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12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rthogonal (蒸饺), 信区: MSE12       
标  题: 仿佛来自虚空(8)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Wed Dec 15 21:33:28 2004)

魔术扇子

如果说数学里有什么东西让我比对别的东西更着迷的话(毫无疑问,总有些让我着迷的)
,它既不是“数”也不是“大小”,而是型。在一千零一张通过其型来展示给我的面孔中
,让我比其他更着迷的而且会继续让我着迷下去的,就是那隐藏在数学对象下的结构。
                                《收获与缝补》,第27页


在《收获与缝补》第一卷里,格洛腾迪克对他的工作作了一个解释性的概括,意在让非数
学家能够理解(第25-48页)。在那儿他写道,从最根本上来讲,他的工作是寻找两个世
界的统一:“算术世界,其中(所谓的)‘空间’没有连续性的概念,和连续物体的世界
,其中的‘空间’在恰当的条件下,可以用分析学家的方法来理解”。韦依猜想如此让人
渴望正是因为它们提供了此种统一的线索。胜于直接尝试解决韦依猜想,格洛腾迪克大大
地推广了它们的整个内涵。这样做可以让他感知更大的结构,这些猜想所凭依于此结构,
却只能给它提供惊鸿一瞥。在《收获与缝补》这一节里,格洛腾迪克解释了他工作中一些
主要思想,包括概型、层和拓扑斯。

基本上说,概型是代数簇概念的一个推广。给定一组素特征有限域,一个概型就可以产生
一组代数簇,而每一个都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几何结构。“这些具有不同特征的不同代数
簇构成的组可以想象为一个‘由代数簇组成的无限扇面的扇子’(每个特征构成一个扇面
),”格洛腾迪克写道.“‘概型’就是这样的魔术扇子,就孺扇子连接很多不同的‘分支
’一样,它连接着所有可能特征的‘化身’或‘转世’。”到概型的推广则可以让大家在
一个统一方法下,研究一个代数簇所有的不同“化身”。在格洛腾迪克之前,“我认为大
家都不真正相信能够这样做,”迈克-阿廷评论说,“这太激进了。没有人有勇气哪怕去
想象这个方法可能行,甚至可能在完全一般的情况下都行。这个想法真的太出色了。”

从19世纪意大利数学家Enrico Betti的远见开始,同调和它的对偶上同调那时候已经发展
成为研究拓扑空间的工具。基本上说,上同调理论提供一些不变量,这些不变量可以认为
是衡量空间的这个或那个方面的‘准尺 ’。由韦依猜想隐含着的洞察力所激发的巨大期望
就是拓扑空间的上同调方法可以适用于簇与概型。这个期望在很大程度上由格洛腾迪克及
其合作者的工作实现了。 “就象夜以继日一样将这些上同调技巧带到”代数几何中,曼福
德注意到。“它完全颠覆了这个领域。这就象傅立叶分析之前和之后的分析学。你一旦知
道傅立叶分析的技巧,突然间你看一个函数的时候就有了完全深厚的洞察力。这和上同调
很类似。”

层的概念是由让-勒雷所构想而后由亨利-嘉当和让-皮埃尔-塞尔进一步发展的。在他的
奠基性文章FAC(“Faisceaux algebriques coherents”,“代数凝聚层”,[FAC])中,
塞尔论证了如何将层应用到代数几何中去。格洛腾迪克在《收获与缝补》中描述了这个概
念如何改变了数学的全貌:当层的想法提出来后,就好象原来的五好标准上同调“准尺”
突然间繁殖成为一组无穷多个新“准尺”,它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大小和形状,每一个都完
美地适合它自己独特的衡量任务。更进一步说,一个空间所有层构成的范畴包含了如此多
的信息,本质上人们可以“忘记”这个空间本身。所有这些的信息都包括在层里面——格
洛腾迪克称此为“沉默而可靠的向导”,引领他走向发现之路。

拓扑斯的概念,如格洛腾迪克所写,是“空间概念的变体”。层的概念提供了一种办法,
将空间所依附的拓扑设置,转化为层范畴所依附的范畴设置。拓扑斯则可以描述为这样一
个范畴,它尽管无需起因于普通空间,然而却具有所有层范畴的“好”的性质。拓扑斯的
概念,格洛腾迪克写道,突出了这样的事实:“对于一个拓扑空间而言真正重要的根本不
是它的‘点’或者点构成的子集和它们的亲近关系等等,而是空间上的层和层构成的范畴
”。

为了提出拓扑斯的概念,格洛腾迪克“很深入地思考了空间的概念”,Deligne评价道。“
他为理解韦依猜想所创立的理论首先是创立拓扑斯的概念,将空间概念推广,然后定义适
用于这个问题的拓扑斯,”他解释说。格洛腾迪克也证实了“你可以真正在其上面工作,
我们关于普通空间的直觉在拓扑斯上仍然适用…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想法。”

在《收获与缝补》中格洛腾迪克评论道,从技术观点而言,他在数学上的大多工作集中在
发展所缺乏的上同调理论。平展上同调(Etale cohomology)就是这样一种理论,由格洛
腾迪克、迈克-阿廷以及其他一些人所发展,其明确意图是应用于韦依猜想,而它确实是
最终证明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格洛腾迪克走得更远,发展了motive的概念,他将此描述
为“终极上同调不变量”,所有其他的上同调理论都是它的实现或者化身。Motive的完整
理论至今还没有发展起来,不过由它产生了大量好的数学。比如,在1970年代,高等研究
院的Deligne和 Robert Langlands猜想了motives和自守表示间的精确关系。这个猜想,现
在是所谓Langlands纲领的一部分,首次以印刷形式出现在[Langlands]一文中。多伦多大
学的James Arthur认为彻底证明这个猜想将是数十年后的事情。但他指出,Andrew Wiles
 的Fermat大定理的证明,本质上就是证明了这个猜想在椭圆曲线所产生的2维motives的特
殊情况。另外一个例子是高等研究院的 Vladimir Voevodsky在motivic上同调的工作,由
此他获得2002年菲尔兹奖章。这个工作发展了格洛腾迪克关于motive的一些原始想法。

在此关于他数学工作的简短回顾中,格洛腾迪克写道,构成它的精华和力量的,不是大的
定理,而是“想法,甚至梦想”(第51页)。

--

※ 来源:·BBS 听涛站 http://tingtao.net·[FROM: 219.224.183.4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