔的妻子于1948年逝世.1950年,他又和B.爱伦(Ellen)结婚.外尔在1951年
退休,但他在普林斯顿的职位仍然保留着.以后他在普林斯顿和苏黎世两地居住.1954
年,外尔在第十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讲话,介绍菲尔兹奖获得者小平邦彦(小平邦
彦,Kodaira Kunihiko)和J.P.塞尔(Serre) 的工作.第二年,70寿辰的祝寿活动
之后不到一个月,外尔在邮局寄信时突然心脏病发作,于1955年12月8日与世长辞.
外尔的著作生前出版过选集.1968年,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发行外尔的《
论文全集》,(Gesammelte abhandlungen),包括166篇文章,但不包括他的十几本书
.
外尔一生的科学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格丁根时期(1904—1913);苏黎世时
期(1913—1930);第二格丁根时期(1930—1933);普林斯顿时期(1933—1955).他的
数学工作几乎遍及整个数学.其中包括奇异积分方程、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希
尔伯特空间,吉布斯(Gibbs)现象、狄利克雷原理、模1分布、概周期函数、亚纯曲线
变分学等分析课题,凸体的表面的刚性、拓扑学、微分几何中的联络、黎曼面等几何
课题,李群的不变量、李群的表示、代数理论、逻辑等代数课题,以及相对论、量子
论、哲学、科学史等课题.他的许多工作成为20世纪一系列重要数学成就的出发点.
外尔的研究足迹紧紧追随着整个科学的进展,从广义相对论到量子力学,一直在科学
的前沿上弄潮.许多人认为,时至今日,通晓整个数学的数学家似乎已经没有了.外
尔也许是能做到这一点的最后一人.
外尔在格丁根时期的初期研究工作,可以说完全在希尔伯特的影响下进行.他在
格丁根的博士论文题目正是希尔伯特当时钟爱的研究课题:积分方程.
1910年,外尔在为获得无薪讲师职位发表就职演讲时,作出了他在数学上第一个
重要工作: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奇异边界条件.众所周知,经典的斯图姆(Sturm)-刘
维尔(Liouville)问题是求解自共轭微分方程
其中0≤x<l,p(x)>0,q(x)为实值函数,解y(x)必须满足下列边界条件:
y′(0)-wy(0)=0, (2)
y′(l)-hy(l)=0, (3)
这里w,h都是实数.这时,人们知道:当λ取一列非负实数λn(λn→∞)时,方
程(1)存在非平凡解.这一数列称为方程的谱,每个λn称为方程的特征值(本征值),
相应的解yn(x)称为特征函数(本征函数).这时yn(x)好象sin nx,cos nx一样可以作
为正交基,使每个函数可以按yn(x)展为级数,正象函数关于cos nx和sin nx展为三
角级数一样.
外尔研究l=+∞的奇异情形.他的想法是令λ取复数值.于是对给定的h,会存在
复数w(λ,h)满足边界条件(2),(3).当h取遍一切实数值时,点w(λ,h)在某圆Cl
(λ)上.此时,外尔看到,当l→+∞时,Cl(λ)(λ固定)形成一族圆,其极限或者是
圆或者是一点.这两种情形的出现与λ的选择无关.如果有“极限圆”,那么(1)的
解都在[0,+∞)上平方可积,而在“极限点”情形,(1)只有一个解(差一常数因子
)是平方可积的.
在后来由冯·诺依曼(von Nenmann)创立的无界对称算子理论中,一个微分算子
可以作自伴扩张的充要条件是两个亏指数n+和n-相等.外尔在这里提供了斯图姆-刘
维尔算子P(x,D)(对称算子)进行自共轭扩张的第一个例子.在a<x<b情形,如果a
,b分别趋于0和∞时都是极限点型,则n+=n-=0.算子P(x,D)已经是自伴的.如果0
和∞分别是极限圆型和极限点型,则n+=n-=1,其自伴扩张用一个边界条件得出.若
二者都是极限圆型,则n+=n-=2,算子P(x,D)可用两个边界条件决定其自伴扩张.本
世纪偏微分算子理论的长足进展,外尔的这一结果可说是其先驱.
外尔并没有停留在自伴扩张问题上.他将关于与离散谱λn相应的特征函数yn(x
)的级数展开,推广到连续谱λ的特征函数yλ(x)的积分展开,从而为卡莱曼(T.Carleman
)积分算子理论开辟了道路.更引人注目的是外尔对大物理学家H.A.洛伦兹(Lourentz
)1910所提问题的回答.1910年,洛伦兹在格丁根讲演时提到,能否由听鼓声推知鼓
的形状?这等于由一个椭圆方程△u+λu=0的本征值λn (即鼓膜振动的自然频率)来
确定鼓膜形状.外尔研究了更一般的问题,提出了在希尔伯特空间H上的紧自伴算子
特征值的直接计算方法(即不必先求出λ1,…,λn-1再来计算λn),后人称之为“
极大极小方法”,这套本征展开理论,为洛伦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钥匙.人们要求知
道当λ很大时,小于λ的特征值的个数N(λ),其中
v是本征频率,v是波在鼓膜中的传播速度.外尔证明了
这里A是鼓膜的面积.这恰好证实了洛伦兹的猜想:频率在v和dv之间的充分高的
谐波数目与边界的形态无关,仅和它围成的面积成正比.
这项工作相当漂亮.1954年5月,外尔在洛桑作演讲.当他回忆这段往事时,写
了如下的话:
“这个问题的结论虽然在前些时候已被物理学家猜想到.然而对大多数数学家来
说,这一结果似乎是在很遥远的将来才能作出证明的.当我狂热般地作出证明时,我
的煤油灯已开始冒烟.我刚完成其证明.厚厚的煤烟灰就象雨一样从天花板上落到我
的纸上、手上和脸上了.”
这套“听音辨鼓”的理论近几年又出现新的高潮,现在有了更精确的估计,甚至
可以决定表示鼓上孔的数目的拓扑参数.将平面鼓膜推广到高维的流形上去,仍是成
为许多人追逐的课题.
外尔在追随希尔伯特研究积分方程和微分方程之后,从1911到1912年开辟了自己
的新研究方向:黎曼面.这时,外尔在格丁根大学讲授函数论课程.复值多值函数依
靠黎曼
曼面的构造一直依靠直观想象,并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外尔一面授课,一面构思严
格的黎曼面理论.年仅26岁的外尔爆出了天才的火花.他将黎曼面R看成被R中各点的
邻域U所覆盖,而每一邻域U又附以从U到复平面的映射ψu.外尔把所有由(U,ψu)构
成的全体记作.如果满足(1)中所有U的并集即是R,(2)当V=U1∩U2非空上区域ψu2(
V)到复平面区域ψu1(V)的复变函数.我们假)看作黎曼面.在20世纪数学史上,外尔
的这一想法是划时代的(上面的叙述已采用现在常用的形式).首先,他采用了邻域思
想,无疑为点集拓扑学的出现催生.其次,黎曼面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乃是复一维流形
.在20世纪大放异采的复流形理论即导源于此.第三,外尔指出,黎曼面的深入研究
,“不只是使解析函数的多值性直观化的手段,而且是这个理论的本质部分,是解析
函数能在其上生长和繁荣的唯一土壤”.它开创了现代函数论.第四,黎曼面的亏格
、分类等导向同调和同伦论,为代数拓扑的诞生指引了方向.外尔这一工作,几乎影
响了20世纪的整个纯粹数学.1913年《黎曼面的观念》(Die Idee der Riema-nnschen
Flche)出版.从中人们可以看到希尔伯特的邻域公理化方法,L.E.J.布劳韦尔(
Brouwer)使用的单纯形方法,H·庞加莱(Poincare)的基本群观念以及曲面的指向等
严格理论.
