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23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apphire (我回来啦!! ), 信区: MSE23
标 题: 香港生活总结(3)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ue Feb 22 22:10:22 2005), 站内
3、一次难忘的经历
由于我们要在香港生活四个月,因而我不满足像一般的游客那样只去看香港最
繁华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我希望自己能尽可能的去了解一个真实的香港--它的繁荣、
它的贫穷我一个都不想错过。于是在开学之初,我就报名去参加了一个协会,它的其
中一项活动就是做志愿活动(香港称之为"义工"):
11月6日,我参加了该学会的一次帮助盲人的活动:
早在收到那份e-mail的时候,我就很想去参加,尽管我对自己的粤语不灵一
直很担心。在那次活动的introduction上,我向一个同学说了我的担心,当时那个同
学就说:"这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因为他们多是些香港中下层的市民,受教育程度普
遍较低,因而可能就只会讲粤语."听她这么一说,我就现在心里留下了这么几个印象
--弱势群体、中下层。于是一种同情甚至可以说是怜悯之情让我想去帮助他们。
然而,活动当天,当我到达"路德会石峡尾失明者中心"后,当我看到陆陆续续
到达的盲人兴高采烈的神情后,当我看到他们身着虽不名贵但却干净整齐的衣服后,
当我看到他们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后我认识到:我大错特错了。生理上,他们是有缺
陷的;但在心理上,他们同样是高贵的、丰富的。
经过少许的休息之后,我们义工负责把他们带往此次活动的目的地--卡拉OK比
赛现场。我们用自己的胳膊作为他们的扶持,引着他们过马路,上台阶。一路上,我
用我蹩脚的粤语同一个阿姨聊天,幸好她还挺得懂,她还一个劲儿的鼓励我别着急,
慢慢学。
落座后,我们一桌的一个阿姨居然跟我用普通话讲话。我很是惊奇。自然我坐
在了她的旁边。后来她告诉了我她之所以会讲普通话是因为教她唱歌的老师是大陆人
。在我所坐的这一桌共有9人,其中义工3人负责这一桌的倒水、夹菜及领盲人上洗手
间。
身边的那位会讲普通话的盲阿姨名叫张见清,大约50岁的样子。头发梳得一丝
不苟,中间还不时用手小心整理一下。开始是我称她为张阿姨,她却让我称她为"清
姐"。在比赛正式开始之前,他们一桌人聊性甚浓。虽然我听得不是很懂,但我却被
他们的笑声所吸引着。
当点心上来时,我们3个义工就负责为他们夹他们所要吃的东西。虽然清姐一直
在嘱咐我同他们一起吃,我也满口答应着。但是平均一个义工要负责3个人,几乎没
有什么时间空闲着。从头至尾,自己也就吃了一个粉果,一个叉烧包外加一咸水饺。
虽然很饿(那天回到学校后我把一份有5两米饭的晚餐吃得一干二净),但是当时真
得很开心。
比赛正式开始后,他们一边吃一边听,遇到熟悉的还会跟着唱两句。在这期间
我了解到了清姐的一些事情:她是学声乐出身,因而就没有参加那次比赛。她的眼睛
天生就有一些问题,但是小时后还可以看到东西。但是由于12岁那年一次意外伤到了
眼睛再加上医生用错了药,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一开始她很害怕,但是几十年来早
已经习惯了。她平常的时候就会去监狱、福利院去唱歌,尽自己之力去帮助别人。在
她向我介绍她的一些事情时,我曾小心翼翼地问过她是不是觉得老天对自己很不公平
,然而她却很平静的回答我说:"我觉得上帝很公平,它夺去了我的眼睛,但是它却
给了我一副好嗓子。"我当时听了真是好感动。他们的乐观比许多正常人(包括我自
己)不知好多少倍。虽然我们正常人作义工可以帮助他们,但是他们何尝不是在用他
们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我们这些所谓的健全人呢?
比赛在热热闹闹中结束了。我们分头把盲人送到了他们要乘车的车站。带着帮
助别人的快乐,带着他们给我的感动踏上了返校路程。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香港四个月的生活就像一场梦--这个梦好长好美。在这期间,我们收获的不仅
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见到了外面的世界,见到了与我们日常生活不一样的事物
。我想我们每一个交换生都应该异常珍惜这段难忘的香港之行,因为它带给我们的真
是太多太多……
--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52.2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