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23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sgt0 (上善若水), 信区: MSE23       
标  题: 党课小组关于“和谐社会”讨论总结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Apr  7 22:53:05 2005), 转信

党课小组在"两会"结束后组织了一次关于"和谐社会"的讨论,大家积极讨论,多有收
获。下面是大家在讨论后所作的自己发言的要点和自己对和谐社会的看法的小结。欢
迎大家就这些小结加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共同学习。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按
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
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傅岳鹏】为什么要建立和谐社会?因为中国的社会变得不和谐,不这样不行。
第一次将和谐同经济、政治等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可见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但不是万
能的。
由于制度上没有让工人、农民参与政治的机会,因此和谐社会将缺乏驱动力,因此政
治体制改革是和谐社会建立之根本。

【黄祖炎】和谐社会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依赖法律和道德调节社会利益冲突的社会。
建立和谐社会的唯一可能性在于我们能够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本
质要求利益均衡,其前提是权利和资源平等分配,主要方法是发展先进文化,从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和公共治理三个层次完善三个要素,即机会、责任和社会组织。和谐
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小康社会比较强调数量,而和谐社会则强调质量
我认为和谐社会这个概念的提出,既是对以往的执政思想的继承,也是一种在新时期
的发展。党清醒的认识到国内矛盾的转化,人民的矛盾并不仅仅是温饱或小康这些要
求,已经要求有各种权利,讲求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先富理论"给中国带来巨大变
化的同时,其副作用也开始慢慢凸现,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这些都导致党的执政风格
的转变,所以本届政府更多的是以一种亲民的形象出现。应该说这是时代的需要,我
们党已经慢慢有打江山变为守江山的角色,需要的不再是太多的大刀阔斧,而是修补
、润滑和防止出轨。另外,我认为和谐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另一种解释。共产党代表一
种先进文化并不是一句口号,因为他敢于接受时代的挑战,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不墨
守成规。即是作为最高目标的共产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们的认识的
深化而改进、修正和发展的。总之,其最本质的要求是以人为本。首先考虑人的美好
生活,不能让任何理论的框框束缚前进的脚步。我们党正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执政能力
,希望能跳出朝代兴替的轮回,我们看到了可喜的进步。

【姬颖敏】两会的主题是和谐社会,关于他的六点,都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从2004年开始,人均达到1000美元,这意味着我们的国家进入一个问题高发期,
各种社会动荡问题都会在这个阶段产生。实际上,我们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
很多社会矛盾都已经出现,像三农问题,教育问题,下岗问题,生产不安全,犯罪率
上升等,这些问题都会最终引起社会动荡,阻碍经济发展。所以本届政府把解决社会
问题提到这个高度,是有气魄和远见的。
有人都认为我们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从自身做起,我觉得这个提法是没问题的,我们
确实应该这样做。但是我更关心的是,政府从本次会议以后,会出现什么政策,来解
决中国这么长时间积累下来的这么多问题。
就举个例子,教育公平问题吧。现在舆论普遍认为高考不公平,政府会不会出台新的
高考制度,会不会大刀阔斧的进行高考改革;现在大家在争论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还
是初等教育,政府会不会以更长远的目光做出明智的选择;政府将会有多大决心往教
育上投资,又会怎么解决教育投入的分级问题……
也就是说,长期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战略,使我们国家的其他发面都有很多漏洞,
现在政府要着力补救,是需要勇气和政策的。本届政府把和谐社会提上来,也许就是
表达了这种勇气。

【王同乐】大家所讨论的关于和谐社会的要点主要集中在公平和民主法治这两个方面
。固然这两个方面十分重要,不过我认为,既然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六点,其他四点也
是十分重要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和谐社会,而是该如何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立不
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诚然,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对于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平
,对于加强民主法制来维持社会稳定,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都有
着很大的作用,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没有人民的支持和踊跃的参与,一个
再好的决策也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再美好的目标都不能实现。因此,我认为作为共
产党员,作为积极追求加入共产党的人,都应该积极地响应号召,从自己做起,做好
带头作用。人民的诚信友爱,社会的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需要广大的人
民具体的去实施。法制在怎么完善也不能完全对社会不良公德问题加以控制,因此这
些需要人民自己的觉悟。平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许并不重要,但正是这些小事构
成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因此,努力在这些小事中营造出和谐的气氛都十分重要。
当然,我自己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问题,希望能得到各位党员的指导,也希望能得到
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喻志阳】首先,应该指出和谐社会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经济的
快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导致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也引来了社会公
德的缺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
那么,什么才是和谐社会呢?我个人认为,和谐社会和先前我们的一个词很相似,那
就是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类的发展
与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相互协调,互相促进,这也就是和谐社会
的真谛。
那么怎么建设和谐社会呢?首先,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
德,关心爱护他人,努力做到一个合格的有素质的公民。然后我们应该学会正视社会
中的各种恶习,勇敢地和它作斗争,不断地改正我们社会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建设
一个和谐的社会。