外尔结束了格丁根大学的函数论教学工作.
外尔在苏黎世时期(1913—1930)的工作是极其辉煌的.他在1914年完成了关于模
1等分布的研究,人们将它看作解析数论的新篇章.这一工作的发表因第一次大战而
推迟到1916年.
所谓实数列{xn}以模1等分布,是指xn 的小数部分yn均匀地分布在[0,1]
内,即对任何[0,1]的β,n)是指前n个实数x1,…,xn 的小数部分y1,…,yn
落在[α,β]中的个数.{xn}模1等分布也可用积分描述为:对任何在[0,1]上
有界的黎曼可积函数f(x),有
这就使我们能用分析工具来研究数论问题.但是使外尔最值得骄傲的是下列基本
定理:
{xn}模1等分布的充要条件是:对任何非零整数h,当N→∞时
由此可以推出,若P(x)是首系数为无理数的多项式,则p(n)是等分布的.若θ是
无理数,则实数列{nθ}是等分布的(这结果早些时候为P.博尔(Bohl)等数学家用纯
算术方法得到过).这一基本定理的证明借助于对多项式指数和的一项估计,现称为
外尔不等式.多项式指数和与调和分析紧密相连,而外尔在研究微分算子谱论时成天
与调和分析打交道,因而他从分析学转向数论研究乃是顺理成章的.多项式指数和问
题与E.华林(Waring)问题(任何正整数k,总存在g(k),使k可表示为S(≥g(k)个k次
幂之和)及ζ函数的黎曼猜想(ζ函数的非显然零点全部都在直线Res=1/2上)等密切
相关.这一工作后来为苏联的И.M.维诺格拉多夫所改进,用于堆垒素数论.我国
的华罗庚及其学生们在这一方向上有突出的贡献.
1916年,当外尔从兵营回到工学院讲台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问世不久,一
场物理学研究的浪潮席卷全球.外尔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1916到1917年,他在苏黎
世的联邦工学院讲授相对论课程时,力图把哲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物理学理论结合
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清晰而严格地阐述广义相对论.讲稿在1918年以《空间、时间、
物质》(Raum、Zeit、Malerie)的书名正式出版,五年之内再版五次,成为年轻人的
心爱之物.大物理学家W.K.海森伯(Heisenberg)等都从此书中得到教益.
1917—1919这几年间,外尔在几何学与物理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受到爱因斯
坦在广义相对论中研究引力场的鼓舞,企图提出一种既包括引力又包括电磁力的几何
理论,即通过发展几何学来完成“统一场论”的构想.虽然“统一场论”经过努力(
包括爱因斯坦本人的努力)至今仍未建立起来,但是外尔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却深刻地
影响着当代物理学的进展.
外尔首先对作为相对论数学框架的黎曼几何加以改造和扩展.黎曼几何依赖于一
种度量,它是微分二次型:
曲率就依这一度量而确定.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依赖于二次型,而电磁理论只依
赖于一次型.外尔根据前人结果已看到曲率可以通过向量的平行移动而得到.在特殊
情形下,这是容易理解的∶a,b是直线l上两点,a处向量Pa沿l平行移动到b处为Pb,
此时Pa与l的夹角等于Pb与l的夹角,Pa沿l且保持与l夹角不变的移动称为平行移动.
Pa沿l平行移动到b再平行移动回到a,夹角一直不动,夹角变化量为0,所以直线的曲
率也是零.在半径为r的球面上一点a处有一向量Pa与过a的大圆l夹角为θ,当Pa沿大
圆(测地线)作保持夹角不变的移动(平行移动)转一圈回到a时,向量Pa实际上转了一
圈,增加了2π的幅角,
在黎曼几何中,曲线xi=xi(t),i=1,2,…,n(t1≤t≤t2)的长度S由积分表出
:
这里gij是度量张量的共变分量.使这积分取得极值的曲线,即测地线满足方程
一个向量场vh(t),如满足
则定义为vh(t)与曲线xh=xh(t)平行.由此可以看出:测地线的切
外尔注意到上面的平行定义与度量张量gij 没有直接关系,只与克里
时称vh(t)与xh(t)平行.
这样一来,黎曼几何就从度量束缚中解脱出来,而由一组函数向量(ξi )与邻
近的点(xi +dxi )的平行向量(ξi +dξi )之间的关系为:
为仿射联络.这种空间称为仿射联络空间,黎曼空间只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外尔
的这一思想无疑是稍后的E.嘉当(Cartan)的一般联络理论的源头.联络概念已构成
现代微分几何的基础,其意义之重大正如分析学中的微分概念.
1918年,外尔发表了著名的论述统一场论的论文.他写道:“如果黎曼几何要与
自然相一致,那么它的发展所必须基于的基本概念应是向量的无穷小平行移动….但
是一个真正的无穷小几何必须只承认长度从一点到它无限靠近的另一点作转移的这一
原则.这就禁止我们去假定在一段有限距离内长度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的问题是可积
的.…一种几何产生了”.这样,外尔的不可积标量因子的想法就产生了.电磁学在
概念上可纳入一个不可积量因子的几何想法之中:电磁场依赖于一次型
加到dφ将不改变理论的物理内容,由此得到
有不变意义,Fμv 可看成等同于电磁场,其中φv =常数·Aμ ,Aμ 是电
磁势.
该理论在变换dφ→dφ+d(log λ)下的不变性,即今天称为“规范不变性”的最
早形式.
爱因斯坦对外尔的论文预印本十分关注,但后来明确表示反对这篇文章.结果爱
因斯坦的意见作为按语加在外尔文章的后面,外尔又写了一个回答附在末尾.
爱因斯坦的异议是说,不可积标度因子理论如果正确,那么从0出发的两条路径
,由于标度的连续变化,一般将会有不同大小,因而两个钟快慢将会不同,时钟依赖
于每个人的历史,那就没有客观规律,也就没有物理学了.外尔对此作了回答,但未
能消除爱因斯坦的异议.1949年,外尔回忆当时的心情说:“在苏黎世的一只孤独的
狼——外尔,……很不幸,他太易把他的数学与物理的和哲学的推测混在一起了.”
