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41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iowa (算了,我硬挺着吧), 信区: MSE41
标  题: 老师参考资料里的趋同论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un  3 23:38:18 2006),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SE43 讨论区 】
发信人: GiGi (today), 信区: MSE43
标  题: 老师参考资料里的趋同论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un  3 23:10:08 2006), 转信

说的不完全 待补充
要看到"趋同"的层面还很小 很局部 从大的方面和本质入手去分析不可调和的部分


(1)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确实有如题目中所说的一些共同点,它们虽然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出现的,如1929年资本主义大危机后的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推行的经济复兴计划,兴建的公共工程、国有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曾被当时许多人称为是背叛了资本主义,“按莫斯科的旨意”行事。无独有偶,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也被某些人称为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资本主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些共同点或者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要求,或者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并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相同的并没有错。事实上,无论是罗斯福还是邓小平,都是他们国家制度的坚决捍卫者。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趋同,决不等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趋同”。

  (2)我们在认识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一些机制并不等于实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还应对资产阶级理论界所提出的“趋同论”的实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刚诞生时,国际垄断资本欲把社会主义扼杀在摇篮里,不可能有什么趋同的说法。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欣欣向荣,资本主义困难重重,资产阶级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另一方面又不能否认资本主义的问题。只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有资产阶级学者鼓吹,应塑造出一个去掉两种社会制度极端,保持共同特质的“混合社会”这一所谓“趋同”理论。这种理论在当时的背景下,主要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企图表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差不多的,人们用不着搞什么革命去推翻资本主义。进入八十年代,历史似乎发生了逆转,现在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搞“拿来主义”。于是,“趋同论”理论的作用也就发生了变化,成为一种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日益融合,从而否定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并进而把社会主义纳入资本主义轨道的理论。这一点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指出的,“所谓‘趋同论’的主要之点实质上不在于它倡导什么趋同,而在于它能把敌对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吸收掉、融化掉。”由此,不难看出它的实质。

--
俯仰终宇宙 不乐复何如

振衣千仞岗 濯足万里流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59.66.17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