【李文博】对于建立和谐社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以及实现制
度上的民主与公平。
为什么要建立和谐社会?因为社会上已经有太多不和谐的因素的存在,而种种不和谐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社会收入的差距的拉大。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患贫而患不均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平均化的要求都比较高。在现阶段,由于制度上的原因以及所
处的特殊历史时期,竞技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期,总会有一部分人利用法律和政策的漏
洞取得大量的灰色和不法收入,甚至有少数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收取不义之财,
使得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普通民众最为不满的不是那些真正抓住机遇发展
致富的人,而是那些取得大量不法收入(包括灰色收入)的人。这里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就要归结到完善政治、经济体制上来,也即建立真正的民主、法制社会。要建立
民主、法治社会,就要明确民主的含义。现代社会比较公认的民主是:使受益最少者
得到其最大的利益。不能忽视少数人或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即建立和谐社会,要在民
主制度的保障之下保证所有人收入的合理分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不和谐因素


【汪文立】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应当确立保证的规则,坚持机会平等的规则、按贡献进行分配
的规则、社会调剂的规则。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说,应促进社会阶层间的相互开放和平
等进入,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社会公平和正
义,精义就在于给每个人以所应得。
    从具体内容和规则上看,现代意义上的公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保证的
规则,即切实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第二,机会平等的规则,即从总体上保证每
个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第三,按贡献进行分配的规则,即根据每
个社会成员的具体贡献进行有差别的分配;第四,社会调剂的规则,即立足于社会的
整体利益,对一次分配后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的调整,使社会成员不断得到由发展所
带来的利益,进而使社会生活的质量不断有所提高。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说,公正的规
则包括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各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且恰如其分的
回报;各阶层之间应当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等。
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针对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贫富差距较大,农业人口比重较大,"未富先老"等特殊国情,构建城乡结构、区域
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就业结构和代际结构的和谐。

【何  庆】我认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上述的"公平正义",这也是"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前提。而且目前比较紧迫的任务就是在一定程度上
实现"公平正义"。当然,这需要国家在体制上的保证,需要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
那么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个人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还是中国那句
老话:"修身"。具体来说吧,应该具有几种精神:基本社会公德、关怀精神和正义感
。时刻提醒自己遵守社会公德,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经常关注周围的人和自然,能够
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别人、保护环境,使自己周围达到和谐;遇事挺身而出,维护社
会的和谐环境。我想,一个社会的和谐首先应该是社会中各个成员和谐。

【田之滨】社会现状决定了提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这些现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腐败、三农、道德文明、环境与发展……。(2)经济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如前苏
联。(3)水桶的短板理论: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其中的一块再长也没有用
怎样建设和谐社会?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1)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国家(政府)制度建设、整
体改革和法规的完善。(3)个人提高自身修养,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相互促进。


【梁  清】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带有十足的"人情味",没有更多上纲上线的战略术
语,将精神文明放在了日益重要的位置。
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在党课小组讨论中,有的同学提出最重要的是"公平",有的同学
认为要有相应的法规制约,也有的同学提出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我都很赞同,但我认
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我们和谐社会的创建尽一部份力量

和谐社会里包含的6个方面内容中,除了民主建设、法制建设以外,很大一部分都是
围绕道德方面的。这些看似简单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
,越来越呼唤道德文明。而如何体现道德文明呢?身边的小事就是最好的表现:不随
手丢垃圾,不在公共场合拥挤,公交车上让座位给老人、孕妇,课下帮老师擦黑板…
…。我不敢说我们做好了这些小事,所谓的和谐社会就已建设好,但我们都是在尽一
份力了
和谐社会并非短期的目标,而是我们长期要坚持做到的,就是说我们的目前最重要的
是绷紧着根"弦",我觉得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更美好。


【杨  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我觉得,这次提出的"和谐社会"是我们这届政府的一大进步。把和谐社会置于经济发
展之上提出,是近些年来的第一次。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至少
政府认为是这样。因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是衡量一届政府成功与否的指标
,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肯定不会这样做的。同时,这也说明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
有些问题是不能仅仅依靠经济来解决的。我们以前太过专注于追求经济的发展,现在
是时候补一补其他方面的差距了,毕竟全面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王  婧】所谓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社会的和谐。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
谐,社会发展与人民素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等等。
     正因为它所包含的范围之广,就有人认为:"'和谐社会'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
装。"并且觉得和谐社会太大太空。但是我认为:"和谐社会"的提出在我国当前这样
一个经济形势总体较好,而个体差异却逐渐拉大的情况下推出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这里所谓的和谐,我认为已经不再是我国古代的那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
平均主义,也不再是我们在建国初期的那种大家共同贫穷的表面上的"和谐",而应当
是一种大家都享有平等的公共权利(如受教育)及发展条件的积极的平等,即我们并
不一定非要要求在终点时大家都达到完全的一致,而是要使大家站在相同(最起码是
相近)的起跑线上,享有相同的中间服务。
     当前,我认为在我国我们要实现和谐社会最需先解决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贫富悬殊离我们的"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距离。
尽管有调查显示:我国的农民的生活幸福感要高于其他公民,但是,作为一个国家,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政府,作为一个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执政党,我们决不能以农
民现有的幸福感作为自己偷懒的借口,必须清醒地看到:幸福感并不等于幸福生活,
必须尽自己的努力去使他们有真正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只是做到了使农民"贫穷但
不贫苦",若不加努力去改善农民的生存状况,我们将会离和谐社会越来越远。

--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59.66.173.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