1929年,外尔又回到这一课题.由于量子力学的推动,福克(Fock)和F.W.伦敦
(London)在1927年指出:外尔的不可积标度因子应当是一个不可积的“相”因子.外
尔在1929年的文章中写道:我曾经希望规范不变原理将引力和磁力统一起来而未获支
持,但这一原理在量子论的场方程中有一个形式上的等价物,
一不变性和电荷守恒定律的关系仍与先前一样.…规范不变性原理具有广义相对
论的特征….外尔的这些观点对后世有许多影响,不可积“相”因子消除了爱因斯坦
异议,并由实验证实.不过“统一场论”始终未完成.外尔对自己的研究一直注视着
,直到去世前几个月,他在将1918年的规范理论的论文收入他自己的《论文全集》时
,在“跋”中写了下列的话:
“我的理论最强的证据似乎是这样的:就像坐标不变性保持能量动量守恒一样,
规范不变性保持了电荷守恒.”
外尔的规范理论启发了杨振宁:可以把规范理论从电磁学推广出去.这就产生了
杨振宁-米尔斯(Miles)在1954年提出的非交换规范场理论.这一规范场理论在粒子物
理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可惜那时外尔已退休,未曾注意及之.
外尔的数学研究总是和当代的物理学最新成就联系在一起.当1925—1926年量子
力学刚刚产生的时候,外尔深入地从事李群及其表示的研究,并在1927年把这项研究
与量子力学结合起来.1928年,名著《群论和量子力学》(Gruppentheorie und Quanten
-mechanik)出版.差不多每一位在1935年之前出生的理论物理学家,都会在自己的书
架上放上这本书.不过,几乎没有人去读它.对物理学家来说,这本书太抽象了.
1930年,在该书德文新版的前言中,外尔写道:
“质子和电子的基本问题已经用其与量子定律的对称性性质的关系来讨论了,而
这些性质是与左和右、过去和将来以及正电和负电的互换有关.”
这里的左和右是指宇称守恒(P),过去和将来是指时间反演不变(T),正电和负电
是指电荷共轭不变性(C).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评论说:“在1930年,
没有人,绝对没有人以任何方式猜想这些对称性是彼此相关的,仅仅在50年代人们才
发现他们之间的深刻联系.”
外尔非常喜欢对称,在1952年写过《对称》(Symmetry)的精美小书.也许因为太
醉心于对称,他抛弃了自己提出的不满足左右对称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29).28年
以后的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等用实验证实.外尔
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也得到重新肯定.这时外尔去世已经两年,人们无法听到这位理
论物理先驱的评论了.
让我们再回到数学上来.外尔在本世纪20年代从事李群和李代数及其表示的研究
,可说是外尔数学生涯中最光辉的篇章.
本世纪初,G.F.弗罗贝尼乌斯(Frobenius)和I.舒尔(Schur)等已完成复n阶方
阵构成的一般线性群GL(n,c)的不可约有理线性表示的工作.由此可知行列式为1的
特殊线性群SL(n,c)的所有有理线性表示是完全可约的.1913年,嘉当独立地完成单
复李代数不可约线性表示的工作,并指出有限维半单李代数是完全可约的.
外尔创立一种新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于大范围李群,仅把李代数作为一种工具
.1897年A.胡尔维茨(Hurwitz)指出了一种对正交群或酉群构作不变量的途径:只须
将有限群中普通的平均求和代之以紧群上关于不变测度的积分,他不仅研究特殊酉群
SU(n)的不变量(韦尔称之为酉技巧),而且处理了特殊线性群SL(n,c)的不变量问题
.舒尔于1924年借助在SU(n)作用下该群的任何表示空间中一种对称数量积不变量的
存在性,证明SU(n)的完全可约性,他又用酉技巧证明了SL(n,c)连续线性表示的完
全可约性和SU(n)的特征标的正交关系.
从这些结果出发,外尔首先指出舒尔和嘉当的两种表示之间的联系,说明二者能
一一对应的原因在于SU(n)是单连通的.其次他研究了正交群的双叶覆盖群的存在性
.最后,外尔转入半单李群大范围理论的研究.这一工作之深刻令人叹为观止.
外尔首先指出,酉技巧不仅在典型群上有用.他证明,每个半单复李代数,可从
一个紧李群的实李代数u 经过复化(com-plexification)而得到.嘉当曾逐类讨论过
这一问题,外尔则用半单代数的根代数性质很快得出.这样,外尔建立了和u 的线
性表示之间的联系.但是要用酉技巧,还必须证明确实存在以u 为李代数的紧李群
Gu ,而且是单连通的.为了绕过这个困难,外尔证明了紧群Gu 的通用覆盖群也是
紧的.可以说这一结果是外尔论文中最深刻最有活力的核心.
这一结果可以有极好的几何解释,因而有外尔“房”和外尔“墙”的概念产生.
韦尔证明:Gu 的基本群是有限群,因而Gn 是紧群.极大环面T在Gu 中的作用和
对角线矩阵群在SU(n)中的作用相似,即每个Gu 中元素是T中一个元素的共轭.Gu
的特征标的正交关系是重要工具.外尔最终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由“分解”Gu 的
无限维线性表示来求得半单群的所有不可约表示.
李群的研究和群上调和分析紧密相连.他考虑Gu 上复值连续函数全体F.若按
群Gu 上的不变测度定义积分,则F上可定义卷积
F于是构成群代数.如果考察算子R(f)∶g→f*g,则R(f)是紧的自伴算子,于是
就可以用紧算子的谱分解理论加以研究了.更一般地,外尔研究了不变内积.他证明
:n维线性空间V上的一般线性群GL(V)中的紧子群G,V上必存在关于G的不变内积:
利用这一定理,可直接决定所有紧复连通李群.即连通复紧李群必可交换,因此
是复环面.外尔还得到:紧李群的李代数必具有不变内积(紧李代数).
外尔的研究都有强烈的背景,丰富的思想和高度的技巧.他用自己的成果开辟了
20世纪纯粹数学的新天地,并且表明“抽象”方法和传统的“硬”分析方法完全可以
相比美.
作为希尔伯特的继承者,外尔确实发扬了希尔伯特的传统,且注入了时代精神.
微分算子理论、模1等分布论、仿射联络理论、连续群论都可以在希尔伯特的积分方
程、数论、代数不变量、物理学研究等研究中找到渊源,而相对论、量子力学、拓扑
学方法、代数拓扑工具等则使他发展并超越了希尔伯特的范围.他们师生二人,可以
说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的数学.
然而,他们两人并非完全一致.在数学基础上,外尔拥护布劳韦尔的直觉主义,
不承认实无限,不准滥用排中律,不愿用选择公理.他的全部工作确实没有用G.康
托尔(Cantor)的超限数理论,而且说康托尔的那一套是“雾中之雾”.外尔把布劳韦
尔的观点介绍给希尔伯特,希尔伯特却极力反对直觉主义.希尔伯特倡导“形式主义
”,企图证明包含自然数系统的数学体系是无矛盾的和相容的.但是希尔伯特也小心
翼翼地把有限步可以达到的结论认为是最可靠的,所以外尔说希尔伯特“从布劳韦尔
的直觉主义的启示中获益非浅.”1931年,K.哥德尔(Gdel)击破了希尔伯特的梦想
.外尔平静地和希尔伯特讨论事情的前因后果,尽管两人的意见并未统一.
