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81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enlioy (总该有新的追求吧 :)), 信区: MSE81
标 题: 神圣的音乐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2月17日17:23:1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古今中外,人们不断对它进行着诠释。今
天,我不是要对这个论题发表大见解----我也没有这个资格----我只想结合自己的理解
,谈谈音乐。
音乐,它是神圣的,之所以说它神圣,是因为它是人类灵魂的结晶。在音乐中不仅能找
到作曲家高超的作曲手法,巧妙的构思;不仅能听到演奏家绝妙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
;更能够感受到音乐家们情感的流动,灵魂的呐喊,而这一条,才是音乐及其他艺术的
终极目的,才是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都是世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大师,他们代表了古典音乐
不同时期的最高峰:海顿总结了文艺复兴以来的音乐成就,开一代先河;莫扎特,善于创
造优美的乐段,在这一方面登峰造极;而贝多芬则利用音乐直接抒发感情,甚至不惜破
坏乐段的优美与完整,达到了古典音乐的高峰。从这三位音乐家的艺术追求中,我们可
以发现音乐发展的线索------从追求形式的美到追求内容的美,进而到追求内涵的美。
或许,这也正是各种艺术发展的共同线索。达到了形式、内容、内涵的和谐统一,音乐
用五条彩带把人类的灵魂编织在乐谱当中,它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这就是我说的
神圣的音乐。
音乐是神圣的,还在于它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崇敬,对真善美的追求。早期的音乐或者
来源于宗教,或者来源于人民的生产劳动,它们都表现了人类原始的纯朴的情感。后来
,音乐进入宫廷,成为达官显贵消遣娱乐之物。音乐的神圣暂时被掩盖在物质的奢侈华
丽下,但音乐家本人对艺术的追求并不因此而被抹煞。今天,音乐真正成为了人民的艺
术,再也没有地域的限制,没有种族的限制,没有阶层的限制,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音
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音乐------尽管有高雅与通俗之分,东方与西方之别。人们不仅
用引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崇敬,对真善美的追求,更利用音乐抒发感情,传递感情,音
乐当之无愧的被称作无国界的语言。
音乐是神圣的,只有神圣的人才配拥有,但世界上并没有神圣的人,人类的神圣存在于
自己的灵魂当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神圣的东西在灵魂里面。音乐并不只是属于
少数的音乐家,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要我们的心中拥有爱,拥有对美的追求,拥有对
善的渴望。当我们真正去欣赏音乐时,我们的灵魂就更加接近自己;一个人,越热爱音
乐,它的灵魂就越发纯洁,它的思维也越发的天真,它的情感也越发的朴实,他这个人
也就越发的接近完人。
在现代社会里,"神圣"这个字眼似乎已经贬了值,而音乐界也出现了许多背离经典模式
的新的形式,比如pop、rock、blue等等。这些音乐形式是否有违"神圣"宗旨呢?我想不
是的。固然,现在有许多垃圾音乐,但非经典音乐仍是值得肯定的。与古典音乐相比,
它们确实显的缺乏严谨,不够深刻,但它们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更符合广大人民的品
味。而其中也不缺乏有想象力的作品、有独创性的作品、有批判性的作品------这些恰
恰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评论现代音乐,应该"不卑不亢",阳春白雪不要"亢",
下里巴人不要"卑",两者各有千秋。生物界有多样性,音乐界也应该有多样性。多样性
是宇宙的法则,它本身就是神圣的。
……
--
我滑移,我孪生,我是刃型位错。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34毫秒