1932年,希尔伯特70寿辰.外尔写了生日祝辞,表达了他对恩师的崇敬与深情.
1943年希尔伯特去世.外尔在《美国数学会公报》(Bulletin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50,pp·612—654,1944)上发表了“大卫·希尔伯特及其数学工作”(DavidHilbert
and his mathematical work)的长篇纪念文章(中译本见《数学史译文集》,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81).
外尔在美国继续做过一些研究工作,例如凸体表面的刚性与形变(1935),n维的
旋量、平均运动(1938—1939)、亚纯曲线(1938)、边界层问题(1942)等.作为20世纪
前半叶数学发展的见证人,他对克莱因、希尔伯特、诺特等大数学家的记述和评论,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50年,外尔在《美国数学月刊》(Monthly AMS)发表论文“
半个世纪的数学”,是一篇极好的学术总结(中译本见《数学史译文集续集》,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最后,我们应当提到外尔的哲学研究.外尔对哲学终生不渝.他早年追随过康德
哲学,后来受E.胡塞尔(Husserl)的影响很深.他的《空间、时间、物质》就是一部
物理学、哲学和数学相结合的著作.他在哲学方面主要作品是《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哲
学》(Philosophie der Mathematik und Wissenschaften,1927).书中的数学部分
包括数理逻辑、公理学、数及连续统、无穷,以及几何学共三章,自然科学部分有空
间时间与先验的外在世界、方法论以及世界的物理图景,也是三章.书中引用了一百
多位哲学家、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原著,对整个问题作了详尽而清楚的阐述.
在数学哲学方面,外尔早在1910年就写过论文“关于数学概念的定义”(ber die
Definitionen der mathematischen Grundbe-griffe).他将数学看作“一棵自豪的
树,它自由地将枝头长入稀薄的空气,同时又从直觉的大地和真实的摹写中吸取力量
”.在同一文章中,外尔认为“连续统的势的问题,必须从严密地建立集合论原理的
途径去解决”.到了1918年,他出版了《连续统》(Das Ko-ntinuum)一书,成为一场
集合论争辩的导火线之一.
进入20年代,外尔站在布劳韦尔一边,赞成直觉主义,反对希尔伯特倡导的形式
主义.这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但是外尔在晚年似乎力图调和这两方面的冲突.“数
学中的公理方法与构造程序”(Axiomatic versus constructive procedures in mathematics
)是外尔用英文写的遗作,大约写于1953年以后,1985年才公诸于世(The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 vol.7,No.4).文中说:“现代数学研究的大部分建立在构造程
序和公理方法的巧妙结合之上.”例如他从域公理出发,用1a记α,2a记1α+α,3
α记2α+α,如此继续,就得出α的倍数vα,即自然数全体.然后看是否有v使vα
=0,表明域的特征数为有限(质数)或∞.
外尔曾设想,数学证明必须是一步一步地可被人的直觉检验的程序.现在四色问
题的计算机证明已突破了外尔的要求,但是构造主义观点却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而倍受
重视.外尔说过:“哲学的反思伴随着历史的反思.”数学基础正以新的形式继续着
争辩.尽管外尔的“调和”并未得到公认,可是历史也许会再次注意他的数学哲学观
点.
外尔逝世已经40年了,但是整个国际数学界仍然时刻感到他的存在.他所创立的
深刻数学思想至今还在起着指路灯的作用.他的工作一定会影响到下一个世纪.
【 在 imsorry (没有我你怎么办) 的大作中提到: 】
: 何以解忧,唯有卧槽
☆─────────────────────────────────────☆
scarsty (小蝶) 于 (Fri Dec 31 23:52:48 2004) 提到:
这是真的吧…………
Linux 下的硬件实验
孙铁昱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目次
一、Linux 简介和硬件实验环境
包括Linux 的一些简单介绍。完成我们的实验不需要有很深的Linux 知识,但至少要
知道我
们下面介绍的一些东西。
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在这里讨论了实现汇编语言简单程序设计的一些必备的知识,主要是两种环境下汇编
程序设
计的不同,并选择了三个比较典型且有一定难度的程序在Linux 下重写。
三、输入/输出设备实验
恐怕端口操作是与DOS 下差别最小的地方。
四、中断技术
很遗憾,我们找到的大多数资料呈现给我们的现实是:Linux 下用汇编语言进行中断
设计是
基本不可能实现的。
五、总结
一、LINUX 简介和硬件实验环境
1-1 基本命令
在Linux 下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已经非常成熟的XWindows 用户界面进行日常的操作,
比如文件编辑,增删等。
但要进行硬件实验,我们至少应该了解以下几个命令。注意Linux 是区分大小写的,
以下几个命令都是小
写。
(1)ls
类似DOS 中的dir 命令,事实上Linux 下也有dir 命令,但ls 可以用不同颜色区分
不同属性的文件。
(2)cd
类似DOS 中的cd 命令,注意斜杠方向与DOS 是相反的,并且不能省略命令与参数之
间的空格。
(3)rpm
用来安装软件的程序,下面将介绍的nasm 需要用它安装。
安装nasm 的rpm 软件包使用如下的指令:
rpm -ivh nasm-0.98-8.i386.rpm
其中ivh 可以用Uvh 代替,其实Uvh 才是系统建议的参数。
由于讨论的重点不在这里,更为详尽的说明请参阅Linux 的帮助文档或专业书籍。
1-2 安装软件
前面提到的rpm 可以进行rpm 包的安装,但有些软件是采用源代码方式进行分发,这
时就要自行编译,我
们下面提到的ald 就是如此。这类软件一般都有安装的说明文档,但大多数软件的安
装不外以下三步: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具体的大小写请参考帮助文档和软件本身)
1-3 内存分配
Linux 使用的是CPU 的保护模式。在保护模式下,32 根地址线有效,系统采用分段
与分页相结合的方法管
理4GB 的物理存储器。
保护方式下分段模式与实模式下分段的方式不同。在实模式下段寄存器存放一个基址
(尽管事实上要乘以
10h,但我们仍然可以这样认为),我们访问存储器时需要提供一个偏移量,基址加
上偏移量就可以得到物
理地址。这时存在着一个隐患,就是对数据段的越界访问有可能把代码段冲掉(不知
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
程序),当然我们可以设法避免这样,但隐患已经存在。
在保护模式下处理器在段间强行分界,此时段寄存器存放一个段描述符的选择符,描
述符中包括段的基址、
大小、类型、访问权限和优先级。将段基址与偏移量相加就得到线性地址。适当应用
段描述符中的东西应
当可以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
线性地址并不是物理地址,因为4GB 的地址空间内存根本不够,所以还有页管理机制
。将4GB 的地址空间
分为若干页,一部分存放在内存中,一部分存放在磁盘中。当访问线性地址时,处理
器就使用分页部件将
线性地址转为物理地址,如果要要访问的页不在内存中,就从磁盘中取出这个页,再
执行应用程序。
下图描述了分段地址、线性地址、分页地址之间的关系: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在Linux 程序设计中,使用的是线性地址。如果我们用ALD 中的
d(相当于DEBUG 中
的u)和e(相当于DEBUG 中的d)查看EIP 指向的地址的内容,我们发现结果是一样
的;但在DOS 下用D
和U 一般得不到相同结果,因为这两个段寄存器指向不同的段。
所以在Linux 下我们可以将整个存储器看成同一个段,这样段的概念就变得非常模糊
了。
我们将使用32 位程序设计,它与16 位程序设计并没有太大不同,我们从前设计的多
数算法还是有用的,
只是地址的表示要修改一下。
1-4 NASM
NASM 是Linux 下的汇编工具,其实汇编工具还有很多,但NASM 的语法与DOS 下的汇
编工具(MASM,FASM
等)是最为接近的。
下表列出了MASM 与NASM 语法上主要的不同。如果需要详细的说明,请查阅帮助手册
。
项目 MASM NASM
段说明 seg_name segment
seg_name ends
有明确的起始和结束标记
section .data //数据段
section .text //代码段
无明确的结束标记
程序结束 ends label 不需要
段寄存器指定 assume 不需要
变量引用 变量有明确的类型,对变量名操作相当于对
变量的内容操作,要求相对宽松
变量的类型无实际意义,变量名只代表地
址!在使用变量时必须用寄存器或伪说明指
定类型,即使直接使用变量的地址也需说明
dword 属性!
子程序 proc_name proc
proc_name endp
只需在子程序前加一标记,使用call 指令
调用此标记名即可
1-5 ALD
ALD 相当于DOS 下的debug。几个重要的命令如下:
r:运行程序
n:按步运行程序,可以通过子过程
s:按步运行程序
e:查看内存内容
d:反汇编
q:退出
register:查看各寄存器
help:命令帮助
1-6 汇编语言的上机过程
使用文本编辑器编辑程序源文件,可以使用vim 或XWindows 下的编辑器。
编辑好后,在命令行下执行以下命令:
nasm -f elf asmfile
ld -s -o execfile objfile
以上命令随系统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区别。
asmfile、execfile、objfile 分别是源文件名,可执行文件名,目标文件名。
其中asmfile 的扩展名通常是asm,objfile 的扩展名是o,execfile 一般可以没有
扩展名(Linux 区分文
件的标准不是扩展名,而是文件属性)。
执行程序,并使用ald 调试,直至程序完成所需功能。
Windows 下其实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图形界面的汇编工具(比如陈文尧用BCB 编写的未
来汇编),用起来很方
便。在Linux 下我用的一个办法是在XWindows 下打开一个终端,并在另一个窗口中
用KWrite(一个文本
编辑软件),编写程序,写的差不多就保存一下,然后在终端中输入这些命令编译一
下。也算是一个半图形
界面的解决办法。
1-7 Hello World!
无论新出现了任何编译环境,程序员总要编写一个“Hello World!”程序,我们也不
免这个俗。
下面是“Hello World!”程序的源代码,这将成为我们硬件实验的开始。
section .data
msg db 'Hello World!',10,13
section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msg
mov edx,14
int 80h
mov eax,1
mov ebx,0
int 80h
在进入实际的编程之前,请再次阅读上面列出的表格!
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2-1 Linux 与DOS 下的汇编的主要区别
谢天谢地有nasm 这个工具,这使得我们有可能在原来DOS 程序的基础上作较少的修
改就可以使之运行在
Linux 下。
在第一部分我们已经说明了汇编语言的上机过程,与DOS 下大同小异。下面我们将简
要分析汇编语言本身,
找出二者最大的不同。
汇编语言中出现最多的是机器指令,比如mov,int 等。这些语句与指令系统有关,
只要我们使用相同的
CPU,这部分的区别完全可以忽略。
汇编语言中的另一部分是伪代码说明,这部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比如NASM 就没有
ptr 这个关键字,在第
一部分NASM 的列表中也有介绍,我们修改起来也并不困难。另外NASM 中变量类型只
成为了一个摆设,所
以后面的程序均使用了db 定义变量。
最为主要的区别在以下两点:
(1)32 位的程序设计。
DOS 下也有32 位的程序设计,不过我们这里仍然要强调这一点。在Linux 下我们将
不得不使用32 位程序
设计,比如使用一个dword 量表示地址,不再需要强调段的定义等。最为重要的是:
我们将在地址的修正
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2)系统功能调用。
显然int 21h 将不再有效。在Linux 下,我们使用int 80h 代替它,比较糟糕的是以
前我们使用的入口和
出口等参数将不再相同。我们必须将这些使用系统功能调用的程序段全部重写以适应
新的系统。我们将在
下面的三个程序中介绍一些主要的系统功能。
在这一部分我们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程序进行重写。但是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
不得不去掉了一些功
能。
2-2 读时钟
原题目即实验三的2 题。
我们但稍微做了一些简化,去掉了设置时钟的功能,仅仅显示当前时间。
这个程序包含了一些简单的系统调用,其中主要的就是利用int 0x80 实现了DOS 中
的9 号系统功能。
这个程序包含了比较详细的注释,简述了Linux 汇编的特点。
程序和注释如下:
section .data ;程序中数据段的定义
time db 0,0,0,0 ;用来取时间的整数
time_h db 0 ;时
time_m db 0 ;分
time_s db 0 ;秒
time_c db "00:00:00",10,13 ;输出用的字符串
str1 db "Current time is : "
section .text ;程序中不需要段结束标志,这里是代码段开始标志
global _start
_start:
mov eax,13 ;13 号功能,取系统时间,置于ebx 所指示的地址中
mov ebx,time ;变量名指的是地址,这点是c 语言的习惯
int 0x80
mov eax,[time] ;必须加中括弧!
xor edx,edx
mov ebx,86400 ;时钟由一个64 位的整数表示,每秒递增一次
div ebx ;时钟里包含日期,且起点并非某一天的零点
mov eax,edx ;日期算法未破译
xor edx,edx
mov ebx,3600
div ebx
mov [time_h],al
mov eax,edx
xor edx,edx
mov ebx,60
div ebx
mov [time_m],al
mov [time_s],dl
add byte [time_h],8 ;小时数必需加8,应是起点不是零点所致
cmp byte [time_h],24
jb kk
sub byte [time_h],24
kk:
mov al,[time_h] ;从这里开始是100d 以下的二进制数转10 进制程序
xor ah,ah ;除10分别取商和余数
mov bl,10
div bl
add [time_c],al ;以下是将10 进制数转为字符
add [time_c+1],ah
mov al,[time_m]
xor ah,ah
mov bl,10
div bl
add [time_c+3],al
add [time_c+4],ah
mov al,[time_s]
xor ah,ah
mov bl,10
div bl
add [time_c+6],al
add [time_c+7],ah
mov eax,4 ;4号功能,输出一个字符串
mov ebx,0 ;ebx的意义将在后面讨论
mov ecx,str1 ;取得地址
mov edx,18 ;取得长度
int 0x80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time_c
mov edx,10
int 0x80
mov eax,1 ;1号功能,返回系统
mov ebx,0
int 0x80
2-3 十进制加法和乘法计算
第二个程序选择了难度较大的十进制运算,即实验四任务二2,但这里仍然进行了一
些简化,去掉了屏幕
控制的部分。
这个程序大量使用了子过程和系统功能3 和4,对应于DOS 中的10 和9。
主要的不同之处在注释中有注明。
section .data
num1in db 10,10,10,10,10
num2in db 10,10,10,10,10
num1 db 0,0
num2 db 0,0
num3 db 0,0,0,0
num4 db 0,0,0,0
num3d db 0,0,0,0,0,0,0,0
num4d db 0,0,0,0,0,0,0,0
str1 db 'Please input the 1st number:'
str2 db 'Please input the 2nd number:'
str3 db 'Invalid number!Input again!',10 ;以上三个字符串长度均为28
str4 db 0 ;输出单个字符的缓冲区
str5 db 'sum = '
str6 db 'mul = '
str7 db 10,13 ;换行
section .text
global _start
global _input
global _conv
global _convx
global _comp
global _output ;所有的子过程声明(可以省略)
global _list ;子过程并没有明显的标记,入口有标记,结束时有返回即可
_start:
push dword str1 ;尽管变量名代表的是地址,但仍须注明类型!
push dword num1in
call _input ;输入子程
push dword num1in
push dword num1
call _conv ;转换子程
push dword str2
push dword num2in
call _input
push dword num2in
push dword num2
call _conv
call _comp ;计算子程
push dword num3
push dword num3d
call _convx ;转10进制子程
push dword num4
push dword num4d
call _convx
call _output ;输出子程
mov eax,1
mov ebx,0
int 128
_input:
mov ebp,esp ;利用栈传递数据的典型方法
kk: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ebp+8]
mov edx,28
int 128
mov eax,3 ;3号系统功能,读入字符
mov ebx,0 ;ebx的意义将在后面讨论
mov ecx,[ebp+4] ;写入内存的地址
mov edx,5 ;读入的长度,如果键盘缓冲区里的字符数太多,就不管了
int 128 ;未从键盘缓冲区读入的字符将成为下次输入的内容
mov ecx,4 ;这部分检验数据的合法性
mov ebx,[ebp+4]
next: mov al,[ebx]
cmp al,10 ;输入时会引入一个10,所以10 也是合法的
jz cc
cmp al,39h
ja inv
cmp al,30h
jb inv
cc: inc ebx
loop next
jmp exit
inv: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str3
mov edx,28
int 128
jmp kk ;输入错误的处理
exit: ret 8 ;由于压入两个dword 值,所以是8
_conv:
mov ebp,esp
mov ebx,[ebp+8]
mov ecx,4
mov si,10
mov ax,0
cnext: cmp byte [ebx],10
jz cexit
mul si
and byte [ebx],0fh
mov dh,0
mov dl,[ebx]
add ax,dx
inc ebx
loop cnext ;十进制字符串转二进制的典型方法,只是地址是32 位
cexit: mov ebx,[ebp+4]
mov [ebx],ax
ret 8
_comp:
mov ax,[num1]
add ax,[num2]
mov [num3],ax
mov word [num3+2],0 ;置和结果的高8 位为零,这样可以简化输出部分
mov ax,[num1]
mul word [num2]
mov [num4],ax
mov [num4+2],dx
ret
_convx:
mov ebp,esp
mov ebx,[ebp+8]
mov eax,[ebx]
xor edx,edx
mov ecx,8
mov esi,10
mov ebx,[ebp+4]
add ebx,7
nextxl: div esi ;这里使用32 位运算,使用16 位需先将10000 以上的4 位分离
mov [ebx],dl
xor edx,edx
dec ebx
loop nextxl
ret 8
_output:
push dword num3d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str5
mov edx,6
int 128
call _list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str7
mov edx,2
int 128
push dword num4d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str6
mov edx,6
int 128
call _list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str7
mov edx,2
int 128
ret
_list:
mov ebp,esp
mov ebx,[ebp+4]
mov ecx,8
mov dh,0
nextl: mov dl,[ebx]
add dh,dl ;dh将所有准备输出的位加起来,这样可以去掉无用的0
cmp dh,0 ;dh不为0即输出这一位
jz ee
or dl,30h
mov [str4],dl
push ebx ;由于系统功能调用需要eax,ebx,ecx,首先保存现场
push ecx
push edx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str4
mov edx,1
int 128
pop edx
pop ecx
pop ebx
ee: inc ebx
loop nextl
cmp dh,0
jz zero
jmp ex
zero: mov byte [str4],'0' ;如结果为0,还需多输出一个0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str4
mov edx,1
int 128
ex: ret 4
2-4 显示文件内容
这部分内容用到如下系统功能:
5 号功能
入口
eax:5
ebx:文件名的字符串,以0 结尾
ecx:打开方式,参数不明
edx:打开权限?
出口
eax:文件柄,如打开失败返回一个负数
3 号功能的补充
入口
eax:3
ebx:文件柄,没这个文件柄就读键盘
ecx:字符串起始地址
edx:预计读入的字符数
出口
eax:实际读入的字符数
section .data
name db 0,0,0,0,0,0,0,0,0,0,0,0,0,0,0,0,0,0,0,0
handl db 0,0,0,0
buf db 0
str1 db 'Please input file name:'
str2 db 'Fail to open file!',10,13,10,13
str3 db 'The content of this file:',10,13,10,13
str4 db 10,13,10,13
section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str1
mov edx,23
int 80h
mov eax,3
mov ebx,0
mov ecx,name
mov edx,20
int 80h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str4
mov edx,2
int 80h
mov ecx,20 ;对输入的文件名的处理,将换行符改为0
mov ebx,name
next: cmp byte [ebx],10
jnz kk
mov byte [ebx],0
kk: inc ebx
loop next
mov eax,5 ;5号功能,打开文件
mov ebx,name ;文件名
mov ecx,0 ;打开方式
mov edx,0
int 80h
cmp eax,0 ;打开是否成功
jl fail
mov [handl],eax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str3
mov edx,29
int 80h
rnext: mov eax,3 ;用3号功能读文件
mov ebx,[handl] ;文件柄
mov ecx,buf ;缓冲区
mov edx,1 ;读入长度
int 80h
cmp edx,eax ;如果实际读入长度与预计读入长度不同,就关闭文件并结束
jnz close
mov eax,4 ;4号功能,显示刚才读入的字符
mov ebx,0
mov ecx,buf
mov edx,1
int 80h
jmp rnext
close: mov eax,4
mov ebx,1
mov ecx,str4
mov edx,4
int 80h
mov eax,6 ;6号功能,关闭文件
mov ebx,[handl] ;文件柄
int 80h
jmp exit
fail: mov eax,4 ;打开文件失败的提示
mov ebx,0
mov ecx,str2
mov edx,22
int 80h
exit: mov eax,1
mov ebx,0
int 80h
2-5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总结
很少有机会,我们会直接面对汇编语言。
在Windows 下,我们有太多的开发工具可以选择,比如与系统关系最为密切的VC,号
称开发工具之王的
Delphi 等。甚至Linux 下也有Delphi,不过换了一个名字叫Kylix。
但是,有时我们的程序出错,屏幕上出现的是那些汇编指令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
:这些漂亮的脸面之
下,其实是那些机器代码。
确实,无论是简洁的C,严谨的Pascal,还是通俗的BASIC,它们的背后,都是汇编指
令,是那些机器代
码。
从DOS 移向Linux,甚至连电脑都没有换,我们所作的事情已经够多的了。
汇编语言的代码是极为繁冗的,但是我们也获得了极高的效率。仅仅输出一行文字,
QB 给了我们一个2k
多的exe 文件,而不到2k 的汇编语言编译出来的exe 文件已经可以实现比较复杂的
功能了。
程序设计的核心是数据结构和算法,稍为复杂一点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在汇编语言中都
成为非常困难的事,
更何况我们还要考虑数据进制的转换。
但是,我们因此获得了一些从前不曾有过的功能,比如直接写屏的显示方法和最为简
单的读时钟方法。
今后,我们还会有机会写很多程序,不过很可能不再是汇编。
三、输入/输出设备实验
3-1 Linux 下的端口读写规则
Linux 使用的是保护方式,端口作为重要的输入输出部件,被操作系统严严实实地保
护起来。但是Linux
下的端口操作其实就像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
当然,不是什么“人”都有这个能力。进行端口操作时,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建议
使用root 登陆,至少
拥有root 的权限。
直接操作端口是会出错的,以下两个函数可以使我们获得对端口的操作权限:
ioperm
原型:
int ioperm(unsigned long from, unsigned long num, int turn_on);
参数:
from: 起始端口值
num: 指定端口的个数
turn_on: 打开端口的参数
描述:
这个函数可以使root 获得对端口的读写权限,例如ioperm(0x20,5,1)可以使你获得
从0x20 开始的5 个端
口的操作权力。其中第三个参数为1 表示打开,为0 表示关闭。这个函数只对0-0x3ff
的端口有效。
iopl
原型:
int iopl(int level);
参数:
level: 新的端口读取权限设定,取值0-3
描述:
改变所有端口的读取权限,例如iopl(3)会使我们获得对所有端口的全部权限。
返回值:
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这两个函数其实是解释了保护方式下端口权限的设定:在FLAG 中有一个全局的设置
,并且在系统中还有一
个对端口权限的列表。
我们可以使用int 80h 直接调用这两个函数,它们的调用号为101 和110。
下面的实验中,我们将给出几个从简单到复杂的例子,它们都是建立在端口操作基础
上的。
其实我们只需把从前在DOS 下写的很好的程序加上上面两个函数调用就可以了。当然
,别忘了返回指令也
要换一下。
3-2 8255A 接口
下面的程序完成用开关控制灯的亮灭,当全部开关关掉时灯全灭,之后程序自动停止
运行。
PA0-PA7 接输入设备(开关),PB0-PB7 接输出设备,CS 接片选译码的200-207
,共19 根线。
section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mov eax,110
mov ebx,3
int 80h ;调用iopl获得对所有端口的所有权限
mov dx,0c803h
mov al,90h ;控制字
out dx,al
kk: mov dx,0c800h
in al,dx ;从A读
mov dx,0c801h
out dx,al ;输出到B
cmp al,0ffh ;结束条件
jz ee
jmp kk
ee: mov eax,1
mov ebx,0
int 80h ;返回
这个程序我是从写好的DOS 下的程序copy 过来的,只改动了开头和结尾部分。
这里的端口是c803h,远大于3ffh,所以只能用iopl。
一般认为为安全起见,能用ioperm 就不用iopl,但是问题其实也不大。DOS 下开放
了全部端口,不是也没
出什么问题吗?
3-3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
数模转换的程序设计比较简单,因为算法流程中只是用到了端口的输出。所以改写程
序时并不用更改很多
地方。下面我们列出一个综合了数模/模数转换的实验,就是正弦波形交给模数转换
器之后,再交给数模转
换器进行输出。
前面数据段的变量表可以按照实际的接线情况修改。
section .data
portadc dw 0c800h
portdac dw 0c810h
port8255a dw 0c818h
section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mov eax,110
mov ebx,3
int 80h
mov dx,[port8255a]
add dx,3
mov al,90h ;8255A 的控制字
out dx,al
pp: call adcpro
jmp pp
exit: mov eax,1
mov ebx,0
int 80h ;返回
adcpro:
mov dx,[portadc]
out dx,al ;送开始转换指令(al 是什么都可以)
mov dx,[port8255a]
t1: in al,dx
test al,1
jz t1 ;查询是否转换结束
mov dx,[portadc]
in al,dx ;读入转换结果
mov dx,[portdac]
out dx,al ;送结果到DAC
mov dx,[portdac]
inc dx
out dx,al ;两次锁存
ret
这个程序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偷了一点懒,就是没有写退出的语句,而是利用Linux 自
身的Ctrl+C 这个组
合键跳出(改写键盘中断非常的困难,这一点后面还有论述)。
3-4 小键盘
其实在明白了端口的读写规则之后,基本上我们已经能够解决几乎所有的端口实验。
下面我们尝试进行一
个综合实验。
section .data
i db 100
x db 0,0
xx db 0
letter db 'CDEFBA9845673210WXYSRPMG'
section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mov eax,110
mov ebx,3
int 80h ;开启端口
pp: call main
jmp pp ;不断调用子程
mov eax,1
mov ebx,0
int 80h ;退出
trans:
xor ebx,ebx
and word [x],7ffh
cmp word [x],7ffh
jz exit ;无键按下就跳过后面的部分
mov al,[x]
not al
mov cx,7
tra1: rol al,1
jc tra2
loop tra1
tra2: mov bx,cx ;通过移位记录B 端口的0 的位置
mov al,[x+1]
or al,0f8h
not al ;取反,便于译码
dec al
cmp al,03h
jnz tra3
dec al ;2对应100,1 对应010,0 对应001
tra3: xor ah,ah
mov cl,3
rol ax,cl ;A端口获得的译码结果(0、1、2)乘以8
add bx,ax ;加上B端口的译码结果
mov dl,[letter+ebx] ;获得一个唯一对应的字符,地址用32 位
mov [xx],dl
mov eax,4
mov ebx,0
mov ecx,xx
mov edx,1 ;输出
exit: ret
delay:
push si
push di
mov si,0f000h
de1: nop
mov di,800h
de2: nop
dec di
jnz de2
dec si
jnz de1
pop di
pop si
ret
main:
call delay
mov dx,0c803h
mov al,90h
out dx,al
mov dx,0c801h
mov al,0h
out dx,al
mov dx,0c800h
in al,dx
mov [x],al ;A端口获得的值
mov dx,0c803h
mov al,82h
out dx,al
mov dx,0c800h
mov al,0h
out dx,al
mov dx,0c801h
in al,dx
mov [x+1],al ;B端口获得的值
call trans ;译码
int 80h
ret
四、中断技术
Linux 的中断技术概论
“Linux 是一个运行在保护模式下的共享库的环境,意味着没有中断服务。”
上面这句话摘自互联网上的一个论坛,当然这句话是不对的,如果没有中断,设备驱
动程序怎么办?这句
话的作者也很快否定了这个命题。
但是我们在试图探讨Linux 下的中断服务的时候,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Linux
本身是用C 写的,所
以C 才是Linux 下的标准编程语言。虽说汇编与C 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是确实
汇编的更加深入的应用
几乎是找不到的。
事实上,我读过CAICHONG 师兄的报告,并且耗费了一些时间找了很多资料,认为在
Linux 下用汇编语言进
行中断设计是不现实的(即使我们很清楚无论什么语言写出的程序最后都要变成汇编
代码)。这一点似乎与
保护方式或者Win32 编程还不一样。
如果想添加新的系统功能,似乎是要编译内核,但是即使最简单的编译也有如天书,
初学者(我也是初学
者)几乎不可能掌握。
CAICHONG 给出的报告的水平是很高的,虽然程序本身有一点小错误(一个函数没有
声明)。
在算法或者端口实验中我可以设计出好一点的算法或者将端口实验扩展丰富,但是这
里我无法比他做的更
好。
以下内容引自互联网上的一篇文章。由于函数用到的数据结构非常复杂,用汇编语言
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request_irq()、free_irq()
这是驱动程序申请中断和释放中断的调用。在include/linux/sched.h 里声明。
request_irq()调用的定义: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void (*handler)(int irq, void *dev_id, struct pt_regs *regs),
unsigned long irqflags,
const char * devname,
void *dev_id);
irq 是要申请的硬件中断号。在Intel 平台,范围0--15。handler 是向系统登记的
中断处理函
数。这是一个回调函数,中断发生时,系统调用这个函数,传入的参数包括硬件中断
号,device
id,寄存器值。dev_id 就是下面的request_irq 时传递给系统的参数dev_id。irqflags
是中断
处理的一些属性。比较重要的有SA_INTERRUPT,标明中断处理程序是快速处理程序(
设置
SA_INTERRUPT)还是慢速处理程序(不设置SA_INTERRUPT)。快速处理程序被调用时屏
蔽所有中
断。慢速处理程序不屏蔽。还有一个SA_SHIRQ 属性,设置了以后运行多个设备共享
中断。dev_id
在中断共享时会用到。一般设置为这个设备的device 结构本身或者NULL。中断处理
程序可以用
dev_id 找到相应的控制这个中断的设备,或者用irq2dev_map 找到中断对应的设备
。void
free_irq(unsigned int irq,void *dev_id);
五、总结
这次完全不同的Linux 之旅终于结束了。
在Linux 下进行汇编语言编程时,我的感觉是NASM 的要求要比MASM 严格得多,但是
功能要在MASM 之上。
其实DOS 下还有TASM,用它可以生成功能更为强大的代码。
另外一个感觉是Linux 似乎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一点是自由软件作者各人的习惯
不同,如果Linux 不
在这方面进行努力的话,是不可能与微软对抗很久的。
CAICHONG 在他的报告中数次提到微软,都把英文拼成Micro$oft,看来大家对微软的
成见都很深啊。其实
我并不反感微软,从1993 年开始学习DOS 时,我几乎使用过微软此后出品过的全部
操作系统(第一次见到
Win95 的确被震惊了),微软的确提供给我们一个非常华丽且易用的平台。
其实我也想过中国计算机业的现状。我国大陆的电子芯片制造能力很弱,前些日子的
“龙芯”其实并不能
让我们兴奋多久,毕竟Intel 已经快要启用0.09 微米工艺了。我国台湾省的芯片产
业倒是比较兴旺,拥有
华硕、威盛这样的大厂。现在大陆的联想电脑也向生产芯片组方面迈进,这倒是非常
喜人的现象。
中国的软件业还是很弱的,从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找了几个中国和印度的程序员开发
一个系统,中国的程
序员抱着《数据结构》去编程,印度的程序员仅仅写了简单的数组。采用好的数据结
构虽然可以增大效率,
但是在当时的计算机硬件条件下,速度已经不是问题,使用简单数据结构使得代码的
可读性和维护性非常
好,可靠性也很高。而且即使编写同样的程序,中国程序员的代码的清晰程度也差了
很多。
中国的好的软件几乎都是些共享软件,多数是由个人程序员编写的,像微软的那些软
件(Windows、Visual
Studio、Office)都不是几个人就能完成的,他们的合作能力非常的强。中国程序员
的合作能力远远及不
上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习惯,凑在一起,看懂别人的代码就很困难。
Linux 也是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我前面的一个时钟的程序,拿到另外一台电脑
上就会出问题。这种
问题是写程序的人意料不到的。但是等到有了一个标准之后,恐怕Linux 就不再是开
放源代码的了(那也
必然是Linux 走向绝路的时候)。
我查阅一些汇编的资料的时候,发现网络上的程序有一些统一的习惯,比如使用异或
指令清除一个寄存器,
在调用系统功能的时候直接改写ax 等等。我想汇编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读懂的语言,
需要一些约定俗成的规
则。
总结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好像与这次实验没什么关系。其实我也不知总结该写些什
么,我觉得实验的难
度并不大,只是两个系统之间频繁的切换使人想到了很多东西。
这次实验的很多资料来自CAICHONG 的整理,在此对他提供的资料和朱小梅老师的指
导表示感谢!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次听说weyl是教授讲的,也许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
: 对前辈的崇敬是不需语言形容的。
: 外尔
: 张奠宙
: (华东师范大学)
: 外尔,H(Weyl,Hermann)1885年11月9日生于德国的埃尔姆斯霍恩;1955年12月
: 8日卒于瑞士苏黎世.数学,数学物理.
: 外尔出生在邻近汉堡的一个小镇上.父亲路德维希(Ludwig)是银行家,母亲安娜
: (Anna)在家里照料孩子.外尔在乡镇上度过了少年时代,并在阿尔托纳的一所文法中
: 学读书.虽说乡下的孩子往往比较闭塞,见识不广,但外尔在中学时已读过Ⅰ.康德
: (Kant)的《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ve Reason,1781).他回忆说:“这书
: ...................
☆─────────────────────────────────────☆
hdy (wind) 于 (Sat Jan 1 16:10:31 2005) 提到:
不错~
我也很喜欢 周华建的歌,
风雨无阻,忘忧草等等
【 在 scarsty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我在男生节之后计划写的。
: 初衷是因为受到了女生们的感动。
: 周华健的歌
: 写在前面
: 许多时候我看到我从前写的一篇文章《当》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再去读一遍。可能
: 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写出那样的文字来。
: 那时我还修改了我以前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身如破絮随风摆,心化诗文归故园"成
: 了我写过的最好的句子之一。
: 可能是太久没被感动了吧。
: 一、《刀剑如梦》
: 曲名:刀剑如梦
: ...................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4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